2010年第4期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Joum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 No.4.2Ol0 (第l2卷第4期) (Vo1.12.No.4) , + 一 ,.・:‘ ‘‘・ , ・;- :t:-: : : : : :‘・: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比毅研究 李 燕 吴玉伦 (1渭南师范学院,陕西渭南714000;2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交际过程中由于各国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民族习惯 和思维方式等的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不了解这些差异就会导致交际失败。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文化 的定义,概括了文化的特征和中西方文化的内涵,最后对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中西方文化;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53(2010)04.--.0146----02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中国正在走向世 界,世界也正在火注着巾闻。在今后的几十年中,域、跨 民族、跨文化的经济交往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巾西方 文化的交流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频繁程度。因此本文有必要 对I}J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和探讨,对其差异优劣进行比较 并进行客观评价,促进中西方文化积极冈索的有机结合,从 而为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提供方便。 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文化”一词最早来自于德语Kuher,原指土地的开垦及 作物的培植,后来衍生到指对人的培养,特别指对人的艺术、 道德能力和火赋的土}}养(王榀祥,1997)。Raymond WiHiams 认为:culture足英语l{I最复杂的两i个词之一。据他分析, 个原因足这个词在欧洲几种语言tlI经历_r比较复杂的历 史演变,另外一个原冈是它在几个不同的学科中都做了重要 ~称呼等习语、委婉语和禁语等。《辞海》巾文化的解释是:广 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l{|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过程巾所创造的意识形 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与组织机构。有的学者认为文化 是指一个民族长期历史发展进程所沉淀下来的价值观念、审 美情趣、道德情操、民族性格和思维模式等。在语言教学中, 交际文化比知识文化更重要。 文化具有以下几种重要特征:(1)地域性。是指文化受 地境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地方特征。(2)超地域性。首先, 是指有些文化既发生和存在于这个地域,同时也发生和存在 于那个地域。其次,足指发生和成熟于特定地域的文化为其 他地域所接受和吸收。(3)时代性。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历史 条件下形成,并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它既表现着一 个历史的连续过程,又反映着一个历史的发展阶段。(4)继 承性。是指任何一代人所拥有的文化,都是继承前人的成 果,进行文化积累,在前人创造的文化基础上向前发展的。 二、中西方文化的内涵 由于人类的发展,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思维方 式、社交方式以及看待问题的不同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惯例, 从i酊形成_r 同的义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说话方式 或习惯不尽丰H同,符自有 同的社会规约或习惯。在跨文化 交际过程中,如果一方或双方埘另一方的社会文化传统缺乏 丫解,忽视这些差异,就会出现不恰当的言行,或错误地评价 对方,以不恰当的方式与对方交际,产生交际障碍,造成双方 的误解。中国和西方网家的历史发展不同,决定了中西方文 化具有不同的内涵。 中国文化: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孕育了悠久灿烂的东 方文明,形成了神秘而古朴的东方文化。它足一个独特的文 化体系,深深植根于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rf1吲文化既包 含了“人法地,地法天,火法道,道法自然”这一宇宙与自身和 谐的观念,又包含_r“j从四德、男尊女卑”等一些消极的社 会观念,更弘扬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 、一的概念使用(胡文仲,1999)。文化是普遍存在的,是的、 复杂的和全面渗透的。多年来,中西方的很多语言学家、社 会学家、文化学者、人类学家等从不同的角度给文化下了定 义。其tfJ,英同的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在Primitive Culture(1871)一书『{I提出的文化定义涵盖范围最为广泛,可 谓是包罗万象,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他认为:“所谓文化或文 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 社会成员的个人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 体。”泰勒对文化的描述成为…个里程碑,为以后中西方文化 的研究开拓丫更7JIl广阔的视野。 中国近代关于文化的研究一直比较落后,但随着中西方 文化的不断交流,现代的一些中国学者也提出了较为完善的 关于文化的定义。以吕必松、赵贤洲和张占一等为代表的学 者针对语青教学领域,对文化进行_r界定。张占一(1994)按 照功能把文化划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是指 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艺术等文化知 识;交际义化足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进行交际时,那些 影响信息准确传达的语言和非语青因素,它包括问候、致谢、 I收稿13期32olo—Ol一11 [第一作者]李燕(1983_--),女,消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寿文学系教师。 [注]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2008年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变异研究》(2008Z20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146 2010年4月 第12卷第4期 李燕等: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 Apr.2010 V 01.12.NO.4 国情操。中国文化涉及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与精 神的方方面面,是一种由善到美,带有浓厚的人化色彩的文 化。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大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而不同的哲 学观 0健有为的进取观,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观,崇礼重德 的伦理观。其特点是棚对内敛、温和、沉稳。 方文化在相互认识的过程巾经历_厂误解和曲折。随着lf】国 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 西方文化:西方国家经历了宗教文化、哲学文化、科学文 化和文学文化几个发展阶段。它是一个由崇高到低俗,由理 想到现实的过程。西方文化有三大源头:(1)希腊文化的人 文和科学精神。它是对自然、社会及人类思维的科学的理性 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H俱增。为 我们提供了更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同时也促使西 方社会更多的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人和西方人所面对的是 来自陌生民族的文化,面对的是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 方式迥然不同的人,在交往的过程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文化 冲突的现象。要使交往得以继续下去,必须设法沟通以减缓 冲击,提高适应能力,最终达到文化融合。 抽象,是力图建立公理化的演绎系统的尝试。(2)罗马文化 的政治和1法律传统。西方的法律制度以法律保障自m、 人格和公民的合法权利正式植根于罗马文化的土壤中。(3) 希伯莱文化的宗教意识。视《圣经》为金科玉律,信仰上帝, 注重来世。两方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它足一 个注重实证,追求理性的文化。其核心足:实证科学,宗教精 神,以个人自由为重心,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民主制度。其 特点是外向、超越、富有挑战性。巾两方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是迎然/卜同的。 三、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比较 国内学者贾玉新(1997)认为: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 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更确切的讲,跨文化交际是文化认 知和符号系统不同的人们之间所进行的交际,而这种不同足 以改变交际活动。其形式有跨种族的交际、家和民族文 化的交际、共同文化中多重亚文化问的交际等。中西方国家 的人们在各自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 德观、价值观和伦理观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跨文化交际 中,中西方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1)中国文化重视悟性,注 重辩证思维;而西方文化重视理性,注重逻辑思维。(2)中国 文化推崇群体意识,社冈和集体价值,强调社会群体的统一 和认同,是一种=}_f=团价值至上的价值取Iu,];而西方文化强调 和个人的存在价值,崇拜个人奋斗,以个人奋斗为核心。 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足动态的而非静态的, 它随着政治历史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而发 展;同时,它还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 化都具有本士性,但随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增多,不同的文 化系统在交流中会相互补充。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滋生 于人类生活的整个过程,同时也受到政治、经济、地域及历史 等因素的影响,文化具有地域性、超地域性、时代性和继承 性,从这个意义上,有的学者将文化上升到思维方式的层面, 将其看成是一个民族有别于另一个民族的东西,所以文化的 差异,不仅仅是文化本身。 lt1西方文化的不同起源决定了它们在物质层面和精神 层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始于19世纪, 改革开放以后中西方的交流(物质层面的交流)势头迅猛。 街上穿西服的人比比皆是;麦当劳、肯德基随处可见,中国人 取名一般也不讲究辈份了。中国人认识到外面的世界很精 彩。同时巾国文化也逐渐步人rr两方文化的领域,中国交响 乐团数度出访,风靡维出纳;饮食文化早巳倾倒无数欧美人 士。这种物质层面的交流,构成了l{1西方文化交流的主旋 律。 中弭方史化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情况的不同,形成了各 自独特的文化。中同文化以调和持中为特点,而两方文化则 以向前前进为特征。m于受地理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局限,巾 西方文化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处于相互隔绝状态,导致中西 中西方文化是一种异质文化,【f{于文化演进和转 的路 数不同,风格各异,在多数情况下存在着质的差异,但它不足 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差异,不能说两方文化比t1I同文化更先 进。中两方文化都包含着非常复杂的历史内涵,无论足价值 目标还是思维方式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许多方面具有互补 性。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几千年来儒家 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是一个传统导向的社会,有着丰富的 经验和教训,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 家深受宗教文化的影响,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强调通 过个人奋斗达到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由于历史的渊源不 同,发展的经济基础不同,演化过程的社会环境不同,两种文 化特征相距甚远,故造成中西方阁民性格的重大差异。 西方近现代文化主要从两个棚 不同乃至对立的源泉 中汲取活力:一个是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一个是教文化。 巾华文明首先是在黄土高原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它所继承 的基本内容在秦汉时期就已大体形成,直到近代,虽有改良 和革新,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保持着长期的连续 性和稳定性。在两种文化真正融汇交流之前,它们已各自形 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行为系统和价值观念。 四、结语 无论是东方的群体取向,还足1儿i方的个人 义墩ruJ,椰 在他们各自文化川f的交际行为上充分表现出来,都为其小同 的民族性格的塑造起着决定性作用。 Il两两种文化的形成 足一个多种文化相互斗争、融合与发展的过程。随着全球化 进程的加快,中西方文化经过了不断地冲突和融合,各自的 一些传统文化和交际方式都悄然发生着变化,I}1圜人的民族 性格和价值观念也在悄悄地变化,这些变化有的是显露在外 的,有的还表现得不十分明显。跨文化交际研究帮助我们把 本民族文化置人全球大环境中,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对比, 这样不仅可以在世界范嗣内传播亡I 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 也在研究中发现本民族文化需要健康发腱,不仅可以拓宽视 野,也促进了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 'Faylor,E.B.Primitive Culture f M].London:John Hurray,1871.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 研究出版社,1999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 '_卜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1997 4王福祥.文化与语言lM1.北京:外语教学. j研究出 版社,1997 5张占….试议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A].胡文仲.文 化与交际[c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