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钩沉●
《妇女杂志》与中国现代女性话语转换
———从主编更迭的角度考察
王 鑫
【摘要】本文将时期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女性刊物《妇女杂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杂志主编更迭形成的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流取向和特征进行分析,呈现和媒介如何通过女性话语回应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1915—1931年媒介中女性形象的流变,和思想变迁,以及《妇女杂志》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重构女性社会图景的重要意义,并在矛盾中找到女性自身的力量。
【关键词】妇女杂志 女性话语 王蕴章 章锡琛 杜就田
《《妇女杂志》是时期商务印书馆旗下的一份重要期刊,与《东方杂志》小说月报》《《学生杂志》教育杂志》等并列为商务印书馆期刊之一。《妇女杂志》是一1915年创刊,份面向女性发行的综合性杂志,出版时1932年1月28日因商务印书馆被日军炸毁而停刊,间前后长达十七年,共计出版1被当时的读者誉为女性报刊中的“第一把椅7卷,204期,
①。《子”妇女杂志》出版发行的十七年时间里,先后更换了六次主编②,分别是王蕴章、胡彬
①
“同人学识简陋,对于妇女界深愧,没有什么贡献,不料竟承一般读者谬加奖许,像最近交通大学沪校梅生君在《‘日报》觉悟’栏发表读《妇女杂志》的感想一文竟称本志‘在中国目前关于妇女问题的出版物里不愧坐第一把椅子’真使我们惶愧天地了。梅生君的热心指导,我们非常感激,但文中称许的地方未免誉过甚实。我们”(《深望照梅生君所说,海内评论家肯多赐正批评,使我们得到改进的方针,那就获益不浅了。妇女杂志》第7卷)第7号,166页。
②
在王蕴章时期,胡彬夏女士也挂名参与到《妇女杂志》的主编中,学界普遍认为,胡彬夏只是名义上的参与几期,真正处理编务的仍旧是王蕴章,并且在风格和立场上没有什么不同。此外,叶圣陶和杨润余总共编辑一年半的时间,其内容和编辑立场并没有和杜就田时期有显见的改变,因此,主要是三个时期。1在这六年915—1920年,的时间里,主要是以王蕴章为主,为王蕴章时期。从1章锡琛接替王蕴章成为杂志主编;921—1925年,1925—杜就田成为第三任主编;由叶圣陶和杨润余(女)先后接任主1930年,1930年—1931年的最后一年半的时间里,编,但是从风格和内容上,这两位主编复兴《妇女杂志》的努力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而且延续了杜就田时期设风格上也没有显著改观,直到《妇女杂志》停刊。因此笔者并没有单独对其进行分析,而是将最立的征文内容,
后的一年半时间,在论述上划入杜就田主编的时期。
96
中国出版史研究2016年第1期
夏、章锡琛、杜就田、叶圣陶和杨润余,形成了《妇女杂志》三个主要的历史时期,即王蕴章时期、章锡琛时期和杜就田时期。本文从三位主编的更迭角度来看《妇女杂志》中的女性话语转换。
——“一、王蕴章主编时期:实用和稳健—微物新知”中的女性话语
王蕴章,光绪二十八年(中副榜举人,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南方大学、暨南大学1902)是鸳鸯蝴蝶派主要作家之一。清末应上海商务印书馆之聘,任商务印书馆编任国文教授,
。1辑,参与编刊首版《辞源》妇女杂志》创刊,任《妇女杂志》主编。1在新915年1月《920年,文化运动的冲击之下离开了商务印书馆。王蕴章担任《妇女杂志》主编时期坚持实用和稳健的办刊立场,在“微物新知”中实现女性的启蒙①,完成“新贤妻良母”的塑造,这表现在他妇女杂志》内容和风格的把握上。对《
第一,坚持关注家庭生活的实用性。《妇女杂志》从诞生之日就被打上了“家庭”的烙印,栏目的设计和文章的选择都偏重于生活实用。设有“家“(“)“政”学艺”一度改为“家政门”学艺门”常识”“““杂句”补白”栏目”等,内容选择也集中在家庭卫生、烹调、缝纫、家什制作、儿童养育以及治家方““法等方面,比如“家庭新智识”妇女卫生谈”日用“理化学”简易家庭看”等。初年女学内容集中在培养贤妻良母的意图上,因此十分重视家事训练和道德维持,从内容上来看无关宏旨,却强国保种”话语的具体落实,从最务实是对晚清“
的途径上将女学和家庭生活纳入媒介空间。《妇女杂志》的图书广告所推荐的课外读物配合女学的宗旨,以有益家庭实用的常识为多,对于涉及男女婚恋、女子参政议政以及智识女子职业选择方
《妇女杂志》第1卷第1号
面的内容很少,这与辛亥之后整个社会关于
①
“:“微物新知”微物,是指《妇女杂志》新知”的构成方式,并不是庞大的、系统的、整体的知识体系和结构,而是琐碎的、零散的、片段的、微末的、细小的。这些新知对应的日常生活也是琐屑和细微的。
《——从主编更迭的角度考察妇女杂志》与中国现代女性话语转换—
97
女性的表述处在“弃国还家”之中有关。《妇女杂志》中涉及女性日常生活的诸多细节,从生,活常识到文艺小品文,这些不断填补女性的“感觉经验结构”而就是这些让读者感同身受,,感觉经验”使女性能够建立一个真实的“共同体”并在《妇女杂志》创造的阅读空间内的“
获得某种共同的想象和经验。
第二,注重女性自身的文艺修养。中国传统的“兴于诗、成于礼、立于乐”就是强调文艺的修身立身。对于民初的多数女性而言,已经在“兴女学”的风潮中,成为具有一定智识的人。通过阅读和撰写一些文艺作品,不仅可以增加自身的修养,也能通过阅读文艺作品与,其他女性形成“共同的想象”拓展自身的精神世界,帮助女性确立自我意识。《妇女杂志》中刊载了大量的国文范作,如著名文学史家钱基博多次在《妇女杂志》中撰写国文范作。王蕴章“鸳蝴派”作家的身份以及他对“闺秀文学”的研究,使他能从文本和现实的双重角度对女性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因此,在编辑过程中能将自身独具的经验性的东西向女性充分地表达出来。在他任主编期间,对于文苑作品的选择也能够呈现女性在当时社会的处境和心理状态。《妇女杂志》中涉及文艺小品文,使读者在《妇女杂志》的阅读空间内获得某种共同的想象和经验。王蕴章处于新旧杂陈的时代,又是一位旧式文人,杂志中不免涉及贞烈的文章,但如果仅用封建保守来评判,显得过于武断,正是这种新旧杂陈反映出过渡时期一本大众通俗读物的多棱特点。
第三,注重西方女性的参照价值。西方女性的参照也成为王蕴章时期《妇女杂志》重要《““的内容,妇女杂志》发刊词一”中写道:本杂志有鉴于是,知殖学之不可缓,为之培其本而
①在“”“““““溯其源。译海”国文范作”记述”名著”妇女新消息”杂载”中都有关于西方女性的
““图片和对她们的个人修养以及职业和社会生活方面的介绍,利用一个“优秀”知性”为家”“兴业”的西方女性形象构成对中国女性的召唤和构型。这些优秀的女性的日常生活、家庭,教育、为家为国所尽的责任,始终是一个优秀的“他者”一方面成为可认知效仿的理想女性,一方面也帮助不断制造话语压力,使传统女性能够接受女学的启蒙,从“分利”女性而成“生利”女性。媒介借助话语优势形成的场域,促使女性在不自觉中转换着自我设计的路径,以适应社会新女性的要求。
第四,注重家庭生活的改良。王蕴章主编《妇女杂志》期间,几乎很少涉及宏大政治话语,也很少鼓吹女权,只是在1偶尔涉及一些女子社会责任919年和1920年的社论中,的话题。《妇女杂志》成立初期,政治环境尚不稳定,其躲避政治和的话语,虽然与
①
《,妇女杂志》第1卷第1号,第1页。
98
中国出版史研究2016年第1期
商务印书馆在商言商的立场有关,但也和主编的价值和审美趣味以及初期的“帮助女学”的宗旨有关。《妇女杂志》在这一时期,发表过许多介绍家庭改良的文章,比如《世界小家庭主(、《(、《(义观》第1卷第8号)改良家庭问题之研究》第2卷第1理想之模范家庭》第30号)、《(卷第7号)理想中之家庭》第4卷第7号)等。同时,还通过学艺、家政等新知着力培养“。据笔者统计,,新贤妻良母”这一时期的《妇女杂志》共刊发学艺、家政、居家常识的文章,培养新家庭女性、新儿童,也就是未来的“新国民”这是服务社会发展500多篇。辅助家政、的微观政治学意图。关注家庭,实现社会基础的改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有稳固社会机体《的意义,同时有助于改善社会的环境。在“辅助教育,有裨文化”的商务文化空间里,妇女杂志》更多的是承担了女性教育启蒙的责任,这对维新以来和初期女性教育启蒙起到了很好的承继的作用。
王蕴章稳健的主编立场,表现在他对《妇女杂志》整体内容和风格的确定上。王蕴章在一方面迎合社会大众对女性的建构,一方面也能够和商务印书馆以“启家庭叙事中,
蒙”和“教育”为中心的文化理想相谐。社会学家帕森斯认为,社会主要表现在人的行动上,只有在人的社会行动中才能看到一个社会的真实意义,才能看到社会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过程。王蕴章作为主编的个体行为,其实关联了社会出现的各种现象和过程,因此,妇女的内容选择、宗旨以及风格虽然是由主编个人决定的,但仍旧是整个社会现象的凝结杂志》和释放。
王蕴章担任《妇女杂志》主编期间,杂志虽然没有什么激进的言论,但已经呈现出鲜明以生活实用和辅助女学为目的,在对生活琐事的叙述中,循循善诱地将现代日常生的特征:
——读书、活常识和闲情逸致呈现出来—识字、作文、家政、常识、理财、游戏、种植、饲养等,在细微琐碎的女性生活中,找寻女性传统生活和现代生活结合的契点,创造一个与女性生活极为贴近的微观生活世界,把救亡和话语中的女性带入日常生活的话语中,并在潜移生活态度和对自我的认知。王蕴章时期《妇女杂志》的务实、有趣以默化中改变生活方式、
及启蒙等内容,不仅成为“女学”的帮手,也成为塑造“新贤妻良母”的务实的路径。王蕴章时期《妇女杂志》中的关于女性的话语塑造了“新贤妻良母”形象。这个“新”主要表现在这样的几个方面:
第一,新知识结构,即女性获得知识的途径以及女性获得知识的内容发生变化。从途径上来说,以往女性获得知识都是通过传统私塾性质的“闺塾师”的传授,官方女学为女性提供的获知途径发生了改变。此外,女报的兴办也提供给女性新的获知方式。从内容上来““微物新知”是王蕴章时期《妇女杂志》贩卖”新知的方式,这对女性认识新事物、了解新说,
《——从主编更迭的角度考察妇女杂志》与中国现代女性话语转换—
99
科学常识、掌握持家教育子女的新方法,以及如何自身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但使阅读变得饶有趣味,也改变了女性知识结构方式。构成“新知”总体内容涉及到西方知识体系中的博物学、算术学、实用经济学、儿童教育方式等,比如现在仍非常流行的“蒙台梭利式”教育方法。杂志中涉及到的自然方面的科学常识是西方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与中国传统知识结构不同。
第二,新“生利”观,具有为家庭“生利”和为社会“生利”的双重目的,从以家庭为主的劳动,转而具有进入社会领域的服务意图。在《妇女杂志》中,通过图片和文章的形式介绍了很多进入社会服务的女性,虽然这些女性多集中在女校工作,多是女校教员、校长和医务人,员等,但这也促使女性读者意识到不仅要“宜家善种”也可以进入社会,实现为社会服务,为家庭生利。
《第三,新才能观。《妇女杂志》尤其看重女性的才学和艺术,妇女杂志》的旨趣在“雅”“。《“正”美”三个方面,意图培养中正文雅、优美涵真、富有才学的“新式贤妻良母”妇女杂志》着力在儿童教育、家庭卫生、饮食、经济、健康锻炼、疾病防疫、园艺、修饰等方面培养和,“锻炼女性的“新持家能力”新贤妻良母”像“家庭工程师”一样,应具备应付各种家庭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依据一些科学程序、方法和技巧去安排家庭生活。
第四,新身体观,是基于“微物新知”对女性身体的科学启蒙建立起来的。“微物新知”对女性身体和健康的问题作了清晰解释和区分,帮助女性了解、熟悉、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使她们清楚女性生理现象是自然的现象,并不是什么不洁和禁忌,女性身体也不比男性体,
妇女杂志》中关于女子“避妊”的话题有多篇文章,就是要帮助女性科学健康地身体低级。《
对待自己的身体。这也是女性确立自我意识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身体的引发思想的,女性放足以及通过避妊等形式主导自己身体,是对身体的尊重,也促使女性自我意识的萌醒。
王蕴章担任《妇女杂志》主编的六年时间里,他最大的贡献就是通过“微物新知”实现其开蒙启智的宗旨,并确立“新贤妻良母”的理想女性范式。在“开蒙启智”的社会命题中,通,过“微物新知”培养出新家庭女性,使“旧学女子”通过培训成为“新贤妻良母”通过“新贤妻实现对家庭的改良,进而实现对整个社会有机体的改进。杂志中涉及的科学趣味以良母”
及现代文明生活的体验,诸如科学、生活、家政、学艺,这些和女性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正是“旧式才女”向“新贤妻良母”转换的重要步骤,以感性直接的方式渗入到妇女的日常生活中,改进或者改变女性的社会心理和社会适应度以及女性的思维方式。
——不是式的与传统的断裂,王蕴章作为传统知识男性对女性视角的转变—而是在
100
中国出版史研究2016年第1期
稳健的基础上逐步改良,这也是当时多数知识分子的选择。王蕴章在稳健的同时又是矛盾的,这种矛盾体现在他“保守立场”和“纳新启智”的双重态度上。从1六年915年到1920年,的时间里,王蕴章的旧文人的保守固执以及西学东渐之后的启蒙始终左右着他对《妇女杂志》内容的设定。不能否认,王蕴章面对新文化运动已经做出了调整和改变,但是王蕴章在其试图调和的努力却使两个阵营都无法认同,其改良式的意图也因为不彻底新旧压力下,
而遭到诟病。王蕴章的辞职,是新旧思想交锋,也是新旧文化知识分子争夺下的无奈选择。
———新文化语境中的女性问题二、章锡琛时期:新锐的“蛊惑”
章锡琛2跟随杜亚泉任《东方杂志》编辑。1接任《妇女杂志》3岁进商务印书馆,921年,主编。次年,兼为《时事新报》编辑《现代妇女》旬刊,为《日报》编辑《妇女周报》副刊,对妇女问题并不算精通的章锡琛也在此期间翻译了大量的日本和西方关于女性问题的文章,《这为他激进的女性话语表述立场奠定了学理的基础。1妇女杂志》出版“新性道德925年,,提倡新的性道德,由于其前卫和先锋的言论招致《现代评论》的陈百年的质疑和批评,号”
导致章锡琛遭到来自商务印书馆内部的批评和审查,被迫辞去主编职务。
章锡琛作为《妇女杂志》第二任主编,直接改变了《妇女杂志》的女性话语,使其成为新文化启蒙运动中女性问题有力的发声者。不同主编的价值立场和人文选择都会形成不同妇女杂志》尤其偏重新性别伦理的建设,个人主义、婚的杂志风格和内容。章锡琛时期的《
《妇女杂志》也成为探讨女性问恋自由和妇女等问题与新文化思潮形成有力呼应,
。同时,《题、家庭革新和婚恋自由问题的重镇,是当时女性杂志中的“第一把椅子”妇女杂志》万册以上的发行量为商务印书馆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成为改革的重要成果。章锡“琛时期《妇女杂志》的女性话语与王蕴章时期有明显的区别,贤妻良母”被“新女性”取代,是《妇女杂志》中着重探讨“两性问题”的时期。杂志由家庭生活类读物,改变为新的性别话语的空间,女性由他者命名转换为自我命名,男性开始要求并召唤女性成为与之平等的“社。其中“““会人”新性道德”恋爱自由”离婚自由”等言论,对女性乃至时人来讲,都是振聋发聩的。
章锡琛主编《妇女杂志》期间,对其进行了一些重要的改革:
第一,附和新思潮进行内容调整。“五四”运动的狂飙对奉行文化保守立场的商务印书馆是一次强烈的冲击,罗家伦在《新潮》杂志上对《妇女杂志》以及商务印书馆旗下的其他期妇女杂志》的旧貌,附和新文化运动的思潮,章锡琛接手后进行刊进行了批评。为了改变《
《——从主编更迭的角度考察妇女杂志》与中国现代女性话语转换—
101
了重大的调整和改革,杂志变得风格清新、观点新潮。在既有的家庭生活杂志的基础上,他“把《妇女杂志》打造成妇女问题的讨论的新阵营,新女性”也成为章锡琛时期《妇女杂志》中。笔者认为章锡琛时期《比较鲜明的符号(尽管“新女性”内涵复杂和多变)妇女杂志》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展开“新性别伦理”问题的讨论。新性别伦理讨论特指《妇女杂志》中以“新和“新性道德”为主要内容,涉及新婚恋自由的讨论和与性别关系相关的家庭制贞操观”
度的改革。新性道德是新婚恋自由的逻辑起点,新婚恋自由也促进两性关系的调整和家庭制度改革。虽然章锡琛时期的《妇女杂志》也涉及科学新知、诗歌、征文和民俗生活等内容,但是其最大的建树就是确立“新性别伦理”的主张,并且章锡琛也认为,婚恋自由是妇女的根本路径。章锡琛主编时期的《妇女杂志》对女性以及新性别伦理的关注,无论是其他几任编辑还是同时期其他杂志都无出其右,这也成为其主编时期《妇女杂志》最重要的特征。新性别伦理也成为女性的重要的路径。“离婚问题专号”“新性道德号”等专号,使《妇女杂志》以新锐的势头,成为妇女问题讨论的核心,特别是这些新思想和新生活方式直接“蛊惑”着新青年男女,与旧式家庭、旧婚姻以及传统生活方式进行抵抗。这些问题直接指向女性个体意识的确立,并且促使两性共同思考新道德伦理以及自身问题。
第二,调整栏目,突出引导。章锡琛于1妇女杂志》主编后,对《妇女杂921年接任《““““志》在栏目上做出了一些调整,设立“世界珍闻”趣味科学”家事研究”常识谈话”风俗调““““民间文学”笑苑”读者俱乐部”补白”等栏目。“补白”的内容大多是对于各国妇女生查”
工作、学习情况的介绍,主要是美国、苏联和日本等国家的女性。“趣味科学”和“科学谈活、
“屑”等栏目是对王蕴章时期科学进入日常生活的推进,民间文学”和“风俗调查”这两个栏目虽然一直被研究者忽略,但是却有巨大的历史文献和民俗研究价值,这是研究20世纪20“年代女性生活风尚的有效途径。此外,每卷的内容都有些微的调整,增加“自由论坛”读者““““评坛”妇女消息”征文选登”等栏目。章锡琛主编时期的“通讯”编辑余录”栏目建文艺”
立了一个读者与编者、作者与编者、读者和作者沟通的渠道,三方针对一些问题展开实质性“的探讨,这是研究《妇女杂志》不能忽略的地方。“读者俱乐部”自由论坛”是言论社说的空特别是“主张和批评”直接表明杂志的立场和意图,这里集中了妇女婚姻、恋爱、职业、学间,
习、经济、新家庭改良等诸多问题的探讨。从这一部分可以看出,章锡琛主编时期明显增加了关于女性问题的讨论,这和“五四”时期“人”的发现和觉醒相关。从1921年到章锡琛主编的《妇女杂志》有一种清新明快之风,与王蕴章时期的持重典雅之风1925年间,这不仅是一个言说女性的空间,就其接受者来看,更偏向于相比更易被青年知识男女接受,
102
中国出版史研究2016年第1期
具有新思潮的女性和男性读者。
第三,白话文的使用与成熟的编辑策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是新文化运动在语言学领妇女杂志》也顺应潮流将文言文改成白话文。照罗家伦说来,域的胜利。章锡琛时期的《
“文学是生活的表述和批判,最好的思想要有最好的表达……显然,口语最适于用来表露我们的想象和我们的感情,为什么呢?就因为这是在日常使用中表露了我们的日常的想象和
①。从文言文到白话文,感情”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这不仅重新建立了人们的阅读感觉,
也是对人们深层思维方式的一种改造。虽然后来有读者认为,白话文的使用反而不如文言文阅读使她们畅快,但是,这让她们更亲切地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新思潮气息,也活跃了女性对新文化运动的身心体认。章锡琛有着非常成熟的杂志编辑策略。章锡琛时期的“通讯”栏目很受读者欢迎,读者对杂志中一些作者的文章或编辑的观点有质疑、赞同等看法时,都可以通过“通讯”与之沟通和交流,形成了非常好的编读互动,这不仅可以增加讨论的话题,还能深化问题讨论的程度,也有利于保证稳定的读者群。此外,章锡琛在主张和征文之间也形成互动,比如从妇女的职业化主张到“我的职业生活”征文,再现了妇女进入“公共空间之后的种种体验和困境;特别是在章锡琛主编时期推出的“产儿制限号”妇女运““““动号”娼妓问题号”配偶选择号”男女理解号”新性道德号”等,这些专号形式,回应了当时讨论的热点问题。读者经常在《妇女杂志》上刊登求某专号杂志的启事,可见读者对专号使章锡琛时期的《妇女杂志》成为十七年中最辉煌和的认可和欢迎。这些成熟的编辑策略,最有影响的一段时期。
,“章锡琛时期的《妇女杂志》意图建立理想的“新女性”新女性”也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女性话语。不过,这个“新女性”符号层叠着各种内涵和意指,含混且模糊。“新女性”是一个新智识中带有旧传统、新思想中带有旧观念、中又有依附的女性。这个“新女性”图貌,一方面编织着女性对自身的理想预期,另一方面,也构成了男性的性别期待。
(第一,对于理想“新女性”的想象。乔治在《新女子应具有的条件》第1以及3卷第2号)(王平陵在《新妇女的人格问题》第7卷第1等文中分别想象了一个成熟的现代的“新女0号),(。这个“性”唐敬杲的《我所希望的女青年》第8卷第2号)也在疾呼女性的“觉醒”新女性”是精神、经济、心怀高远、品性清坚、果敢坚毅、富有学识和魄力的,她具有新思想观念和行动主张,参与社会公共事物,能够为自己的生命做主、为社会服务的女性。从身“,,;份上看,新女性”是“女学生”是“职业女性”也是“新家庭主妇”从内容上来看,是“智
①
《》,戴仁:上海商务印书馆1商务印书馆2第2897—1949000年版,8页。
《——从主编更迭的角度考察妇女杂志》与中国现代女性话语转换—
103
“。“识女性”女性”和“新思想女性”新女性”强调的是两性平等和对社会事务的参与,但是并不排斥“妻母”的角色。“新女性”与男性新青年共同参与,构建“新性别伦理”,话语空间。婚恋自由中的青年女性,以及小家庭中的“新主妇”无疑都是由一个“新女性”扮演的。
“(、第二,新女性”的局限。汪汝干在《对于中国妇女的新忠告》第1池惠卿0卷第4号)(在《新旧思潮冲突下之妇女》第1等文章分别指出了“新女性”的局限,归纳起来3卷第4号)“,有四个方面。首先,新女性”一般都是智识青年,其求学竟是成为其嫁人的“装饰”赶时髦“胜过真思考;其次,新女性”成为“少奶奶”后再次回归家庭依附地位;再次,女性自身的缺点和流弊,比如爱慕虚荣等;最后,缺乏进入社会生存的真才实学,其生活的主要内容仍旧。是“谈情说爱”
。虽然在““第三,男性期待视域中的“新女性”第八卷新预告”中,主编已经明确:我们妇女杂志》当作我们少数人发挥偏狭的议论的出版物,很愿意把它作为全国男女不敢把这《
”研究讨论妇女问题的公开机关。但是参与讨论的仍旧是男性知识分子居多。通过对《妇女杂志》作者和读者的分析,以男性为主导的话语体系仍规训着女性应该何为的问题。这个“,新女性”不仅是对女性的想象,也承担着男性在新的世界中确立的“新我”还伴随着“人”的觉醒和自立,这使“新女性”变成一个多元文化力量谋划的产物。“新女性”在男性的庇护之下走出来,站到与男性并立的维度上,男性对女青年该如何选择道路的训导,使男性这种言论”和“批评与主张”等精神启蒙导师的身份让两性之间的关系仍处在不平衡的状态。“
妇女杂志》中女性问题最直接的表达途径。这些思想立场和先锋言论,论说性质的栏目是《
。多是男性知识分子的发声,女性则相对较少,这种表述显得男性知识分子过于“一厢情愿”““女性话语出现较多的地方是在《妇女杂志》的“文苑”小说”征文”等栏目中,涉及女性在过渡时代遭遇的诸多困境,她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不断勾勒出女性生存的复杂性和多样与男性叙述的单一性形成对抗。对于“沉默的大多数”的女性而言,她们对于“新女性”性,
的想象还杂揉着各种谨慎和小心翼翼。
《妇女杂志》在章锡琛主编时期,不仅应和“五四”新文化时期人们对新思想和新文化的也为两性关系的重建,以及女性的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章锡琛主编时期追逐,
的《妇女杂志》最有影响力的方面就是构建了杂志讨论“新性别伦理”的空间,其产生的价值,对女性而言,是思想“拓界”和性别关系“重整”的过程。但是,由于章锡琛对于女性问,题和女性的探讨过于热烈而急切,大量的外文译介(比如爱伦凯的性道德理论等)以,,鼓噪”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构成一种“对峙”在他及他与周建人对新性道德理论的“
104
中国出版史研究2016年第1期
。专号推出推出了颇受争议的“性道德专号”后,他们的声音甚至可视为一次新锐的“蛊惑”《。商务印书馆认为章锡琛的文后,妇女杂志》成为众矢之的,很多人撰文攻击《妇女杂志》,章有失体统,遂将其调离《妇女杂志》在国文部从事点校工作。从这个意义上,章锡琛离开《妇女杂志》主编位置,是商务印书馆内部“保守”和“激进”势力博弈的结果,也是整个时代五四”热度的降温,关于女性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也逐渐冷却下来。对于话语的反照。随着“
不断受到西方新思潮和生活风尚冲击的大上海,也不断有新的思想和事物出现,20世纪20年代的《妇女杂志》创造的性别表述空间,是对晚清和民初女性启蒙的承续,以及对后来上海出现的“摩登”女性的思想和文化的双重开拓。
——合宜立场下的女性生活世界三、杜就田时期:深入与默化—
章锡琛以及周建人等通过《妇女杂志》所呈现的女性的现代性诉求,在20世纪20年代——杜就田,的文化和思想疆域中还显得过于急躁,最终导致个人的失败。而另一个人—则从编译所的“博文物理部”调到《妇女杂志》担任主编。在《妇女杂志》十七年的历史中,杜就田从第1至第1杜就田也担任了五年的主编,几乎和王1卷开始接任,6卷改为叶圣陶主编,——蕴章、章锡琛平分秋色。杜就田,浙江绍兴人,杜就田去上海,投奔他的胞兄—1900年后,商务印书馆的编辑杜亚泉,后被安排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先后协助编辑《动物学大辞典》。杜就田担任主编期间,《和主编《妇女杂志》妇女杂志》的基本脉络呈现出科学与文艺两大科学内容增加,征文大量出现,而言论、社说、主张等,从内容上已经复归于王蕴章时特征,
期讨论的内容。1妇女杂志》无论是销量还是风格都没有实现突破,并926年到1931年的《且呈现下滑趋势,直到停刊。杜就田在接任之后,在第1明年〈妇女杂1卷第12号中撰写了《,志〉的旨趣》非常鲜明地附和了商务印书馆对《妇女杂志》的再次调整:
……取一个稳健中正的步骤,开一条青年妇女循行的途径,今将拟定的旨趣,略示如下:
以“美情”作幕面;以“常识”作中藏;以“艺化”作背景,文字皆取浅*易,不尚高深,务使读者易于了解,而又多插图幅,为助文字所不及。……此外,添加摄影艺术顾问,扩充通讯栏,并随时附加有趣小品,精美书画篆刻,悦耳的音谱曲调,滑稽的漫画,美观的装饰法,可爱的小孩相片,醒脾的笑话。……每期仍照例提出问题,征求社外佳,务使《妇女杂志》不为少数人专有,成一“妇女忠实的良伴”为“有趣味的软性读作,
《——从主编更迭的角度考察妇女杂志》与中国现代女性话语转换—
105
,物”如有欠缺的地方,仍请读者随时指教为幸。
《妇女杂志》这篇《明年〈妇女杂志〉的旨趣》一文,宣布了章锡琛时代的结束和杜就田时代的开始,并向读者暗含了这样一些意思:
第一,中正温和的立场是符合时宜的。这是对章锡琛主编期间编辑方针和价值立场并且以“恋爱自由”作为女性的途径,积极的否定。章锡琛致力于女性问题的探讨,
,探讨“新性道德”这对于当时的女性而言是超前的,甚至连鲁迅这样新文化启蒙的干将,也认为有些超越时代本身。章锡琛时期《妇女杂志》虽然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妇女问题讨“论空间,但是对“稳健和保守”在商言商”的商务印书馆来讲,章锡琛是不合时宜,也是“不成体统”的。因此,杜就田确立的《妇女杂志》的新旨趣,是中正且温和的,符合时宜(的,也符合商务印书馆的一贯主张,同时呼应了征文“对于本志的意见”第11卷第12。因此,《号)经历了章锡琛一个突兀的先锋时期,妇女杂志》的编辑立场再次与创刊之初达成某种一致。
“第二,软性”阅读重新回到读者视野。这个“旨趣”的叙述表明“以‘美情’作幕面;以‘常识’作中藏;以‘艺化’作背景,文字皆取浅*易,不尚高深,务使读者易于了解,而又多插图幅,为助文字所不及”的杂志风格,将《妇女杂志》思想新锐、内容西化、言论先锋的特色““一扫,试图重新建立一个“美情”常识”艺化”的软性休闲阅读杂志。从王蕴章时期的杂志贤妻良母”的意图,而在杜就田时期,混合着新女性的讨论、贤妻还能够清晰地看出其塑造“
良母的塑造和准“摩登女性”的展示,因此是暧昧模糊的。休闲阅读以及偏向于“艺化”的主旨,使《妇女杂志》的思想性让位于文艺性,启蒙让位于消遣。
第三,为主编确立影响力。在这篇对《妇女杂志》内容的设计中,也凸显了确立主编个人影响力的意图。杜就田主要从事图书编辑事务,精通摄影技术,也是当时非常著名的摄摄影艺术顾问”栏目,在某种程度上有影师。杜就田基于个人的喜好和读者的喜爱而开设“为其确立主编影响力的意图。
杜就田时期《妇女杂志》的整体风格已经由章锡琛时的先锋、激进,偏重于新思想传播,建立全新性别空间,帮助女性确立自我意识,回归到稳健、休闲和消遣的方面上来。《妇女杂志》的整体内容也发生了变化。
第一,征文成为杜就田时期《妇女杂志》内容的主要部分。
征文作为一种读者参与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增加社外稿源,减轻编辑组织稿件的压而且同时能够吸引读者不断的关注,形成持续购买的诉求。从征文的主题设置也可以力,
106
中国出版史研究2016年第1期
。女性在过渡时代的多层状貌,看出主编的立场已经倾向于“美情”和“艺化”以及女性、两性关系等问题逐渐由鲜明的鼓噪转而成为细入的研究。虽然每期对甲、乙、丙、丁四种征文的内容偏重不同,但是偏向于女性的文艺性习作、家庭美谈之类。这和杜就田的编辑初衷相吻合,也和杜就田本人的价值立场、编辑能力和个人偏好有关。
杜就田主编的《妇女杂志》将杂志还原为以女性为主体的期刊风格,和王蕴章主编的《妇女杂志》有种遥相呼应,但是又不尽相同。王蕴章主编时期更关注女学,同时也译介大量西方女性内容,文艺作品多偏向于传统的“鸳蝴”风格。杜就田利用了章锡琛时期的专号和征文的形式,但是就内容而言,多偏向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还有生活经验、职业教育以,及文艺方面。如果说王蕴章时期的《妇女杂志》的家庭和女学是“向内转”倡导建立健康家,专事烹饪和缝纫,用智识管理家庭,那么杜就田时期的家庭和女学则是“向外转”注重庭,
女性职业教育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关联。
第二,杜就田以商务印书馆的立场为主,将言论鲜明的《妇女杂志》再次更易为家庭生世俗琐事和文艺欣赏的女性读物。活、
第14卷第2号的编辑室报告中称:
屡蒙函询本刊的主意,本刊的主意很平常,略言之:即注重妇女修养及安慰的种2.
种,以冀养成健全的社会与家庭,更佐以趣味的艺术及短篇的文字或图画,为欲滋润人间枯燥的生活。
实际上,在“对于本杂志的意见”栏目的若干文章中,女性作者们发表了对章锡琛主编“,“妇女杂志》的一些意见,这些意见认为《妇女杂志》欧化色彩比较重”白话比文言尤时期《
,“,其难懂”甚至对讨论的诸多问题,感到有一种讨论厌倦的意味”还有一些读者要求“对于。由此可见,贤妻良母’的问题多加讨论”杜就田主编时期的《妇女杂志》话语空怎样养成‘
间出现了读者群的变化,虽然杜就田并不是一个能力出众的主编,但是他将激进前卫的言“,论置换成“家庭美谈”生活经验杂记”和“艺术欣赏”贴合了女性读者能够理解的世界,因杜就田时期的《妇女杂志》流失了一部分男性读者,但却收获了“生活在此处”的女性读此,
者。杜就田主编时期,思想性弱但是艺术性强,比较符合女性的阅读趣味,这一时期《妇女杂志》的女性参与一度提高,并再次受到女学生的欢迎。杜就田显见的编辑策略的调整是对商务印书馆整体“文化与商务”立场的呼应,既要启智和传播新文化,又不能僭越整体文同时也要考虑一个商业体在社会变迁中必须保持的政治和市化和社会的一般的价值立场,
《——从主编更迭的角度考察妇女杂志》与中国现代女性话语转换—
107
场之间的平衡,这才能确保商业体的生存和发展。杜就田主编时期并非无建构新女性之言,论,比如第1为新妇女所当为》强调新女性的“精神要化,生活要平民化,4卷第12号《工作要劳动化,感情要艺术化”四个特质,这无疑将新女性的精神、生活、劳动、情感等进行了理想的设计。这种理想新女性一方面有思想的进步性,同时也力图避免女性过分追求物崇尚上流社会生活,进而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工作的劳动化旨在建立自主谋生的女质、
,性生存意识,这个意图不仅是为家庭“生利”更重要的是基于女性自我劳动的创造而形成的人格和精神的,同时希望构建女性丰富的、艺术化的情感体验。虽然在杜就田主编时期《妇女杂志》并没有什么鲜明的风格,但是他也着力引导女性建立乐观向上的精神取向。
杜就田也对婚恋问题进行讨论,这种讨论虽然缺乏犀利的思想倾向,但是却在温和中庸的态度中,该批评的批评,该坚持的坚持。特别是杜就田主编时期大量刊发征文,颇有特其艺术价值可能并不是很高,但是这些作者是通过自己的视角点。这些普通作者的写作,
去理解、感知、思考、体验她们所处的时代,其中无奈、彷徨、沮丧、期待、希望杂揉在一起,是女性书写的过渡时代的交响之声。这一时期编辑设置的征文主题,于动荡、起伏、不安的现实中呈现着世俗的幸福和快乐,只有在这样的时期,这些女性生活中的小幸福和小快乐才感觉的经验结构”来分析文化的传承,这些征显得那么珍贵和奢侈。雷蒙·威廉斯曾经用“
文都在提供给我们一个时代的感觉经验,正是这些感觉经验为后世铺展了一个时代的情体验、记忆和温度。感、
第三,广告中新的感觉经验。
杜就田时期社会语境有一个特点,就是都市消费文化已经浸入到上海以及更多的城市中。2大量的广告混同着新文明生活的旨趣和现代生活的体验,以及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消费诉求在《妇女杂志》中初见端倪。《妇女杂志》刊登的广告,虽然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生活》良友》等杂志中的广告,也不同于《现代》这些文学类杂志中的广告,但已经成熟的《
显现出上海消费意识形态对女性的影响。这个被很多人认为的“保守派”刊物,无论是广告图片,还是封面女郎的图片,或者是正文中出现的插图,都不再是保守的、孱弱的、小心翼翼温顺恭良的女性形象,而是时尚的、自信的、漂亮的准“摩登女性”形象,甚至图片中呈现的、
的性别关系也发生了调整,不再是女性居后、低眉顺目,相反却是女性居前的主导形象。现代新生活商品在杂志的广告中大量出现,通过女性形象彰显出来。尽管进入公共空间的女性形象负载着消费的符号,并且处于被“看”的状态,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说明了女妇女杂志》尤其提供给女性很多新的感觉经验,特别是在新的生性的自我意识开始复苏。《
108
中国出版史研究2016年第1期
活方式上,从生活日用品,比如旁氏护肤霜、棕榄香皂,以及新式营养品等,到新式科技产品,比如照相机、留声机,这逐渐确立了都市女性新的消费体验和生活方式,从器物层面使女性充分体验到现代生活的多棱性。杜就田时期《妇女杂志》的广告已经和前两个时期有一个消费和“摩登”的社会已经彰显它的独特面貌。这些广告中,不仅给女着明显的不同,
“性提供了新的消费体验,也张扬着女性新风情,准摩登女性”在《妇女杂志》的生活叙事中“。款款走来”
四、结论
考察《妇女杂志》十七年历史的变化脉络,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是由于主编的改变而导致“《了整个杂志的价值立场和编辑策略的改变,妇女杂志》刊行期间所经历的变化,不只在于更包括主编、执笔者以及读者等围绕着该刊的读者群的变化。1编辑方式与杂志内容,921年章锡琛就任主编,以及1不仅是编辑人的替换,并且摇撼了整个刊925年由杜就田为主编,
①。从《物流通的循环生态,包含读者、执笔者、主编,还有刊物的内容”妇女杂志》主编立场
可以看出不同的主编对于女性建构的不同的立场。王蕴章时期,试图将女性形塑的更迭,
贤妻良母”的家庭型女性,通过对女性智识和“生利”的启蒙,使其能够帮助建立不同于成“
《以往的新家庭和新生活,创建微物生活世界中的女性生态。章锡琛时期,妇女杂志》变成了男性知识分子讨论妇女问题的话语空间。杜就田时期则力图调和激进与保守,以家庭生却是“向外转”的特征,偏重于女性的职业化教育。活为主要内容,
“过渡时期”的社会,新思想逻辑尚未清晰,旧传统依旧牢固,多重矛盾层叠在一起,女性的现实体验和生存状态总是混杂着希望的憧憬和失意的焦虑。正是这种矛盾,使《妇女杂志》总是游移的,存在着若干的不确定性,几易主编以及办刊宗旨和风格的修正,正是这种不确定的体现。女性每一次身份的转换,都是在社会、文化的冲突和妥协中完成的,经过才出现了与时代和社会相呼应的女性话语表达。不断的蜕变和新生,
〔作者王鑫,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①
《〈()——〈,《,陈征湲:妇女杂志〉十七年简史—妇女杂志〉何以名为妇女》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1915-19172004年第12期。
《——从主编更迭的角度考察妇女杂志》与中国现代女性话语转换—
109
’TheLadiesJournalandtheDiscourseConversion
:ofModernChineseWomenExaminationfromthe ’PersectiveofChiefEditorsRelacement pp
WanXing
:AbstractThisaerstudiesTheLadies’Journalwhichwasthemostinfluentialub -ppplicationonwomenandwasofthelonestublishinhistorofthefieldintheReublican gyppg ontheanalsisofthedominantorientationsandfeaturesofthethreestaeseriod.Based ygp
’,whichareformedbthisournalschiefeditorrelacementsthisaerresentsthe yjpppp ,chaneoffemaleimaeinthemediaof1915to1931,andhowthemediaresondsthrouh gpgg,eriod.Itointsfemalediscoursetothechaneofcultureandthouhtdurinthatalsoout ppggg ’sinificanceofthisournalinthereconstructionofwomenssocialimaeundercertainthe gjg,’historicalandsocialbackroundsandhowthisournalfoundtheowerforwomensliber -gjpation.
:,,,W,KewordsTheLadies’JournalfemalediscoursechiefeditoranYunzhan ggy ,ZhanXichenDuJiutian g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