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种凸焊螺母检测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凸焊螺母检测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九壹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1042926 U(45)授权公告日 2020.07.17

(21)申请号 201922017435.8(22)申请日 2019.11.19

(73)专利权人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地址 100130 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兆丰

产业基地同心路1号(72)发明人 吕静波 孙雅晶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43

代理人 许静 安利霞(51)Int.Cl.

G01N 3/02(2006.01)G01N 3/1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11042926 U(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凸焊螺母检测装置(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凸焊螺母检测装置,涉及焊接凸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该凸焊螺母检测装置包括:千斤顶,所述千斤顶固定于移动台架上,且所述千斤顶的轴心线与待检测凸焊螺母配合的螺栓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所述螺栓与

千斤顶座板,其所述待检测凸焊螺母配合连接;

中套筒组件固定于所述千斤顶座板上,所述千斤顶座板固定于所述千斤顶上;测力计座板,所述测力计座板上固定设置有测力计,所述测力计上测力杆的轴心线与所述待检测凸焊螺母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凸焊螺母人工测力不能定量评测、专属拉力机焊装生产现场操作不便和移动不灵活的问题,提升了凸焊螺母检测的品质。

CN 211042926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凸焊螺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千斤顶(1),所述千斤顶(1)固定于移动台架(2)上,且所述千斤顶(1)的轴心线与待检测凸焊螺母配合的螺栓(13)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所述螺栓(13)与所述待检测凸焊螺母配合连接;

千斤顶座板(9),其中套筒组件(10)固定于所述千斤顶座板(9)上,所述千斤顶座板(9)固定于所述千斤顶(1)上;

测力计座板(8),所述测力计座板(8)上固定设置有测力计(7),所述测力计(7)上测力杆的轴心线与所述待检测凸焊螺母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焊螺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台架(2)包括:基板,所述千斤顶(1)固定于所述基板上;两组立板撑板组合结构和两组滑动结构,其中所述两组立板撑板组合结构和所述两组滑动结构关于所述千斤顶(1)的轴心线对称分布,且固定于所述基板上;

盖板,所述盖板固定于所述两组立板撑板组合结构上,其中所述测力计(7)固定于所述盖板和所述测力计座板(8)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凸焊螺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立板撑板组合结构中的任一组至少包括两个立板和五个撑板;

所述五个撑板均平行于所述基板且固定于所述两个立板之间,所述两个立板分别垂直于所述基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凸焊螺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滑动结构中的任一组滑动结构至少包括导轨(3)、第一导套(4)、第二导套(5)和限位块(6);

所述导轨(3)垂直固定于所述基板和所述盖板之间;

所述第一导套(4)和所述第二导套(5)固定于所述导轨(3)上,且所述限位块(6)固定于所述第一导套(4)和所述第二导套(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凸焊螺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导套(4)上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千斤顶座板(9)垂直连接,所述千斤顶座板(9)平行于所述基板;

固定于所述第二导套(5)上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测力计座板(8)垂直连接,所述测力计座板(8)平行于所述基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凸焊螺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力计座板(8)与所述基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千斤顶(1)的高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焊螺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组件(10)至少包括内外两种套筒,且通过调节螺栓将所述螺栓(13)固定于内套筒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焊螺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待检测凸焊螺母试片(14)位于所述螺栓(13)和所述套筒组件(10)之间。

2

CN 211042926 U

说 明 书一种凸焊螺母检测装置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凸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凸焊螺母检测装置。背景技术

[0002]为更好的进行汽车白车身生产,有效的进行焊接质量控制,在焊装车间正式生产前均需要对凸焊螺母焊接强度进行顶出力强度认证。传统的凸焊螺母顶出力强度认证一是采用人工通过锤击,缺陷是不能对顶出力进行定量的判断;二是采取专属的顶出力检测装置,布置在实验室,动力源常规为电力,其缺陷是不能在生产现场及时进行质量判断,同时工装费用也偏高。如何在生产现场及时进行凸焊螺母顶出力检测亟需改进。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凸焊螺母检测装置,以解决凸焊螺母人工测力不能定量评测、专属拉力机焊装生产现场操作不便和移动不灵活的问题。[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凸焊螺母检测装置,所述凸焊螺母检测装置包括:[0005]千斤顶,所述千斤顶固定于移动台架上,且所述千斤顶的轴心线与待检测凸焊螺母配合的螺栓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所述螺栓与所述待检测凸焊螺母配合连接;[0006]千斤顶座板,其中套筒组件固定于所述千斤顶座板上,所述千斤顶座板固定于所述千斤顶上;[0007]测力计座板,所述测力计座板上固定设置有测力计,所述测力计上测力杆的轴心线与所述待检测凸焊螺母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0008]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台架包括:[0009]基板,所述千斤顶固定于所述基板上;[0010]两组立板撑板组合结构和两组滑动结构,其中所述两组立板撑板组合结构和所述两组滑动结构关于所述千斤顶的轴心线对称分布,且固定于所述基板上;[0011]盖板,所述盖板固定于所述两组立板撑板组合结构上,其中所述测力计固定于所述盖板和所述测力计座板之间。[0012]进一步地,两组立板撑板组合结构中的任一组至少包括两个立板和五个撑板;[0013]所述五个撑板均平行于所述基板且固定于所述两个立板之间,所述两个立板分别垂直于所述基板。[0014]进一步地,两组滑动结构中的任一组滑动结构至少包括导轨、第一导套、第二导套和限位块;

[0015]所述导轨垂直固定于所述基板和所述盖板之间;[0016]所述第一导套和所述第二导套固定于所述导轨上,且所述限位块固定于所述第一导套和所述第二导套之间。[0017]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凸焊螺母检测装置,还包括:

3

CN 211042926 U[0018]

说 明 书

2/4页

固定于所述第一导套上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千斤顶座板垂直连

接,所述千斤顶座板平行于所述基板;

[0019]固定于所述第二导套上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测力计座板垂直连接,所述测力计座板平行于所述基板。[0020]进一步地,所述测力计座板与所述基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千斤顶的高度。[0021]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组件至少包括内外两种套筒,且通过调节螺栓将所述螺栓固定于内套筒上。[0022]进一步地,待检测凸焊螺母试片位于所述螺栓和所述套筒组件之间。[00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4]现有检测设备多数采取的是固定在实验室内,结构为框架式,通过外接电脑显示器进行凸焊螺母顶出力评测。本实用新型采取“千斤顶—螺栓—螺母-测力计”通过工装组件串联,同时通过一套内径尺寸大小可调节的支撑套筒能适应不同规格大小的凸焊螺母质量检测需求,整体布置在移动台架上进行凸焊螺母顶出力评测,解决了凸焊螺母人工测力不能定量评测、专属拉力机焊装生产现场操作不便和移动不灵活的问题。附图说明

[0025]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凸焊螺母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凸焊螺母检测装置的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27]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凸焊螺母检测装置的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28]附图标记说明:[0029]1-千斤顶;2-移动台架;3-导轨;4-第一导套;5-第二导套;6-限位块;7-测力计;8测力计座板;9-千斤顶座板;10-套筒组件;11-第一调节螺栓;12-第二调节螺栓;13-螺栓;14-待检测凸焊螺母试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00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0032]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0033]本实用新型针对凸焊螺母人工测力不能定量评测、专属拉力机焊装生产现场操作不便和移动不灵活的问题,提供一种凸焊螺母检测装置。[003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凸焊螺母检测装置,包括:

4

CN 211042926 U[0035]

说 明 书

3/4页

千斤顶1,所述千斤顶1固定于移动台架2上,且所述千斤顶1的轴心线与待检测凸

焊螺母配合的螺栓13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所述螺栓13与所述待检测凸焊螺母配合连接;

[0036]千斤顶座板9,其中套筒组件10固定于所述千斤顶座板9上,所述千斤顶座板9固定于所述千斤顶1上;[0037]测力计座板8,所述测力计座板8上固定设置有测力计7,所述测力计7上测力杆的轴心线与所述待检测凸焊螺母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003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所述拉力计优选为数显拉力计,可以有效的显示测试过程中拉力大小的具体数值,可以通过此数值对拉力测试结果进行一个判断。[0039]可选的,所述移动台架2包括:[0040]基板,所述千斤顶1固定于所述基板上;[0041]两组立板撑板组合结构和两组滑动结构,其中所述两组立板撑板组合结构和所述两组滑动结构关于所述千斤顶1的轴心线对称分布,且固定于所述基板上;[0042]盖板,所述盖板固定于所述两组立板撑板组合结构上,其中所述测力计7固定于所述盖板和所述测力计座板8之间;[004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基板下方可以布置可移动组件,例如轮子,所述基板为所述移动台架2的底座,将所述千斤顶1固定于所述基板上;在所述千斤顶1的轴心线两侧对称布置所述立板撑板组合结构,且两组立板撑板组合结构的内侧分别沿所述千斤顶1的轴心线布置两组滑动结构,且均固定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盖板固定于所述两组立板撑板组合结构上,所述盖板为所述移动台架2的顶座。[0044]具体地,两组立板撑板组合结构中的任一组至少包括两个立板和五个撑板;[0045]所述五个撑板均平行于所述基板且固定于所述两个立板之间,所述两个立板分别垂直于所述基板。

[0046]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两组立板撑板组合结构中的任一组至少包括两个立板和五个撑板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所述移动台架2的稳定性,使得在做顶出力测试时,所述移动台架2不易损坏。

[0047]具体地,两组滑动结构中的任一组滑动结构至少包括导轨3、第一导套4、第二导套5和限位块6;

[0048]所述导轨3垂直固定于所述基板和所述盖板之间;

[0049]所述第一导套4和所述第二导套5固定于所述导轨3上,且所述限位块6固定于所述第一导套4和所述第二导套5之间。[0050]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包括:

[0051]固定于所述第一导套4上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千斤顶座板9垂直连接,所述千斤顶座板9平行于所述基板;

[0052]固定于所述第二导套5上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测力计座板8垂直连接,所述测力计座板8平行于所述基板。[005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导套4用于所述千斤顶座板9的滑动,所述千斤顶座板9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且平行于所述基板;所述第二导套5用于所述测力计座板8座板的滑动,所述测力计座板8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且平行于所述基板;所述限位块6固定于

5

CN 211042926 U

说 明 书

4/4页

所述第一导套4和所述第二导套5之间,可以防止所述第二导套5的下滑。[0054]可选的,所述测力计座板8与所述基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千斤顶1的高度。这里,所述千斤顶1的高度指的是千斤顶的顶部未工作时的最小高度。[0055]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多个第二调节螺栓12调节第一调节螺栓11的位置,将待测试螺栓13固定于所述套筒组件10内部,并保证待测试凸焊螺母试片14能有效定位。

[0056]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所述套筒组件10至少包括内外两种套筒,且通过调节螺栓将所述螺栓13固定于内套筒上。[0057]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待测试凸焊螺母规格采取不同的螺栓组件和试片。具体地,待检测凸焊螺母试片14位于所述螺栓13和所述套筒组件10之间。两者连接为一体,并放置于套筒组件10上,并将测力计放于所述测力计座板8上。保证所述螺栓13的轴心线、所述测力计7的轴心线和所述千斤顶1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0058]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操作所述千斤顶1进行顶升,通过所述千斤顶座板9带动所述套筒组件10上升同所述测力计座板8接触。继续顶升所述千斤顶1,所述测力计7发生弹力应变,下部所述螺栓13收到向下的力直至所述待检测凸焊螺母试片14上凸焊螺母撕裂。观察所述测力计7外接显示屏读数,将其同技术标准进行对比判断,判定凸焊螺母是否凸焊螺母强度是否满足要求。[0059]综上所述,现有检测设备多数采取的是固定在实验室内,结构为框架式,通过外接电脑显示器进行凸焊螺母顶出力评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取的是“千斤顶-螺栓-螺母-测力计”通过工装组件串联为一体,整体布置在移动台架上进行凸焊螺母顶出力评测,能便捷的在焊装生产现场进行质量检测,解决了专属检测工装布置的实验室的缺陷;利用千斤顶为动力源,凸焊螺母固定组件结构简单。

[0060]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6

CN 211042926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图2

7

CN 211042926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3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