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考虑的33项
(1)法规的规范(2)对企业的态度(3)政局的稳定程度(4)文化事件(5)经济事件(6)市场的位置分布7)劳动力的可获得性(8)劳动力的劳动态度(9)生产力(10)生产成本(11)供应商的便利性(12)交通条件(13)能源状况(14)金融汇率
在决定进入哪一个地区时,外企一般考虑以下因素:
(1)该地区企业的愿望(2)地方文化的吸引力(3)税收(4)气候条件(5)劳动力成本(6)劳动力可获得程度(7)劳动者对工会的态度(8)公共设施使用的成本(9)该地区对环境的管制和保护(10)地方的倾向性(11)原材料供应的距离(12)与消费者的距离(13)土地费用(14)建设费用
在选定一个确切位置之前,大企业的经理们一般要考虑以下几点:
(1)初选位置的可伸缩性(2)火车、飞机、高速公路(3)地段的(4)所需的服务商、供应商的配合程度(5)环保问题
外企在进入某一市场时,优先或重点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一、劳动生产率:这里相关的概念是劳动力成本(工资)与生产力的相关系数。比如说:一个工厂其系数可由以下公式推出:
每件成本﹦每日劳工的成本(主要是工资)∕每日的产量
每日的产量又取决于劳动力教育水平、培训的水平及工作习惯。换句话说,如果劳动
力的工作态度不认真或不负责,那么即便不要钱,外企也不会进入。
二、外汇:我国地方外汇与国家是同步的,如果国家没有大的动作的话,某地在这个领域的运作空间不是很大。
三、地域成本:其中又分可见成本与不可见成本。可见成本指的是那些看得见而且可以精确测算出来的成本,如劳动力、原材料、税收、折旧等;不可见成本指的是无法量化的成本,如教育的质量、公共交通设施、社区对产业或商业的态度,还包括生活质量的变量,如气候、体育发展、报纸等媒体的发展情况。
四、观念:包括国家、省、市对私有财产、污染、员工稳定性的观念。这种观念基本上构成了一个地区商业环境的框架。显然,客观地说,安阳在这一块的得分并不高,恐怕全国都是如此。
五、与市场的贴近程度:外企进入一个地区最主要的目的是贴近消费者,如果某个地区不存在对其产品的大量需求,那么企业是难以进入的。
国外企业选择投资地,比较常用的是因素权数法,即把候选地址按每项指标,乘以权数再相加得出的分数即为该地的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