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论文

来源:九壹网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论文

概要:英国科学家阿姆斯特朗说:“实验总是以发现、以探索作为追求目标的,实验在学校里是教授学生去发现的方法。”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素材,多角度地創造条件,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发现、去想象、去实验,学会探究,敢于创新,在探究创新学习中寻找物理规律,树立物理科学思想,激发学习兴趣,磨砺学习品质,形成完善的人格,从而实现真正的物理实验教学。

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把物理实验仅当作理论教学服务的工具和手段,教师不愿在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上下工夫、花时间,导致实验教学方法形式单一、陈旧,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安排实验。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表现为只强调直观观察,而忽视了对每个实验在教学中的目标等方面的深入探讨和精心设计。

由于现在的学生实践少、动手少,对实验缺少直接的体会,缺乏对实验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在演示中,有些教师是自己做,自己读,学生仅仅是观察、观看。有些老师虽然也让学生参与实验,注重了边讲边实验,但是由于老师是“主唱”,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分析当前演示实验教学现状,我认为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创新能力。

(一)加强课本演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适当对课本的某些演示实验加以改进和创新,力求优化实验过程,力争提高实验效果,从而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实例1:巧做演示实验,化难为易

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实验。实验过程中,当玻璃板脱离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是瞬间的,学生很难看清楚。我们不妨这样改进一下:用剪刀将质量较轻的塑料板剪成半径约8cm的圆板,用烧烫的细铁钉在板的灼穿一小孔,将橡皮筋的一端穿过一个小孔,并在穿过去的橡皮筋的另一端系一根轻小细棒,使之不会脱落。手提橡皮筋的另一端,观察此时橡皮筋的长度,再将圆板放入水中,用手向上提橡皮筋,直到橡皮筋的长度伸长至原来的2至3倍时,圆板就能被提出水面。这样,学生就能很明显地体会到引力的存在。

通过实验拓宽、深化,让学生充分体会科学研究的态度是严谨的,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实例2:改进实验装置,加强演示实验的操作便利性

例如,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只有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才等于滑动摩擦力,而教材(如图1所示)实验的设计很难控制木块匀速运动,测力计的读数不断变化,因此感性地形成正确的概念有一定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实验装置加以改进,如图2所示;将测力计固定,拉动木块下面的木板,这样木板不需匀速拉出,测力计的读数大小也会等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而且测力计在静止中读数,误差较小。

经过对该实验装置的改进,实验效果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操作性也大大加强,更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二)丰富演示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在物理实验活动中,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单一、被动的演示实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应探索有效的、多样化的演示实验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人。

1.重视“参与式”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演示同时要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介绍“惯性大小”时,设计一个让学生参与的实验:请一名学生用气吹悬挂的乒乓球,乒乓球随气而动,摆出一个很大的角度。然后,让这个学生用气吹悬挂的钢球,只见这名学生用足力气吹气,结果钢球“丝毫不动”,全班同学兴趣盎然。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获得直接经验,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2.采用“合作式”演示实验教学,创设学生探究空间

“合作式”演示实验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师生共同进行实验验证的一种实验教学方式。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总结,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例如:在《凸透镜成像》一节的教学中,变原来的课堂演示实验为边做边讲边实验,每四位学生发一套实验器材,实验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蜡烛在不同位置所成像的大小、位置及像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对比、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课堂也很活跃。事实证明,“合作式”演示实验教学,为学生创设了探究的空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3.更新实验思路,激励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创新

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更乐于探究。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传播”时,教材提供的演示实验是真空罩中的闹钟,对其描述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然后逐渐抽出里面的空气并注意其声音的变化。显然,要在实验中随时控制闹钟铃声是较为麻烦的一件事。我改用学生熟悉的手机代替闹钟来做这一实验,既简单便捷,又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其具体操作是:把手机设置为“来电铃声”后放置在玻璃罩内。在抽出其空气过程的不同阶段,用另一手机去拨打该手机,即可清楚地听取与发现玻璃罩内手机铃声大小的变化情况,直至最后空气全部被抽出,再次拨打该手机也不能听到铃声。这一实验过程,会非常直接地使学生明白,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

英国科学家阿姆斯特朗说:“实验总是以发现、以探索作为追求目标的,实验在学校里是教授学生去发现的方法。”因此,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素材,多角度地創造条件,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去发现、去想象、去实验,学会探究,敢于创新,在探究创新学习中寻找物理规律,树立物理科学思想,激发学习兴趣,磨砺学习品质,形成完善的人格,从而实现真正的物理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l]吴惟粤.初中新课程物理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陶昌宏.以观察实验(事实)为基础[J].中学物理教与学,2012(7). [3]张俊.关于中学物理探究教学策略之思考[J].物理教师,2011(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