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第2期 天中学刊 Journal of Tianzhong V_01.27 NO.2 Apr.2012 2012年4月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体育教育改革互动匪 研究 汪全先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系,广西柳州545004) 摘要:主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基础教育体 育课程改革互动发展中凸显的现实问题,并勾勒出了解决问题的路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要在建构 合理的课程结构的同时,注重体育教学的师范性并适度地淡化其竞技性,注重来自基础教育体育教学的反馈,真 正实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体育教育改革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8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l006—5261(2012)02—0118—03 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启动的新一轮课程改 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适应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上。 革,既深刻影响了基础教育,同时也深刻影响了高等 教育尤其是高等师范教育。面对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 赵海英在文献[2]中重点研究了高校课程结构与 设置方面的改革问题。“本着既推动贵州省基础体育教 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如何调整, 育改革的顺利实施,又完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 如何才能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体育教 置的思想,作者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 学,基础体育教育改革能从哪些方面促进高校体育教 等方法对贵州省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现状进行调查, 育人才的培养,等等,这些都是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 对贵州省五所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 思考的问题。 1相关研究及其分析 分析,其研究结果证明目前贵州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 的课程结构与培养对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之间还有 一定的差距。认为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 在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尽管在高校 的课程设置,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体育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 教育改革互动式发展,而对两者都是十分重要和必要 的互动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但是从宏观或微观层面上 对此类问题进行的整体性探究并不多。 樊姝皎“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基础 的,进而提出贵州省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策 略,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2】 马海涛在文献[3]中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基础教育 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情况为研究对象,以河南省l 5 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趋势,同时就高等院校体 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国内1 1所体育院校的课程设置 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存 及河南省郑州、新乡、平顶山三城市的中小学体育课 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马海涛提出:“高等体育教 程改革为调查范围,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的领 导、教师、实习生、中小学体育教师等群体”进行了 育专业的课程内容应淡化竞技意识,强化‘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在体现课程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同 时,应强化课程教育性质,突出师范特点,拓宽基础 问卷调查,在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为我国高 类课程,优化专业类课程,建立新型课程体系”[31。 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适应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 马海涛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方面提出了合适 革提出了建议【1】。樊姝皎的研究视角更多地放在了高 的见解,但较少涉及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教学实践的逆 收稿日期:2012.02.1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立项项目(201106LX688);来宾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LB2010A005) 作者简介:汪全先(1979一),男,河南信阳人,中级经济师,讲师,硕士. 汪全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体育教育改革互动f生研究 向作用。 ・1 1 9・ 模式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互动情况关系着基础 教育体育师资培养与体育改革的成效。但是,根据已 高钦刚、王磊在着重研究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 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评价方式等问题,对基础体育 有的调查研究和调研分析,在过去的10年,高校体育 教育在课程改革中应做的应变则较少提及。“基础教育 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在互 改革如火如荼,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任重而道 远。第8次基础教育改革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 教师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为培养未来 动发展方面存在不少现实问题:(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 的课程设置缺乏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有效衔 接;(2)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法过于成人化,忽视了 体育教师的体育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和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必须加快改革的步 伐,克服制约因素,实现从指导思想到具体的课程教 学与基础教育全面接轨。”【4] 刘坚、刘华、杨利珍等人对云南省基础教育体育 课程改革及云南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 的问题做了分析阐述,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旨 在为云南省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与高校体育专业人 才培养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5]。他们的研究侧 重于云南省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阐述和云南省高 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但较少涉及两者间 的互动。 李忠堂、阎智力在文献[6]中重点回顾了我国基础 教育体育教学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60年来,我 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 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教学思想转变 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更加强调“三维健康观”, 但是,目前存在着体育课程目标泛化与均衡化、体育 课程内容设置与开发原则不明确、弱化了传统接受式 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等问题。 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总体上 看,国内学者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 法、教学观念、教学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对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问题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 讨,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但是,对高校体育教育专 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互动性研究明 显不足。因此,有必要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 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互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根 溯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体育教育改革互 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为基础教育输送 合格的体育教师,其人才培养模式势必对基础教育体 育课程的有效开展起到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反 馈,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实践反作用于高校体育教 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 基础教育学生的年龄特征;(3)基础教育体育教师的科 研水平普遍不高;(4)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对基础教 育体育改革普遍了解不深;(5)双方缺乏交流和共同研 讨;(6)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过分强调技能的习得,过 分“竞技化”,没有足够重视师范性;(7)基础教育体 育课程改革实践经验没有及时有效地反馈到高校; (8)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接触基础教育课程的机会 较少,其主动性也不足。 从2001年启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 一些地区的体育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些地 区则始终处于迷茫状态。目前许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 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实现良 性互动,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一是不少人对新的基 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精神认识不清;二是原有的教学 模式已经固化,难以在短时间内被新的教学模式取代; 三是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在当代应试教育背景下受重视 程度不够;四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与基础教 育体育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五是基础课程体育 课程标准在执行后未能及时调整修改。 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体育教育改革互 动性发展的路径勾勒 3.1 做好高校人力资源培养规划,转变体育教育专业 师资队伍观念 中国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在各个领域的观念 都在变化或微调。2001年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至 今的10余年间,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很少接受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方面的培训,不少教师的观念没 有及时更新,更谈不上与时俱进。要转变体育教育师 资队伍观念,一靠培训,二靠基层实践交流,三靠领 导层做好人力资源培养规划以实现体育教育师资队伍 有序的培训与培养,四靠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有 效接轨。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基础教育体育课 程教师培养实践的直接参与者,因此,做好人力资源 培养规划,转变体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观念,是高校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 间良好互动的先决条件。 汪全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体育教育改革互动性研究 3.2调整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建构合适的课 合作交流,如共同承担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等。 程结构 3.5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观念上与时俱进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所培养 作为基础教育体育教师的培养者,高校体育教育 人才的知识体系与体育认知。根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 专业的教师在观念上要根据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改革的 改革的需要,结合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 要求不断更新。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改革要求高校体育 实际,笔者认为,要根据基础教育体育教学的需要, 适当拓宽师范类基础课程,及时调整理论课与技术课 教育专业的教师应注意转变角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 体的同时,要注意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不仅要注重 向学生传授技能,还要注重体育教学的师范性;不仅 要教书育人,还要成为体育教学和体育科学的研究者; 的比例以及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例如,广西民间 和学校气排球的氛围非常好,广西大学生运动会与中 小动会已经不设硬排球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广 西相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排球课程应强化气排球课 程而弱化硬排球课程,甚至用气排球课程取代硬排球 课程。另外,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还 应注意课程系列的搭配,要循序渐进,同时要根据基 础教育体育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 3-3注重体育教学的师范性,适度淡化竞技性 师范性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必须注意的问题,要 求教师在理论与技能教学中做到示范清楚,语言表达 清晰。实际教学过程中容易被忽略的是学生的主动参 与和自我教学展示的表达,我们往往把学生的竞技能 力作为一门课程的主要考核标准,极少关注学生传授 技能的能力。作为未来的体育教师,体育教育专业的 学生不但要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更要具有传授体育 技能的能力。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中要适 度淡化竞技性,只要学生掌握的技能足以满足日后的 教学需要即可;每门技术课程的考核应该涉及传授技 能的能力。 3.4注重基础教育体育教学的反馈,不断完善高校体 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 后,是否能够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结构等特点因材施 教,是否能够驾驭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是否能够满 足日常教学需要,等等,都需要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 主动地去了解,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不断完善人才 培养方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 最好请一些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或优秀体育管理者参 加,以便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完善。另外,为了实现 高校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良 性互动,高校体育教师与中小学体育教师之间应加强 不仅要把握大学生的年龄特征,还要研究和把握中小 学生的生理特点。 综合以上的论述,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 和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领域,至今还有很多问题亟 待解决,如课程设置问题、培养计划问题、师资观念 问题、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实践反馈问题等。厘清 现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 改革互动性发展中凸显的现实问题,有利于我们找出 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实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 养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间的良性互动,既要从转 变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观念、调整课程体系方面考 虑,又要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实践反馈、教师角 色转变等方面考虑。 参考文献: [1]樊妹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体育课 程改革的对接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0. 【2]赵海荚.贵州省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基础体育教育 改革互动式发展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9. [3]马海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 养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3):371. [4]高钦刚,王磊.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体育 课程改革递进关系的研究[J]_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6):68. [5]刘坚,刘华,杨利珍,等.云南省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 革与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之研究【J].云南师范大 学学报,2008(5):75. [6]李忠堂,阎智力.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6O年回 顾[J].体育学刊,2010(12):52. [责任编辑张继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