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有关三个增长两个比例的解释

有关三个增长两个比例的解释

来源:九壹网


有关三个增长、两个比例的解释

“三个增长”,即各级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平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两个比例”,即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含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支出比例。

上述计算数据来源于每年的教育经费统计报表。

一、三个增长

(一)、“预算内教育拨款”对应教财综1表地方预算内教育经费指标,包括地方教育事业费拨款、地方基本建设拨款、地方科研拨款及地方其他拨款。

(二)、财政经常性收入对应综8表地(市)、县(市、区)情况财政经常性收入指标。

(三)、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

教财综4-1地方表第2列“事业性经费支出”*1000÷(教财综5-1地方表第9列 “年平均学生数”-教财综5-1地方表第10列“年平均函授夜大生”÷3)。

(四)、生均公用经费有四个口径

1、生均公用经费。指预算内、预算外所有资金用于公用支出的总额除以年平均学生数。这

1

是全口径的公用经费,其支出包含:商品和服务支出、专项公用支出(包含办公设备、专用设备、交通工具、信息网络构建等)、专项项目支出(包含房屋建筑物购建、大型修缮)三大部分。

计算公式:生均公用部分支出=教财综3-1地方表第16列“公用部分”*1000÷教财综5-1地方表第9列 “年平均学生数”。

2、生均日常公用经费指预算内、预算外所有资金用于日常公用支出的总额除以年平均学生数。其支出包含:商品和服务支出、专项公用支出(包含办公设备、专用设备、交通工具、信息网络构建等)两部分。不包括专项项目支出。

计算公式:生均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教财综3-1地方表第17列“商品和服务支出”+第30列“专项公用支出”)*1000÷教财综5-1地方表第9列 “年平均学生数”。

3、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指预算内资金用于公用经费支出的总额除以年平均学生数。其支出是包含商品和服务支出、专项公用支出(含办公设备、专用设备、交通工具、信息网络构建等)、专项项目支出(含房屋建筑物购建、大型修缮)三大部分。

计算公式: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教财综4-1地方表第16列“公用部分”*1000÷(教财综5-1地方表第9列 “年平均学生数”-教财综5-1地方表第10列“年平均函授夜大生”÷3)。

4、生均预算内日常公用经费指预算内资金用于公用日常公用支出的总额除以年平均学生数。其支出包含:商品和服务支出、专项公用支出(包含办公设备、专用设备、交通工具、信息网络构建等)两部分。不包括专项项目支出。

2

计算公式:生均预算内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教财综4-1地方表第17列“商品和服务支出”+第30列“专项公用支出”)*1000÷(教财综5-1地方表第9列 “年平均学生数”-教财综5-1地方表第10列“年平均函授夜大生”÷3)。

通常情况下,各类考核均采用第4种口径生均预算内日常公用经费。因为,全口径的生均公用经费包含了专项项目(房屋建筑物购建、大型修缮),而专项项目具有不可预测性、不确定性,去年有项目,今年不一定有,存在不可比因素。

生均预算内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数额与免费义务教育拨款的标准大致相同,不应有太大的差距。省定公用经费拨款标准:2010年小学生每年450元,初中生每年650元。2011年小学550元,初中750元。

二、两个比例

1、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00÷国内生产总值。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对应教财综1表地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地方预算内教育经费、地方各级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地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及其他属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国内生产总值对应综8表地(市)、县(市、区)情况国内生产总值指标。

2、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含教育费附加)*100÷财政支出。

3

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对应教财综1表地方(预算内教育经费+教育费附加)。

财政支出对应综8表地(市)、县(市、区)情况财政支出指标。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