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物理实验研究

物理实验研究

来源:九壹网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与研究

绥德县中角镇九年制学校 杨广南

摘要:近年来《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新标准、新理念的落实体现在广大物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化。然而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一直困惑着广大农村初中物理教师。针对农村物理教学的现状,本人结合本校物理教学的实际,按新课标理念,就多媒体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挖掘生活资源,开展自制教具活动等几个方面作出了一些大胆的尝试。让农村初中学生找回“自我”,找到“信心”。使他们懂得怎样去学,最终学会学习物理。

实验教学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认知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三维目标的落实,因此我们应积极通过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但是由于城市和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条件的差异,学校之间的差异及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使得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采用相同的实验器材和方法。我们的教学,必须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学生基础、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状况等等,做出符合实际的整体安排。教师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开发适合自己学生的实验教学资源,以促进实验教学。

在广大农村地区, 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一直困惑着广大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原因是教材变化快,原配置的实验仪器不能使用,新的实验仪器不能及时配置,加之农村的初中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的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缺少分析和知晓,实验意识淡薄.这样导致很多地方有些教师黑板上画实验,学生本子上练实验;有的地方实验设施十分短缺,教师随意取消教材、大纲中要求的实验内容的现象非常突出.

结合我个人的实际教学经验,我简单的谈一下我个人对农村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些想法和改进措施.

一 、多媒体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实验效果常不尽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师可以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环境下难以完成的物理实验,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例如,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先用常规仪器按传统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规实验仪器的,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并不明显,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甚至产生迷惑。此时改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像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由此可知,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的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仪器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使信息技术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水平。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进教学效果

教师在进行浮力教学时,需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它的六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压力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因此压力不相等。浮力的产生是因为物体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但如果仅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

描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通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该课件以动画慢镜头的形式表示小木块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在显示上、下表面的压强、压力时,小木块慢慢向上移动,同时辅以浮力大小的推导公式录像。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轻易地攻破这一难点,同时为讲授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做好理论铺垫,而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很难做得到的。总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先进的教学媒体,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不但深化了物理学科教学,加大了课堂教学容量,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45分钟的教学效率。

三、挖掘生活资源,体会生活处处皆物理

1.用身体做实验。身体是学生自身的物理实验资源,每个人都有且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通过切身的体验更能加深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在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时,可让学生用手摸自己发声时声带的振动;在学习杠杆的应用时,可让学生用手拿字典,感受费力杠杆省距离;在研究摩擦力的时候,可让学生两手心相对,感受两手滑动时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增加两手的压力,感受摩擦力的变化;学习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让学生双手互相搓一搓,体会温度变化;学习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时,让学生吸气和呼气体会体积变化等等。实验简单,又加深印象,一举两得。

2.树立“瓶瓶罐罐当器材”,“拼拼凑凑做实验”的理念和思想,用生活、学习用品做实验。用日常器具做实验,简便、直观、原理单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我力争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例如用生活用品做实验:用饭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尺做实验说明弦乐器的音调与长度的关系;用塑料尺研究摩擦起电;用手表的闹钟功能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用美术课用的颜料研究颜料的混合;

用易拉罐研究小孔成像;用小钢勺研究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规律;用篮球、足球、乒乓、研究日食、月食;用玻璃水杯研究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惯性;近视眼镜研究凹透镜的成像;塑料尺观察光的折射;音乐卡研究电路的组成等等。再如用学习用品做实验:学习流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以让学生拿两张白纸做实验;学习惯性时可以用小纸条和钢笔帽做实验;学习压力作用效果时,可以用手抵住削尖的铅笔两端来感受面积不同效果不同;学习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时,可利用几根铅笔放在文具盒下面拉动文具盒体会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等等。

四、开展自制教具活动,培养师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实验、探究、实践活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学校实验器材配置雷同、整齐划一,不利于教师个性化教学,同时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受到了极大。所以我与学生,群策群力大力自制教具(学具),这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它不但能补充仪器不足,减轻学校经费开支,更重要的是还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培养师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用自制教具辅之完成教学,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常用自制教具(学具)做实验,并常让学生动手做课外实验,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创造成功的自信。

实验教学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也走进了物理实验,成为新的实验资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脚踏实地,勇于探索,开辟新的途径去挖掘实验资源,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做出点滴贡献。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步伐将进会得到确实的改善和发展,实验教学的现状将得以改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