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日出》的空间政治与身体叙事

《日出》的空间政治与身体叙事

来源:九壹网
口 缪军荣《日出》的空间政治与身体叙事 HUNDRED SCH00LS IN ARTS 文章编号:1003—9104(2011)04—0208—04 《日出》的空间政治与身体叙事 缪军荣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摘要:空间的构成不仅仅是物理的构成同时也是社会关系的构成,空间的生产同时意 味着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曹禺的《日出》以旅馆为舞台的主要场帚是这一理论最确切的表 征。陈白露与旅馆这种“在”而“不属于”的关系,旅馆这一空间的公共性与私密性兼有的特 色,充分体现出她的灰色生活的特征。 关键词:戏剧艺术;《日出》;艺术作品;空间政治;身体叙事;空间;旅馆;审美 中图分类号:JO1 文献标识码:A Spatial Politics and Body Narration of¨Sunrise¨ MIAO Jun—rong (Faculty of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ifng,Jiangsu 210037) 旅馆这一空间。充分体现出陈白露生活的无根(漂泊感)、 “家”中,而恰恰在《日出》中,曹禺将场景设计在一个都市的 无常(不安稳)、莫名(角色暖昧性)的特点。陈白露在旅馆中 “旅馆”中,“旅馆”在这里就不仅仅是一个没有内容的空洞的 生活的意识形态特性,打破了资产阶级现代都市的美丽神话。 “空间”,而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符号,这一空间符号具有十分 都市社会自然是随着现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兴起的一种 现代社会形态,这种形态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商品买卖,商业 复杂的内涵。 中心、信息中心、娱乐中心、政治中心的形成。与此相应的都市 旅馆是营业性的供旅客住宿的地方,所以它就有了资本 空间,也就成了都市人群生存活动的基本场所。现代文学在20 主义社会商品经济的特点,即这个空间本身从某种意义上来 世纪30年代就有刻意表现都市生活形态的作品,“批判——迷 说就是“商品”,而不仅仅是一个居所。而“旅人”则表明此人 恋”地表现这一现代社会的“恶之花”——抑或“海上花”—— 是在此地“客居”,从地域与人的关系上来说人和那个地方的 从“新感觉派”到茅盾、张爱玲。曹禺在他一批轰动一时的剧作 关系是“在”而“不属于”。而人生活在这样的空间,对于这一 中,也有一部《日出》,集中切入写作都市社会生活。以前论者 空间的所有权则是通过临时买卖关系而得以成立。这一商业 在分析这部作品时都着重强调资本主义社会使人堕落,而陈白 露就是这一朵开在资本主义文明社会里的堕落之花。同时也 化的空间也就喻示着陈白露身体的商业化。当方达生买好了 强调在现代金融资本的下,人命运的起起落落无可把握这 车票要竹均(陈白露)离开这个旅馆,离开这个大都市时,陈白 样一种“被捉弄”的定数。而我认为,如果换一个角度看,从空 露的回答是: 间政治与身体叙事的关系来分析这部剧作,它集中表现的都市 空间与都市人日常生活的关系,《日出》给这种空间与都市生活 不,不,你误会我的意思,我没有答应你,我方才 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现代商业社会政治经济学的命题。 是撕你的车票,我不是撕我的卖身契。我是一辈子卖 给这个地方的。① 在《雷雨》与《北京人》中,曹禺将戏剧的场景设计在一个 作者简介:缪军荣(1962一 ),男,汉,江苏江阴人,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艺术学,中国现代文学。 209 I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百家2011年第4期总第121期 HUNDRED SCH00I5 IN ARTS 口 陈白露是“一辈子卖给这个地方的”。她和这个城市,通 过“大旅馆”这个中介建立起来的关系,就不是一种“生活关 系”。她不是生活在旅馆这个空间,而是“卖”给了这个旅馆; 同时,他也不是生活在这个大城市,而是“卖”给了这个“都市 一于”,也使陈白露的人际关系体现出一种“是”而“不属于”的 特点。她不是出售给某个人也不被某一个人所占有,对于某 个人来说她都是属于“无名”(没有名份)的状态。如果她 生活在一栋别墅中或者一间公寓房里,她就可能是某个人的 太太、姨太太、外室,周繁漪、曾思懿、愫方或者什么人。如果 空间”。“我们应该阐明资本主义是怎样以及为什么要占有土 地和空间。由此,那些曾经的‘不动产’后来被动产化(建筑 金融投机)的倾向,便在资本主义中处于中心地位了。” 事实 她生活在勾栏瓦肆,北里青楼,那也就是一个翠喜而已——只 不过是一个高级的翠喜——书寓、长三什么的。我们没有在 《日出》中,见到任何关于陈白露卖身的场景或者暗示。她在 和这些达官贵人的交往中,获得他们的喜爱(主要是潘月亭), 上,空间这一不动产的动产化,也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 济的一个重要结果:“人”也不再仅仅是“人”,同时也可以被 商品化,也可以动产化。而特别是在都市空间中,为了获得 “空间”这一“动产”,使这个“动产”成为仅仅具有使用价值的 “不动产”,身体是随时可以“动产化”的——陈白露就是为了 进入这个大都市,成为都市生活中的一员而将自己变成“动 产”的。事实上就是,她不是在大都市中生活而是在不断“动 产”(出售)。 其次,从空间的公共性与私密性的角度来看,“旅馆”这样 的生活空间,就有了“家”或“娱乐场所”不具有的公共与私密 的双重特性。从居所的概念上来说,旅馆属于一个“私人空 间”。如果你已经付了钱,也就是说明你已经买下了这个空间 的使用权,一段时间这一空间就是属于你的。而从不断被买 卖的“商品”概念上来说,它也是一个公共的空间,也就是只要 付钱任何人都可以进入使用。 如果不是从戏剧场景需要的角度考虑,我们都可以发现, 陈白露住的旅馆客厅是一个私密的“公共空间”。各色人等川 流不息进入她的私人生活之中。开场当陈白露与她的总角之 交方达生在客厅时,她的具有高度私密性的卧室,恰恰已经闯 入了一个已经喝醉了的乔治张,在陈白露床上吐了睡了一夜。 再后来,潘月亭、顾八奶奶、李石清、胡四,包括那个旅馆差役 王福升,在陈白露的客厅与卧室里出出人人。她的住所到底 是个什么样的活动空间呢?它既不是完全私人的居住之所, 也不是具有完全公共性质的“夜总会”般的“娱乐场所”,而是 人们在此娱乐的私人场所。陈白露与王福升的一段对话很能 说明这一点: 陈白露:(悲观地点头)哦,我这儿是他们玩的地方。 王福升:(不懂)怎么? 陈白露:可是他们玩够了呢? 王福升:呃!……呃!……自然是回家去。各人 有各人的家,谁还能一辈子住旅馆?③ 第三,曹禺为什么将陈白露的生活场景设计在一个“大旅 馆”,而不是一栋别墅或者一间公寓的客厅?那就是因为空间 与生产关系的生产里现出的互动的态势。生产关系能生产出 某种空间,而某种特定的空间也能生产出特定的生产关系。 就像是现在我国各地兴起的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私人会所, 高尔夫球场,其目的大多不是为了娱乐。这类空间的生产大 抵是为了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旅馆这种空间的特 点,使陈白露与周围的人呈现出一种非常微妙又特殊的关系: 游离在一切人之外,深入到每个人之中。空间的“在”而“不属 让他们心甘情愿为她付钱。所以她只有可能生活在旅馆里, 以与各色达官贵人的交往为手段,来获取生活的资源。假如 改变了她的生存空间,当然她也就是改变了她的身份——可 以说是固定化了她的身份。 旅馆这样一个特殊的生活场景,使陈白露有了较为特殊 的身份与地位。说交际花也好,曾经的舞女也好,叫白露也 好,竹均也好,我们都无法全部地概括她身份的全部。也许我 们可以称呼她是生活在“灰色地带”的比较特殊的一类人;或 者不断转换着角色身份,以至于没有角色身份的一类人。穿 梭于达官贵人之间,跳着舞,打着麻将时,我们叫她是交际花 陈白露;方达生如梦如痴地追求她,她又回到少女时清纯模 样;死命保护着小东西时,她是那个纯朴的有着善良性情的, 有正义感的年轻知识女性竹均;当醉意朦胧地从夜总会回到 旅馆,对着潘月亭一声声肉麻地喊爸爸的时候,是一个充满着 物质欲求、为生存而出卖自己灵魂的风尘女子陈白露。她把 自己出卖给这个充满情欲物欲的大都市,埋葬了一颗年轻美 好的心灵。 用“牧歌——挽歌”来概括陈白露生命的全部是再合适不 过的了。随着太阳的升起,陈白露将她的生命留在了阳光背 后的黑暗里,留在了另外一个世界。 陈白露“过去的生命”是牧歌,大幕徐徐拉开,第一幕的情 景就是陈白露青梅竹马的方达生来到大都市寻找这个童年时 的“竹均”,也就勾起了她对孩提时代一段美好生活的“憧憬”。 我顶喜欢霜拉,你记得我小的时候就喜欢霜。你 看霜多美,多好看!(孩子似地,忽然指着窗)你看, 这个像我么?④ 简单的对于霜的记忆实际上是陈白露对于竹均时代(童 年)的记忆:美好、天真无邪、自由自在。为了美好的田园牧歌 般的生活,方达生找到陈白露,也就是希望和她一起“回去”, 回到童年时的乡下,回到牧歌般的生活中去。 然而牧歌只是牧歌,牧歌也就是与现实生活相对立而存 在的时候才存在。人生活在当下的现实世界中,是无法回到 过去的,就像人无法回到他的童年时代,停止他的生长一样。 “生活是铁一般的真实,有它自来的残忍!”习惯,自己所习惯 的种种生活的方式,是最禁锢人的生活的桎梏。你即使怎样 羡慕着自由,怎样憧憬着在情爱里伟大的牺牲(如小说电影中 口 缪军荣《日出》的空间政治与身体叙事 HUNDRED SCH00LS IN ARTS 210 时常夸张表现的),最终也吞没在这大都市的黑暗中。其实潘 月亭这一类的金融资本家,也难以飞出自己生活的“狭之 笼”, 最终在这个大都市中彻底的溃败。陈白露与她的都市 生活空间已经难以分离,她以自己心灵的沉沦换取了在这个 城市(上海)的关系。陈白露的生存是附着在潘月亭的身上 的,她本身没有的经济地位。潘月亭们的失败也就意味 着陈白露的灭亡。而潘月亭这样的金融资本家恰恰也是寄生 在都市空间、都市社会的。换个角度说,如果潘月亭不是一个 银行家,只是一个诚实守业的封建地主,那陈白露也许只是他 的第几个姨太太,或者是他逛窑子吃花酒的相好。而恰恰由 于潘月亭是在都市社会中的一个金融资本家,才使他对与金 八的投资博弈中遭致最终失败的命运。潘月亭是一个金融资 本家,也是个都市的冒险家。资本主义社会需要这样的冒险 家,他们的命运起起落落,往往不可捉摸。他们的人生跌宕起 伏,往往变化无常。这种冒险与刺激也是都市空间,都市社会 的一道风景。 都市空间中生活的自由。陈白露摆脱了“牧歌”般的“亚细亚 式生产方式”,脱离了“竹均”的生活,自觉地进入了都市这个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集结地,这样一个商品经济的构成性中 心。将自己变成一个集出售者与商品于一身的“商品”。她在 脱离这一种生产关系的同时,自觉地建构起另外一种生产关 系,建立起一种价值体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需要在一条更 为广大、更为多样化、更为复杂的战线上进行自我防御,即生 产关系的再生产。生产关系的这种再生产不再和生产方式的 再生产同步,它通过日常生活来实现,通过娱乐和文化来实 现,通过学校和大学来实现,也就是通过整个的空间来实 陈白露的生存状态具体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她的生活始终有一种漂泊感,这就是“无根”。人 的生存要有安全感就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居所,杜甫吟诵“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因为居所不能遮风挡雨而使其觉得缺 乏安全感。而居无定所总会使人觉得是在世上流浪。陈白露 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她住在旅馆里,旅馆是“动产化”了的 “不动产”,陈白露暂时购买了它的居住权。旅馆的旅的意思 现。” 陈白露的生活方式,她的价值交换的方式,就是通过娱 乐和日常生活来实现的。她的娱乐和日常生活就是她的“劳 动”,通过这种“劳动方式”,陈白露获得了她的生存资本。同 时我们也就能意识到这种存在方式的脆弱性、寄生性,黑暗 性。在曹禺的笔下,这个陈白露有美丽的脸庞,同时也有骄傲 的内心,所以她不是妓女也不是姨太太。她是坠入黑暗的新 一是在外地做客,旅行。这个都市空间,对于陈白露来说只是 “外地”。在地域意义上来说,这个都市社会对于陈白露这样 一代知识女性。她通过她个人的智慧来娱乐达官贵人,所以 也缺乏固定的生活来源。这种生活方式带有极端的危险性。 骄傲的内心使她无法成为一个标准的妓女,她也放不下她知 类处于灰色地带的“无名”的女性只是“在”而“不属于”,是 只有起始而没有终点的“在路上”的生活。在这个都市社会, 识女性的身段成为别人的姨太太,于是“她只有等待,等待着 有一天幸运会来叩她的门,她能意外地得一笔财富,使她能独 立地生活着”。⑦ 终究,陈白露并没有等到她梦想中的财富,那个贪婪的无 耻的金八算计了潘月亭。潘月亭在公债买卖上失败了,这个 曾经不可一世的很行家最终变得一无所有,终于也使得陈白 露失去了生存的依靠。曹禺最终为现代都市中的陈白露们唱 了一首挽歌,陈白露的一生是一出悲剧,但是她的悲剧我们无 法用亚里斯多德关于悲剧的定义来定义。因为在陈白露的生 陈白露始终没有归宿,也没有归属感,她不可能回到总角之交 的方达生身边,回到田园诗的生活中去。陈白露卖给了这个 都市社会,卖给了这种漂泊的生活,她是那种天上飞的鸟,总 是在不停歇地飞啊飞,有一天它落到了地面——因为它死了。 陈白露生活状态的第二个特点是“无常”。她的生活飘忽 不定,缘于她身份的不断转换。有时是潘月亭的干女儿、情 妇;有时是交际花;有时是一个充满同情心与正义感的弱女 子。竹均——白露这种身份的不断转换,带来了她命运的无 常,使她的人生起起落落,命运起伏转折。出尽风头的,住高 级旅馆的高级交际花,到最后付不出旅馆的大笔帐单而自尽, 这是人生无常的大起大落。也许都市社会中的人们的确就是 活中实在没有崇高与悲壮的色彩,有的只是日常生活的平庸, 金钱的算计、权势的争斗,肉欲的气息。倒是可以用本雅明的 悼亡剧来定义它。希腊意义上的悲剧(德文为Tragodie)是关 没有平静安稳的生活,生也轰轰烈烈,死也灿烂如花。都市生 活的“现代性”是否就包含着命运的无常与悲壮的起起落落, 与古典的平静祥和的生活相颉颃? 陈白露是谁?是竹均,是白露,我们无法给她的身份以一 个明确的定位,所以这个角色的第三个特点是“莫名”,也就是 于命运牺牲的戏剧,是英雄奉献于神明的赎报。而本雅明用 作标题的“悲剧”(德文为Trauerspie1)则是17世纪德国古典 剧作家手里的一种通行的风格。这种“悲剧”不妨从最字面化 的角度来理解,它是一种丧葬似的阴森森的庆典,一种虚饰的 上演。 在《日出》的舞台上,我们除了会为小东西的死唏嘘叹 暖昧的角色定位。她的职业到底是什么,《日出》中始终没有 明确交代,方达生描述过她的生存状态: 我来看你,我发现你在这么一个地方住着;一个单 息外,丝毫没有必要为潘月亭的最终失败、陈白露在日出之前 将美丽的生命留在黑暗中而扼腕叹息——因为这只是一场丧 葬的活剧 身的女人,自己住在旅馆里,交些不三不四的朋友,这 种行为简直是,放荡,堕落,——你要我怎么说呢?⑨ “旅馆”这样的生活空间,工作即娱乐、娱乐即工作的生活 方式,带来陈白露不同于常人的生存状态。所以历来人们总 是探讨陈白露及其资本主义社会生活方式的寄生性,这种寄 生不是指天地间的“人生如寄”。而是用来说明陈白露与这个 我们抛开方达生对陈白露“放荡、堕落”的道德评价不说, 单说她的生活方式,那就是一个单身女子住在一个高级旅馆 里,与一些朋友交往着,通过与一些朋友交往来获取生存的资 211 l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百家2011年第4期总第121期 HUNDRED SCH00LS IN AR,I1S 口 源。自然是打情骂俏,卖弄风情,出卖色相。这个空间政治与 恋,恰恰是指她对于这种生存状态的极度的无奈。她的这种生 活方式就决定了她只能是“短暂地”活着。其实,对于陈白露来 说,这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 “屋内渐渐暗淡,窗外更光明起来”⑩她在一个现代化的都市中 疯狂、糜烂、沉醉、堕落——最后,终于葬送自己的一切。 四 陈白露本身的身体叙事告诉我们,她不是妓女,也不是某个有 钱人的外室。不是属于某个人的,恰恰是可以属于所有人的, 她是属于这个都市空间的。资本主义社会都市空间中人们的 生活状态,决定了这一类人的存在。那个一心巴结想往上爬 的李石清,对陈白露的身份也无法作出明确的判断,他说: 陈白露是个什么东西?舞女不是舞女,娼妓不娼 妓,姨太太又不是姨太太,这么一个贱货!⑩ 资本主义的现代都市,使农业社会的牧歌幻想变成了都 市空间的挽歌现实。曹禺通过方达生这一人物与陈白露的鲜 明比对,寄寓着对于农业社会的美好向往。但是历史的车轮 陈白露是什么?是贱货。这个贱货,可以充分说明她的 总是滚滚向前,将一切阻挡于前的人们碾成齑粉。方达生们 身份与社会地位。虽然她浑身珠光宝气,住在一个高级的旅 纵然有美好的向往,也无法挽救陈白露的生命。也许田园牧 馆里,潘月亭、胡四、乔治张讨好她,捧着她,实际上她就是一 歌本身就是幻觉。只有现代都市的纸醉金迷,声色犬马才是 个尤物、一个供人玩的人。谁都打心眼里看不起她。她没有 让人迷醉的现实。但是这种现实对于陈白露这种以青春作赌 任何合适的,合理的社会身份。她的生活也见不得阳光。因 注的人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幻觉。资本主义现代都市这一空 为没有社会身份,暧昧的社会角色定位,所以她也就没有任何 间,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这种 的社会地位而言。傍着潘月亭的时候,李石清、王福升们讨好 生产关系随着空间关系的不断变化,恰恰是这种物理空间不 她、巴结她;潘月亭破产了,陈白露也不过就只是一个名符其 断的意识形态化的过程。这种意识形态化的空间又使陈白露 实的“贱货”。她再也无法走出当下的生活,她一辈子都卖给 这样的女性不得不“一辈子卖给这个地方”。陈白露用她的身 了这个地方,这个城市,这个旅馆。所以当太阳升起时,她也 体打破了资产阶级现代都市的美丽神话。 只有走向死亡。这是逻辑的必然,也是生活的必然。 (责任编辑:陈娟娟) 人生如薤露,曹操“短歌行”就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 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喟叹。人生苦短,人生的韶华时光就更 ①《曹禺经典剧作选》,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第2O页。 短。陈白露之所以为“白露”(早晨的露水),更是指其短暂的 ②[法]亨利・勒菲弗著,李春译《空间与政治》,上海人民出版 青春年华。她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的又一个突出特点就是 社,2008年版,第100页。 短暂。人的生命是短暂的,陈白露只能度过她短暂生命中的 ③同①,第123页。 青春时光,所以她的生命比一般人更是短暂。 ④同①,第7页。 ⑤同①,第5页。 陈白露…… ⑥同②,第32页。 ⑦同①,第5页。 这——么——年——轻,这——么——美,这—— ⑧张旭东《批评的踪迹》,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66页。 么——(眼泪悄然流下来。她振起精神,立起来,拿起茶 ⑨同①,第15页。 杯,背过脸,一口,两口,把药很爽快地咽下去)⑩ ⑩同①,第75页。 ⑩同①,第160页。 陈白露很“爽.陕地”将药咽下去,并不是指她对人生无所留 ⑩同①,第162页。 (上接第193页)concrete researches upon paradox image,consciousness,and significance.Paradox in contemporary design activity becomes all integral character,a common rule,a complex movement which contains a profound conno— tation.Paradox image,consciousness and significance reveal that design is not only a tool and a strategy for human, but also a window to present the essence of everything and the living truth. Key Words:Design Thinking;Design Origination;Culture;Aesthetics;Paradoxical State;Interpret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