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来源:九壹网
42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2

·综述·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吴焱

(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 547000)

摘要: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目前治疗手段多种多样,但更多是以应用胃酸抑制剂及胃黏膜保护剂等

对症治疗为主。而针对于病因学治疗报道较少,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及循证医学来进一步探索针对病因学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病因学;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02.020本文引用格式:吴焱.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现状及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2):42-43.Current Status and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WU Yan

(Hechi Third People’s Hospital, Hechi, Guangxi 547000)

ABSTRACT: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is a common disease. At present, there are various treatments, but more are symptomatic treatments such as gastric acid inhibitors and gastric mucosal protective agents.There are fewer reports on etiological treatment, and more clinical research and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re neede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etiology.

KEY WORDS: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Etiology; Research status

0 引言

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浅表性炎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80%以上的成年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慢性浅表性胃炎[1]。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进一步上升。若治疗不积极,浅表性胃炎会发展至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等。目前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手段多种多样,但由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更多是以应用胃酸抑制剂及胃黏膜保护剂等对症治疗为主,但往往效果有限,且复发率高。针对于发病机制进行有效的治疗方案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及循证医学来进一步探索。目前已经公认慢性浅表性胃炎的致病因子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十二指肠胃反流、自身免疫因素、各种理化损伤因子等[2-4]。现笔者对近年来针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发病机制进行治疗的研究做一综述。

素的四联疗法,可能作为一线治疗方案[10]。黎莉等[11]发现双歧杆菌、乳杆菌联合四联疗法对顽固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根治治疗时效果与单独使用标准四联的疗效相当,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良反应发生。但蒋珍等[12]同样使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标准四联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其根除率是高于单独使用标准四联疗法,也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对患者的不适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欧洲马斯特里赫特Ⅳ共识意见中推荐了伴同疗法[13]。该疗法更加合适在抗生素双重耐药的患者中使用,如果过早使用伴同疗法,则易导致抗生素耐药发生[14],用药时机的选择,但国内尚无大样本的伴同疗法证实这一结论。除此之外,白芍、乌梅、丹参等中药与含质子泵抑制剂或铋剂的三联疗法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15]。有学者[16]提出使用雌二醇等性激素疗法将男性炎症反应诱导为女性炎症反应,可对幽门螺杆菌的病理进展进行阻断,目前尚处于设想阶段。

1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浅表性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于1982年由沃伦和马歇尔率先发现,世界上已有近一半的人口被该细菌感染,几乎所有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均可发展成慢性胃炎[5]。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直接侵犯宿主胃的黏膜细胞,产生多种细菌毒素、酶类、代谢产物损伤胃黏膜,破坏胃肠激素分泌平衡,舒张幽门括约肌,产生免疫球蛋白E而引发自身免疫反应等方面损伤胃黏膜[6-7]。由此可见清除幽门螺杆菌对于治愈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显得尤为必要。过去更多是使用标准三联方案进行治疗,但随着抗生素的滥用,近年来研究发现标准三联方案的根除率在逐渐下降。对标准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甲硝唑或阿莫西林)中的抗生素调整应用顺序,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序贯疗法[7]。Zullo[8]证实是序贯疗法是安全有效,国内学者张慧[9]也证实了该方案有效性。为了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作为补救治疗方案或二线治疗方案的铋剂+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

投稿邮箱:zuixinyixue@126.com

2 十二指肠胃反流引起的慢性浅表性胃炎

生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是不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会形成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是由于十二指肠液中的溶血卵磷脂、胆盐、胆汁酸等成份会损害胃黏膜。治疗的原则是减少反流胆汁在胃的逗留时间,或者减少反流次数,最终达到十二指肠胃反流与胃黏膜接触时间接近生理性为准。可通过调整日常饮食生活习惯,如戒烟酒、清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适当休息等可降低十二指肠胃反流现象。同时应用多潘立酮(吗叮啉)、莫沙必利(新络纳)、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等促胃肠动力药可促进胃排空,协调胃—幽门—十二指肠蠕动,有助于缩短胆汁在胃内的停留时间,促进反流入胃的十二指肠内容物的排空[17]。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但适应人群是在药物治疗失败,无其他很好治疗方案选择,手术方式主要有Henley空肠插入术、Braun吻合术、Roux-en-Y吻合术,其中Roux-en-Y吻合术是应用最广泛,且治疗效果最好的术式。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2期43

3 自身免疫因素引起的慢性浅表性胃炎

自身免疫性胃炎(Autoimmune gastritis)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一个致病因素,由于患者机体内产生了针对自身胃组织不同组份的抗体而引发。这类患者管理好日常生活饮食习惯显得十分必要如忌讳烟酒,避免使用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规律性饮食,清淡饮食、忌辛辣、过冷过热等食物。同时使用思密达、果胶铋、硫糖铝等药物加强对胃黏膜营养保护。有研究

[18]

Gastroenterologica E Dietologica,1996,42(3):145.

[4] Hamed, Amira I, Yousry,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endoscopic, histological, and laboratory features of biliary gastritis in Egyptian patients[J]. Egyptian Liver Journal,2013,3(4):126-131.

[5] 刘燕.幽门螺杆菌耐药及防治新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s2):8-10.[6] 秦荔荣,唐国都,邓嘉,等.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

系探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4):616-617.

[7] 石建玲,段恋,程波,等.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病理变化

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2):2069-2072.[8] Zullo A, Rinaldi V, Winn S, et al. A new highly effective

short-term therapy schedule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J].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2000,14(6):715–718.

[9] 张慧.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5,35(1):55-58.[10]  束庆文.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研究[J].安徽医

药,2018,22(01):135-138.

[11]  黎莉,杨卫文,杨景林,等.含益生菌四联疗法根治顽固性幽门螺杆

菌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3,25(6):673-675.[12]  蒋珍.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

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9):61-62.

[13]  Malfertheiner P, Megraud F, O'Morain C A, et al.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 V/Florence Consensus Report[J]. Gut,2017,66(1):6-30.

[14]  Wu D C, Hsu P, Wu J Y, et al. Sequential and Concomitant

Therapy with 4 drugs are Equally Effective for Eradication of H. pylori Infection[J].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the Official Clinical Practi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2010,8(1):36.[15]  董方元.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和影响因素[J].胃肠病学,2013,18(9):565-568.[16] 魏 颖,丁士刚.胆汁反流性胃炎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2014,19(05):305-308.[17]  邓志福,吴继营,罗木生.Roux-en-Y与Roux-en-Y加远端空肠

储袋法应用在胃癌全胃切除患者中的预后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06):9-12.

[18]  Ohno T,Hattori Y,Komine R,et al. Roles of calcitonin

gene - relatedpeptide in maintenance of gastric mucosal integrity and in enhancement of ulcer healing and angiogenesis[J].Gastroentero-Iogy,2008,134(1):215-225.

发现替普瑞酮胶囊可促进胃黏膜、胃黏液中主要的

再生防御因子、高分子糖蛋白、磷脂的合成及分泌,进而改善自身免疫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同样还有中医药治疗、针灸及其他外治疗法等,但迄今为止临床上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更多需要综合考虑,选择科学合理的个体化诊治方案。

4 各种理化损伤因子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慢性浅表性胃炎长期食用咖啡、浓茶、烫食、粗纤维食品、烟酒等,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具有损伤胃黏膜作用的药物,这些因素都会对胃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产生直接破坏作用,损伤胃黏膜。有效规避这些理化损伤因子是治疗理化损伤因子引起的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关键。有研究表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生与遗传、精神因素、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等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对于这类患者更应管理好自我的日常饮食生活习惯。

5 展望

虽然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生多数情况下均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更多是综合致病因子的联合作用引发,但是我们在治疗的过程中是需要考虑患者暴露在哪些危险因素中,从而更加针对性制定出综合治疗方案,从病因学上进行治疗,可避免过度治疗。但因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针对于病因学的治疗需要更多的研究及循证医学证据来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 吕农华.规范慢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2):65-66.[2] 邵晓红.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病理变化的相关

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7):1416-1418.

[3] Testino G, Cornaggia M, Cheli R. [Helicobacter pylori, chronic

gastritis and precancerous gastric manifestations][J]. Minerva

中医针灸对付急性胃炎的方法

急性胃炎在临床中是一种很常见的急腹症,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常见病因有物理或化学刺激因素如药物、过冷或过烫食品,

以及严重创伤等应急反应。中医认为该病主要由于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致。对于急性胃炎,单纯针灸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我院多年来采用单纯针灸治疗该类患者20余例,均取得较好效果。

治法:升清降浊,理气止痛。

主方:天枢、梁门、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呕吐不止者加内关;寒湿犯胃加三阴交;湿热者加内庭;食积伤胃加下脘;肝气犯胃加太冲或阳陵泉;肝胃湿热加合谷、太冲。

操作:天枢、梁门、中脘可双侧取穴,其余可单侧取穴,以捻转提插泻法为主,寒症者可加艾灸或TDP照射。每5分钟行针一次,留针30分钟。

天枢、梁门、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功能健脾化湿、和胃、调理气机;中脘疏通经络、调理脾胃;内关宁心安神,疏肝和胃止痛;合谷疏导水湿、宁心安神、理气镇痛。

病例:患者,女性,36岁,无明显诱因突发上腹疼痛两个多小时,呈陈发性绞痛,无腹泻及里急后重感。刻诊症见上腹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4次/分;舌苔白厚腻,脉沉弦。证属寒湿犯胃,胃失和降。治法:健脾化湿,温中理气止痛。选穴:双侧天枢、梁门、中脘,一侧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及下脘。予以捻转提插泻法,上盖艾箱温中,每5分钟行针一次,10分钟后,疼痛开始缓急,30分钟后疼痛完全消失,痊愈出院。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中若发现腹肌紧张等腹膜炎体征时,要及时转外科治疗。

来源:中华医学网

投稿邮箱:zuixinyixue@126.com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