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的基本素质
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是当今时代赋于我们班主任的责任。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交汇点,是教育工作的最前沿。办好一所学校关键在校长,理好一个班关键在班主任。班主任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的好坏,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笔者认为偏远农村学校班主任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要有强烈事业心。
偏远农村地区工作条件差,教师生活艰辛、岗位平凡。这就需要班主任有强烈的事业心。认识到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有惊人的成就,而在于他不论在什么艰难困苦的精神压力下仍有颗热爱学生,全力干教育事业的赤子之心。乐于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乐于班主任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才有动力和激情。 二、要有责任感。
偏远地区的农村家长,从开学初送子女到学校就忙于生活的奔波,很少有时间来管教自己的子女。学生的教育基本上撒手给班主任。这是农村家长忙碌的同时也是对学校对班主任的信任。相信班主任会把自己的子女教育好,相信自己的子女在学校学有所成,这就需要班主任高度的责任感、忠于职守。向家长、学生及社会负责。 三、要有爱心。
1
爱心是指爱教育事业,爱所教的学科以及从事的具体工作,同时要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王为常说过“教师真诚的爱心,是教书育人的基础,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学生来之不同的家庭,生活背景不同。作为一名班主任,就要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要让每位学生都要在明媚的阳光下追求真知,实现自我,感受成功。要关爱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有缺陷的。教师对学生的爱都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之心,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而一个感情贫乏冷如冰霜的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是凶恶、严肃、冷漠,可畏而不可亲。学生难以产生敬仰之情,更不敢向其敞开心扉倾吐自己的衷肠,自然难以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
四、要勤于了解学生。
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因人施教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学生的认识首先从观察开始,观察是为了了解,了解是为了发展。教师只有全面的了解人,才能全面的去教育。除观察之外,教师要勤于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把握每一个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与思想脉搏。从而准确的预测学生的心理变化及发展倾向,才能有效地作好班主任工作。我曾听说外国有一位教师是这么做的,他接到的每一个陌生的班级,第一件事就是把全班同学花名册发给每一位学生。并要每一个学生为班里的其他学生都写上几条优点,然后由班主任归总起来,把写满各自优点的表册发给学生,当每个学生看到写满各自优点的表册时。全班每一个同学都
2
露出笑容。从此这个班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可说是一例最成功的典范。这是因为他立足于了解别人的优点。只有发现自己的优点、肯定别人的优点,才能精神振奋,才能充满爱心和自信。全班几十个人都在为其找优点时,这个人的优点就像聚光灯的光似的集中在一起,自然就光彩夺目。因光彩夺目而代愈发追求完美。我们作为班主任就要能从一般中发现特殊,从平庸中捕捉非凡,从共性中找到个性,甚至从丑陋中看到美好。这就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地了解。 五、要有良好的自我能力。
作为班主任需要丰富的情感,但事物永远是矛盾。感情丰富的人就容易多愁善感。人不可能事事一帆风顺,这就需要班主任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从容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不良刺激,避免消极的心理,好自己的心情。因为笑容可掬更容易让学生所接受,使学生受到感染,尽量营造出和谐、愉快、亲切、友好地学习氛围。此外,在班级管理中出现偶发事件是在所难免的。遇到这样的事情就需要自我能力,力争不急躁、不武断。缓和一段时间再进行处理。如果必需立即处理的恶性事件,也要理智妥善地处理,万万不可发雷霆之怒。无论是什么情况班主任都不能义气用事,努力做到心静如水,保持清醒的头脑。
总之每一位热爱教育的教师,都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增强班主任工作意识,积极学习努力掌握班主任的工作技能,争取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作为自己的一项高尚的任务和光荣职责。为教育事业谱写一曲曲新的篇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