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蒋兆和的人物画教案

蒋兆和的人物画教案

来源:九壹网
蒋兆和的人物画教案

20世纪水墨人物画的变革和发展是非常有成就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三四十年代徐悲鸿、蒋兆和开创的写实主义新画风。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一起来看看吧! 篇1 教学目的:

通过对中国现代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初步了解我国20世纪上半叶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学习我国著名画家关心社会、关心人民,为人生而艺术,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在教学过程 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画的赏析,使学生得到审美教育,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学习画家们刻苦钻研,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难点 :

要运用\"讲述\"、\"引导\"、\"启发\"、\"提问\"等方式,介绍不同画种的欣赏方法。要引导学生讨论并欣赏,但要掌握内容的难易程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录象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 组织教学: (常规) 二. 导入 新课: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上海、广州等辟

1 12

为通商口岸,商贾云集,经济繁兴,许多画家亦聚集于此,卖画为生,形成了商业气较重、雅俗共赏的\"海上画派\"与\"岭南画派\"。

1919年\"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出\"美育代替宗教\"的口号,蔡元培在杭州西子湖畔创立了中国第一所国立高等美术学府--国力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从此画家兼美术教育家(即\"学院派\"或\"教授派\")成为画坛的主流。

面对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形势,一些有革新精神的画家,坚持弘扬中华传统艺术,增加学养,不断推进绘画的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人称\"齐黄潘傅\"。另一些留洋归国的画家,主张中西兼溶,吸收西画优秀成分,推进中国绘画的改革。代表人物有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吴作人,世称\"林徐刘吴\"。

抗日战争结束后,有的画家向海外发展,弘扬中华传统艺术,并借鉴海外艺术的长处,不断探索水墨画的创新。他们孜孜以求,使世界进一步认识了中国绘画的魅力,张大千就是其中的典型。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好评,有人称他为\"东方的毕加索\"。

活跃与的学院派画家,也经过不懈的努力,推陈出新,逐渐形成南北互相呼应的局面。历经极左路线与\"\"的摧残,画家们坚持发展传统艺术的赤诚之心更坚,心胸更为广博,学养也愈为丰厚。\"笔墨当随时代\",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崇尚艺德、不断创新的李可染、陆俨少是其中的佼佼者,经过他们艰辛的努力,中国绘画艺术由古典向现代转换,进入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更新的境界。

傅抱石(1904年-1965年),江西新喻人。曾受徐悲鸿器重,推荐赴日留

2 12

学,归国后任教于国立艺专 (今中国美术学院)、南京大学美术系。善绘山水、人物、工意兼具。线描或细挺,或秀柔,面部具体,衣着姿式泼墨写意,尤擅长历史人物,既有晋、唐古雅之风,又有现代浪漫气质,如《九歌图.湘君》。

\"五四\"以来,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健将都按照各自的观点倡导美术。有的提出改革国画的纲领,有的留学归国后办新学,画模特儿、办展览、出画报,形成一股力量,向以模拟四王山水为代表的\"正统派\"展开进攻。兼溶中西的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吴作人等教授即为其中的杰出人物。

林风眠(1900年-1991年),广东梅县人。少年时以《芥子园画谱》习画,后留法,研习西画。归国后,1928年被蔡元培派赴杭州,创立\"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任首任校长。他艺通中西,对中西的审美情趣皆有深刻的领悟,以调和中西复兴中国艺术为己任。长于人物、花鸟、山水,所作富有韵味,且通俗易懂,他的孤鹭、秋雁、水汀、美女等水墨画,设色浑化自如,浓艳处多加积色和复色,清雅处纯净透明,厚而不浊,淡而不薄,光影色彩自然柔和,具有诗一般的美感,和盎然的生命力。晚年定居,弟子遍及海内外。 徐悲鸿(15年-1953年),江苏宜兴人。早年赴日本和法国游学,1927年归国。历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美术学院院长等。擅长人物、动物、花卉 等。主张学习素描,讲究造型之严谨、结构之精确、整体感之强烈,并认为应吸收西画优秀技法,丰富中国绘画的创作。所画人物、动物,笔墨放纵,形神兼备,往往还寓以热爱祖国、嫉恶如仇的情感。 吴作人(1908年- ),安徽泾县人。年青时受徐悲鸿帮

3 12

助,赴欧留学。归国后执教于大学艺术系、国立艺专。善于溶会中西技艺,所作骆驼、牦牛等,构图简洁,造型生动,有清新、洗练、柔和、秀美的特点,水墨色彩变化微妙,格调高雅,耐人寻味。历任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等。

1937年日寇侵华,烧杀掳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爱国主义画家蒋兆和(1904年-1986年)目睹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现实,心痛万分,乃创作《流民图》以表达他对沦陷区人民流离失所生活的深深同情。《流民图》从1941年开始构思,至1943年完成,高2米,长约26米,表现逃难群众悲惨的生活。画家塑造了一百多个无家可归的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形象,与真人等大,构图多为半身特写,重个性刻画,使形象有呼之欲出之感。笔墨则侧重悲怆氛围烘染与愤慨情绪的渲泄,缩短了艺术形象与观众间的距离,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成为\"为民写真\"的现实主义杰作。

该图在北平(今北京)太庙展出,不及一日,就被日本军宪勒令停展。1944年移至上海租界展出,在国内外都有广泛的影响。蒋兆和先后任教于南京 大学艺术系、北平艺专等,1950年后任美术学院教授。 近百年来,在继承传统、开辟时代新风的众多画家中,张大千(19年-1983年)无疑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代大师。他是四川内江人,年青时游学日本,后归隐四川青城山,潜心于石涛、及董源、巨然、王蒙等古典风格,又赴敦煌临摹壁画,技艺大进。中年达到可与古人争雄竞胜的水平。张大千于山水、人物、花鸟、鞍马无所不精,工意兼具,勤奋创作,乐此不疲,且于历代宫廷画、文人画、民间画以及西洋画皆有汲取,取精用宏,

4 12

晚年由传统派画家而成为融和西法的变革派画家。作品早、中、晚年风格不同,但都以浓郁的东方情调而被受世人瞩目。1956年他与毕加索在欧洲相识,被画坛称为\"东方的毕加索\"。晚年病逝于台北\"摩耶精舍\"。 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的激烈变革,在全盘西化、中西融合,以及新儒学思潮浸润的二十世纪后期,中国绘画不断发展的进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李可染(1907年-)、陆俨少(109年-1993年)就是推动当代中国绘画发展的南北二位著名教授。李可染,江苏徐州人。曾就学于杭州\"国立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后为美术学院教授。本世纪中国绘画的传统主义大师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及改良主义大师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都是他的老师。在错综复杂的文化环境中,他\"以最大的功力打 入传统,以最大的勇气打出传统\";并将西洋画中的明暗法、几何造型法、封闭立体主义构图法等技巧,透过自己的理解,适切地融入个人的绘画中,不但塑造出具有创造性及成熟的绘画风格,并成功地完成中国绘画的改革。李可染的绘画讲究点、线的搭配,注意点线面的节奏感,山水构图圆中见方,饱满严谨,画面明暗层次丰富,云烟朦胧,亮点活跃;人物、动物、墨块笔痕清晰有力,简练拙朴,生趣勃勃,尤多农家自然清新气氛。他主张苦学,主张深入学习传统、深入观察大自然、深入思考、深入实践,人称\"苦学派\"。

王式廓(1911—1973)出生于山东掖县,193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西画系,1936年考入日本国立东京美术学校。回国后,将他学到的绘画技巧运用于创作实践。后,王先生在美术学院任教授,继续他的艺术追求,创作了一批反映中国和根据地面貌为题材的作品。

5 12

他的作品备受徐悲鸿先生称赞,还被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誉为可与俄罗斯画家列宾并列的画家。

王式廓是一位热爱农民,热爱农村题材的画家,被任誉为\"农民画家\",于是在的创作中出现了大量农村题材的作品。他始终用他锐利而又充满热情的眼光捕捉最纯朴、最自然、最生动的描绘对象,用他极深的绘画功底去追求朴实无华的自然之美,将他的全部心血献给了他热爱的农民。 1954年,王式廓先生开始《血衣》的创作,《血衣》是公认的王先生的代表作,是反映中国农民觉醒的纪念碑性的作品。此画的创作长达20年之久,王先生为此耗尽了心血。为了这幅画,王先生做了大量前期准备,绘制了一系列的人物素描,这些单幅的素描作品本身已经表现出了王式廓先生素描的功力和成就。经过长实践的酝酿和严肃的探讨,王先生数易其稿,终于在1973年创作完成了这幅现藏于中国博物馆的,纵1.92米,横3.45米的巨幅素描《血衣》,以它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

王先生不仅对油画、素描有精深造诣,而且木刻、速写、水墨、书法各方面的创作也有相当高的水平,可以说他的修养和才华都史全面的,而他对农民的热爱,对农民的理解,以及他为此而付出的心血更是令人难以忘怀。

董希文(1914—1973)浙江绍兴人。后任美术学院教授。大多数中国人都熟悉《开国大典》这幅描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大典的巨幅力作,作者便是董希文先生。董希文作品有两个重心:一是理事历史画,除了《开国大典》之外,还有《红军不怕远征难》、《百

6 12

万雄师下江南》等;另一个重点则是藏区写生。董先生分别于1954年、1955年和1961年三次入藏,尤其是后两次,在藏区生活长达数月以上,对藏区的山水、人物实地写生,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像《草地黄河源》、《山歌》、《翻身农奴》等。这批作品充分展现了高原特有的秀丽景色及人民的精神面貌。 篇2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及其艺术表现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在欣赏、分析、感受的基础上,研究与尝试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人物,初步掌握水墨人物画基本的表现方法与步骤,表现出人物的生动特点;

3.提高学生的水墨表现能力和对水墨画的热爱。 .重点、难点。

重点:对于水墨人物画特点的了解与表现方法的掌握; 难点:学生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工具。

(教师)教学的课件,其他的人物画资料,教学演示的工具。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7 12

教师引言:中国画的类型常根据表现题材的不同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与人物画。人物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宋代的梁楷到现代的蒋兆和、周昌谷、刘国辉等都擅长画水墨人物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墨人物画——出示课题《水墨人物画》。 2.引导分析,了解特点。

(1)出示课本中梁楷、刘国辉、蒋兆和三位画家的三幅水墨人物画作品,教师简单说明三幅画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与分析:他们与一般人物画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三张画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一样?分别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师生展开交流。

(2)教师出示一些其他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学生进一步欣赏,增加感受。 3.表现方法与步骤的研究。

(1)出示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是课本中的范画,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它运用了哪些水墨画的表现技法?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 交流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同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补充。

(2)教师现场示范基本的表现技法与步骤,如勾写造型、变化墨色、着色方法、背景处理等。

(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补充相关的问题:如\"有其他更好的表现方法吗\"、\"画面中怎样安排人物形象才好看\"等。 4.布置作业,鼓励创作。

欣赏一些学生的人物画作品,可以着重人物半身像的,引导学生有所借

8 12

鉴。

要求学生根据一些人像的照片资料,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选择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进行临摹。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作品展示,评价分析。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水墨人像作品,介绍表现的人物,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与不足,总结表现的体会与经验。 7.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收集一些人物图片资料。 (教师)学生作业、教学课件、教学演示的工具与材料。 教学过程

1.作品分析,总结经验。

出示若干上节课的学生作业,简要点评作品的优点,指出在这一节课中要注意的地方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2.提出要求,激发兴趣。

(1)教师明确本课学习的任务与要求:表现全身人像,构思与表现有主题的画面。

(2)激发学生的兴趣:出示几幅学生创作的主题性人物画与周昌谷的作品

《两只小羔羊》,肯定这些作品主题表现的意义。

9 12

3.分析画面,研究作品的表现形式。

仔细观察上面出示的几幅作品:主体人物是怎样安排的?画面主要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他们在表现上分别有什么不同?

展开交流与总结:如主题要突出,要考虑主体,落款与背景的关系等。 4.指导构思,确定表现主题。

(1)交流学生带的人物资料:你想选择哪个人物作为画面的主体形象?可以构思一个怎样的主题画面?

引导展开充分的交流,帮助学生选择与形成自己的表现主题与构思。 (2)交流与解决一些表现中学生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如\"一些人物形象的水墨表现\"、\"一些背景资料的表现\"等,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常见背景资料的水墨样本,供学生参考。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作品展示与评价。

可以创设一个有趣的展示与评价活动,如\"作品拍卖\"、\"艺术鉴赏会\"等,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交流感受:如\"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谁的作品最有水墨的韵味\"、\"谁作品的中人物最有意思?具体说说\"等。 进行学习主题小结:可以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学习的体会,或教师设计一些总结语作为学习的结束。 篇3 活动目的:

1、知道水墨画是我国的国画,学习使用毛笔、墨汁等画葡萄,体验画水墨画的乐趣。

10 12

2、能大胆地进行绘画。

活动准备: 欣赏国画(葡萄)PPT、范例、宣纸、毛 笔、墨汁、报纸。 活动过程: 一、欣赏水墨画

1、出示国画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幅画与我们平时画 的画有什么不同?这些画是什么材料画出来的?

2、引导幼儿分析国画绘画过程中的运笔和颜料的使用

国画需要特殊的颜料-----墨汁,并了解墨汁的浓淡变化(水稀释)。 正确的使用毛笔,知道作画过程中中锋、侧锋的运用。 运笔过程中的留白 3、 欣赏图片,引导幼儿感知国画的魅力 二、创设情境,引导幼儿作画兴趣。

1、我们班的葡萄丰收园地里只有用皱纹纸做的葡萄,今天请大家来用毛笔画一串串的葡萄,让我们的葡萄园地变的更美丽,好不好? 2、讲解演示,引导幼儿学画葡萄。 提问:

(1)葡萄是什么形状? 葡萄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2)画葡萄时, 应该先画什么部分?引导幼儿先 画占纸面积大的地方。看清教师是怎样运用毛笔和墨汁的? 提问:

水多会怎样?如果水少了会怎样? 画叶子用笔的什么部位画? 最后画藤和叶脉的时候,应用笔的什么部位画?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1 12

1、提醒幼儿注意握笔的方法。

2、提醒幼儿用墨汁时要注意墨汁不能从笔尖滴落下来,这样 作画时就不会有滴墨现象。

3、提醒幼儿注意画面有布局及绘画的先后顺序。 四、让幼儿相互交流、分享作品。 1.传神写照人物画教案 2.蒋兆和水墨人物画欣赏 3.蒋兆和水墨人物画大全 4.蒋兆和水墨人物画作品 5.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教案

12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