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法条分析题)模拟试卷36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我国《合同法》第60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请分析:
1. 本条第1款中“全面履行”的含义。
正确答案:“全面履行”是指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数量、质量、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履行方式,全面完成合同义务。 涉及知识点:民法学
2. 本条第2款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
正确答案:“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应本着诚实、守信、善意的态度履行合同义务,不得滥用权利或故意规避义务。 涉及知识点:民法学
3. 本条第2款中规定的义务是何种性质的义务?该义务与主合同义务有何区别?
正确答案:本条第2款规定的义务在性质上属于附随义务,该义务是基于诚实信用原则产生的依附于合同主义务上的义务。附随义务不同于主合同义务:主合同义务属于给付义务,取决于当事人的约定;附随义务并非属于给付义务,是法律规定的一种合同履行过程的附随性义务。 涉及知识点:民法学
我国《合同法》第66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请分析:
4.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成立条件。
正确答案: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成立条件有:须当事人就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须双方互负的债务均届至清偿期;须对方未履行债务或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须双方的对待给付是可能履行的。 涉及知识点:民法学
5. 如何理解本条规定中的“同时履行”的含义?
正确答案:同时履行是指合同的履行没有先后顺序之分,当事人在合同中也
没有就合同履行顺序作出约定,双方当事人应当同时履行义务的情形。 涉及知识点:民法学
6.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效力。
正确答案: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效力主要体现在:双方为履行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拒绝履行自有债务的权利。如果对方履行了债务,该权利即行消灭。 涉及知识点:民法学
我国《担保法》第16条规定:“保证的方式有:(一)一般保证;(二)连带责任保证。”请分析:
7. 何谓“一般保证”?何谓“连带责任保证”?
正确答案:—般保证是指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的担保方式。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的担保方式。 涉及知识点:民法学
8. —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般保证和连带保证的主要区别在于:一般保证中的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先诉抗辩权即保证人在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一般保证人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的权利。连带责任保证人不享有先诉抗辩权。 涉及知识点:民法学
9. 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应当如何确定保证方式?
正确答案: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涉及知识点:民法学
我国《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请分析:
10. 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发生竞合的条件。
正确答案: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发生竞合的条件有:当事人之间须存在合同关系的侵权的事实;当事人要有过错,且违约责任的过错和侵权责任的过错是同一的;要符合两种请求权的构成条件;必须有损害结果;责任具有不同的赔偿范
围。 涉及知识点:民法学
11. 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发生竞合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发生竞合的主要原因有:当事人实施了侵权性的违约行为,即侵权行为直接构成违约的原因;当事人实施了违约性的侵权行为,即违约行为造成了侵权的后果。 涉及知识点:民法学
12. 根据本条规定分析对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竞合的处理。
正确答案:在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发生竞合时,受损害方有权选择其中的一种责任要求对方承担。 涉及知识点:民法学
《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请分析:
13. 第1款中法律特别规定的情况有哪些?
正确答案:所谓“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主要是指《刑法》第11条所规定的“享有外交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澳门特别行政区发生的犯罪由当地的司法机构适用当地的刑法。 涉及知识点:刑法学
14. 该条规定的是什么原则?该原则的含义是什么?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正确答案:属地原则。属地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一个国家的刑法只管发生在本国领域内的犯罪。该原则解决的是刑法在中国领域内的效力问题。 涉及知识点:刑法学
《刑法》第31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试分析:
15. 单位犯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单位犯罪只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涉及知识点:刑法学
16. 如何理解“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正确答案:对单位犯罪原则上实行“两罚”,刑法分则有特别规定只实行“单罚”的,依照规定,只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 涉及知识点:刑法学
17. 如何理解“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与“主犯和从犯”的关系?
正确答案: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负责人员,在个案中,不是当然的主、从犯关系,有的案件,主管人员与直接责任人员在实施犯罪行为的主从关系不明显的,可不分;可以分清,且不分清主、从犯,在同一法定刑档次、幅度内量刑无法做到罪刑相适应的,应当分清主、从犯,依法处罚。 涉及知识点:刑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