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网络视角下办公型社区公共空间的有效性分析

社会网络视角下办公型社区公共空间的有效性分析

来源:九壹网
社会网络视角下办公型社区公共空间的 有效性分析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n Office .oriented Community Public Space fr0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Network 何正强 He Zhengqiang 钉要公共空间并非存在就是合理的,在空间的社会性作用下,不恰当的空间形式会对社区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与此 。时,某些能产生较大社会效益的公共空间却由于不符合眼前利益而常常被忽视。因此,相对于具体的设计方法如 判断社区公共空间有效更为关键。文章尝试以社会网络作为理论视角,建构新的公共空间有效性评价框架对某建筑 0作研究中心的公共空间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哪种类型的公共空间对于该社区的社会网络建构是有效的。 键词社会网络;办公型社区;公共空间;有效性 , . ̄BSTRACT Existence of public space is not always reasonableand unde r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fact0r ̄approp riate spatial form may have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community At the same timesome public spaces ,hich can produce greater social benefits but cannot realize immediate interests are often ignoredTherefore, .ompared with specific design methods,how to judge whether the public space of the community is effective is yen more critica1.This paper,from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f social networkmakes use of new effectiveness ,ssessment framework of public space to conduct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public space of one creation ;search center in order to find out which type of public space is effective and conduciv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3cial network in certain community :EY WORDS social network;office—oriented community;public space;effectivenes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亚热带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的被动技术与整合设计研究,项目编号:509781O0。 I图分类号TU一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0—0232(201 4)04—01 02—07 0I 1 0 3969/j.issn.1 000-0232.201 4.04.1 02 :者简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电子邮箱:1 1847047@ corn(广州,510640) 20¨4 South Afchitecture/南方建筑,Architectural Forum建筑论坛 一连帮Comdor —■食宣Restaurant 一未修缮的旧建蕺Un-renova ̄on house 公共空间布局分析图 首层内部功能模块分析图 二层内部功能模块分析图 图1改造前的社区环境 。1社会网络视角下的办公型社区 络形态密切相关。因此,判断办公型社区公共空间是否 图社区公共空间芸 羹 I分布及功能模 ’I锥馗 3 社会网络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由社会群 有效,应该更多地从能否帮助员工建立健康的社会网络 社会 络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由社会群 块分析 体中的行为人及行为人之间的关系构成 ’i,研究的是个 来衡量。 体和群体的关系,尤其是研究前者如何变为后者。社会 网络研究者认为,连接关系决定着网络的形态,有什么 2建构社会网络视角下社区公共空间有效性评价框架 样的连接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网络,所以人与人之 有效 性是逻辑学中的一个概念,如果~个论证不能 间的连接关系模式,比以个体形式存在的个人更重要。 从真前提中得出假结论,则论证的形式是完全有效的, 社区是指存在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其成员之间有 例如:A—B,B—C,则A—C是有效的。由于只有公众活 着各种较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和心理联系的社会生活共 动的状态才能作为判定公共空间合适与否的标准,所以 同体 .办公型社区符合社区的一般定义,并具有其自 本文选取了公共生活作为论证的中介,并把公共空间的 身的特殊性:个体问的社会关系较为单一、社区的整体 有效性定义为:如果社区公共空间的公共性满足公共生 关系呈现出典型的层级结构、人际交往目的明确、人的 活的需求,公共生活促进社会网络的健康发展,则社区 活动表现出强烈的规律性、社区的空间格局较规整和注 公共空间对于社会网络是有效的。据此而建立的社区公 重效率等。 在社会网络视角下。办公型社区中的社会网络与公 共空间有效性评价框架,其主体思路如下: 医五五 叠囤t 至网 有 共空间紧密互动。出于对高生产效率的不断追求,该类 本文尝试通过该评价框架,选取某建筑创作研究中 社区越来越强调不同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社区内的社 心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复杂网络 会关系相应发生变化:社会网络趋向多元复杂;非正式 的理论模型,并运用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和图形软件 团体增多;人们之间的工作以外的感情联系和交往频率 NETDRAW,对其公共空间网络、公共行为网络、社会关 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类型越来越多。在新的关系 系网络进行量化和可视化操作。根据三者关系判断社区 模式影响下,办公型社区的公共生活也随之改变:休闲 内各类公共空间对于社会网络的发展是否有效 时间和方式增多,工作外的集体活动在类型和数量上都 大幅增加。公共生活的改变使原本较为单一、沉闷的办 3建筑创作研究中心社区公共空问网络分析 公型社区空间环境发生转型:工作空间与休闲空间相互 建筑创作研究中心位于华南理工大学校内,用地面 融合、与工作直接关系不大的功能空间增多、公共空间 积5100m ,由六栋20世纪30年代建成的单层坡屋顶别 与工作单元的面积比例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公共空间 墅,以及四栋七十年代建成的两层双拼别墅围合而成  .的变化也会反过来通过调节公共生活来影响社区内的社 经过三次渐进式的更新改建后。现已成为一个独具岭南 会关系,两者之间的互动不断循环往复。 部分学者只从空间环境的物理特征来解释社区公共 地域特色的、充满朝气活力的建筑师工作室(图1、2) 、 创作中心社区内的公共空间分为四种类型(图4): 空间是如何通过影响人的个体心理和情绪,从而提升人 1)供成员自由交流的户外公共空间,如庭院、屋顶花园、 的工作效率。然而,正如192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在霍桑 走廊等;2)供方案讨论和学习研讨的讨论空间,这类公 工厂实验中所获得的结论,人并非简单的“经济人”, 共空间与工作区域成簇状布局(图3);3)有具体使用 而是“社会人” ,员工的工作效率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网 功能的专属公共空间,如会议室、图书资料室、食堂和 103 -建筑论坛ArehnecturaI Forum/南方建筑/South ArchIfeciufe 201 {4 报告厅:4)与工作区域紧密结合的混合公共空间,面积很小且 没有明显边界,分散于社区中的各处,是社区成员随时碰面交 流的地方 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公共空间进行编号和统计,绘 成社区公共空间的分布图(图4)。然后,把社区中的公共空间 看成网络中的节点,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节点,并根据面 积大小对节点进行缩放,最后把空间之间的联系作为连线,运 用网络分析软件UCINET绘制出社区公共空间网络图(图5:图 中数字与图4的空间编号一致)。 以此绘制的公共空间网络图可以直观表达出整个空间结构 的骨架和层次,以及看出哪些空间节点的连接度最高,也就是 空间可达性最好。如图5所示:整个空间网络是以门厅、庭院、 会议室以及报告厅为主骨架,向各个讨论空间延伸,再往小型 的混合公共空间发散;连接度最高的是二层连廊和各个讨论空 间,其中与办公隔间相邻的讨论空间连接度又会比开放式办公 区的讨论空间高。如15与16号节点的区别。 图4社区公共空间编号图 (下方四个办公单元自右往左依次是第一、二、三、四栋) ●:专属公共空间■:混合公共空间■:户外公共空间一:讨共空间 图5创作中心杜区公共空间网络图 ■:专属公共空间一:混合公共空间●:户外公共空间■:讨共空间 图6创作中心社区公共空间派系图 空间网络图中的“派系”是研究网络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 它用于表示群体中联系较紧密的子群体。同一“派系”中成员 ■:专属公共空间●:混合公共空间■:户外公共空间●:讨共空间 图7局部公共空间组团分析 之间的关系都是互惠的,任何点对之间都存在一条直接相连的 线,并且不能被其他任何派系包含,也不能向其中加入任何一 个成员,否则将改变该群体的性质,因此能用它表示工作空间 中联系较为紧密的组团。 图8办公隔间与讨论空间的组合模式对比(自右往左依次是第一、二、三栋) 图9开放式的工作空间(左)、办公隔闻与讨论区隔断(中)、封闭的办公隔间(右 图10创作中心工作讨共空间网络圈 图1 1创作中心感情交流公共空间网络图 图12创作中心工作学习网络图●:职工■:研究生■:秘书●:实习生 图13创作中心工作学习网派系分析图(以至少包含3人为标准) ■:职工■:研究生●:秘书■:实习生 运用UCINET软件对创作中心公共空间的“派系”情况进 行分析:以至少包含3个空间单元为标准进行划分,然后根据 派系之间的重叠情况把所有派系归纳为六个较大的组团(图6), 其中6—7—10与4—5—9—53是以室外公共空间和专属公共空间 为主要构成因子的组团,其余四个是明显呈簇状、与工作空间 紧密关联的组团,1—11—24、12—18—31和13—34—33是位于 首层的组团,其余是位于二层并有连廊联系的组团。 从公共空间派系图可以看出(图6),工作组团与户外公共 空间、专属公共空间之间的组团缺乏联系。同时,由于首层的 工作组团与二层的工作组团之间的垂直交通影响、首层的工作 组团之间相互连接途径少,所以“派系”问的联系较弱,因而 能够得出社区内的交通方式对公共空间的连通性有较大影响。 把四个主要的功能模块(图3)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栋(图4) 的首层以及与之相连的户外、专属公共空间出来进行对比 分析,可以看出第三栋的组团与其他组图的网络形态明显不同(图 7),它是一个三角闭合的空间网络,而其他两个是从讨论空间 往工作隔间发散,成因是第三栋的首层是一个开放式的办公空 问,组团内两个工作区之间可以进行直接交流和联系,有较高 的可达性、整体性和内聚性。相对而言,发散式的网络以某个 点为核心,其他各点均需要经过核心点进行联系,联系路径长, 信息交流不便,而且网络对核心点的依赖性高,网络较脆弱和 易受破坏。例如当讨论空间有团队进行讨论时,各个隔间中人 的行为则会受到(图8、9)。 01 4 4 S『)l nthA rr:hite/:h]re/南万蛙筑/ArchitecturaI Forum建筑论坛 4创作中心社区成员行为网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各人最经常与同事讨论方案和进行工 作以外话题聊天的地方,然后把收集到数据对各个空间节点的 翁 公 尺寸进行加权,权值越大则网络图上的圆点尺寸就越大。把加 扁蕾开艘 l 权后的网络节点与原公共空间网络图叠加,得出工作讨共 私 再豫分啊 空间网络图(图10)以及感情交流公共空间网络图(图1 1) 从两种公共行为网络的对比中可以看出:社区的庭院 无论对于工作讨论还是情感交流,所获得的权重值都较低;混 合型公共空间的感情交流活动较工作讨论要频密;开放式办公 空间无论在工作讨论还是感情交流,都获得较高的权重。 5创作中心社区社会网络分析 一 ~l◆ ,1一  i.I  ~一 篱社区中最主要的社会网络有:以工作为纽带的工作关系网, 以师生、师兄弟姊妹关系为核心的学习关系网,和社区内逐渐 O ’ ◆ 形成的朋友关系网。本文把两者合并为一个工作学习网,并以 之与朋友网作对比。 (1)工作学习网分析 调研过程中通过三条相关的问题进行相关数据采集:你的 O ◆ 名字和身份;列举四个最近有进行项目或学术合作的同事、同 学、导师名字;列举四个关系最好的同事或同学名字。然后把 所有被提及的87个名字按拼音排序和编号,把在工作中没有联 ●0 系的孤点剔除,剩下67个有效节点,用线连接相互之间有工作 或学习关系的人,经图形化处理后得出社区工作学习网络图(图 12:图中的数字为名字编号)。 Ii l/ 从工作学习网络图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工作合作可以 突破空间位置的,工作联系显得多样和随机,这是由于创 作中心以项目为基础自由组合的工作模式所决定的;职工的关 系网络较密集,位于整个网络的中心,连接度也高,而学生、 实习生、项目秘书一般以职工为中介与网络中的其他人联系, 位于网络的外围,连接度低;工作网大部分是均匀的,但也存 在明显的小团体,其核心人物连接度明显比其他人要高。 接着,对社区工作学习网进行与公共空间网类似的“派系” 分析,以至少包含3个成员为标准划分“派系”,然后根据“派 ‘ 系”之间的重叠情况联结成整个社区的工作学习“派系”图(图 1- 13)。 从图13可以看出,工作学习网被划分为两个较大的小团体, 而且两个小团体之间以17为中介,所以1 7也就是整个工作学 习网络最重要的介点 。如果以至少包含4个成员为标准 进 一- 步划分工作学习网的“派系”,可以得出联系更为紧密的工 ● 。 。_作学习“派系”图(图14)。在该图中,网络被进一步细分为  。●. ■ ■ t 三个“派系”:以24、69、80为核心的团体;以21为核心的 团体;由1、31、45、55组成的团体 其中,以24、39、8O 三个节点为核心的团体在进一步细分过程中仍然较为完整,而 ● ■ I 另外一个以17、31、36、53等为核心的团体便被分为两个,因 105 -建筑论坛Arch.tecturaI Forum/南方建筑/South A化h仃ecfure 2014 4 此前者的内聚性明显较牢固。 将工作学习网与社区公共空间网络及公共行为网络对比, 会发现以24、69、80为核心的团体成员便是在空间派系中处于 空间编号为12—18—31和13—34—33组团中的人,都是位于第 二栋和第三栋首层的办公空间内工作的员工。两个组团之间通 过空间编号为侣的室外公共空间进行便捷的联系。而另外一个 较大的团体,是位于被连廊联系起来的、在二层办公空间中工 作的成员,其中由1、31、45、55组成的小团体位于第三栋功 能模块的二层。 (2)朋友网分析 创作中心的朋友关系网是从工作学习网络中衍生出来的一 种社会网络,它以社区成员工作学习以外的交流为依托,具有 情感支持的功能,能成为衡量一个社区和谐程度的指标。从87 个统计名字中剔除没有与社区其他成员结成朋友关系的8个, 并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绘制成朋友关系网络图(图15:图中数 字与工作学习网络图一致): 从图15中可以看出,职工之间的朋友关系较为紧密,位于 网络的中心。而研究生、项目秘书和实习生则位于网络的外沿。 研究生之间的朋友关系成簇状分布,原因是同一个导师下面的 研究生会较为熟悉,容易成为朋友。与此同时,项目秘书之间 朋友关系也相对聚集.而实习生就分散于网络中的各个位置。 接着分别以包含3个成员和4个成员为标准划分社区朋友 的“派系”,把朋友网划分成程度不同的社区的朋友“派系”图(图 16、17): 从朋友派系图可以看出:社区内的朋友关系发散程度较大, 人与人之间跨越不同的空间组团成为朋友的可能性较高;身份、 职位对派系划分的影响较大,部分研究生、秘书分别被分在了 一个相对的小团体当中,并且当身份及职位小团体与空间 小团体重合的话,这部分小团体的朋友关系会呈现出明显的内 聚倾向,与外界的联系也会趋向减少;另外,图17呈现出的四 个较为紧密的团体在人员构成、关系模式与工作学习网中的团 体基本一致.表明办公型社区中的人际关系始终都是以工作为 核心,长期共事的人会易结成较为紧密的朋友关系,而公共空 间作为这些关系密切的人相互交流场所,能进一步促进关系的 稳固发展。 6创作中心社区社会网络与公共空间、公共活动网络关系分析 (1】网络结构的各项指标对比 运用UCINET分别对三种网络的特征参数进行计算,得出 网络节点度和中心性参数:节点度、相对节点度、中心势;以 及中间中心性参数:中间中心度、相对中间中心度 l。节点度 圈:职工■:研究生■:秘书■:实习生 图14创作中心工作学习网派系分析图(以至少包含4人为标准) 表达了某节点与其他节点连接的数量,体现的是节点的重要性。 图15创作中心朋友关系网络图躅:职工■:研究生一:秘书一:实习生 不同规模的网络节点度数量差异很大,因而不能以之与其他的 图17创作中心朋友关系网派系图(以距离4为标准)嘲:职工一:研究生■:秘书●:实习生 网络进行对比,于是使用相对节点度:点的中心度与网络中点 图18加权用餐次数后的社区朋友关系网络图圃:职工■:研究生●:秘书■:实习生 图16创作中心朋友关系网派系图(以距离3为标准)固:职工●:研究生■:秘书●:实习生 2014 4 s(划fh Arch计ecf_J『e,南方建筑/Architectu ral F。rum建筑论坛I 网络类型 公共空间 节点数 44 相对节点度 6.765 相对中间中心度 7 666 聚类系数 0 547 平均路径长度 4 220 小世界商值 1 7768 工作学习 朋友 67 79 6 242 4.414 0.204 0 499 0 201 0.209 2 341 3_713 2.0322 1 5982 表1创作中心社区公共空间网络与社会网络特征参数对比 的最大可能的度数之比。中间中心度是用来衡量某个节点处于 依靠网络的数据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公共空间网络对某类型 多少对节点的连接路径上,数值越大代表这个节点控制行为和 社会网络是否有效,但缺乏对局部情况的推敲。因此,按网络 信息交流的能力越大。相对中间中心度用于标准化并与其他网 个体之间的紧密程度对网络进行解构,分解出相对较为紧密的 络的中间中心度进行比较。小世界商值l5 是衡量网络小世界特 小团体,能更具体地看出公共空间如何影响人们的社会网络建 征的主要依据,商值越大表示小世界倾向引越明显,网络的整 体性和连通性越强。它以实际网络的聚类系数C ’与平均路径长 度L引作为主要指标,用两者之比与相同规模随机网络比较,若 符合如下公式则具有小世界倾向: (C 。 ,/L 。 )/(C忸nd。 /L d。 )>1 (公式1 ) 相对节点度比较:公共空间网络的平均相对节点度最高, 工作学习网居其次并与公共空间网络相近,朋友网络最低。这 种情况表示社区中的公共空间能较高效地联系,社区成员在工 作和学习上相互联系程度高,但在朋友关系上联系性就稍差。 相对中间中心度比较:部分公共空间占据了空间联系的途 径,掌握着空间沟通的资源,表现最明显的是各个功能模块中 的讨论空间对工作隔间的支配性地位。相比之下,社区在工作 学习方面不存在少数人垄断沟通途径,人们可以随意跨越其他 人与某些目标人物合作。而在朋友关系上,社区中的部分人占 据了人们相互结识的途径,人们普遍需要经过较多熟人才能与 自己想要结交的人认识。 聚类系数比较:公共空间网络数值最高,空间形态的组团 状最为明显。工作学习网与朋友网的聚类系数基本相同,朋友 网稍高,证明人们在朋友关系上的小团体现象较为明显,主要 是根据身份和职位而结成的小圈子。 平均路径长度比较:公共空间的平均路径长度最长,从任 意一个公共空间到达另一个公共空间要经过较多的地方。其次 是朋友关系,人们要在社区内结交其他人所需要经过的介绍人 较多,人们相互之间的亲密程度较低。平均路径最短的是工作 关系,人们要与某一个人合作,只需通过两个人的介绍,社区 中的工作紧密程度较高。 小世界商值比较:小世界特征最明显的是工作学习网,其 次是公共空间网络,最不明显的是朋友网络,表明公共空间是 个整体性和联系程度最好的网络,朋友网在三者之中较差。 因此,从表格1中的指标来衡量,创作中心的社区公共空 间对于在里面工作和学习的人来说较为高效,人们在工作和学 习上可以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然而,对于社区中的朋友关系来说, 公共空间显得不是太积极,人们相互结识的动力稍低。 (2)网络派系对比分析 构。 公共空间网络的派系是由于交通可达性不同而产生,人们 倾向在沟通便捷的空间组团内进行公共活动,催生出各种关系 相对紧密的小圈子。因此,在创作中心社区内,社会网络的派 系与公共空间的派系基本一致,但有几个地方存在较为明显的 差异:首先,公共空间网络中与功能模块相关的派系与社会网 络的重合性较高,但以专属公共空间和庭院公共空间为主的派 系与社会网络的各种派系均没有匹配;其次,各个公共空间派 系中的网络结构不尽相同,从而引起了社会网络的派系情况有 所差异,例如采用开放式办公布局而形成的三元闭合空间网络 形态,能让在该区内工作和学习的人们沟通更为方便,于是会 更易于形成朋友关系;再次,对于工作学习关系和朋友关系, 空间派系所引发的内聚效应不一样,相同背景的人在相对 的空间环境中会比较倾向形成较为的朋友圈子,而在工作 关系上这种情况并不明显。 (3)公共行为网络与公共空间网络及社会网络的比较 创作中心的公共行为网络与公共空间网络存在一定程度的 不匹配,尤其是户外庭院公共空间、专属公共空间的地位没有 与其在社区公共生活中的重要性取得一致。然而,公共行为网 络与社会网络的关系方面,尤其是对于朋友关系网络,两者的 匹配程度却较高。在公共行为网络中,感情交流的权值较高的 节点集中程度,与朋友网中的派系分布非常相近,由此可见, 公共生活才是社会网络形成的直接动力,什么样的公共生活便 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网络。如果在朋友网中把各个体节点按参 与某种活动的次数进行加权,节点的尺寸按赋值大小进行缩放, 可以考察出经常参加公共活动的人是否会位于朋友网的关键节 点上。本文选取了在社区食堂内就餐作为公共活动的代表,可 以得出社区成员在一个月内在食堂用餐的次数越多,对应节点 则能获得较高的权值(图18)。也就是说,在社区食堂用餐次 数越多的人,在朋友关系网中就越能位于核心节点位置。因此, 虽然在整体上评价,社区的公共空间网络对朋友网络的有效性 并不突出,但社区中部分与工作无关、能容纳多元公共生活的 公共空间,对于朋友网络的建构却十分有效。 I建筑论坛Arch^tectu ra lF。rum/南方建筑/s。ufh Archi}ecfure 20 14 4 7研究结果及总结 构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公共空间的存在是否有效并不只能关 根据分析所得出的结果,能对创作中心社区公共空间的有 注其质量、规模和位置,能否与所在社区内的社会网络相匹配 效性作出如下评价: 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本文所建构的有效性分析框架是一 种理论探索,尝试运用社会网络的视角和网络分析的方法,为 (1)被工作区域围绕的讨论空间是社区功能模块的核心, 它对于社区中的工作学习网络具有最显著的有效性; (2)食堂能促进工作外的情感交流,对于朋友关系网络的 建构非常有效,但其他的专属公共空间,如报告厅和图书资料 室的有效性不如预期中的理想; 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提供更为直观和更多角度的研究方向。目 图片来源 图1~3:华南理工建筑设计研究院郑少鹏博士提供; (3)处于办公模块之间、能与办公区域紧密结合的户外公 图4~8、9~15、16~18:作者绘制; 共空间,如室91、连廊,对朋友网络较为有效; (4)兼具工作讨论和情感交流的混合型公共空间对于社会 网络发展,有效性十分突出; (5)开放式办公布局中的讨论空间和混合型公共空间,对 社会网络具有显著的有效性。 从评价结果可以归纳出社会网络视角下影响办公型社区公 共空间有效性的因素: 首先,不同功能的公共空间能承载不同类型的公共活动, 从而促进相应的社会网络建构和发展。在社区功能布局中,过 于严格的功能分区会让各种公共活动相对分离,不能促进各种 类型社会网络的融合。因此,公共空间的适度功能混合能为社 区提供更多活力。例如被办公区域围绕的讨论空间比专门会议 室更有利于社会网络融合发展。 其次,即使是功能较为单一的办公型社区,随着社会和经 济的发展,其内部的社会网络也会逐渐向多元并存的方向转变, 所以社区需要建立多层次、复合的公共空间,容纳更多元化的 公共活动,以之促进各类社会网络的健康发展。例如可以在工 作社区中的庭院中留出空间举办各类兴趣活动,或者利用讨论 空间不定时幕播放电影等,以之促使不同职位和背景的社区成 员之间的交流。 再次,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适度融合,能激发公共交往, 促使社会网络的交叉互动,从而为人们提供工作、感情、物质 等方面的支持,提高人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升工作积极 性和效率。例如在工作位置旁边放置一部公用的咖啡机,就能 有效地能激发更多的非工作交往行为。 最后,过于细分的空间会把人在一个较小的认知范围 内,人与人之间的非正式交流机会较少,非正式团体难以形成, 而且较难在网络中形成信息级联¨,整个社区的信息通达性会 减弱。相反,如果空间以整体、通透、开放为主,那不同人之 间的交流就会在不知不觉间增多,各种可能的社会网络均会逐 步成长。例如开放式的办公环境能让员工之间的各种交流变得 容易,人与人的关系会更加融洽。 总的来说,空间具有重要的社会性功能,能影响人的关系 模式发展。上述的分析过程和结果表现出,社会网络视角下办 公型社区的公共空间形态对社区内社会网络的强化、发展和建 108 I 图9:作者拍摄。 注释 1)介点为网络分析中的常用特征,也叫割点,是指在一个连接图中, 如果去除一个点,将导致该图不能连接,那么这个点就是一个分界点。 2)进行派系划分时,如果每个派系所包含的成员数量越多,则代表派 系中相互之间均能相互连接、紧密联系的人越多,团体的紧密程度和关 联程度越高,划分标准相对也较为严格。 3)小世界网络是一种通达性很好、连结效率很高的网络,例如现实世 界中的人际网络,一个人可能只需通过很少的几个人就能联系到一个陌 生人。同样,小世界网络也可以应用于空间网络中,代表某区域的空间 系统具有较高的可达性和整体性。 4)节点的聚类系数为与它所有相邻节点之间的实际连接数目占可能的最 大连接边数目的比例,网络的聚类系数则是所有节点聚类系数的平均值。 聚类系数能表达公共空间网络的平均聚集程度,代表公共空问网络的广度。 5)最短路径长度为网络中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网络的平均路径 长度为网络中节点对之间距离的平均值。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反映了网 络节点之间的连通性和可达性,用来衡量网络节点间的离散程度。 6)Cactual:实际网络的聚类系数;Lactua]:实际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 Crandom:虚拟随机网络的聚类系数;Lrandom:虚拟随机网络的平均路径 长度。 7)当人们放弃自己拥有的信息,转而以之前人们的行为为基础做出推断, 便产生r级联效应,也叫信息效应。 参考文献 [1]褚正隆,魏宏杨.基于紧缩城市理论的空间密度策略[1l_.南方建筑, 2008(04). [2][美]诺克(Knoke,D.),杨松.社会网络分析[M].李兰,译.上海: 上海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3. [3]刘军.法村社会支持网络:一个整体研究的视角[M].北京: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 [4][美]弗里曼.社会网络分析发展史:一项科学社会学的研究[M]. 张文宏,等,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5 46. [5]刘军.法村社会支持网络:一个整体研究的视角[M].北京: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6—38. [6]李雪壁.大城市商业街区网络分析一一以杭州市为例[D].杭州: 浙江大学,2012:24. [7]刘博敏.城市高密地区的理性高密增长一福州八一七路多重制约 背景下的规划探讨[J].南方建筑,2008(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