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二、设计主要依据
1、国家现行技术规范、规程
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甲方下达的任务设计书
三、结构体系
1、A栋:剪力墙结构,有局部梁为框支梁。
2、B栋:剪力墙结构,有局部梁为框支梁。
3、商业裙房:框架结构
四、抗震等级
1、A栋:四级(框支框架二级)
2、B栋:三级(框支框架二级)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3、商业裙房:四级
五、电算统一技术措施
1、基本参数输入
(1)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土类别为Ⅱ类,特征周期0.35s(详地勘报告)。
(2)本工程房屋高度不大于60m,取50年一遇基本风压0.4KN/m2;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房屋高度大于60m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体型系数1.3,地面粗糙度为C类。
(3) STAWE计算中注意周期、地震力最大作用角带入计算,注意有斜交抗侧力构件时应输入斜交抗侧力构件附加地震数、方向角。
(4)PM中混凝土容重按25 KN/m3输入,自动考虑楼板自重。STAWE中,剪力墙部分混凝土容重按27 KN/m3输入,框架部分按26 KN/m3输入,框剪部分按26.5 KN/m3输入。
(5)A栋,体系按不规则+偶然偏心考虑地震作用;B栋按双向地震作用考虑,商业门面部分按规则结构进行地震作用考虑。(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按双向地震作用)
(6)根据建筑嵌固条件定义地下室层数。地下一层且四周完全或基本嵌固于土中可按地下室考虑,根据结构形式考虑是否将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顶板。半地下室或其他嵌固条件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不具备的情况按普通楼层输入,考虑土压力对结构的影响(将土压力作用在柱上按线荷载输入,或作用在节点上按集中荷载输入,边界条件应符合实际情况)。
(7)按模拟施工加载一计算方式考虑施工影响。(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按模拟施工加载三考虑)
(8)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取1.5~2.0,根据板厚与梁高度关系取适当的值(板翼缘刚度对梁刚度的贡献程度),一般取1.8~2.0。
(9)框剪结构按规范要求调整0.2Q(满足要求时可不调整),有地下室时从地下室顶板上调整。
(10)墙、柱及基础设计考虑活荷载折减,带地下室的楼栋折减系数往上提一级,如2~3层由0.85调整为1.0,依次类推。考虑梁活载不利布置。
(11)梁一端与剪力墙平面外相交时,梁端点饺。
(12)按“刚性楼板假设”计算时,当扭转位移比大于1.2时,计算选“不规则”选项。如存在其他平面不规则、竖向不规则时也应选“不规则”选项。最大扭转位移比应≤1.5。
(13)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角要求详规范要求。
(14)高层建筑应避免第二周期为扭转周期。周期比应小于0.9(复杂高层建筑应小于0.85)。
(15)多层框架结构柱按单偏压计算考虑(但应进行双偏压进行配筋验算),框支柱按双偏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压计算考虑。坚持柱轴压比是否超限、节点域抗剪是否超限。
(16)周期折减系数取值:框架结构取0.7,剪力墙结构取0.85~0.9,框支剪力墙结构取0.85。
(17)多层部分梁活载放大系数取1.0,高层部分梁活载放大系数取1.0。
(18)连梁刚度折减系数0.7,梁扭转折减系数0.5。梁端负弯矩调整系数0.85。
(19)层刚度计算方法: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之比计算方法。(当为底部为一层大空间带转换层高层建筑时采用剪切刚度计算方法,当底部为二层及二层以上大空间带转换层高层建筑时采用剪弯刚度计算,当复核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其侧向刚度与相邻上部楼层之比时应采用剪切刚度计算;当复核单个楼层与相邻单个楼层之间的侧向刚度比时应按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之比刚度计算方法)
(20)梁主筋采用HRB400钢筋,框架柱主筋采用HRB335钢筋,剪力墙边缘构件主筋采用HRB335钢筋,箍筋箍筋采用HPB235钢筋,框支梁、柱箍筋采用HRB335钢筋,剪力墙分布筋采用HPB235或HRB335(底部加强区)钢筋;板钢筋采用CRB550钢筋(板跨度大于4.8m可采用HRB335钢筋)(这里所指板跨度均为板短边跨度)。
(21)楼梯应输入楼层平台和中间平台,中间平台采用平台虚梁输入,梯段按板厚为0的板输入,并注意导荷方向。
(22)填充墙下板未设置梁时,在计算梁配筋时,按输入虚梁方式进行考虑,在进行板配筋复核时,应取墙自重每延米(KN/m)的1/3作为楼面活荷载的附加值(KN/m2)计入,附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加值不小于1.0KN/m2。该处理方式一般可针对100厚隔墙或开洞较多、墙体较矮的情况。
2、构件截面厚度取值
(1)多层框架部分:柱最小可取400x400, 局部轴压比较大的可取600x600,异型框架柱可根据结构布置要求进行设计。梁截面高度取跨度的1/10~1/18,外圈框架梁如有立面要求时应取等高,次梁取跨度的1/12~1/18。
(2)高层部分:
[1]塔楼标准层剪力墙原则上取200。楼层较高时按照《高规》7.2.1条进行取值。
[2]外围门窗处梁截面取200x550为主,注意建筑立面要求。挑梁按跨度的1/4~1/5取值。
通道处或过道处上方梁高度不宜超过600,考虑其净空使用要求(与设备专业配合)。标准层电梯洞口处梁高=层高-电梯高度-50mm。
[3]住宅部分板厚取值:≤1.6m跨度的卫生间、≤2.0m跨度的阳台、厨房、室内过道板可取80mm;≤4m跨度板厚取100mm;4.0~4.2跨度板厚取110mm;4.2~4.8跨度板取120mm,4.8~5.1跨度板取130mm。板厚应根据其受力性态、荷载大小进行合理调整。(10mm一级)
3、板面标高取值
(1)板沉降:主卫300mm,次卫、公卫420mm,厨房、客厅阳台50mm,生活阳台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100mm。
(2)注意上、下层房屋错位时,不得在主要房间露梁,下部房间不能露梁时梁应上翻(上翻梁梁端点饺),不能上翻时与建筑协商或采取其他构造措施解决(局部大板结构等)。
4、混凝土强度等级取值
(1)多层框架部分:梁、板、柱采用C30。
(2)高层部分
[1]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C40~C30,可按每四层或五层变化一次。柱混凝土等级随剪力墙。
[2]梁、板混凝土取C30,局部有框支梁楼层梁、板可取C35,框支梁截面取值受时可采取加腋方式提供梁受剪承载能力。
[3]基础部分:桩基础取C25或C30,基础、条形基础、刚性基础取C25。基础梁部分有转换梁时,转换梁应取C30~C40。
5、荷载取值
(1)隔墙:外墙及普通内隔墙采用页岩空心砖(200、100厚)砌筑,干容重≤800KG/m3。房、卫生间考虑900mm高实心砖。梁上线荷载输入时,住宅部分统一按层高扣除梁高400考虑,商业部分统一按层高扣除梁高500考虑。较大洞口及落地窗应折减,折减系数不小于0.7;开门处可根据门高与层高关系进行折减,住宅部分可取4.0KN/m,商业部分具体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计算。
(2)覆土容重按20KN/m3考虑
(3)消防车活荷载:
[1]计算板时取20KN/m2。(针对双向楼盖,并根据具体板跨及覆土厚度调整)
[2]计算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取20x0.8=16KN/m2。(针对双向楼盖,并根据具体板跨及覆土厚度调整)
[3]对单向板情况根据规范要求取值。
(4)车库活荷载:取4.0KN/m2。
(5)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1]客厅、卧室、厨房、餐厅2.0KN/m2。
[2]卫生间(带浴缸):3.0KN/m2,卫生间(不带浴缸):2.0 KN/m2。
[3]客厅阳台、生活阳台2.5KN/m2。当人群有可能密集时,取3.5KN/m2。
[4]疏散楼梯、楼梯平台3.5KN/m2、普通楼梯、楼梯平台2.5KN/m2。
[5]电梯前室:2.5KN/m2。人群密集时取3.0KN/m2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6]过道、走廊:住宅2.0KN/m2,其他情况取2.5KN/m2或3.5KN/m2。
[7]商场:3.5KN/m2。
[8]储藏室:5.0KN/m2。
[9]风机房、空调机房:7.0KN/m2 、电梯机房:7.0KN/m2;其他设备用房应根据具体要求、设备使用频率等确定。
(6)屋面均布活荷载:
[1]普通上人屋面:2.0 KN/m2。
[2]不上人屋面、坡屋面:0.5 KN/m2。
[3]屋顶花园:3.0 KN/m2(不包括花圃、土自重、种植屋面)。
(7)楼面恒载标准值(不含楼板自重)
[1]客厅
玻化地砖 1.1KN/m2
吊顶:(抹灰+乳胶漆+木龙骨吊顶) 0.7KN/m2 ∑1.8KN/m2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当有特殊要求时:
大理石地面 1.6KN/m2
吊顶:(抹灰+乳胶漆+木龙骨吊顶) 0.7KN/m2
[2]房间、阳台
玻化地砖 吊顶:(抹灰+乳胶漆) [3]厨房
防滑地砖 1:3水泥砂浆找坡i=2%, 找坡长度2米 吊顶:(抹灰+乳胶漆) ∑2.3KN/m2
1.1KN/m2
0.5KN/m2
∑1.6KN/m2
1.0KN/m2
20x2x0.2%x0.5=0.4 KN/m2
0.5KN/m2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1.9KN/m2
[4]卫生间
卫生间考虑同层排水(增加300mm厚陶粒混凝土)
防滑地砖 1.0KN/m2
1:3水泥砂浆找坡i=2%,
找坡长度2米 20x2x0.2%x0.5=0.4 KN/m2
300厚陶粒混凝土 12x0.3=3.6 KN/m2
吊顶:(抹灰+乳胶漆) 0.5KN/m2
∑5.5KN/m2
(8)屋面恒载标准值(不含楼板自重)
[1]保温上人及不上人平屋面(楼层退台或露台)
刚性防水层及保护层 1.1KN/m2
防水+保温材料(详建筑做法) 0.2KN/m2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15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0x0.015=0.3KN/m2
水泥炉渣找坡i=2%,最薄处30厚
找坡长度5米 13x(5x2%x0.5+0.03)=1.0KN/m2_
找坡长度6米 13x(6x2%x0.5+0.03)=1.2KN/m2
找坡长度7米 13x(7x2%x0.5+0.03)=1.3KN/m2
吊顶:(抹灰+乳胶漆) 0.5KN/m2
∑3.1KN/m2,取4.0 KN/m2
∑3.3KN/m2,取4.0 KN/m2
∑3.4KN/m2,取4.0 KN/m2
[2]不保温不上人屋面(不需要保温的露台)
防滑地砖面层(二装) 1.1KN/m2
防水层 0.1KN/m2
1:3水泥砂浆找坡i=2%,最薄处15厚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找坡长度为3.0米 20x(3x2%x0.5+0.015)=1.1KN/m2
吊顶:(抹灰+乳胶漆) 0.5KN/m2
∑2.8KN/m2,取3.0 KN/m2
[3]不保温不上人屋面(雨篷屋面)
15厚1:2.5水泥砂浆找平 20x0.015=0.3KN/m2
防水 0.1KN/m2
1:3水泥砂浆找坡i=2%,最薄处15厚
找坡长度3.0米 20x(3x2%x0.5+0.015)=1.1KN/m2
吊顶:(抹灰+乳胶漆) 0.5KN/m2 ∑1.9KN/m2,取2.0 KN/m2
[4]保温坡屋面(W1,屋面坡度30°)
块瓦+挂件 1.0KN/m2
35厚C15混凝土内配钢筋 25x0.035=0.9KN/m2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15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0x0.015=0.3KN/m2
防水+保温材料(详建筑做法) 0.2KN/m2
15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0x0.015=0.3KN/m2
吊顶:(抹灰+乳胶漆) 0.5KN/m2 ∑=3.2/cos30°+0.46(120斜板增加重量)=4.2 KN/m2,取4.5 KN/m2
[5]不保温坡屋面(W2,屋面坡度30°)
块瓦+挂件 1.0KN/m2
35厚C15混凝土内配钢筋 25x0.035=0.9KN/m2
15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0x0.015=0.3KN/m2
防水 0.1KN/m2
15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0x0.015=0.3KN/m2
吊顶:(抹灰+乳胶漆) 0.5KN/m2
∑=3.1/cos30°+0.46(120斜板增加重量)=4.0 KN/m2,取4.0 KN/m2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9)梁、墙上线荷载取值
注:1、页岩空心砖按综合容重(含水、砂浆等)10KN/m3考虑。
注:2、应扣除较大门窗洞口墙体(落地窗取折减系数不小于0.5,无飘窗处取折减系数不小于0.7),飘窗处不折减。
注:3、门窗按照1KN/m2进行荷载计算,栏杆按照2.0KN/m计算,轻钢雨篷按照3.0KN/m计算,栏板按照5KN/m计算。
墙体线荷载取值(按标准层3.0m层高计算,梁高400):
[1]200厚保温外墙:10x0.2x2.6+1.5x2.6+0.1x2.6=9.36KN/m,取9.5KN/m
[2]200厚空心砖(普通隔墙):(10x0.2+0.8)x2.6=7.28KN/m,取7.5KN/m;
[3]100厚空心砖(普通隔墙、水电井隔墙):(10x0.1+0.8)x2.6=4.68KN/m,取5.0KN/m;
[4]电梯井道隔墙(实心砖):(22x0.2+0.8)x2.6=13.52KN/m,取13.5KN/m;
[5]200厚空心砖(卫):12x0.2x1.8+10x0.2x0.8+1.5x2.6+0.1x1.8=10.0KN/m,取10.0KN/m;
[6]200厚空心砖(厨):12x0.2x0.3+10x0.2x2.3+1.5x2.6+0.1x0.3=9.25KN/m,取9.5KN/m;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7]100厚空心砖(卫):12x0.1x1.8+10x0.1x0.8+1.5x2.6+0.1x1.8=7.07KN/m,取7.0KN/m;
[8]100厚空心砖(厨):12x0.1x0.3+10x0.1x2.3+1.5x2.6+0.1x0.3=6.59KN/m,取7.0KN/m;
六、统一构造措施
1、基本规定:
[1]采用平法设计,图层管理按照公司规定。
[2]地下室及基础应画拼接图,另有单个计算单元(楼栋号)基础详细设计图,单个计算单元单独出施工设计图成册,图纸封面、图签按照公司统一规定。
[3]绘制图纸时,所有需要定义线宽度的图层应按宽度为0的多义线绘制,按颜色区分,最后统一由打图单位统一打印,图层管理严格实行公司规定。
[4]墙、柱变截面处,平面图应表示板面以下墙、柱轮廓线,应虚粗线表示,板面标高以上墙柱轮廓线用粗实线表示,并填充淡显;屋面等平面图在墙柱构件顶部,墙柱轮廓线为虚线。竖向构件平面图中墙、柱不填充,仅墙的边缘构件填充淡显50%。
[5]墙、梁上预留孔洞需在结构图中注明孔洞位置、尺寸、定位、标高。柱、异形柱柱肢不容许穿孔。
[6]图幅一般使用A1、A0两种。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7]装饰柱、线条如由混凝土制作,应在施工图中表示,并注明做法及配筋。
[8]钢构件,构架应在图中表示,可注明做法另详钢结构专业施工图。
[9]梁、柱采用平法表示,板施工图采取传统施工图表示方法,具体做法可参照04101-4。基础施工图应分为基础平面布置图、基础梁平面配筋图。
[10]梁、柱、基础归并时,应尽可能减小归并系数,减小配筋量。
2、板
[1]飘窗、空调板大样应统一(由专业负责人统一大样)。
[2]板沉降降板符号应统一(由专业负责人统一大样)。
[3]双层双向配筋时,底部配筋不够时应按实际配,不另附加钢筋;支座配筋应采用另附加支座钢筋形式。板配筋应根据边、中支座条件进行合理调幅和配筋、主要裂缝、挠度控制,注意经济、安全。
[4]板配筋时应充分考虑施工因素,配筋方式应简洁、合理、经济。
[5]板配筋计算时,按弹性计算方法计算,边支座按简支(大板应适当上调),当相邻板之间高差大于300mm时,应按简支计算(大板应适当上调)。一般跨度的板(≤4.0米)配筋按计算结果,板跨较大的板(≥4.8米)应进行适当的放大一级考虑。
[6]板阳角、阴角部位、转角窗处楼板应考虑相应的加强措施。(转角窗设暗梁、阳角采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用放射状钢筋、阴角采用斜向钢筋)
3、梁
[1]框架主梁贯通筋可采用不小于支座较大直径负筋2级的钢筋直径贯通(贯通面积满足规范要求)与支座钢筋进行搭接,接头应采用焊接接头。
[2]当梁跨度较宽时,采用四肢箍时,应采用架立钢筋(框支梁除外)。当框架梁箍筋计算值较大时,应区分中间段、支座段进行分别配筋(全长加密的梁除外)。
[3]次梁可采用较小直径的钢筋作为架立钢筋贯通与支座附近进行搭接,接头形式可采用绑扎接头,当二者级别不大于2级时,可采用焊接接头。
[4]梁点铰时,支座配筋应不小于跨中筋的1/4。
[5]附加筋布置时,应优先采用附加箍筋,箍筋抗剪不足时,再用吊筋。吊筋≥2φ12。
[4]应主要梁纵筋配筋率的合理性,配筋率≤2%,配筋率较大时,应进行截面调整或其他措施。
[5]楼层梁应进行裂缝控制,支座控制裂缝0.4mm,跨中0.4mm,配筋时在满足计算和构造以及施工因素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小直径钢筋控制裂缝。
[6]对应较大跨度的悬挑梁,应按规范要求注意控制其挠度和裂缝,悬挑梁上部配筋应全部贯通,配筋率按不小于1.3倍计算结果进行控制。悬挑梁箍筋间距可采用≤150。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7] 应注意连梁的编号,连梁作为第一道耗能构件和第一道防线,应有较严格的构造措施和锚固要求。模型中对于不作为连梁设计的梁应定义为普通框架梁。
[8]无抗扭要求的梁腰筋按照公司统一腰筋设置表格设置,施工图中具体梁构件可不注明;有抗扭要求的按照计算要求及不少于构造要求设置,具体构件上注明。
4、墙、柱
[1]墙、柱应合理控制轴压比,当墙、轴压比超一定值时,配筋较大。
[2]三级及三级以上应定义角柱,角柱配筋率应满足规范要求;二级及二级以上角柱箍筋全高加密。
[3]柱配筋率满足《砼规》的要求;普通柱纵筋间距宜≤200,净距≥50,且考虑到混凝土的振捣要求;异形柱纵筋间距三级≤200,四级≤250;普通柱纵筋率≤5%,异形柱≤3%。
[4]框支柱、普通柱、异性柱体积配箍率按规范要求。
[5]对于剪跨比≤2.0,或因填充墙、楼梯平台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的柱箍筋全高加密。
[6]柱、异形柱、墙暗柱等大样按照公司统一详图进行绘制。
[7]柱、墙暗柱计算体积配箍率时,应取核心区面积,且应扣除重叠部分箍筋的体积;计算复合螺旋箍筋的体积配箍率时,非螺旋箍筋的体积应乘以换算系数0.8。计算体积配箍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率时,柱保护层厚度取30、墙暗柱取20。
[8]剪力墙墙身平面外有单向与之垂直相交的梁时(梁跨度≥4.5米),相交处应设置暗柱,暗柱可按照构造边缘构件进行配筋(计算要求除外)。
[9]柱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二、三级不宜大于max{250,20倍箍筋直径},四级不宜大于300。约束边缘构件箍筋肢距不宜大于200,构造边缘构件肢距不宜大于300。边缘构件端柱应按照框架柱的构造要求。
[10]对应与较长墙身相联的暗柱,纵筋、箍筋可按照计算要求和构造要求配置,对于墙翼缘端(较短墙肢),其纵筋和箍筋应根据其受力性态、承受荷载范围等进行适当放大。
[11]剪力墙开大洞(≥2米)上、下均应设置暗连梁ALL。
[12]不考虑墙身配筋代替暗柱箍筋做法,但应补充墙身配筋至暗柱远端搭接封闭大样(由公司统一)。
[13]其他要求按相应规范执行。
5、基础及底板
[1]本工程采用嵌岩桩基础,桩基础设计按新规范JGJ 94-2008相应条文执行。
[2]持力层为中风化灰岩,其承载力标准值和特征值详地勘报告。
[3]不考虑结构底板做法,挡墙处根据具体条件设置一定高度的板带(如土侧压力能有效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
传递,可不设置)。挡土高度≤1.5米时,做砖挡墙。
[4]基础大样、基础标高及其他大样由公司统一规定。未尽事宜可向相关专业负责人咨询解决。
6、其他
[1]施工图由总说明及目录子项、基础子项、竖向构件子项、裙房子项(无裙房则无)、转换层子项(无转换层则无),标准层子项(含屋顶、构架)、楼梯子项几个文件组成。
[2]每张施工图定义好需打粗的图层颜色(笔表打印宽度表)
结构设计
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