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 第六十七章 第三节  腰间盘突出症  P753 教学目标: 1.腰间盘突出的定义,病因。 2.腰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与专有体征。 3.腰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 教学重点: 腰间盘突出症定义、病因、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与专有体征。腰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教学难点: 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与专有体征。 课时安排: 2个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以课堂授课为主,辅助图片演示,结合实际临床病例讨论。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课我们讲述可颈椎病的定义,颈椎间盘退变,刺激或压迫脊髓神经等引起的症状或体征称为颈椎病,分为脊髓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各自特点及区别,治疗方法,牵引、药物、手术。 导入:     腰间盘突出症为一种常见病症,越来越高的发病率应该引起我们重视,比如: 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间盘突出,劳动强度较大的产业工人多见,每天常常伏案工作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及经常站立售货员、纺织工人等较多见,若环境经常 潮湿或寒冷,也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产前、产后及更年期为女性腰椎间盘突出的危险期。为了更好地了解本类疾病,我们学习下一节腰间盘突出症。 新课:  第三节 腰间盘突出症  一、腰间盘突出症 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二、病因及病理 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主要是髓核脱水,脱水后椎间盘失去其正                      .
教       案 常的弹性和张力,由于外伤或多次反复的不明显损伤,造成纤维环软弱或破裂,髓核即由该处突出。 髓核多从一侧(少数可同时在两侧)的侧后方突入椎管,压迫神经根而产生神经根受损伤征象;也可由向后突出,压迫马尾神经,造成大小便障碍。如纤维环完全破裂,破碎的髓核组织进入椎管,可造成广泛的马尾神经损害。由于下腰部负重大,活动多,故突出多发生于腰4-5与腰5-骶1间隙。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主要症状。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如为腰3-4间隙突出,因腰4神经根受压迫,放射向大腿前方。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二)脊柱侧弯畸形    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                      .
教       案 弯。脊柱侧弯的方向,髓核突出部位与神经根的关系 左: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内前方,脊柱向患侧弯,如向健侧的弯则疼痛加剧 右: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外前方,脊柱向健侧弯,如向患侧的弯则疼痛加剧    (三)脊柱活动受限 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侧弯受限往往只有一侧,据此可与腰椎结核或肿瘤鉴别。  (四)腰部压痛伴放射痛 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五)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该试验阳性无统一的度数标准,应注意两侧对比。患侧抬腿受限,并感到向小腿或足的放射痛即为阳性。有时抬高健肢而患侧腿发生麻痛,系因患侧神经受牵拉引起,此点对诊断有较大价值。  (六)神经系统检查    腰3-4突出(腰4神经根受压)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腰4-5突出(腰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第2趾肌力常有减退。腰5骶1间突出(骶                      .
教       案 1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如突出较大,或为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患侧麻木区常较广泛,可包括髓核突出平面以下患侧臀部、股外侧、小腿及足部。型突出往往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但一侧较重;应注意检查鞍区感觉,常有一侧减退,有时两侧减退,常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瘫痪。 (七)影像检查  需拍腰骶椎的正、侧位片,必要时加照左右斜位片。常有脊柱侧弯,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X线征象不能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但可借此排除腰椎结核、骨性关节炎、骨折、肿瘤和脊椎滑脱等。诊断有困难时,可考虑作脊髓碘油造影、CT扫描和磁共振等特殊检查,以明确诊断及突出部位。上述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患者并不能完全除外腰椎间盘突出。 根据临床症状或体征即可作出诊断。主要的症状和体征是: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②在腰4-5或腰5骶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第2、3、4、5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X线                      .
教       案 片可排除其它骨性病变。 四、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卧硬板床,理疗和按摩。牵引治疗方法很多。俯卧位牵引按抖复位,是根据中医整复手法归纳整理的一种复位方法,现已研制出自动牵引按抖机,其治疗原理是:牵开椎间隙,在椎间盘突出部位以一定节律按抖,使脱出的髓核还纳。此法适用于无骨性病变、无大小便失禁、无全身疾患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前不宜饱食,以免腹胀,治疗后须严格须卧床一周。一次不能解除症状者,休息数日后可再次牵引按抖。本法简便,治愈率高,易为患者接受,为常用的非手术疗法。 (二)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为:①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症状较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②神经损伤症状明显、广泛,甚至继续恶化,疑有椎间盘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③型腰椎间盘突出有大小便功能障碍者。④合并明显的腰椎管狭窄症者。     术前准备:X线定位,方法是在压痛、放射痛明显处用美蓝划记号,用胶布固定一金属标记,拍腰椎正位X线片供术中参考。     局麻下进行。切除患部的黄韧带及上下部分椎板,牵开硬                      .
教       案 脊膜及神经根,显露突出的椎间盘,用长柄刀环切突出部的纤维环后取出,将垂体钳伸入椎间隙去除残余的退化髓核组织,冲洗伤口,完全止血后缝合。术后椎管内注入庆大霉素,伤口内放置橡皮管引流。     手术一般只显露一个椎间隙,合并腰椎管狭窄者,除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外,应充分的减压。因系采用椎板开窗法或椎板切除法进行手术,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术后3天下地活动,功能恢复较快,2~3月后即可恢复轻工作。术后半年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 作业     1、腰间盘突出症的定义、成因?     2、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板书设计: 腰间盘突出症 一、腰间盘突出症的定义:腰椎间盘变性 纤维环破裂 髓核突出 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根 二、病因及病理:物理压迫 化学刺激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腰痛 下肢放射 脊柱侧弯 直腿抬高 腰椎ct 四、腰间盘突出症治疗原则:保守治疗(腰椎牵引 平卧硬板床)  手术治疗(切开 微创 内固定 椎间盘镜) 教学反思: 1. 应注意告知学生腰间盘突出症专有体征的检查方法,单凭讲授难以理解,可借助同学之间的互相查体及多媒体录像完成。 2. 应注意多举例,应用具体的病例来结合课本知识讲授,这样学生便于理解。 3. 讲课时应注意突出重点,难点,课堂如有学生不理解,应放慢语速,仔细讲解。 4. 可应用患者的x线片等影像学资料,借助多媒体直接让学生观看,提高学生学习疾病的直观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