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枣核》优秀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枣核》优秀教学设计

来源:九壹网
28* 枣核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认识爹、勤等7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衙”字。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读了课题,你能想到什么? (枣核就是枣的核。)

2.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的故事。

大家想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叫枣核,这个孩子身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28课《枣核》

【设计意图: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爹娘 勤快 扶犁 衙役 牲口 官府 (1)指名读,齐读。

(2)重点指导“衙”的读音,读yá,旧时官署的称呼。

3.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枣核是一个像()一般大小的孩子。他既()又(),比正常的孩子还()。但有一次,他帮乡亲们将县官()夺了回来,可闯下()了,被官府()。 最后,枣核凭着自己的()和()成功地离开官府。

【设计意图:由于三年级的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够强,采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但是篇幅较长,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3.汇报交流:

(1)枣核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孩子,从哪里能看出来? 出示相关句子:

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2)枣核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从哪些事情中能看出来? (从帮乡亲们夺回牲口和机智脱险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来。)

(3)枣核是怎样帮乡亲们夺回牲口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a.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声吆喝着赶驴。

b.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哦喝!哦喝!”

c.折腾了大半夜,衙役们困得很,有一个衙役头子说:“不用管它,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在作怪,咱们睡咱们的觉吧。”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开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4)枣核是怎样机智脱险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a.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b.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

c.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县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满堂的人都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去,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 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 1.你喜欢枣核吗?为什么?

2.读了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梳理内容,复述故事

1.这个故事非常有趣,你能根据板书提示,加上自己的想象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2.学生复述故事。 六、回顾课文,续编故事

1.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之后,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你能接着往下讲吗?

2.学生练习,续编故事。 板书设计:

28 枣核 名字来历 勤快能干 救出牲口 顺利脱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