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物可降解

生物可降解

来源:九壹网


1.2 生物可降解材料概述

随着高分子材料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尖端技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其产生的白色污染也严重影响到人类生存的环境。尤其在环境保护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的今天,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塑料、香蕉、纤维等)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生物可降解材料能在微生物分泌酶的作用下由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从而能够改善原来的高分子材料使用后无法自然分解而产生大量废弃物的缺点,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废弃物造成的白色污染。

1.2.1 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定义及降解机理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是指在一定时间和适当的自然条件下能够被微生物(如细菌、真菌、藻类等)或其分泌物在酶或化学分解作用下发生降解的材料。

生物降解是指高分子材料通过简单水解、酶反应或者溶剂化作用,以及其他有机体转化为相对简单的中间产物,进而转变成小分子的过程。降解过程一般分为4个阶段:水合作用、强度损失、物质整体化丧失和质量损失。(翟美玉)

水合作用是由依靠范德华力和氢键维系的二次、三次结构的破裂而引发的水合作用,其后高分子主链可能因化学或酶催化水解而破裂,高分子材料的强度降低。对交联高分子材料强度的降低,可由高分子主链、交联剂、外悬基团的开裂等造成。高分子链的进一步断裂会导致质量损失和相对分子质量降低,最后相对分子质量足够低的分子链小段被酶进一步代谢为水、二氧化碳等物质。生物降解并非单一机理,而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协同作用、相互促进的物理化学过程。到目前为止,有关生物降解的机理尚未完全阐述清楚。因此,除了生物降解外,高分子材料在机体内的降解还被描述为生物吸收、生

物侵蚀及生物劣化等。

一般认为高分子材料的生物降解是经过两个过程进行的。首先,微生物向体外分泌水解酶与材料表面结合,通过水解切断表面的高分子链,生成分子量小于500g/mol以下的小分子量化合物(有机酸、糖等),然后降解的生成物被微生物摄入体内,经过种种代谢路线,合成为微生物体物或转化为微生物活动的能量,最终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赵育. 日本的生物降解塑料[J]. 化工新型材料,1999,( 2) : 3 ~ 5.

生物可降解的机理大致有以下种方式:生物的细胞增长使物质发生机械性破坏微生物对聚合物作用产生新的物质酶的直接作用,即微生物侵蚀高聚物从而导致裂解。一般认为,高分子材料的生物可降解是经过两个过程进行的。生物可降解并非单一机理,而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协同作用, 相互促进的物理化学过程。到目前为止,有关生物可降解的机理尚未完全阐述清楚。

通常情况下,高分子材料的生物降解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存在能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微生物;(2)有足够的氧气、潮气和矿物质养分;(3)一定的温度条件;(4)pH值在5~8之间。(姜浩然)

1.2.3 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类型

生物可降解纤维一般是由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制成的,从纤维材料的来源来分主要有天然高分子及其衍生物、微生物合成高分子、化学合成高分子等3大类。

1.2.3.1 天然高分子及其衍生物

许多天然多糖类高分子都可用来制备生物降解纤维,如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甲壳质及其衍生物、海藻酸等。

⑴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

①纤维素纤维: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的有机物,是由β-1,4葡萄糖单元连接而成的线性高分子。如图所示:

图1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式

纤维素具有很高的结晶度。作为结构重复单元的β-(1- 4)聚葡萄糖酐是非常稳定的联接,并且很容易形成氢键。所以天然纤维素材料强度高,难以被大多数有机体所消化。但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粘胶纤维是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由于结晶度较低,其生物降解性能优于天然纤维素纤维。再生纤维素能用于薄膜与纤维的制造,纤维素酯、纤维素醚、纤维素缩醛化合物等常用的化学改性纤维的生物降解性与羟基的反应程度有关。普通强度的粘胶纤维主要用于服装和医用纺织品,而高强粘胶纤维则可用作帘子线等。此外,科研工作者还开发了粘胶纤维新品种,如高保水纤维,可用作卫生材料;三叶形纤维,可提高服装的保形性;以及抗菌纤维、深色可染纤维等[5]。

② 醋酸纤维素纤维:醋酸纤维素是木浆或棉浆与乙酸酐发生反应,纤维素上的羟基被

酯基取代之后得到的产物。经用溶剂溶解后,可用常规溶纺工艺生产醋酸纤维素纤维;添加增塑剂后,也可用常规熔纺工艺生产[6]。

⑵甲壳质及其衍生物

①甲壳质纤维:甲壳质是由2-乙酰氨基-2-脱氧-β-D-葡萄糖通过β-1,4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聚合物,如图所示:

图2 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式

甲壳素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的甲壳中。用丙酮浸泡虾、蟹等的废壳,去除色素并粉碎,再用酸浸泡去除碳酸钙,最后用碱浸泡去除蛋白质后,即可得到甲壳质粉末。由于具有高结晶度和较多的氢键,甲壳质的溶解性能很差,只能被一些强质子酸所溶解。采用混合酸作溶剂,以弱酸、醇、酮等为凝固剂,通过湿法纺丝可以获得甲壳质纤维。但其纺丝和后处理工艺复杂而耗时,不适宜工业化大生产[7]。经过研究,人们开发了两种易于将甲壳质加工成纤维的生产工艺:一种是新溶剂法,用对甲苯磺酸的异丙醇溶液处理甲壳质后将其溶解于含有少量氯化锂的二甲基乙酰胺中,形成均匀的溶液,由喷丝板挤出进入水或甲醇溶液中凝固成纤维[8];另一种是间接法,先将甲壳质酰化成易溶于普通有机溶剂(丙酮、DMF、醇等)中的双丁酰化甲壳质,在采用干—湿法将其纺成纤维后,再用碱液处理

纤维使其脱酰化,获得甲壳质纤维。

②壳聚糖(甲壳胺)纤维:甲壳胺是甲壳质在碱性条件下的脱乙酰衍生物,是由D-胺基葡萄糖和N-乙酰-D-胺基葡萄糖经过1,4键接而成的线性聚合物。由于其含有伯氨基,因而溶解性能优于甲壳质,易溶于有机、无机酸水溶液。通常,以醋酸水溶液为溶剂,以碱液为凝固剂,采用常规湿法纺丝工艺就可以获得甲壳胺纤维。甲壳质是自然界中唯一呈碱性的多糖,它和甲壳胺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生物活性都较为优异,并且还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抗菌和促进伤口愈合,甲壳胺还具有杀菌能力。通过优化工艺条件,并结合采用后处理,可以得到较高强度的甲壳质和甲壳胺纤维,可制成纱线、机织物、针物、编织物及无纺布[9]。由于生产甲壳质纤维所用的溶剂非常昂贵且难回收,生产成本很高,因而人们对生产成本较低的甲壳胺研究越来越多。目前。美国和日本在碱性条件下从甲壳质脱乙酸得到甲壳胺,再由它开发出一系列生物可降解制品,如外科缝线、分离膜材料、缓释药膜材料等。

(3)藻酸纤维

藻酸是一种从海洋褐藻中提取的天然多糖,是由β-D-甘露糖醛酸(M)与α-L-古罗糖醛酸(G)经过1,4键合形成的线型共聚物。藻酸因来源不同,其单体G与M的相对比例及排列顺序有较大的差异,由此得到的纤维的性能也会有所不同。

(4)淀粉

淀粉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类完全可生物降解的多糖类聚合物。它是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单元结构组成的部分结晶高聚物,直链淀粉单元的降解性能优于支链淀粉单元。淀粉结构如图:

图 淀粉的结构

淀粉具有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生物可降解等优点,使其在生物可降解材料领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淀粉的热塑性很差而亲水性过强,使其加工成形变得非常困难,通常需通过合成淀粉的衍生物,或与其它疏水高聚物共混,如与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酯等共混,来提高其加工性能,进而制成纤维制品。如淀粉基可降解聚合物Mater-Bi A和Mater-Bi Z,分别为淀粉—烯醇共聚物和淀粉—聚己内酯共混物。由它们制成的纤维经非织造加工后,可用作一次性尿布、卫生材料、一次性医用材料等。

美国Warner- Lamber药物公司研究了一种由70% (质量分数)支链淀粉和30% 线性淀粉组成的新型树脂。该树脂可以造粒,能用注射法、挤出法及其它方法加工成型,可代替现代农业和医药上使用的各种生物降解材料,被认为是材料科学发展史上的重大进展。

天然高分子也存在着一些显著的缺点。如生理活性强,排斥性强,机械强度不够,难以评估的降解速率等,这了其在只要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王建)

1.2.3.2 微生物合成高分子

与天然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相比,合成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更不易产生免疫性,并且有更

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化学合成中可以通过控制单体比率、温度等条件得到不同的产物,从而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而且合成高分子的机械性能很容易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进行改性。(王建)

许多微生物具有以有机化合物为碳源食物合成生物降解聚酯的能力。微生物合成高分子是先用葡萄糖或淀粉对微生物进行喂养,使它在体内吸收并发酵成两类高分子,一类是微生物多糖,一类是微生物聚酯,后者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由微生物合成的聚羟基链烷酸酯、功能蛋白高分子等,都可制成纤维。此外,微生物也可直接用于生产可生物降解纤维。

(1) 聚羟基链烷酸酯(PHA)纤维

PHA是原核微生物细胞的碳源和能源储存物质,是一种脂肪族的聚酯。当微生物处于氮或磷不足的不平衡营养环境中,就会大量合成并储存PHA。聚羟基丁酸酯(PHB)是PHA中存在最广、发现最早、研究最为透彻的一种脂肪族热塑性生物聚酯,其性能和结构与聚丙烯相近。PHB因高结晶性而呈脆性,拉伸性能差;同时,它的熔化温度(180℃)与分解温度(200℃)接近,造成其加工成形困难。但若采用合适的纺丝工艺,由PHB熔融纺丝可以获得机械性能较好、具有应用可能的PHB纤维 [10]。PHB作为工业材料尚有不足之处,如低的热稳定性、硬脆性等,选择合适的增塑剂或者与其它天然、高分子共混或复合,可以弥补PHB的不足,如PHB与其它物质的共聚物共混,可以生成性能优异的生物降解材料。(蔡机敏)

(2) 聚羟基丁酯戊酯共聚物( PHBV)

英国ICI公司首先以丙酸、葡萄糖为碳源,通过发酵法成功地开发出3—羟基丁酸-3-

羟基戊酸共聚物(PHBV) ,是分子量50-60万的结晶性热塑性聚酯。化学结构如图:

图1 PHBV的化学结构

这种生物降解共聚物的耐热性能优良,机械特性较好,耐油性、耐水性、耐候性、耐药性和气体屏障性也很好。PHBV 在空气中是稳定的,当聚合物置于微生物活性强的环境,如土壤,下水道和海水中时,就发生生物降解,最后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消失。(封硕)

(3) 功能蛋白纤维

通过基因工程和蛋白工程,可由微生物合成类似天然蚕丝、蜘蛛丝结构的蛋白,然后将其加工成具有天然丝性能的人造蛋白纤维。Josphe Cappello等人用基因重组的大肠杆菌工程菌,合成了几种具有类似天然蚕丝结构的蛋白。采用合适的条件,可将所得的蛋白湿纺成强度高、重量轻的人造纤维。此外,他们还用微生物合成了具有类似胶原蛋白性质、但加工性能改善的聚合物,可加工成纤维[11]。

1.2.3.3 化学合成高分子

化学合成高分子材料是指利用能被自然界微生物吞食的有机小分子,经过一定的化学合成技术,将他们聚合成能够降解的并且与天然高分子类似的化合物。常见的化学合成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如图所示:

表 化学合成生物可降解高分子

(1) 聚酯类纤维(如下图)

表 生物可降解聚酯

①聚乳酸类纤维

聚乳酸(PLA)是一种聚羟基酸,如图所示:

图3 聚乳酸的结构式

其原料乳酸可由玉米乳清、甜菜下脚、土豆废渣、酪下脚料等经发酵、蒸馏获得。在常见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中,聚乳酸的性能最为优越:耐热性能良好、结晶度高、强度高、

透明,且可热塑成形[12]。聚乳酸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一种是以谷物为原料,在溶液中直接由乳酸聚合,另一种是经过环状二单体丙交酯聚合而成。聚乳酸的物理性能可通过共聚方法,如L—和D—乳酸共聚、L—乳酸和其它单体共聚来加以控制。PLA 聚合物有足够的强度和热塑性能,采用常规熔融纺丝工艺(高速纺一步法和纺丝—拉伸二步法)可将聚乳酸纺制成纤维。聚乳酸的可纺性和纤维的拉伸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原料的质量。因为原料中杂质的存在会加速PLA的热降解,使其可纺性变差,所以原料的纯化对聚乳酸熔融纺丝极为关键[18]。由于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吸收性,由其制成的产品在医用材料领域有较大的前景,如伤口绷带、一次性手术衣、手术缝合线、医用纱布、骨钉、尿布等,这些生物医用降解材料可以免除手术后拆线或骨折痊愈后手术再取出的麻烦,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吴鸣建)

由于聚乳酸的热稳定性和韧性很差,所以经常通过与其他单体共聚改变其性能,并且降低成本。如通过含有部分交联结构的共聚酯,丙交酯- 己内酸酯(CL)共聚物,丙交酯- 聚氨基酸、蛋白质共聚物及与多糖物质接枝等。(蔡机敏)

②聚己内酯(PCL)纤维

聚己内酯是一种水稳定性良好的疏水、高结晶性脂肪族聚酯,室温下为橡胶态,可由环状单体ε-己内酯开环聚合而得到。PCL纤维可通过熔融纺丝制得,是一种价格较低的可生物降解合成纤维。由于PCL的熔点为60℃左右,玻璃化温度为-60℃,结晶温度为22℃,非常接近室温,所以其熔融纺丝要比锦纶、涤纶困难[14]。PCL很容易与其他的高分子共混,通常将它与其他树脂或填充物进行复合提高它的实用耐热性,进而促进了它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

③聚丁二酸酯(PBS)

PBS是由二酸和二醇脱水聚合制得的,化学结构如图:

图 聚丁二酸酯的结构

PBS 聚合物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成型加工性能,可以直接用于纺丝或注塑,PBS制成的塑料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综合性能最好的生物降解塑料。表一列举了该聚合物的物性,并与PP、HDPE 作了比较。(姜浩然)

表一 PBS与PP、HDPE的性能比较表

③芳香族聚酯类纤维:由于空间位阻增加,具有苯环结构的芳族聚合物通常是很难降解的。但是,通过共聚将易酶解和水解的键接引入到聚合物中,可以得到可生物降解的芳香族聚酯。如由PET、非芳族二元酸和磺酸基间苯二酸衍生物的碱土金属盐共聚得到的聚

合物,经熔融纺丝后,可以得到强度和韧性良好的可生物降解纤维,可用于制作针刺、水刺无纺布等。降解时,该纤维首先在金属盐和光的催化下,光解成单体,然后再被微生物代谢[15]。

(2)聚酰胺类纤维

聚己内酰胺(PA6)是由己内酰胺发生缩合而得到的,可经熔融纺丝制成可生物降解纤维。它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能经受放射性消毒处理。通过结构改性和工艺改进,可得到性能改进的纤维,可用作外科手术缝合线。己内酰胺和己二酸丁二酯的共聚物(62∶38)在190℃、110~120bar下通过一块具有特殊构型的喷丝板,可以在高速下纺丝下得到强度为10.8g d,伸长为59%的纤维[16]。

(3)聚碳链类纤维

聚乙烯醇(PVA)是最易降解的聚碳类聚合物,它是由聚醋酸乙烯水解得到的。其水溶性和机械性能因分子量和皂化度而异。PVA具有良好的气密性、阻氧性、抗静电和热密封性,能耐大多数有机溶剂和碱,但由于它在熔融前就已发生了降解,故不能熔融加工成形[17]。

1.2.3.4双组份型生物可降解高分子

双组份型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包括共混型和复合型,是指将2种或2种以上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进行共混或复合。对于纤维来说包括共混纺丝和复合纺丝,尤其是前者,是改善纤维性能或赋予纤维新性能的一种比较经济可行的方法,而对于制备可生物降解纤维也不例外。为了得到性能良好、成本较低的可生物降解纤维,人们对各种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

共混纺丝或复合纺丝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当相容性较差的两种高聚物进行共混纺丝时,其纤维机械性能会发生大幅度的下降。所以,在不添加助剂的情况下,通常只有相容性较好的高聚物才被用于共混纺丝;而复合纺丝则对两种聚合物的相容性要求不高。在各类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中,各种聚酯类聚合物常被用于共混纺丝和复合纺丝。如三菱煤气化学公司将聚己内酯(PCL)和聚羟基丁酸共混熔纺,经冷却、拉伸得到可生物降解纤维,用于服装和渔网。将聚丁二酸丁二酯(PBS)与PCL共混熔融纺丝,可以得到强度≥2.0g d、耐热性较好、生物降解速率快的纤维,可用于渔业、农业和土木工程。

1.2.4 影响生物降解性能的因素

通常,聚合物首先与其表面增殖的微生物所产生的酶发生作用而水解;或经水催化后水解,大分子链断裂;然后,在酶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大分子链进一步瓦解成更小的片断;最后,这些分子量足够低的分子链小段被酶进一步代谢成水和二氧化碳。可生物降解纤维的降解速率是由其聚合物原料的特性和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的[18]。

1.2.4.1 聚合物原料特性

(1) 化学结构

化学结构对聚合物的生物可降解性起决定性作用。

① 分子主链

大部分以C-C键为主链的聚合物是没有很明显的生物降解性的。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都不具有生物降解性。水解反应是生物降解的先导,当在大分子主链上含有C-O

和C-N键时,他们对生物降解的敏感性要远大于完全是C-C主链的聚合物。因此,可以采用在大分子主链中引入酰胺基、烯胺基、酯基、脲和氨基甲酸酯等易水解键接的方法来制备生物可降解聚合物。

② 聚合物的亲水性

酶反应通常在水介质中进行,所以憎水表面往往不利于聚合物的降解;而主链中既含有憎水链段、又含有亲水链段的聚合物最易降解。

③ 酶的可及度

主链重复单元短、结构规整的聚合物,通常堆砌比较紧密,酶的可及度较差,不利于聚合物的降解;而长的主链重复单元和不太规整的结构则能加速聚合物的降解。分子链的柔性有利于酶与活化位置的接触,所以,脂肪链要比芳香链容易降解得多;而侧链的存在及支化度的提高,则会增加大分子链的空间运动位阻,妨碍酶与分子链活化点的作用,从而降低聚合物的降解速率。

④ 分子量

聚合物的分子量也会对其降解速率产生较大的影响。通常,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其生物降解性能会下降。例如当PE、PS、PP的分子量小于一定值时,就能够被一定的菌种所降解。

(2)超分子结构

聚合物的立构规整度及其单体的旋光异构类型也会对其降解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聚

合物的立构规整度低,其堆砌密度相应较低,有利于聚合物的酶解。由于酶催化的专一性,不同旋光异构体的降解性能会有较大的差异。聚合物的取向度和结晶度越高,结晶规整度越高,聚合物的堆砌密度越高,就越不利于聚合物的生物降解,其降解速率也就越低。而交联虽能破坏聚合物结构的规整性,但又会牵制大分子链的运动和增大大分子的分子量,两者的综合作用最终会使聚合物的降解性能下降。

(3)表面形态

粗糙的表面形态有利于酶与聚合物之间的结合,使聚合物与酶发生作用,从而使其降解速率提高;较大的表面积也有利于聚合物的生物降解,而且其影响要远远大于结晶的影响。因此,在高分子材料中,纤维态的聚合物最易降解,纤维越细,表面积越大,其降解性能也就越好。

1.2.4.2 环境

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需要矿物质养分以及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由于土壤、水和堆肥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各不相同,而且不同区域的土壤、水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矿物质种类及浓度也不尽相同,所以,聚合物的降解速率会因所处环境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1.2.5 生物可降解的评价方法

高分子材料在一定的环境中降解一般需要经历如下几个阶段,各个阶段有着各自独特的特征,因此评价生物可降解的方法不同。

图1 高分子材料的降解阶段(白涛)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以下四种:

(1) 生物降解过程中塑料质量的减少量;

(2) 生物降解过程中氧的消耗量;

(3) 生物降解过程中CO2生成量;

(4) 生物降解生成物的积存量。

Griffin GJ L. Starch polymer blends[J ] . Polym Degrad and Stability , 1994 , 45 (2) :241.

国际标准有ISO DIS 14851(氧消耗量测定法),ISO DIS 14852(释放CO2量分析法),国内游HJ.BZ 012-96等标准。

1.2.6 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领域、工农业生产领域和生物医用领域,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无处不在。

1.2.6.1农业用材

微生物分解性织物在这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用量巨大的农用地膜、防草膜、防霜膜;植物、果树与林木上常用的合股绳、打包带、雨披、育种用苗床、种子田等,这些材料保护了农作物的生长,给农民带来丰盛的收获,更诱人的是用后不会污染环境,安全可靠,是理想的新一代农、林用材料。美国已制造出多种生物可降解的土壤毯,如名为Bonterar的材料,被推荐为控制腐蚀使用。该材料由椰子皮纤维、稻草、麦秸等混合制成,非降解聚丙烯类也适用。该织物可在普通地面上使用,也可在斜坡上使用,干态、湿态均能适应,主要用作育种或其它特殊需要。毯子可制成各种规格与各种重量,这类毯子比别的毯子轻。虽然毯子的强度较小,但完全可用作育种床。毯子在被降解并被土壤吸收过程中,对土壤的含氮量要求较小。

1.2.6.2服装

英国Courtualds公司生产的商品名为Tenecl的Lyocell纤维主要用于制作服装。有100%的Teneel织物,也有以Teneel为主与高级天然纤维如毛、麻、丝进行混纺的产品。其织物有厚型机织物、厚型粗斜纹布、薄型印花织物、针织物、青年布、绸衣料、薄型裤料、礼服天鹅绒、精纺织物等。日本Kanebo和Shimadzu的亚洲公司,应用生物可降解的乳酸为基本结构的Lactorn纤维制作T恤衫,其中200件T恤提供给广岛亚运会的日本田径运动员,这些T恤以“65%棉和35%乳酸纤维混纺织成。该纤维既可制成内衣又可制成外衣。

1.2.6.3土木建设用材

日本Asahi、sokoseiren两家公司用一种不溶性薄膜复合到粘胶非织造布上的方法生

产一种可生物降解的土工布,这种土工布用于帮助种子发芽的地方,以后会逐渐分解到土壤中。据报道该材料用于高尔夫球场、体育场及公园也甚为理想。此外,排水板、混凝土注入管、粘土壤补强纤维等材料使用可降解纺织品则更加理想。可降解纤维还可用于家具织物、装饰织物;用于渔业的渔网、渔线、海带养植网;用于工作服、防护服;用于造纸,不仅可制作一般用纸,还可用于制作图纸与过滤纸。

1.2.6.4食品包装容器

1.2.6.5卫生用品、日用品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也起了很大变化,一次性食品袋、包装袋、抹布、餐巾等纺织制品用量很大,且多是微生物不可分解材料。这些用即弃生活材料用可降解纤维就可避免对环境的危害。

卫生与医药用材料特别强调卫生、舒适、安全等。其中许多材料为一次性用品,可降解纺织品符合这一要求,大有可用武之地,如尿布、缝合线、医用纱布、吸湿材料、手术服、床单、罩单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