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目 社会审美与女性形象
学院: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专业:工程造价
学号:20080840
姓名:曾诚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社会文化对两性形象的固定看法,指出现在病态的社会审美的表征,然后解读“真实的女人、真实的美” 女性形象,加强女性内在美的认识,塑造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爱的社会形象,从而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女性审美意识。
关键词:社会文化,病态的审美,真实的美,女性形象的塑造
前言
古今中外对美丽的标准,始终是因时代及环境而流转改变。温柔婉约是美, 个性张扬是美,大胆性感是美,传统乖巧是美。
而到了现代社会,这几种价值观同时杂糅在女性的身上,使得现代女性无所适从。现代女性一方面追求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另一方仍然不能无视男性目光的审视。现代女性价值观的迷离导致了现代美容术的应运而生。
愈演愈烈的各式选美风潮以及无孔不入的怂恿女性改头换面再造自己形象的大小广告轰炸,使社会对女性身体美的苛求和女性自己对体重和外表的迷恋达到了极致。正如女性主义批评家所说的,“她们的外貌被编码成强烈的视觉和色情感染力,从而能够把她们说成是具有被看性的内涵”。
人们的审美情结为什么偏偏对女性的体貌情有独钟?是什么力量驱使一些女性义无返顾地走上险象环生的身体再造之旅?
一、 时代不同,社会审美标准在发生改变
当代社会,信息化、全球化的浪潮汹涌澎湃, 在这一浪潮的冲击下, 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急剧的转变。审美观念和社会的其他观念形态一样,受到社会生产发展水平的影响,同时它又对社会的整体意识形态产生作用。
1.中国古代的审美观
在中国古代,审美观主要是男性化的,无论男性的还是女性的,都是从男性视角出发的。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汉代以前,人们对女性只注重面部形象,到了魏晋,才开始注重装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美丽特征: 西施沉鱼,秀美与婉约; 昭君落雁,,孤寞与冷艳; 貂婵闭月,恬静与内强; 玉环羞花,华贵与忧怨
2. 近代女性审美之变迁
在近代审美观中,普遍存在某种女性观,这主要与审美的话语者有关。女性自觉地参与审美创造,使审美有了不同的内涵。
1900-1909 美丽标准:会说洋文的大脚女人.。美丽人物:赛金花
1910-1919 美丽标准:“文明新装”。 美丽人物:杨步伟。
1920-1929 美丽标准:有身段的才女。 美丽人物:林徽因
1930-1939 美丽标准:中西合璧名女人。美丽人物:胡蝶。
1940-1949 美丽标准:政治之花。 美丽人物:宋美龄。
1950-1959 美丽标准:奉献青春。 美丽人物:喀秋莎
1960-1969 美丽标准:比男人还男人。美丽人物:邢燕子
1970-1979 美丽标准:禁忌。美丽人物:邓丽君
1990-1999 美丽标准:多变。美丽人物:张曼玉
二、现代病态的审美
1、宣扬身体美是女人的价值所在
今天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一个女人来说,一个清楚的信息是:你长得什么样就说明了你是什么人”传媒将女性与男性的关系界定在女性以美丽、温柔、依顺、性感得到男性的呵护和欣赏,将女性的价值定位在美丽的身体及其后隐藏的性器官。许多女性,尤其是少女,以明星和模特为榜样,将身体的每一个微小部分都进行精心的加工。她们在打
扮中逐渐异化为色情的符号,成为可供观赏的、没有主体性、没有智性、没有创造性的物品,从而失去了对自由的精神追求。
2、身体美被内化为女性极端的生活方式
1)外在美成为衡量女性价值的重要砝码,大多数人达不到这一标准,要么丧失自信,要么不顾一切去追求 ,在这种情况下,女性丰富的创造力,内在的个性,潜在的才能都被抽空了,只留下一个美丽的躯壳任世人评判。
2)媒介给“好看”下的定义太窄,以至于我们当中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是“好看”的。所以,我们花费好多的时间和金钱改变自己的形象,甚至把自己的健康置于有毒物品的威胁之下。
在女性如风中之烛左摇右摆的身躯中,人们窥到了商家的窃喜和充满着陈腐气味的病态的审美文化的狰狞。当妇女的体貌的改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变成一种不利的社会文化环境,变成扑面而来的生存压力时,谁还能在这种环境中处之泰然?因此,必须改变让妇女为自己身体痴迷的文化。
3、女性在审美文化中的地位
英国著名学者蔼理斯说:“带着雄性动物打扮的意味,什么时候女性才开始打扮呢?是女性失去了地位、需要哀求男人和让男人看自己时。因此,两性中谁去打扮,关键在于两性的社会地位,即谁处在下风。”
一个生活在不能坦然而自豪地接受自己的身体、体态、面容的社会中的女性,一个因
为身体不够“完美”而被置于歧视境地的女性,一个把对抗自己的身体从而维持她对观看者的吸引力作为一生的挣扎的女性,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与心理吗?
西方对社会性别的研究发现
把女性作为被观看者正是男性观看者的权力体现。“在一个男性被定义为强壮、主动、拥有注视的权力,而女性被定义为软弱、被动、被注视的社会中,让男性身体屈从于凝视的控制--这当然是指男性的观看--虽然并非不可能,但显然大有问题,因为这就表示‘女性化’,亦即屈服于男性的权力之下。”
三、发现真实的美
许多心理研究显示:在看了时尚杂志以后,70%以上的妇女马上产生了沮丧、愧疚和羞耻感。在美国,有五百到一千万青春期少女和妇女苦于饮食紊乱,每天都有一半的妇女节食。
有必要重新创造一个美的定义,这个定义宽阔得足以把每个妇女、把你自己包括进去,如果它没有这么广阔,那它就不足以推动妇女的身心健康。
人的美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谐的统一。人的美包括外在美(生理美、修饰美)和内在美(风度气质美、精神心灵美)。
生理美是人体的自然美,主要由人的生理所决定;修饰美包括衣服的式样、发型、装饰美,这是在人体美的基础上经过自身修饰、自我加工而形成的美。适当地追求生理美与修饰美是女性心理的需要,增加女性容颜的魅力,使女性得到心理的满足感,有助于女性
保持愉快的情绪,自信心增强,有利于人际交往。女性对自身美感的欣赏所获得的心理体验,对心理健康有积极意义。但外在美贵在自然。女性光泽的发波、光滑而有弹性的皮肤、鲜润的脸色、健康的身体都是美的标志,也是女性魅力之所在。
风度气质美包括待人接物、言行举止等;精神心灵美是人体美的核心。孟子提出“充实之渭美”,人有了仁、义、礼、智等品德,才谓之“充实”,“使之不虚,是为美人,美德之人也”。在孟子看来,美是有内容和形式的,这内容就是人的德,美的形式就是品德的直接表现。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经有过这样精辟的话:“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的东西。”女性有持久吸引力的魅力是从精神美散发出来的。也就是说,女性的魅力根源在内在精神世界,在女性美的塑造上,女性应把目光从形体美、服饰美深入到人的内在美,追求体现人格美的魅力。
四、女性形象的塑造
1.树立现代女性良好的审美观念
现代女性拥有良好的审美心理,有效地进行审美实践养与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既是女性个体完美人生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2.现代女性良好审美心理的培养
培养敏锐的感知力,美感的产生依靠审美感官对审美对象形式美的感知能力。女性要主动学习基本的形式美知识,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基本音乐语言要常,美术有关线条、形体、色彩等技巧,主动进行多方面的审美实践,熟能生巧,审美感受力就会不断提高。
要培养丰富的情感。从感知开始就伴随着情感,理性因素也融化在情感中,想象更是以情感为动力,审美主体的情感素养决定着美的事物的感染力。
3.. 培养透彻的理解力
审美领悟的培养要求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大量感性接触,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社俞学知识、艺术史知识等;对各类艺术审美特征、表现技巧的学习与理解;对各种形式符号的象征意义的学习与理解;对各个民族的深层意识、哲学思想、文化结构、各个历史时期时代精神的学习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