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言文翻译学案

文言文翻译学案

来源:九壹网


高三文言文翻译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学案 编号:59 使用时间:2015年3 月 20日 班 组 编制:王霞 审核人:陈娟 审批人:耿家伟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记: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基本原则。

2.会:灵活运用文言文翻译的六种方法:留、删、换、补、调、贯。 3.熟:归纳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以提高得分率。

4.做:运用知识认真做好课堂练习题,提高翻译题的答题能力。

知识链接 2015年湖北《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翻译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

层级为B。理解,即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翻译,即能把文言文的内容用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出来。

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 原文字字有落实,译文字字有根据。 “意译”,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3、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留”、 “换”、“删”、 “调” 、“补”、 “贯”、六个字。【“留”、 “换”、“删”、 “调” 、“补”、是直译方法;“贯”、是意译方法】

(1)留――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

(2)换――替换。单音、古今异义、通假、活用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代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通“性”,天赋,资质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名作动,游泳

(3)删――删略。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偏义词中无义的一方 例1.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例2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4)调――调整。特殊句式(定后,宾前,状后等)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2.夫晋,何厌之有? 有什么满足的呢 3.不拘于时,学于余。 向我学习 4.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5)补――补充。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谓宾介) 1.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你)度我至军中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之)为

(6)贯:委婉说法、修辞、典故,属于意译。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慈父去世了

2. 秋毫不敢有所近。 连最小的东西也不敢占有。

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我活着应当不惜性命,死后应当报恩。

1

补充:点拨意译方法

在难以翻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对使用互文、比喻、借代、对偶、夸张、婉辞、用典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宜用意译。

互文: 上下文各有交错省略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合并而完整达意,不可直译。 例1、 秦时明月汉时关。

将“秦”“汉”两个作主语的朝代名词放到一起 译文: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句子的意义不全,要重新组合,相互补充,意译出正确的意思。组合时,把同一成分放到一起,再翻译。

比喻 :比喻修辞在翻译时要译出其比喻的意义 例1、 金城千里。

“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 因为现代汉语中没有这样的说法。所以意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因的城防” 借代 :

例 1、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翻译时应该译出借代的本体。

对偶:我们可以根据对偶及其类型和特点,从已知词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未知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从而很好地翻译出文言句子。 例: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从“地”可推想出“固”应是名词。在翻译时,应尽量保持原语句的对偶形式。 夸张 :状态、程度方面的夸张,仍译为夸张,前面加上“像要 或“快要” 数量方面的夸张,可把数量词换成表示“多””高”“大”等副词或形容词. 婉辞:主要是避讳。如把皇帝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已的死说成“填沟壑”。凡遇到这种情况,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来译就可以了。

例: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背”是古人避讳的说法,实际上就是“死”、去世”的意思。我们翻译时就应该把它译出来。 用典

例1、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封狼居胥”也是一个典故,汉武帝时,大将霍去病大败匈奴,追到狼居胥山,封山而还。翻译时要懂得典故,译出典故所反映的意思。翻译为“像霍去病那样建功立业”.

为确保文言文句翻译的准确性,在具体答题过程中,要按照如下六个步骤进行: (1、)读句子,读全文,读出大意。

(2、)审清译句的语法现象,可先抄出来,圈注。 (3、)将译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字翻译。 (4、)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5、)将译好的句子代入语境,回查语义、语气、对象等是否吻合,并作必要的修改。 (6、)按照翻译的要求,将草稿纸上的译句誊写在答卷上。在誊写的过程中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练一练】

一、学以致用,翻译课本的文言语句,并指明所应用的方法。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翻译:

2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翻译:

3、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翻译:

4、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翻译:

5、主人下马客在船

翻译: 6、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拄,怒发上冲冠。

翻译: 7、 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古今谭概》

翻译: 总结:文言文翻译方法 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遇到难题不要慌,最后一招猜猜看

二、高考题型训练

1.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②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③纺:系

① 范氏富,盍已乎 ② 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③ 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2.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①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②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③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

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汉书·贾谊传》) ① 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②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③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

3

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画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①曾子衣敝衣以耕。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③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2)通过以上三篇文言文翻译,思考命题者为什么选择这些句子做翻译题?从中你得出了什么样的解题规律?

(3)总结:高考文言文翻译的采分点是 4.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试着命出三道翻译题。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① 原文:

译:

②原文:

译:

③原文:

译: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