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
范建英
【摘 要】班主任是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主将,同时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者,然而目前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足之处.从教育任务和班主任工作性质等方面来看,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具有可行性.班主任应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做到科学育人;要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丰富其科学内涵,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手段和形式,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
【期刊名称】《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23)002 【总页数】3页(P46-47,52)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对策 【作 者】范建英
【作者单位】福州文教职业中专学校,福建福州,35000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456.1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1]班主任是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主将,如何科学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是摆
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学生心理问题较多,影响班主任工作的实效 大量调查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还有提高的趋势。[2]由于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着嫉妒、自责、任性、孤僻、焦虑、逆反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产生社交困难、打架、逃学等严重后果,将严重影响班级管理、团队建设和集体活动的开展。因此,对学生心理疏导的结果如何成为班主任工作是否取得实效的试金石。
(二)班主任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各职业院校已经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许多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并未真正重视。有的存在推卸思想,一旦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就马上找来专职心理教师,认为这是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的分内之事,理所当然由心理教师去干,跟班主任没有关系;有的存在思维惰性,处理学生心理问题仍然采用常规教育模式,沿袭陈旧的班主任工作方法,不愿意也不懂得尝试通过心理辅导方法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的存在畏缩情绪,认为自己没有受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能力也没有信心去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等。 (三)班主任比较缺乏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素质
许多班主任未系统学习过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也未深入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而这些却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班主任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匮乏,没有真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问题,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缺少预见性,难以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来进行控制和解决,严重影响教育的有效度。
(四)心理健康教育联动机制不完善 心理健康教育涉及面十分广泛,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协同作战。然而,许多职业院校并未成立由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学生处、团委、医务室等有关部门共同参加的心理健康教育联动机制,遇到学生心理问题往往由某个部门单匹马处理,其它部门并不知晓,不能予以配合。班主任或心理健康
教育部门任务过重,压力太大,最终因不堪重负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难以保证。 (一)从教育任务来看,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为了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来实施对班级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全面”自然包括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心,班主任应主动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这是新世纪班主任工作职责的基本要求。[3]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为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人。
(二)从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来看,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 在教育内容上,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涉及人际交往、学业、就业和情感等方面问题,有许多相互交叉之处;在教育手段上,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都要遵循基本教育规律,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体活动、家校配合等方式进行,二者具有共同的运行“模式”。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联系,存在许多契合点。
(三)从班主任工作性质来看,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许多天然优势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辅导者对被辅导者要熟悉、了解,不但要熟悉其日常行为,还要了解其心理的需要或心理发展趋向。“班主任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成为和学生接触次数最多、接触时间最长、对学生了解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教师,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4]另外,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和家长的密切联系,也有利于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力量,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
(一)班主任要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 首先,班主任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学习,科学地调适自己的心态,不断增强心理素质,使自己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健康稳定的情绪,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态投入到班主任工作中去。避免因自己的亚健康、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其次,班主任只有掌握心理健康、心理辅导的基本知识,才能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分析、处理学生复
杂的心理问题,才能制定出恰当的教育策略与方法,从而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否则,班主任对学生心理问题采取单纯说教的方式进行处理,则可能开错“药方”,使问题进一步恶化,造成“心理创伤”等严重后果。再次,班主任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开展心理学常识讲座、主题班会、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心理训练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教育,达到促进认知,训练技能,熏陶情感的目的。
(二)多元整合教育资源,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合力,提高班主任工作实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的标志,是现代学校积极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具体包括:一要建立职能部门、班级与个人的心理健康教育联动机制。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由其统筹校园健康心理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规划、心理咨询等活动;明确班主任在学生心理问题方面的重要辅导作用,鼓励因地制宜开展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活动;明确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校园内外对学生有影响的人物、文艺作品等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班主任要与学校心理专家主动配合,争取学校心理专家的帮助和指导。[5]二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是专职心理教师、班主任的职责范围,应该涵盖所有学科的每个教学环节。全体教师应自觉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通过巧妙的课堂设计,创设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自我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主任要加强与任课教师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情绪等,有的放矢地给予帮助和指导。三要开发社区资源。通过参加积极健康的社区活动,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洗礼;通过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社会文化设施,使学生领略科技的魅力、自然的奥秘,触动心理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其中,不断提高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内
涵 在班主任工作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其独特之处。在新形势下,由于学生心理方面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强理论分析与研究,并进行科学论证,才能为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依据。为此,要通过课题调查、与学生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解决其实际问题。通过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讨会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途径和方法,及时总结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经验,进一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进程。[6]
现代班主任工作以构建学生的和谐人格为核心。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教育者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引入到班主任工作中,从而丰富了班主任工作的内容。过去习以为常的命令、警告、说教、讽刺等有伤师生之间关系的错误做法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倡导的真诚、接纳、倾听、尊重等理念与方法,这必将大大提高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艺术性和实效性,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总目标。
【相关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J].人民教育,1994,(10):4. [2]陈晓红.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J].教育与职业,2005,(36):79. [3]李花.新时期班主任角色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5,(3):18.
[4]邵明星.爱有多灿烂,阳光就有多灿烂——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手记[J].教育艺术,2009,(6):70. [5]罗贤玲.实施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分析 [J].希望月报 (上半月),2007,(6):105. [6]刘翔平,周俊华.学校心理学的服务模式 [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9,(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