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动画教程stop-animation training-第一课1.1
第一课 绪 论
本章的知识重点是介绍逐格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知识,以及逐格动画摄影的发展历程。学习的目的是对逐格动画的基本原理及逐格动画摄影发展史有一个概念性的了解。
大多数人逐格动画是一种小儿科的动画技法,原因是它的制作原理实在是太简单、太直观了,很难让人相信在这样的领域里会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和技术。然而,研究、阅读大量的外文资料、观摩了大量影片之后你会发现,这个看似简单平常的领域竟然别有洞天逐格动画摄影领域不仅包含了大量知识和技术,而且还曾经创造过许许多多的视觉奇观。仿佛闯进了一个陌生的神奇世界,不断得到令人欣喜的新体验。
当前,作为动画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逐格动画片几乎已经淡出了我国观众的视线。逐格动画艺术之所以被边缘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国的动画艺术家对逐格动画艺术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研究,也很少进行逐格动画片的创作,导致大众对逐格动画艺术缺乏足够的接触和了解。然而,我国的逐格动画艺术的根基并非一片空白,早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我国的动画工作者就创作出了《崂山道士》、《神笔马民》等一批优秀的逐格动画短片,80年代还创作出直到今天还脍炙人口的逐格动画系列短片《阿凡提的故事》。放眼世界,尽管计算机三维动画技术的诞生和兴起对有着悠久历史的逐格动画艺术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是逐格动画艺术不但没有因此而停止前进的步伐,而且还借助技术迸步的东风提高了自身的动画表现潜力,以美国经典影片《圣诞夜惊魂》和《小鸡快跑》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逐格动画大片为这门古老的动画艺术增添了新的亮点。
1.1 逐格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经典影片《圣诞夜惊魂》和《小鸡快跑》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逐格动画大片为这门古老的动画艺术增添了新的亮点。逐格动画摄影术(Stop- Motion)是一种古老的电影摄影术,它是由摄影机逐格地拍摄物体的空间位置变化来获得被拍摄对象连续运动假象的摄影技术。
早在久远的年代,古人就发明了一种利用人类视觉残留原理的玩具。在一个木质圆盘的正反两面分别画上一只鸟和一个鸟笼,当快速循环翻转圆盘的正反两面时,在人眼里就呈现出鸟在笼中的映像。后来,人们又发明了走马灯,将画着一连串相关动作小人的纸糊在可以旋转的灯罩上,这样当灯罩快速旋转时就产生了画上的小人在连续做动作的幻象,这些利用人类视觉残留原理制造幻象的古老玩具可以被看作是当今动画艺术的先祖。近代的电影和电视的发明是对人类的视觉残留现象终极的运用,它通过记录连成串的回面来表现时间和空间的对应变化,从而形成了一种时空紧密相联的艺术表现形式。运用相同原理的动画艺术也就随之而诞生,如果说电影是被动地记录时空的表现艺术形式的话,那么动画艺术则应该是主动运用了这种表现形式的特点。
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摄影技术,逐格动画摄影不仅可以作为电影特殊视觉效果的技术手段,而且也可以作为一种的动画艺术门类存在。在计算机三维图形动画(简称CGI)尚未诞生之前,逐格偶形动画片一直是仅有的三维立体动画影片。在电影诞生后的百年光阴里,众多的动画艺术家不断地尝试来完善逐格动画片的制作技术,使它的艺术表现形式日臻完美。
自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起,我国老一辈的动画艺术家们就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逐格动画作品,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在国内外获得了多项大奖。许多优秀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例如《曹冲称象》、《阿凡提》、《愚人买履》、《狐狸打猎人》等等,直到今天还为人津津乐道。
定格动画教程stop-animation training-第一课1.2
1.2 逐格动画摄影的发展历程
逐格动画摄影术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电影的初创时期。早在1909年,逐格动画摄影术所创造的视觉效果镜头就出现在早期默片时代的杰出导演杰•斯图亚特•布莱克顿的喜剧影片《尼古丁公主》里。影片运用逐格动画摄影术制作了一些火柴、雪茄和烟具白己会动的效果。这种通过逐格拍摄制作动画视觉效果的方法后来被一位来自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的青年升华为一种艺术,这个青年就是逐格动画摄影的开山鼻祖威里斯•奥布莱恩(Wills O'Brien)。年轻的奥布莱恩潜心钻研逐格动画摄影术,在1915年,他制作r他的第一部黏土动画短片《失落的环节》,短片里描绘了史前动物和人类的生活场景。奥布莱恩的第一部公映的影片上映于1925年,名字叫《失落的世界》,这是荧幕上首次出现大规模应用逐格动画摄影技术制作电影视觉效果的动画片。这部影片技惊四座,观众们被荧幕上出现的栩栩如生的史前巨兽所震撼,这部影片也创造了1925年的票房奇迹。
《失落的世界》中的恐龙模型内部都有一副钢制的骨架,大约由100个关节组成奥布莱恩亲自设计了偶形的钢制骨架,天才的艺术家马歇尔•德尔加多设计了史前野兽的外形,《失落的世界》的成功奠定了逐格动画摄影术在创造特殊视觉效果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此后,在1931年,奥布莱恩受雇负责制作一部描写巨型类人猿的影片,当时,影片的名字暂定为《第八奇迹》。奥布莱恩为这只大猩猩设计了18英寸高的钢骨架,由近百个零件组成。在此基础上,造型艺术家马歇尔•德尔加多用弹性橡胶、棉花、乳胶和兔子毛皮制作了这只巨型类人猿的外表,由此这只巨猿也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宇——“金刚”。然而,真正让“金刚”生动逼真地呈现在荧幕上的还是威里斯•奥布莱恩精湛的逐格动画摄影术,奥布莱恩的过人之处表现在他对影片细节的关注上,为拍摄好“金刚”的镜头,他花费了
大量的精力制作布景的细节,使得影片看上去逼真自然。
影片《金刚》的制作耗费了奥布莱恩一年的时间,《金刚》是最早的有关巨型类人猿的影片,也是凭借逐格动画摄影术获得票房奇迹的又一部大片。影片描述了一支探险队闯入一个神秘的海岛遭遇到一头巨型类人猿的袭击,探险队捉住了这只巨型类人猿并将它带到纽约展出。在展出时巨型类人猿挣脱锁链,顿时,整个纽约城陷人一片恐慌。最终,巨猿被射杀在帝国大厦的顶端。1933年,《金刚》上映后,再次创造了票房的奇迹,逐格动画摄影术所创造的魔幻般逼真的视觉效果完全征服了观众。威里斯•奥布莱恩再次创造了一个神话,使得逐格动画摄影术在那个时代的电影视觉效果领域取得了至尊的地位。1949年,威里斯•奥布莱恩因其在逐格动画摄影术领域的杰出成就获得了奥斯卡终生成就奖。
威里斯•奥布莱恩应用逐格动画摄影术在荧幕上所取得的成功,激励了许多人起而仿效。在众多的追随者中,年轻的瑞•哈里豪森(Ray Harryhausen)是其中的佼佼者。1935年,瑞•哈里豪森受到威里斯•奥布莱恩邀请,参与制作另一部“金刚”影片《巨猿乔•杨》。哈里豪森为影片中的巨型类人猿设计了16英寸高的铝质骨架,由150个铝制部件构成,这副骨架尽管只比奥布莱恩的“金刚”矮两英寸,可是要轻便得多,尽管《巨猿乔•杨》获得的票房成绩不如《金刚》好,但是有关的专业人士普遍认为《巨猿乔•杨》与《金刚》相比,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使哈里豪森真正获得业界瞩目的是描写古希腊神话传说的影片《杰森和亚尔占的英雄们》。《杰森和亚尔古的英雄们》是一部讲述古希腊神话传说的影片,影片描述的是古希腊的英雄杰森和他的朋友们勇闯神秘海岛,夺取传说中的金羊毛的故事。在该片里,瑞•哈里豪森史无前例地创造了七个手持利剑和盾牌的骼骸士兵与真人扮演的演员进行格斗的场面,拍摄工作如此复杂,以至于他一天只能拍摄13格胶片,整个段落耗费了四个半月才完成。影片的这个段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电影史上有关逐格动画摄影的经典段落。
新一代逐格动画摄影大师瑞•哈里豪森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神话,凭借着他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哈里豪森将逐格动画摄影术推向一个新的巅峰。在那个时代,逐格动画摄影术几乎就是电影视觉效果工业的代名词,这种视觉效果艺术手段影响了整整一代电影观众。
在瑞•哈里豪森时代之后,领导逐格动画摄影技术进步的核心人物是菲尔•蒂皮特(Phill Tippet),菲尔•蒂皮特早年在卢卡斯的ILNI(工业、光和魔术公司)工作,参与了包括《星球大战》等影片的制作,在摄制《帝国反击战》中的雪兽“堂堂”在雪原上奔跑的场景时,蒂皮特创新地应用了一种新的逐格摄影技术来模仿物体的快速运动效果,就是在每次快门开启时,让摄影机或是偶形沿一个方向做轻微的位移运动.在胶片上留下边缘模糊的影像。这种逐格动画摄影方法称为运动模糊技巧,以此来创造逼真的雪兽“堂堂”飞奔的镜头。
在蒂皮特的下一部影片里,他把对运动模糊技巧的运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不是在一个方向上,而是在任意方向上添加运动模糊。为此,特效工程师斯图亚特•兹夫发明了一种复杂的动作控制装置,他称其为“活龙装置”。这种装置主要由6根金属杆组成,4根用来控制动物的四肢,一根用来控制头,另一根控制颈,所有的动作都被编制成计算机程序,由计算机控制,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逐格动画拍摄方式,称为“Go-Motion”技术。
从Stop-Motion向Go-Motion的转变,计算机控制技术被引进逐格动画摄影中标志着逐格动画摄影技术上一次质的飞跃。例如菲尔•蒂皮特和他的工作组运用Go-Motion技术将黑背景前的飞龙拍摄好,然后将其合成到预先拍好的背景中。Go-Motion技术将传统的逐格动画操作偶形的技术延伸到了计算机操控下的木偶技术领域里。
在1991年,制作科幻影片《侏罗纪公园》的过程中,菲尔•蒂皮特又一次与他的合作者共同开发了为数字模型输人动幽的新设备,即数字化动画输入设备,简称DID。开发DID技术的目的是要将逐格动画大师对动物动作的模仿经验记录到计算机内,然后将它们应用
到计算机制作的数字恐龙模型的动作上。事实上,DID技术将传统的逐格动画操作偶形的技艺延伸到计算机图形技术领域里,从而实现了人对操作偶形动画的经验技巧和数字生成角色的完美结合。
纵观逐格动画的技术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即便是最传统的逐格动画摄影术也不能不受到新技术的冲击,作为电影特殊视觉效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格动画摄影术已经走到了尽头,它已然被计算机图形技术所取代。然而,作为一种风格独特的动画艺术门类,逐格动画艺术却逐步走向辉煌,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数部经典逐格动画影片,例如影片《圣诞夜惊魂》和《小鸡快跑》,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蒂姆•伯顿制作的逐格动画影片《圣诞夜惊魂》是一部兼具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出色的动画影片。影片讲述了骸骸王杰克出于好奇心试图替代圣诞老人主持圣诞夜的活动,结果把事情搞得一团糟的奇特故事,尽管影片的角色形象丑陋恐怖,可是故事情节却洋溢着浪漫纯真的氛围。《小鸡快跑》是一部极具娱乐和商业价值的制作精良的逐格动画影片,描述了农场里一群母鸡策划逃亡的故事。影片制作规模空前浩大,人物角色众多,而且每一个都有独特的个性。影片成功地利用观众对于二战影片中战俘逃亡的情节的联想制造出一连串的笑料,使观众在观看时笑声不断,是难得的动画影片佳作。
作为风格化的艺术,逐格动画不仅将会长久地存在下去,并且因新技术的加入而更加具有生命力。
思考题
1.逐格动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以逐格动画摄影技术拍摄的影片《金刚》公映于哪一年?
3.在逐格动画的摄影技术发展历程中哪几个人物起了关键性作用?
定格动画教程stop-animation training-第二课2.1
第二课 基础知识
本章的知识重点是阐述逐格动画片偶形的概念,偶形的骨架结构和制作工艺概况等基本知识。学习的目的是对偶形的偶形的骨架结构和制作工艺及方法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性的认识。
2.1 偶形基础知识
逐格拍摄偶形动画是一种每拍摄一格画面调整一次偶形姿态的特殊类型摄影技术,而能够改变姿态的偶形是逐格动画片拍摄的核心,偶形的制作品质是逐格动画片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作为一种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传统技艺,为拍摄逐格动画影片所制作的偶形.其制作工艺和所使用的材料五花八门,按照所用骨架类型来分,可将偶形分为传统偶形和专业偶形两种类型;而按照制作偶形所用的材料和工艺来分,又可以区分成黏土偶形、布绒偶形、竹木偶形、折纸/剪纸偶形、泡沫橡胶偶形、金属机械偶形、塑胶偶形等不同种类。大致来说,黏土偶形、布绒偶形、竹木偶形、折纸/剪纸偶形等属于传统偶形范畴.这类偶形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数逐格动画短片所用的都是这一类偶形,而泡沫橡胶偶形、金属机械偶形、塑胶偶形等则属于专业偶形范畴。之所以称为“专业偶形”,是因
为这一类偶形的外观造型相当精致、逼真,而且较为坚固耐用,能够承受拍摄逐格动画影片过程中长时间的动画操作。然而制作此类偶形费用也是非常高的,因此,一般只能应用在高成本的逐格动画电影、系列电视片或者某此影片的特殊视觉效果镜头中。这些形形色色的偶形在材料和质感上各有特色,因此在影片中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表现风格,也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逐格动画影片。
在实际的影片拍摄中,所用的偶形的尺寸差异很大。根据拍摄实践中总结的经验,若要想确保影片画面有足够逼真的质感和细节,偶形所需的最大比例尺约为1:6,这是能保证偶形有足够的视觉细节的最小尺寸。就人物偶形而言,拍摄逐格动画影片所用的偶形尺寸通常会在6厘米-50厘米之间。
注意:有时为了能拍摄大特写镜头.可能需要制作偶形的大比例的局部模型。
定格动画教程stop-animation training-第二课2.2
2.2 偶形的骨架构造
与摆在商店货架上的木偶或洋娃娃不同,拍摄逐格动画影片所用的偶形的肢体都必须能够自由活动,各个关节的枢轴不仅要能够方便转动,还必须具备恰当的阻尼,这样在胶片曝光时它才能保持动画师所设置的姿态静止不动。因此,用于拍摄逐格动画的偶形的构造是相当复杂的。
不论是传统偶形还是专业偶形,其基本构造都是由骨架、固定装置、填充材料、表面覆盖材料、服装、道具和附件等几部分所组成。其中.骨架是偶形制作的基础,承担着支撑偶形重量和维持造型的作用;同时骨架还必须具有相当的灵活性,能承受频繁的弯曲伸
直等变形.因此,偶形中最复杂,也是最昂贵的部件通常就是偶形的骨架。
传统偶形和专业偶形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偶形所使用的骨架类型不同,而骨架构造通常分为简易骨架和专业骨架两大类。
2.2.1简易骨架
简易骨架因其有着造价低廉、制作和操作简便等诸多优点而被专业动画师、学生和动画爱好者广泛采用。这类骨架在逐格动画片的制作中最为常见,通常被应用在逐格动画短片中,有时也被应用在电影中不经常出镜的偶形角色上。
简易骨架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是金属丝,通常是直径在0.5毫米—2毫米之间的铝丝。之所以选择铝丝,是因为金属铝的硬度和强度以及塑性等物理性能适宜偶形的造型和动画变形需要。铝的另一个优点是耐腐蚀,不生锈,因此作为制作偶形骨架最理想的材料被广泛采用。
注意:铁丝或铜丝硬度和弹性过强,不适于动画偶形的动画变形需要,另外,这两种材料容易锈蚀,而铅丝或焊锡丝则过软,无法支撑黏土的重量。
尽管由铝丝制成的简易骨架有着诸多优点,然而,这类骨架也有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那就是骨架的使用寿命。由于偶形动画变形的需要,偶形骨架需要反复承受成百上千次的弯曲伸直变形,而简易骨架的姿态变形是依靠金属丝的塑性变形来实现的。尽管采取了多股金属丝缠绕成一股的方法来减少金属兹的疲劳损耗.但是因金属疲劳而导致金属扮断裂的缺陷始终着简易骨架的寿命。因此,这类以金属丝为基本材料的骨架一般只适于制作逐格动画短片。
2.2.2专业骨架
在需要制作复杂的偶形动画或是制作周期较长的逐格动画电影中,简易骨架就显得不够耐用了。在拍摄中,动画师频繁地操作偶形的动作姿态,偶形骨架的关节部位极易遭到损坏,因此每个用金属丝做骨架的偶形必须经常修理更换尽管应用简易骨架的黏土偶形在简单的电影角色、短片甚至是中等长度的黏土试验影片里常常有出色的表现,然而大多数专业的偶形动画片还是建立在一种完全不同的骨架类型的基础上,那就是专业偶形骨架,简称“专业骨架”。
专业偶形骨架的大小尺寸通常在8英寸到20英寸之间,即203毫米—508毫米之间,其构造要比简易的金属丝骨架复杂得多。这类骨架由一系列加工精密的杆状物和铰链等金属部件组装而成。骨架的零件通常会按照动画师的要求定制,也有一些专业的生产厂家按照特定的工艺标准生产系列的骨架部件,这些部件可以自由地组合与分解,拼装成各种各样的造型。早期的逐格动画专业骨架是用硬木制造的,然而,随着金属精密加工工艺日臻成熟,动画师们就转而使用更加坚固耐用的金属骨架。
制作专业骨架的金属材料主要有钢铁、合金铝、铜和不锈钢等,近年来也有人尝试着应用工程塑料来制作专业偶形骨架。
专业骨架最突出的优点是坚固耐用,这是因为骨架的关节部分是一种由球型节头和套节组合而成的铰链结构,依靠摩擦力来保持偶形姿态,而不是像简易骨架那样材料会有塑性变形。此外,专业骨架关节的铰链结构的转动阻尼是可以调节的,这样为动画师操作偶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是简易骨架所没有的。专业骨架的第二个优势是部件可重复使用,由于骨架是由一系列标准化制作的零件拼装而成的,因此在动画拍摄完成后,骨架可以被分解成部件,然后组装成造型完全不同的新的偶形骨架,用来制作新的偶形角色。
尽管专业骨架具有坚固耐用、操作精确简便、部件可重复使用等诸多优点,但是,它的造价极其昂贵,因此大大了此类骨架的应用范围。即便在国外,专业偶形骨架也只应用在高成本的动画电影或是长篇电视动画片以及某些电影特效镜头的拍摄中,例如经典逐格动画影片《小鸡快跑》和《圣诞夜惊魂》。
定格动画教程stop-animation training-第二课2.3
2.3 偶形制作工艺
尽管骨架的制作材料和方法很多.但比起偶形的制作材料和为一法就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制作用于拍摄逐格动画的偶形是一种专门的技艺.一些传统的工艺经过一代代技艺精湛的工匠传承下来,并且因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尽管这门技艺的工艺和材料花样繁多,但就制作工艺而言,不外乎拼装法和浇铸法两大类。
2.3.1拼装法
拼装法也称为“材料拼装法”,是两种制作偶形方法中较为传统的一种,其实质就是将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拼凑组合到骨架上,形成一个完整的角色偶形。所有传统类型的偶形和部分专业偶形的制作方法都属于这个类型.这种方法所制作的偶形中最常见的就是黏土偶形。
用拼装法制作偶形.其基本工艺步骤是从骨架制作开始的.制作完成的骨架会被固定在底板上,造型师按照角色的造型设计图.切削制作偶形的轮廓填充体,轮廓填充体通常使用泡沫塑料制作。填充体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塑造偶形的外形轮廓,使表面覆盖的材料厚薄均匀,也是为了减轻偶形的重量。用胶水和细金属丝将轮廓填充体固定在骨架上之后,
在轮廓填充体的表面用黏土覆盖塑形,整个过程和创作雕塑相类似,偶形经过上色、安装眼珠和穿戴服饰后,就可以拿上布景台用于拍摄了。
用拼装法制作偶形有许多优点,其工艺简便易行,容易掌握,成本低廉,而且制作出来的偶形修改起来非常方便,很适合初学者学习掌握,对于制作低成本的动画短片非常实用。然而,这类偶形需要经常维修,另外,由于这种方法一次只能制作一个偶形,因此,当偶形损坏时,制作替换的偶形很难保证前后制作的偶形外形保持一致,这也是它的缺点之一。
2.3.2浇铸法
材料拼装法常常被用来制作用于保留的定制偶形,这是因为用这种方法制作偶形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当代的职业动画师们已经很少应用这种耗费时间的制作工艺了,特别是在需要制作好几个相同的偶形的长篇动画影片时。在这种情况下.职业动画师们会采取另外一种方法,就是首先制作一个黏土雕塑,然后应用这个黏土雕塑来制作模具,制作好的模具被用来浇铸出泡沫橡胶偶形,这种方法称为泡沫橡胶浇铸法,简称“浇铸法”。用浇铸法制作偶形的工艺流程分为模具制作和偶形浇铸两大步骤。整个浇铸法制作偶形的工艺流程首先是从制作原型黏土雕塑开始的。雕塑家根据概念设计图,将平面的图纸变成三维的原型雕塑,动画造型师则根据泥塑原型雕塑的尺寸设计制造骨架。接下来就是利用原型黏土雕塑制作用于浇铸偶形的模具,偶形的模具大致分为两个类型,一类是橡胶模具,也称为弹性模具或软模具,用来浇铸形状复杂的形体模型;另一类是刚性模具或硬模具,这类模具运非常普遍,主要有石膏模具和玻璃钢模具两种。
石膏是模具制作中最常用的材料,通常使用一种很硬的石膏,例如由美国石膏材料加工公司生产的石膏材料Hvdrocal和Ultracal 。这两种都是非常精确并且凝固缓慢的石膏
材料。“精确”的意思是石膏材料在凝固变硬时几乎没有膨胀变形。因此,用这两种石膏材料复制原型雕塑的模具,其可靠性较应用会膨胀的软石膏制作的模具要强得多。
模具制作
模具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偶形的质量,因此对于浇铸法制作偶形的工艺来说,模具的制作是最关键的步骤。用于浇铸偶形的模具有弹性模具和刚性模具之分,下面介绍弹性模具的制作方法。
步骤1:
雕塑师按照设计图雕塑一座等比例的黏土原型雕塑。
步骤2:
在原型雕塑的表面涂抹上一层海藻硅酸盐材料,海藻硅酸盐材料是一种制作软性模具的材料。
注意:海藻硅酸盐材料事实上是一种牙医角来拓印齿模的牙科用材料,在常温下就可以使用,能够拓印出精致的细节;虽然非常方便,但是价格相当昂贵。
步骤3:
等到海藻硅酸盐材料完全凝固后,将弹性模具包裹的原型雕塑平放在工作台上,在其底面和四周设置黏土阻挡墙,让弹性模具包裹的原型雕塑的上半部露在外面,再在黏土阻挡墙上压入几颗圆球(玻璃球最好)作为模具的定位楔。
步骤4:
在露在外面的原型雕塑的弹性模具上半面裱糊玻璃钢。等到玻璃钢的树脂凝固变硬后,将摸具的半部和薪上阻挡墙一同反转过来,然后除去黏土阻挡墙,让包裹着原型雕塑的弹性模具的剩下的半部露出来。在已经制成的半个模具的断面上涂抹脱模剂后,再在上面裱糊另一瓣的玻璃钢,这样就形成一套完整的由两瓣以上玻璃钢模具拼合成的弹性模具的硬质外壳。
玻璃钢制的硬质外壳有两个作用,一是确保弹性模具不会因重力或内部压力而变形,二是在拼合模具过程中,要通过玻璃钢壳上的定位楔来确保模具的精确对位。
等到玻璃钢的树脂凝固变硬后,打开两瓣模具取出原刑雕塑,就得到一副有着偶形的原型雕塑所有细节纹理的阴模。
偶形的浇铸和硫化过程步骤1:
首先,在某一瓣的阴模上钻出一个小孔,以此作为注射孔.方便将泡沫橡胶注射到模具里。然后将偶形骨架放置到模具的空腔里,为了使骨架保持在模具空腔的,可用一些细钢丝来支撑骨架,偶形浇铸完成后,再将这些细钢丝抽去或修剪掉。
步骤2:
将两瓣模具合并,定位楔会准确地将模具拼合到一起接下来就要开始注射泡沫橡胶乳液了,首先,将棍合好的泡沫橡胶倒入一个特制的巨大的注射器里。然后,用注射器将粘稠的液体泡沫橡胶从模具的注射口注射进模具里。
步骤3:
注射泡沫橡胶直到模具的边缘开始溢出泡沫橡胶乳液。将注射完毕的模具放置会儿,大约一刻钟到半小时,待泡沫橡胶凝固后,将模具移入恒温烘箱烘烤数小时,促使泡沫橡胶硫化。
步骤4:
将模具移出恒温烘箱,自然降温后打开模具,小心地将浇铸好的偶形从模具里起出,修剪掉多余的附缀物,就得到一个浇铸法制作的泡沫橡胶偶形。
与前面提到的拼装法相比,用模具浇铸法来制作偶形尽管有些复杂,但是这种方法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那就是可以反复浇铸复制多个偶形,这样一个偶形在拍摄中损坏后,立刻就能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复制品替换,不用担心每次制作的偶形会有差别,这样大大地保障了影片拍摄效果的一致性。
思考题
1.偶形骨骼分哪几种类型
2.偶形制作方法有哪几种类型
3、简述浇铸法制作偶形的工艺流程
定格动画教程stop-animation training-第三课3.1
第三课 偶形的制作工艺
本章的知识重点是通过案例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偶形的工具、材料和制作工艺。学习的目的是掌握逐格动画偶形的各种制作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会加以灵活运用。
3.1 偶形制作的工具和材料
偶形的制作工具和材料种类繁多,但是最基本的工具和材料有以下几类。工具类:泥塑用的雕塑刀、牙科医学用塑形刀、雕刻刀、小型台钳、电钻、电动搅拌器、恒温烘箱、各种钳子、剪刀、螺丝刀、小刀、牙签、电烙铁、注射胶、画笔、钢卷尺、雕塑台、缝纫机、鬃刷和毛刷、软布以及各种制作表面纹理和质感的小工具。
材料类:铝丝(制作骨架用)、焊锡丝、橡皮泥、软陶泥、树脂豁土、螺母、螺钉和带两翼的丝扣、环氧树脂、硅橡胶、泡沫乳胶(系列组合)、石膏、石蜡、泡沫塑料或海绵、人工眼珠(模型用)、木板、纺织品、皮革以及金属。颜料类:主要有丙烯颜料和模型喷漆。
定格格动画教程stop-animation training-第三课3.2
3.2 拼装法制作偶形的工艺流程
拼装法制作逐格动画偶形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其基本制作流程是:(l)绘制骨架的放样图,(2)制作骨架,(3)用勃土塑造偶形的面部、头发和手,(4)制作偶形的眼珠,(5)制作偶形的足部或鞋子,(6)用海绵塑造偶形的身体,(7)为角色偶形量体裁衣,(8)最后为偶形进行整体修饰和润色,使其达到拍摄影片需要的形象标准。
下面的示例将为读者展示用拼装法制作一个逐格动画角色偶形的全部过程,将详细描
述制作方法,以及所用到的工具和材料。
3.2.1 绘制骨架放样图
首先,将偶形的造型设计稿放大到1:1的比例,在等比例的放样图纸上标定偶形各个运动关节的准确位置,然后以此为基准绘制骨架放样图,标定骨架各个部分的尺寸。骨架设计的原则是,按照在动画制作中偶形需要摆放的姿态造型的精细程度确定最少的关节数量。关节数越少,偶形的动画操作越简单,骨架也就越简单便宜。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逐格动画的初学者往往认为骨架设计得越精致,关节越多越好,以为这样就会有更多的制作动画的灵活性。在这个问题上,事实与想象截然相反,有经验的动画师总是力求最大限度地简化他们的偶形骨架。
3.2.2 简易骨架的制作
制作偶形的简易骨架有许多种方法,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一体式制作法和分段式制作法两种类型。所谓“一体式制作法”,就是偶形的骨架造型用一根铝丝弯曲缠绕制成的方法。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骨架外形规整,结构完整坚固,适于造型相对简单的偶形,例如人物。但是一体式制作法的骨架一旦损坏就无法修复,因此它仅仅适用于试验短片或广告片等拍摄周期很短的制作。所谓“分段式制作法”,就是偶形的骨架的每个部分都分别制作,然后拼接组装成骨架整体的方法。这种方法制作的骨架整体性较差,连接部分需要额外的加固,但是适用于造型较为复杂的偶形。此外,若是某一部分意外损坏还可以修理更换,因此它因适应性较强而被广泛采用。
以上两类制作方法的基本材料和使用的工具基本相同,采用哪一种方法完全根据制作
者个人的习惯,这里将介绍分段式制作法。
首先,用钢锯将方形铜管锯成一段段所需要的长度,这些包括胸部、髓部、手臂和腿的部件,其中胸部和髓部的方形铜管需要焊接成要求的形状。用慢速电钻将直径为1毫米或1.5毫米的双股铝丝绞成一根,然后分别截断成所需要的长度。按照图纸将绞股铝丝与方形铜管插接,并用环氧树脂胶粘牢。
制作偶形骨架(简易骨架)的材料和工具列举如下:
材料:方形截面黄铜套管、直径1毫米或1.5毫米的铝丝、环氧树脂胶、小螺丝钉和小钢板(脚的骨架)以及焊锡。
工具:台钳、螺母、老虎钳、螺丝刀、锉刀、卡尺、电烙铁、钢锯和慢速电钻。
3.2.3 偶形头和手的制作
头和手的制作根据需要选择颜色和性能适合的黏土来制作。首先要将黏土揉捏混合,配置出所需要的颜色,并且使黏土柔软。由于偶形的头和手是裸露的皮肤,皮肤的肉色很微妙,尽管也有肉色的黏土,但是要想体现出肤色的微妙,还是需要像调配颜料一样,调配混合不同颜色的黏土来获得所需要的色彩。将混合揉捏好的黏土包裹到骨架上头部的底坯上(头部的底坯是用切削好的橡胶球做的),然后用雕塑刀雕塑出偶形的面部。
制作偶形手和头的材料和工具列举如下材料:
混合型黏土(橡皮泥)。
工具:泥塑用的雕塑刀、牙科医学用塑形刀、雕刻刀、乳胶手套和其他雕塑用具
3.2.4 偶形头发的制作
偶形头发的颜色可能要比任何一种砧土的颜色都深,这就要考虑为偶形的表面上色的问题。首先,将混合揉捏好的黏土包裹到头部,勾勒出头发的边缘,用雕塑刀在头发部分的黏土表面划出发丝的痕迹。将偶形的头发部分取下,用牙签插住,然后用画笔蘸丙烯颜料涂在表面。由于这个发型是马尾辫造型,所以还要在头发的黏土变硬前埋入一根细的绞股铝丝作为马尾辫的支撑骨架。
制作偶形头发的材料和工具列举如下:
材料:丙烯颜料、做马尾辫的黏土和绞股细铝丝骨架。工具:雕塑刀、牙签、画笔。
3.2.5 偶形眼珠的制作
偶形的眼珠可以到专业的模型商店里购买,要是不适合,可以考虑自己动手制作。首先,购买大小合适的圆珠子,也可以考虑用人造珍珠项链的珠子来制作。用胶水把圆珠子粘在牙签的顶端,用最小号的画笔蘸着丙烯颜料画出眼睛的瞳孔。画好瞳孔之后,将眼珠浸没到稀释的清漆中,而后放置阴干,干透后的眼珠表面形成一层透明发亮的薄膜。如果做好的眼球不够明亮,可以用软布抛光,这样偶形的眼珠便制作完成了。
制作偶形眼珠的材料和工具列举如下:
材料:白色的珠子、丙烯颜料或釉质颜料以及清漆和化工稀料工具:台钳、画笔、牙签。
3.2.6 偶形鞋子的制作
首先,仔细地雕塑出偶形的鞋子的黏土模型,并详细描画纹理。然后用黏土制作一个模具的底托,将雕塑好的鞋子模型放在黏土制作的底托上并用力压入黏土。在黏土底托周围设置围挡立墙,立墙高度要高于鞋子的模型,低于鞋子模型的骨架突出部分)。在黏土做的底托的空余部分设置定位楔,定位楔可以用玻璃球在黏土上压出来也可以百接用玻璃球来做定位楔。
用石膏浇筑出上半个阴模,等上半部分石膏干透后,将整个模具连同立墙一起倒置,而后除去作为底托的黏土,只保留鞋子的模型和上半个石膏阴模。再次浇筑石膏之前,在上半个石膏阴模的断面涂上肥皂水(脱模剂),待阴干后开始浇筑下半个石膏阴模。当石膏干透后,就得到了一副完整的石膏模具。
模具经过清理后,在两瓣阴模的内表面涂上脱模剂,然后将偶形足部的骨架放置到模具空腔的,通过定位楔将模具准确地拼合固定好。一切准备就绪后,将配置混合好的液体硅橡胶(可以添加进颜料)浇灌进模具里,橡胶材料经过硫化反应凝固后,开启模具,得到一副有着完整的表面细节的鞋子模型,经过修剪边缘的附缀物后,就可以安装到偶形身体上。
制作偶形鞋子的材料和工具列举如下:
材料:液体橡胶、足部的骨架。
工具:雕塑工具、硫化剂、黏土、石膏、硅色素、脱模剂(凡士林或肥皂水)、偶形画笔、乐高(LEGO)玩具积木(用作设置围挡立墙)、剪刀/刀片。
3.2.7 偶形身休的制作
将泡沫海绵分别切割成合适的大小和形状,分别包裹到偶形的身体骨架各个部分上,用胶水相互粘接,然后,用剪刀修剪出需要的形体轮廓。
制作偶形身体的材料和工具列举如下:
材料:泡沫海绵、胶水。
工具:剪刀/刀片、大头针
3.2.8 偶形服装的制作
缝制偶形的服装和为洋娃娃制作服装的方法是相同的。偶形的服装面料要与现实中的同类型服装面料尽量保持一致。在使用带图案的布料时,要考虑布料纹理和图案的比例与走向。
制作偶形服装的材料和工具列举如下:材料:纺织面料、纺织染料、图案。
工具:缝纫装备、熨斗和熨衣板。
3.2.9 最后的修饰
偶形制作的最后一步,动画师需要给偶形修饰化妆,润色角色皮肤的颜色,配上恰当的饰物,使它看起来更有生气。
定格动画教程stop-animation training-第三课3.3
3.3 浇铸法制作偶形的工艺流程
浇铸法是制作逐格动画偶形的诸多方法中比较先进的一种,其基本制作流程是:(1) 塑造角色偶形的黏土原型雕塑,(2) 制作骨架,(3) 为偶形制作模具,(4) 用泡沫橡胶材料浇铸偶形,(5) 为模具和橡胶材料加温使橡胶硫化,(6) 修剪清理浇铸出来的偶形,(7) 制作安装偶形的眼珠,(8) 为角色偶形量体裁衣,(9) 为偶形上色和修饰,使它达到拍摄影片需要的形象标准。
下面的示例将为读者展示用浇铸法制作一个逐格动画角色偶形的全部过程,并详细描述制作方法,以及所用到的工具和材料。
3.3.1黏土原型雕塑
造型师根据角色的设计稿塑造出等比例的黏土原型雕塑,在这个阶段,角色偶形的造型设计师、雕塑师和导演会根据情况对黏土原型雕塑做一定的修改,只有在黏土雕塑的原型方案被批准后才能开始下一个步骤。
黏土原型雕塑的品质是用浇铸法制作角色偶形的关键,因为模具浇铸出来的偶形都会忠实地反映出黏土原型雕塑的所有纹理,也包括缺陷。
3.3.2 设计制作骨架
有了黏土的原型雕塑,工艺师就要按照其大小尺寸设计制作偶形的骨架。工艺师将根据影片对偶形动画的需要,设计相应数量的骨架关节,并编制所需要的骨架部件的规格和
数量一览表,工艺师可能还会绘制出骨架的设计图以便于工厂加工。
制定的人形骨架的配件列表颈部:双向球型套节(能够全方位转动);肩部:两套双向球型套节;肘部:单向球型套节(只能在一个运动平面上转动);腰部:双向球型套节;臀部:双向球型套节;膝部:单向球型套节;躁部:单向球型套节;足部:带铰链的金属板(因为仅用单块金属板做的脚来制作行走逼真的动画是很困难的)。
注意:按照图纸配置所需的每一种部件的数量,连接关节的金属杆的长度要根据图纸标定的尺寸选用。
3.3.3 用于浇铸偶形的模具制作
用于浇铸偶形的两种模具制作方法都已经有所介绍,参见石膏模具的制作办法。
3.3.4浇铸偶形的工艺流程
用浇铸法制作偶形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材料:液体橡胶、固化剂、发泡剂、硫化剂、脱模剂(凡士林或肥皂水)、丙烯颜料。工具:电动搅拌器、笔刷、恒温烘箱、剪刀/刀片、钳子、海绵。
注意:这项工艺需要在一间通风良好的房间里进行,因为在橡胶混合发泡硫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难闻的氨气。另外,泡沫橡胶的成分配方有许多种,产生出的泡沫橡胶性质也略有差别,关于这方面的详细配方资料可以查阅相关的化工手册。
步骤1:
准备一台可以变速的电动搅拌器,预备液体橡胶、固化剂、发泡剂、硫化剂、脱模剂(凡士林或肥皂水)等化学材料。其中液体橡胶150克,发泡剂20克—30克,硫化剂20克—30克。
首先,在预先制成的两瓣模具的结合面上涂抹上脱模剂(脱模剂成分是凡士林),放置一边阴干。
步骤2:
把150克液体橡胶、20-30克发泡剂、20-30克硫化剂分别倒入电动搅拌器的搅拌釜。用电动搅拌器高速搅拌3-5分钟,直到液体橡胶混合物里产生大量气泡。然后,将电动搅拌器转为中速搅拌3-5分钟,以便将混合发泡过程中产生的氨气释放出去。最后,用慢速再搅拌5-6分钟,使得泡沫橡胶乳液混合均匀。
提示: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操作者应事先戴带上防护用具以免被熏倒。
步骤3:
在泡沫橡胶乳液混合搅拌到最后时刻,向乳液里加人5毫升-10毫升的固化剂,然后彻底搅拌60-90秒钟、搅拌均匀后,把制备好的泡沫橡胶乳液倒出来,以备浇铸到模具里
提示:当固化剂和泡沫橡胶乳液充分混合时,泡沫橡胶混合乳液会逐渐变色。
步骤4:
把偶形的骨架放置到模具中,然后将混合好的泡沫橡胶乳液分别倾倒在两瓣模具里,确保乳液完全填充了模具的每个空隙,然后把两瓣模具合并到一起。
提示:如果偶形骨架上有黄铜制品,应当用胶带将它们包裹起来,因为泡沫橡胶乳液会与黄铜产生化学反应而变色。
步骤5:
用力将两匆呼模具紧紧压合到一起,然后用重物压住模具或者将模具夹紧。为了防止模具里有空气使得橡胶乳液不能完全填充空隙,可以用注射胶加压将泡沫橡胶乳液通过注射孔注射进模具,一直到模具里的泡沫橡胶乳液从模具的四周缝隙溢出来,这说明模具内部已经被充满。
步骤6:
在200C室温下,泡沫橡胶乳液的凝固时间大约在10-20分钟之间,橡胶乳液的凝固时间长些有助于产生较好的泡沫橡胶。泡沫橡胶凝固后就要将它和模具一起放进恒温烘箱,在900C-9590的温度下烘烤2-3小时,这个过程被称为橡胶的硫化反应。经过硫化处理的泡沫橡胶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这时就可以开模了。
步骤7:
打开模具,将浇铸好的模型取出来,此刻模型的边缘还有许多附缀物,那是被挤压到缝隙里的泡沫橡胶,用剪刀或手术刀修剪切割掉多余的附缀物,就得到一副近乎完美的模型了。手的模型骨架末端外露,这是因为手的骨架必须放置在模具空腔的中间,没有多余
的末端就没法保持骨架在模具里的位置。骨架多余的末端最后要用钳子修剪掉。
步骤8:
最后的步骤就是给浇铸成型的偶形上色。首先,用海绵蘸着丙烯颜料在模型表面点染,然后用毛笔将海绵触碰不到的缝隙处画上颜色。至此,用浇铸法制作的偶形才算完成了。
定格动画教程stop-animation training-第三课3.4
3.4 专业偶形制作的经典案例
著名的经典逐格动画影片《小鸡快跑》的偶形是采用拼装法来制作的,其偶形的复杂和精致程度,飞称逐格动画史上的一个巅峰。以下我们要观察分析一下片中小鸡们的制作手法,作为设计制作逐格动画偶形的参考资料。
3.4.1 经典的骨架
影片《小鸡快跑》中小鸡们所用的骨架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专业偶形骨架。影片中的每一只小鸡的身体形状各不相同,因此每一个小鸡的骨架都是量身定做的。
这些骨架主要是由金属和塑料构成,通过一系列铰链连接。金属结构充当支撑体,塑料则充当偶形轮廓的支撑物,整个骨架构造精巧复杂,骨架本身就可以看作是精心设计的艺术品。
3.4.2 小鸡身体的外皮
影片《小鸡快跑》中小鸡们的身体上都有鳞片状的羽毛纹理,这些纹理非常细腻。因为用黏土来制作是不可能的,于是模型大师们就想出了用橡胶浇铸成型的办法。影片里,小鸡们的身体表皮都是用橡胶浇铸出来后套在骨架上的。
3.4.3 小鸡的头和四肢
影片《小鸡快跑》中小鸡们的头和四肢都是用高性能的黏土制作的,这样制作起动画来非常方便。小鸡们的头是可以拆卸替换的.这样做是为了方便制作表情和口型动画,具体的原理我们将在以后讲述动回的章节里看到。
3.4.4 小鸡的嘴和口型
影片《小鸡快跑》中小鸡的偶形的头和嘴是分别制作的,在头与嘴之间设计了一个连接接口,这样在角色偶形说话时,口型动画是通过在拍摄问隔替换不同口型的模型部件来实现的。为了保证小鸡的头部与嘴部的连接口保持一致,小鸡们的头也是用黏土在模具里挤压成形的,小鸡的不同口型的嘴的部件则是造型师们在一个模具基座上雕刻修整出来的。
3.4.5 总结
影片《小鸡快跑》中小鸡们的偶形制作在当代的逐格动画领域具有鲜明的代表性,标志着动画大师们在技术、工艺和材料的应用方面将偶形制作工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思考题
1.偶形制作方法有哪几种类型?
2.用拼装法制作偶形的工艺流程是怎样的?
3.浇铸法所用的泡沫橡胶是由哪几种成分混合而成的。
逐格动画教程stop-animation training-第四课4.1
第四课 布景和道具制作
本章的知识重点是详细阐述逐格动画片的布景设计原理念,布景设计建造的工作步骤,室内室外布景模型的制作工艺以及道具的工艺做法。学习的目的是掌握设计和建造布景模型以及道具模型的设计制作方法。
4.1 布景设计原理
布景设计是逐格动画片美术设计最重要的部分,对影片所要表现的艺术风格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布景的视觉效果包含五大基本要素,它们是造型风格、空间层次、光影运用、色彩和质感。每一个要素都以各自不同的角度对布景的视觉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布景设计中能否恰到好处地把握每个要素所起的作用,将它们融会贯通地应用到设计当中,是布景设计能否成功的关键。
4.1.1造型风格
开始构思布景设计之初,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布景设计采用何种造型风格,这是因为布景的造型风格对于体现影片所要营造的戏剧氛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动画影片而言,布景设计不仅要呈现故事发生年代、地域等背景线索,还需要充分展现动画艺术的特质。
逐格动画片布景的造型风格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即接近于绘画的卡通化风格和模拟真实世界的现实主义风格。卡通化风格的布景设计强调的是视觉的愉悦和构图色彩的美感,而现实主义风格的布景设计则更强调布景在视觉上的逼真感。
卡通化造型风格由于突出了逐格动画片的动画艺术属性,追求想象力的丰富和艺术美感,讲求简练明快的概念化的视觉效果,常常用很简单的背景和道具就能展现出富有特色的环境氛围等特点而被广泛采用。
经典逐格动画影片《圣诞夜惊魂》的布景设计展现出一种抽象另类的卡通艺术风格,其风格前卫的视觉效果带给观众一种高层次的美学感受,并因此将卡通造型风格的布景设计带向了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
现实主义风格的布景设计则注重对真实的模仿,布景的设计内容包含了大量的生活细节,有着真实丰富的视觉信息,使得观众觉得影片有非常好的场景真实感。现实主义风格的布景设计要求布景师设计制作细节丰富的模型、背景以及大量的装饰道具,因此,这种设计风格的布景制作花费较高,更适于高成本的电影动画片。
《华莱士和阿高》和《小鸡快跑》这两部经典的逐格动画影片都出自AARDMAN公司,其中的布景设计细节极其丰富,堪称这类风格的经典之作。
4.1.2 空间层次
布景的空间层次是指布景在影片画面中的纵深感,这种对空间深度感的创造需要依赖人们的视觉经验。尽管逐格动画片的布景是三维立体的,可是最终的影像还是要记录在二维的胶片上,因此在设计布景时必须考虑到它在二维平面上还能否呈现三维的空间深度要
想在二维的平面上获得空间深度,主要取决于对前景层和透视线这两个因素的巧妙运用。
动画影片《小鸡快跑》中女主人清点鸡蛋的镜头是利用前景层创造空间层次很好的范例。为了能创造出空间层次,在布景台与摄影机之间放置了一些鸡蛋作为这个镜头的前景层。事实上,作为前景层的鸡蛋和后面的布景和偶形比例尺是不相同的,然而,在恰当的距离上镜头能造成一种空间纵深感的视错觉,而前景层和布景的实际的距离远没有画面看上去那么远。
注意:制造前景层来增加空间纵深感的方法特别适用于摄影机移动的运动镜头。
另一种布景设计中经常要用到的手法称为强迫透视法,就是利用透视线来制造空间纵深感的幻觉。具体做法是在建造布景模型时,仅仅建造布景模型的前半部分,并且立体布景模型里必须有明确的透视线,然后在背景片上绘制场景其余的部分。从摄影机镜头望去,背景片上绘制的透视线与前方真实布景模型中的透视线相衔接,从而产生空间在向纵深延伸的幻觉。
注意:用强迫透视法制作的布景摄影机位是不能移动的,镜头只能实现推、拉、摇等运动。
4.1.3 光影运用
光和影在布景设计中起着非常独特而又微妙的作用。布景中的光和影能够暗示出时间、天气、情绪、感情以及场景所处的周边环境等戏剧化的情节,并对布景中的环境氛围产生微妙的影啊。可以这么说,在布景中,光和影的组合变换是可以用来讲故事的。例如影片《圣诞夜惊魂》中萨莉的居所,透过窗户投射进来柔和的阳光,营造出一种温馨愉悦的气
氛,透射出当萨莉听到是杰克来了时愉悦的心情,而窗户栅栏斑驳的投影同时又暗示出萨莉的境遇。
4.1.4 色彩
在布景设计中,色彩对场景环境的情绪基调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观众猜测故事情节趋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恰当的布景色彩搭配可以对角色人物的性格、情绪或心境等许多不能言表的信息做出巧妙的暗示。
4.1.5 质感
对于卡通风格的布景设布而言,它更加强调造型的风格化和艺术感,而在布景模型的质感逼真度方面关注较少,这样的选择也是为了防止模型逼真的质感破坏布景原有的艺术感。
经典逐格动画片《圣诞夜惊魂》的布景设计在展现布景造型的风格化和艺术感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但在模型的质感方面仅仅做了概念化的处理,整个布景设计故意弱化了布景的空间感.强调平面构图,使得影片呈现出抽象绘画的艺术风格。
然而,布景的质感细节的逼真表现并非是多余的,质感细节对于丰富影片的视觉元素起着很大的作用,也能大幅度地提升逐格动画影片的画面品质,令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这方面,经典系列逐格动画片《华莱士和阿高》就做得非常出色,它打破了逐格动画影片忽视画面细节和物体质感的传统套路,为观众展现了一种品质更高的动画影片风格。
逐格动画教程stop-animation training-第四课4.2
4.2 布景的设计和建造
4.2.1 布景设计和建造步骤
同所有的设计一样,布景的设计也是从图纸开始的。与概念设计稿不同的是,布景模型的设计图有更多的设计细节,图纸上也标注了布景模型的比例尺以及每一部分的制作材料,甚至包括制作工艺的说明。
考虑到模型在图纸上的比例与真实模型的视觉感受可能会有差异,布景设计师往往会预先制作一个简易模型来观察布景的视觉效果这个简易模型可以被用来帮助影片的导演和制片人了解判断布景设计是否符合要求,也可以帮助布景模型制作师理解和领会布景设计师的设计意图。
当布景模型的设计图纸和简易模型得到制片负责人的认可后,布景模型才能开始制作。
4.2.2 布景建造前的几个关键问题
影片需要的布景比例尺是多少
这将决定所制作的布景的尺寸,事实上布景的尺寸是根据偶形的尺寸大小来确定的但是,有时为了应付大全景或是特写镜头拍摄需耍,布景设计师也可能会为同一个场景设计制作尺寸大小不同的布景。
影片的工作台本涉及的镜头角度、景别、机位和摄影机运动方式都有哪些内容。镜头角度将会决定布景设计师要设计多少布景模型。有时布景设计师要为同一场景设计多个不同视觉角度的布景模型,或者将布景模型设计成可以分解拆卸的。镜头的最大景别决定了
要把布景模刑设汁成多大。摄影机的机位和运动方式部分决定了布景模刑的构造和设计。
影片中的布景需要多少细节,这将决定布景是卡通风格的设计还是模仿真实生活的场景。卡通风格的布景设计所表达的内容简洁.布景模型的构造也相对简单,因此成本也就低一些。模仿真实生活的场景需要许多细节来体现环境,因此,布景模型的构造也就相对复杂,这意味着布景的建造成本较高。
在影片拍摄中用什么方法固定偶形
偶形的固定方法也会影响到布景采取什么样的构造。常用的偶形固定方法可以分为用螺栓、磁铁、支架和吊索等。用磁铁来固定偶形意味着布景的底板要埋设钢板;用螺栓固定偶形时,布景的底板上会有许多螺栓孔,必须在布景设计之初考虑到遮蔽这些东西的方法
布景的建造预算以及用什么样的材料和方法建造布景
布景的建造预算是布景建造师用什么样的材料和方法建造布景的决定因素。如果布景预算很紧张的话,布景建造师就必须尽可能发挥想象力,使用廉价的代用品,以此减少材料开支。
4.2.3 常用的布景制作工具和材料,布景制作常用工具
泥塑用的雕塑刀、电动曲线锯、壁纸刀、电钻、各种钳子、锤子、钉子、剪刀、螺丝刀、小刀、牙签、刮板、筛网、电烙铁、画笔、钢卷尺、钢板尺、泡沫塑料电切割台、缝纫机、鬃刷和毛刷、软布和各种制作表面纹理和质感的工具。
布景制作常用材料
铝丝(制作骨架用)、焊锡丝、橡皮泥、软陶泥、水泥砂浆、硬纸板、废报纸、环氧树脂、石膏、石蜡、泡沫塑料、海绵、帆布、木板、双面胶带、金属网、钢材、涂料等。
为布景上色常用的主要有丙烯颜料、模型喷漆、粉状颜料等。
逐格动画教程stop-animation training-第四课4.3
4.3室外布景模型的制作
制作室外布景模型和建筑沙盘的制作工艺没有木质的差别。下面介绍一些最基础的制作景观模型的制作技艺。
4.3.1 背景
背景是布景的最底层,是所有布景视觉效果的基础。根据布景视觉效果的需要,背景图片可以是天空,也可以是远方的景观,背景通常绘制在一块蒙在木框上的幕布上,并且放在布景模型的后面。
4.3.2 山脉的布景模型制作方法
地形的高低变化是制作布景最常遇到的情况之一。制作特定形状的地形通常有两种做法:等高线法和断面相交法。
用等高线法制作劝体的基本材料是聚苯乙烯泡沫板材。首先,用泡沫电热切割器按照
山体的不同等高线切割出一片片山体的水平剖切而,然后将这些切割好的剖面按照山下至上的顺序一层层地叠放形成山体基本的形状,用胶水粘牢,再用电烙铁烫烙或是氯仿溶解的方法制作出山岩的质感。
用断面相交法制作山体的基本材料是硬纸板。按照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绘制出山体的垂直断面轮廓,用壁纸刀依照绘好的轮廓线一片片地切割出断面形状,然后按照断面的顺序将一层层的断面垂直相交插接在一起,每个交叉顶点完全重合,这样从垂直角度看就形成一个个方格。在方格里塞上揉成团的报纸堵住方格的顶端,然后刷上胶水,将揉皱的废报纸粘贴在山体表面,用毛刷扫过使它们粘牢,依此方法重复贴上数层。最后,刷上一层胶水,洒上染色的锯屑或沙子,这样就形成了山脉的地形。
对于超大型的自然环境布景,其制作方法可以参考电影视觉特效的微缩制景的方法。首先,用木材搭建山峰模型的基本轮廓支撑骨架,然后用薄木板钉在骨架上找出山峰的坡面将帆布蒙在木板仁,尽量让帆布贴紧山峰的轮廓,再把细钢丝编制的钢丝网铺设在帆布上用水泥和沙子混合的水泥砂浆涂抹在钢丝网上,水泥砂浆尚未凝固干透时,用刮板等工具刻划塑造出山体岩石的纹理效果。等到水泥砂浆干透后,按照需要用喷为山峰喷上颜色。如果需要的是绿色的山峰,就为它喷上一层胶水,然后洒上染成绿色的细沙充作草地,再插上一些微型的树的模型;如果是雪山,则在山峰的雪线上方喷洒白色的涂料,涂料干透后再撒上适量的细粉状苏打充作积雪,这样在镜头里看去效果非常逼真。
4.3.3 草地的布景制作方法
若要制作沙盘的草地质感效果,最常用到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染了色的锯屑,另一种是染色的沙子。具体方法是将沙盘中草地的范围和形状画出来,用卡纸剪出模板遮挡住草地之外的地方,而后在草地部分刷上胶水,洒上染色的锯屑或沙子,除去遮挡的模板,
布景的草地就完成了。
一些模型生产商会为建筑沙盘制造人工模型草地,这种人工模型草地对于动画的布景制作非常有价值,如果在模型专卖店里看到,不妨买来一用。
4.3.4 方砖或石板铺地的布景制作方法
制作铺地的方法有好几种,其中一种是用泡沫卡纸板或KD泡沫板做布景模型的底板,在泡沫板的表面用钝的小刀、牙签或圆珠笔刻划出痕迹,模仿地砖接缝的样子,然后用刷子刷涂上颜色。如果嫌上面提到的方法麻烦,最直接、最快捷的做法是去商店购买带有铺地纹理的及时贴,用剪刀剪下来贴在底板上。
4.3.5 静态水面的布景制作方法
这里提到的水面是指平静的池塘,其做法非常简单,在水面部分放置一块薄玻璃,玻璃的底面涂成浅蓝色即可。
4.3.6 植物或植被的布景制作方法
树木制作
用自然材料制作模型树木,最方便的制作树术方法是利用现成的干花,经过染色后就非常像某些树木的外形。还有一种做法是收集干枯的野生篙草将枝杈折下,把枝杈的顶端蘸上胶水,然后放入染成绿色的锯屑或沙子里,锯屑或沙子粘在篙草的籽粒壳上,看上去非常像松树和柏树。
用人工材料制作模型树木,方法是用若干根细电线绞缠到一起形成树木模型的主干,然后按照树木的形状依次把一根根细电线分离出来,弯曲成树权状,用胶带缠绕模型树的主干,然后涂上或是喷仁树皮的颜色。用海绵或是揉皱的细纱网做树叶。如果需要有形状的树叶,就用绿色的卡纸剪成树叶状用胶水粘在树枝上。
灌木制作
布景中的灌木制作是把纱网揉皱喷上绿叶的颜色,然后用胶水粘在沙盘上即可。将海绵修剪成球状,然后喷上绿色也可以当作灌木。
4.3.7 建筑物模型制作方法
布景中的建筑模型是最能体现布景的设计风格的部分。在布景构造上,建筑模型几乎没有完整的,对于布景师来说,只需要建造摄影机能看到的部分就够了。因此,不论是具体的布景设计还是抽象的布景设计,都不会把它们建造完整,一是因为那样做是浪费材料,二是背面开放的模型对设置效果灯光以及维修和改动来说都非常便利。
制作建筑模型布景没有什么定式可以遵循,模型师根据经验,依照模型的用途和制作的方便程度选择材料和做法。建造模型通常使用最容易得到和容易加工的材料,如聚苯乙烯泡沫等。制作建筑物模型的惯用做法是首先搭建一个内核,然后在内核外贴附装饰或是喷涂上相应的色彩,使得外观在色彩和质感上符合场景的要求。例如:在动画影片《小鸡快跑》中的鸡舍模型就是在胶合板做的内核之外贴上薄木板,然后再喷涂上颜料制作完成的。
而动画影片《圣诞夜惊魂》中的圣诞节城市广场模型则是用聚苯乙烯泡沫板雕刻成的。
逐格动画教程stop-animation training-第四课4.4
4.4 室内布景模型的制作
逐格动画片的室内布景模型通常是由三个墙面来代表一个房间,第四个墙而是朝向摄影机的“无形墙面”,这种布景的格局也被称为箱式布景。室内布景模型的制作分为二个部分,其一是墙面的装饰,包括壁炉、门和窗户;其二是家具陈设以及日用品的设计制作(这一部分将放到道具制作部分讲述);其三是灯光效果的设计制作。
4.4.1 墙面的装饰
制作箱式布景模型,首先要建造三面墙壁,并且在有壁炉、门和窗户的位置开出相应大小的洞。墙面的壁纸花纹在现实中很难找到,因为布景模型的尺寸通常只有真实世界的1/6,因此.带花纹的壁纸只能自己制作。
选择什么样的壁纸图案随个人喜好而定,许多有关家居装演的杂志都会刊登一些壁纸的花色图案,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有喜欢的图案,你也可以用相机拍下来以备参照。要是喜欢的话还可以亲自设计壁纸的图案。总之,将这些素材扫描到计算机里进行编辑整理,随意调整图案的大小和色彩直到满意,然后把它们打印出来就成为很棒的壁纸了。
对较小的布景,墙壁的材料可以选择泡沫展板来制作,但是,通常情况下还是建议用薄木板或胶合板来制作布景的墙壁。如果墙壁很高很长,还需要在背面设置将强肋板,以保证墙壁的稳固。清理墙面后,在墙面喷上3M胶,然后将浸湿的壁纸贴在木板上。注意不要绷得太紧,水分挥发后纸会自然收缩贴上壁纸的墙壁自然阴干后,就可以继续制作窗户、壁炉和门了。壁炉可以用卡纸板或者泡沫板外贴有瓷砖纹理的及时贴来制作,门框和
窗框都是用细木条粘贴在门洞和窗洞的边缘制作成的,房门可用薄木板雕刻而成,窗户可用细木条粘接来制作,窗玻璃是透明的聚氨酷塑料片,还有墙角与地板接缝处要黏土细木条做踢脚线,细木条在粘接前都要染上颜色。这些都结束后,最后用画笔修饰一遍,这样室内布景的基本框架就完成了。
4.4.2 室内的灯光效果
灯光效果是营造室内布景环境气氛的一个极重要的环节,它具有烘托气氛、引导视觉兴趣点、协调画面构图和诊释角色情绪的作用。
由于镜头看得见光源,这意味着发光体的体积不能过大,这些发光体或是被布景中的物体遮挡隐藏,或是以适当的缘由呈现在摄影机的镜头前。常用到的发光体有手电筒用的电珠或是发光二极管,特殊情况下也使用化学荧光甚至光导纤维。
逐格动画教程stop-animation training-第四课4.5
4.5 道具的制作
电影的道具师可以用现有的任何东西做道具,然而,逐格动画片的道具师们却没有这样的好运气。所有的道具,不论是锅碗瓢盆这类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器皿,还是电话、电脑、汽车乃至是食品,乃至高科技的航天器,都要道具师一件一件地制作出来,而道具的尺寸往往要由角色偶形和布景的尺寸以及镜头的需要来决定。
4.5.1 道具设计
与布景设计一样,道具设计也可以分为卡通化和仿真两种风格,设计过程同样是从图
纸开始的,除了用于拍摄特写镜头.道具的比例都随所处的布景模刑的比例而定。
4.5.2 道具制作
所有的影片都离不开道具制作这门手艺。尽管当今科技发达,可是道具的制作却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手工技术,几乎没有什么变化。道具制作虽不是什么高科技,却需要制作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创造热情,当然还有丰富的知识以及一双巧手。事实上,道具师是个万金油似的角色,没有什么能难倒他们。
制作道具的材料工具五花八门,聚苯乙烯泡沫、石膏、软陶、私土、木材、金属、塑料等都是常用的材料。制作道具的工艺方法也是多种多样,雕刻、模压、冲压、注塑等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有时为了拍摄不同景别的镜头需要,同一件道具还要分别制作尺寸大小各不相同的好几件。
思考题
1、布景设计的五大要素是什么?
2、什么是箱式布景?
3、灯光效果能起到哪些作用?
逐格动画教程stop-animation training-第五课5.1
第五课 布景和道具制作
本章的知识重点是阐述与生物运动相关的基础知识、偶形动画操作流程、角色形体动画技巧、角色表情和口型动画技巧。学习的目的是掌握制作偶形动画的操作技巧。
5.1 动画基础知识
5.1.1 运动的秘密
有一本早在1880年就出版的书直到今天还被动画师们作为必备的参考资料来使用,这本广受欢迎的经典著作就是爱德华•马布雷吉撰写的《动物的运动和运动中的人体》。关于此书作者马布雷吉,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开始于一个打赌.马布雷吉作为维多利亚时代一名技艺娴熟的摄影师受命揭开这场打赌争论的谜底,即一匹小跑的马,在每一个小跑的循环动作中是否有四蹄同时离地的瞬间。马布雷吉沿着赛马场跑道的一侧设置了25台照相机,在一秒钟内连续拍摄了25幅照片。根据这些照片证实了马在每一个小跑的循环动作中确有瞬间是四蹄同时离地的,摄影术第一次帮助人类揭不了运动本身的秘密从那以后,马布雷吉进一步研究分析了人类和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清楚和宝贵的参考资料。
5.1.2 从观察中学习
我们每天都要目睹各种各样的运动,然而仔细回想,我们真正了解运动的本质么?运动的复杂性是不能被轻易认知的,然而,当某人想要成为动画师的那一刻起,他首先面临的就是如何透彻理解所看到的运动的本质特征,进而将其再现到影片中,于是,突然之间原本熟悉的运动变得陌生了想要做一名优秀的动画师,观察是必须做好的第一门功课。人类、动物乃至没有生命的物体,每一个都有自己独有的运动特征。这些特征一方面来自运动着的个体本身的属性,比如重量、形状、构造、力量等等;另一方面来自周边环境的影
响,比如地球引力、空气阻力等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使得任何一个物体,包括人类、动物,其运动特征都像是一道道复杂的难题。当然,动画师并不是科学家,他们要透彻了解的仅仅是运动的表象所具有的特征,并找出最能体现这些特征的表达方式。
我们的眼睛的确是最方便的观察工具。不过,由于人眼的生理,人眼观察运动细节的能力还是远远不能满足运动分析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借助此工具帮助我们揭开运动的秘密电影摄影机当然是最理想的工具,可是其成本高得令人咋舌。就实用而言,摄像机是较好的选择,它可以满足大部分情况的需要,惟一的不足是捕捉高速运动的物体时,图像的清晰度有限,利用照相机作连续重复曝光,可以得到非常清晰的影像,而且花费不贵,是最值得考虑的观察运动的工具。
动画师不仅要时刻注意观察身边的运动规律,而且必要时要进行专门的研究,才能设计出令人信服的动画。对于想象出来的生物,其运动也会与地球卜有相似构造的生物的运动有共通之处。在制作著名的科幻影片《休罗纪公园》时,为了研究大型恐龙的运动方式,负责制作电脑动画的动画师们研究了与之相关的各种动物。从鳄鱼的爬行中他们学到了爬行动物运动时肌肉的收缩变化,在大象身仁他们找到形体巨大沉重的动物行动时的重量感觉,由此天才的动画师们设计出了人类未曾见到过的生物的运动方式,并且让观众深信不疑。
5.1.3 解剖学和运动方式的关联
任何生物的运动方式都与其白身的解剖学构造紧密相关,动画师要想准确地表现生物体的运动特征,就必须对运动与解剖学之间的关联有相当深刻的理解。通过研究骨骼,动画师应当能够敏锐地洞察生物体的运动能力的极限,从而推演出其运动的方式。例如:同样有双翼的翼龙和鸽子,它们的吃行方式因骨骼的巨大差异而明显不同。翼龙纤细的骨骼
肯定会因承受不起扑打双翼时所产生的力而折断,由此可以白然地推断出翼龙的飞行肯定是依靠滑翔。而鸽子的短而宽的翅膀,明显不利于滑翔,由此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鸽子需要不断地拍打双翅才能飞行。
通过大量的观察分析,前人总结出了生物体的一些运动的基本规律其中,最重要的规律就是生物运动中重心移动与肢体运动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维持了生物运动中的平衡。重心位置是陆地上任何动物运动规律的焦点,了解这一点对设计和制作某个生物体的运动方式非常有用。观察奔跑中的狗,其身体重心的运动轨迹呈现的是一种平顺的波浪曲线,而重心则始终会在落地的那只脚的前方一点的位置,这样既保持了四肢对身体的支撑,又给予了向前的动力。
动画师在其职业生涯里都有可能会遇到制作各种知名的和不知名的生物运动的机会,这其中也包括仅仅存在于幻想中的生物体。例如:《帝国反击战》中的“堂堂”,这是一种生活在一个虚构的称为“霍斯”的冰冷星球上的生物,它的形体兼具哺乳动物和恐龙的双重特征,它的骨骼结构酷似恐龙,因此动画师赋予它恐龙的敏捷的运动特征。可是即便恐龙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也从没有人目睹过恐龙的运动,凭什么观众就本能地认定这种生物体的运动方式是逼真可信的呢,答案是人们大都目睹过走禽(鸵鸟)的运动方式,而这些禽类的骨骼比例和结构与恐龙酷似,如果禽类的运动方式是符合生物运动的基本规律,那么这些规律也可以推演到恐龙身上,进而同样可以推演到虚构的“堂堂”身上。
逐格动画教程stop-animation training-第五课5.2
5.2 逐格拍摄动画的操作流程
首先,对于每一个要拍摄的镜头,动画师都必须做到胸有成竹,因为任何一个角色的
动作不是单一的运动,而是一组形体运动的集成,例如,当人在奔跑时,两腿迈开的同时上肢也在随之摆动。动画师必须在脑海里构建出所有这些动作的运动轨迹、时间和节奏等等,才能准确地用动画再现奔跑运动。
逐格动画师最常犯的错误是在复杂的运动中漏掉某一格动作,当观看回放时才发现,这样整个镜头不得不重新拍摄,有时一整天的工作会因此而白费,为此动画师往往会懊恼不已有一种简单的办法可以帮助动画师记忆角色的运动,即动画师可以绘制角色在一个镜头中的动作提示简图,在图纸上把角色各个关键部位的动作轨迹画上,并且用笔在轨迹上标定要拍摄的每一格的位置,这样在制作复杂的动作时就不容易出错了。当然这张提示图也可以简略为仅仅提示肢体的运动方向和标定需要拍摄的格数。
在摄影台前,尽管每个逐格动画师的工作习惯略有不同,但是逐格动画师总是遵循着先整体后肢体的操作规则,即先调整偶形的身体位置,而后是身体的动作,最后是肢体和五官的动作的顺序来操作偶形动画在一格胶片曝光后.动画师首先要拿出表面定位仪,将指针指向要制作动画的部位的参考标定点。参考标定点通常是偶形的某个端点,比如图例中的暴龙的鼻尖。这项操作是为了标定下一格动画操作的初始位置。以表面定位仪指针的针尖为参考点,动画师扳动偶形的肢体使之移动到下一个动画拍摄位置,位移距离是事先计算好的。对于复杂的动作,有多少个肢体同时做动作,就需要多少个参考标定点,因此,有时摄影台上会同时应用好几副表面定位仪。当所有的动画操作都完成后,动画师撤去所有的表面定位仪,而后拍摄一格画面。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动画师一格一格地操作动画直到这个镜头结束。
逐格动画教程stop-animation training-第五课5.3
5.3 制作逐格动画的工具
5.3.1 偶形固定装置
拍摄逐格动画时,偶形必须被牢靠固定在动画摄影平台上,如果偶形没有固定牢靠而翻倒或是倾斜晃动,那么之前耗费精力和时间拍摄成的胶片就全部报废不能再用了,因此,可靠的、便于隐藏的偶形固定工具是必不可少的。有许多种方法用来固定偶形,专业逐格动画师最常用到的有三种:磁铁、固定螺栓和活动支架。
用磁铁来固定偶形
用磁铁的磁力来固定偶形的方法已经被流传了很久,这种方法非常简便易行。在动画摄影台面上安装一块钢板,在偶形的每个脚部骨架固定在一块永磁铁,靠磁铁的吸力偶形便可以稳稳地站立,而且磁铁可以在钢板上任意移动非常方便。用磁铁固定偶形的最大的好处是固定装置本身就是隐蔽在偶形的身体里,不需要再采取额外的隐藏措施,对布景的完整胜没有影响。然而,有利就有弊,磁铁的磁力时刻会对周围的钢铁产生吸力,因此在制作行走等动画时,当需要一只脚悬空时,磁铁吸力作用往往会破坏摆好的造型,甚至让偶形翻倒。还有一个不利的因素,那就是磁力会对摄像机和磁带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应用磁铁固定偶形的动画制作中,操作摄像机拍摄要考虑到这个因素,以免产生严重后果。
标准螺栓固定器
螺栓固定器也是一种广泛采用的工具,其基本原理是在偶形脚部的骨架上设计带螺纹的孔,在布景台的底扳上也打出定位孔,螺栓穿过定位孔旋人偶形脚部的骨架的带螺纹的孔中,再将螺栓上的翼型旋钮拧紧,夹住底板使得偶形被牢靠地固定在底板之上。这种带有翼型旋钮的固定装置还可以调整,以适应拍摄平台底板的厚度。
布景底板上定位孔的位置就是偶形在布景中的落脚点,这意味着需要在布景平台的底板上沿着偶形移动的路径钻出左右两脚交替运动的定位小孔,以恰当的间隔距离来呈现偶形的行走或是奔跑的速度。在拍摄动画时用可拆装的木栓堵住这些小孔,并且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隐藏它们。
便捷式固定器
有一种更方便的专门用来将偶形固定在拍摄平台上的系统,称为T型狭槽翼型旋钮系统。
动画师把偶形的脚放置在拍摄平台事先钻好的孔的位置上。通常情况下,骨架支撑脚的金属片是包裹在浇铸偶形的泡沫乳胶里的。将固定器的长镖杆穿过平台底板的孔插进偶形的脚底的泡沫乳胶层切口里,穿过骨架支撑脚的金属片上开出的窄槽,然后扭转90度,旋紧翼型旋钮,长镶杆的T型端头就会压紧骨架支撑脚的金属片,这样偶形就被牢牢地固定在拍摄平台上了。曝光一格画面后,松开有翼的旋钮就可以方便地调整下一个偶形的拍摄位置,如此循环来实现偶形的动画操作
活动支架
活动支架是一种刚性的外部支撑工具,在制作偶形在空中的动画效果时用来支撑和固定偶形活动支架使用相当方便,底座可以安置在摄影台的任何地方,连接偶形的支撑杆可以伸缩旋转,把偶形固定在任何位置。
万能活动支架是活动支架的一个变种,它是一种由球和套节组成的活动支架系统,其部件和偶形的专业骨架相同。与传统的活动支架相比,万能活动支架的灵活度更高,经常
被用来制作偶形复杂的空中动画效果。这种支架使用起来要比传统活动支架更方便,特别是在表现角色偶形的行走、奔跑和跨越等动画操作时。
注意:由于要承受偶形的重量,万能活动支架的关节应当调紧些,以防在逐格动画拍摄时打滑。如果有某个关节打滑,可用一个小型的螺丝刀或是六角扳手通过拧紧螺栓来调紧。
然而,所有的活动支架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支架完全暴露在镜头前无法隐藏,所拍摄的画面需要经过后期修正,抹去图像中的支架后才能用,这样就增加了后期合成工作的负担。
5.3.2 表面定位仪
表面定位仪也称为定位仪或者探针,是工业机械师常用的一种工具。同样,它也被逐格动画师们用作制作动画的定位工具。表面定位仪的悬臂指针的尖端为动画师提供了一个固定不动的位置参考点。具体操作方法是,移动悬臂使指针的尖端接触偶形表面上选定的标示点,然后把偶形从原始位置移动一点,移开表面定位仪,摄影机开启快门让胶片曝光,然后将表面定位仪放回原处,移动悬臂使指针的尖端接触已经挪动过位置的偶形表面上的标示点,建立新的位置参考点,然后再次把偶形从新建的参考点移动一点,这样周而复始,直到拍摄结束。
5.3.3 悬空支架
对于制作偶形的空中飞行动画,可以选择使用活动支架。但是,如果希望空中动画效果直接拍摄完成,而不是拍摄之后还要做烦琐的后期图像处理的话,可以选择使用另一种
特殊的支架,这种特殊的支架就是悬空支架。
悬空支架没有标准规格,它们经常是由动画师按照特定的镜头或是段落场景的拍摄需要特别定制的。悬空支架由支撑轨道的主支架、轨道、绕线支架和悬吊丝线组成。极细的悬吊丝线一头绑在偶形的骨架上,另一头缠绕在绕线支架的绕线器上。悬吊丝线通常是极细的尼龙线。绕线支架固定在轨道上,并且可以调节位置,轨道上标有距离刻度,以便于绕线支架精确定位,这样就可以计算偶形沿着轨道前后移动的距离。绕线支架上安装若干个绕线器,通过绕线器的旋钮可以调节悬吊丝线的长短,以此调整偶形在空中的高度。
注意:悬空支架的操作相当烦琐,需要动画师极其耐心和细致。
逐格动画教程stop-animation training-第五课5.4
5.4 角色的形体动画
为什么有时某人还没有开口,我们就会知道他想要说什么?为什么有时陌生人之间也会有默契的互动?答案很简单,我们表达意愿的渠道不只是嘴巴,我们的身体常常比嘴巴更能表达我们心中所想,这被称作“形体语言”。优秀的动画师都是形体语言的行家,他们擅长用形体语言来说话,那究竟什么是形体语言呢?
5.4.1 形形色色的形体语言
形体语言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之一,它传达信息的方式多属于下意识的行为,因此形体语言是全人类最共通的语言,是没有国界、种族、文化等差异的语言这种广泛的通用性,给予动画师很大的帮助,使得技艺娴熟的动画师可以不必借助语言,仅仅依靠形体、表情
便可以传达给观众相当复杂的讯息。
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不难看出形体语言在我们生活中传达的讯息竞是如此的多样和重要,以至于我们能凭借某人的站立或行走姿态判断出他/她的健康状况,能根据某人姿势动作感受到他/她的情绪。看看以下的两幅图片.我们毋须费力就可以判断哪一幅照片里的她情绪更放松。
5.4.2 搬运重物的动作
在动画中,某个物体的重量通过三个方面表现出来。其一,外观的色彩质感带给人们的印象;其二,物体本身的运动方式所产生的印象;其三,对物体施加力的人或物的反应所产生的联想。对物体施加力的人的不同反应会给我们造成物体重量不同的印象。正确地表现出角色对物体施加力量时的反应,这一点对于动画师设计操作角色动画非常重要。
5.4.3 体力劳动的动作
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场面是人们最熟悉的,因此动画师在设计角色动作时要特别在意细节。任何细微的不协调都逃不过观众的眼睛。分析挥铁锹的动作和用铁锤敲钉子的动作,这两个动作的焦点都是加速度。如果将动画设计成匀速运动,则这两个动作的力量感就完全丧失,动画效果就失败了,因此,准确地再现加速度是这两组动画表现的关键环节。
5.4.4 推物体的姿态
在动画中表现角色对物体施加侧向的推力时,重心一定会偏向受力的物体,施加的力越大重心就偏离越远。
5.4.5 角色的走与跑
角色的行走和奔跑是最经常见到的动作,其基本特征是循环式的运动。在动画中,角色的行动速度是按照每个循环动作用掉的画格数量计算的。按照电影24格/秒的速度来计算,根据经验,角色以正常速度行走时每个循环应当占据16个画格,快速行走时占据8-12格画面。人类奔跑的动作循环频率大约是每秒钟跨四步,据此推算一个奔跑动作循环应当占据6格画面。
逐格动画教程stop-animation training-第五课5.5
5.5 表情动画
人的面部表情复杂而微妙,因此角色偶形的表情动画是逐格动画制作中最细腻、最复杂的部分。在开始制作表情动画之前,首先要将面部表情的各种变化进行归类分析,总结出一套表情脸谱,以此作为表情动画的参照标准。
如果角色偶形的尺寸足够大,动画师会考虑在偶形的头部设置眉骨和下领骨的关节,通过扳动头部的可活动部件来实现偶形的表情动画然而,更常用的办法是制作偶形的一系列表情和口型的替换部件,用拍摄一格替换一次的办法来实现表情动画。这种方法虽然相当麻烦,却能够做到准确细致。
5.5.1 替换部件的制作
由于成套的替换部件都是为同一个角色制作的,因此在制作这些替换部件时有几个需要注意的事项。第一,替换部件与主体的连接部分规格必须保持一致,否则会出现替换部
件安装不上的麻烦。第二,所有替换部件的制作材料必须保持一致,以免出现材料质感不统一的问题。第三,替换部件之间的基本个性特征要一致,不然观众会认为是改换了角色的面孔。为了能保证上述三条基本规则,替换部件通常会用同一种材料在模具里统一成形后,再进行个别修改来达到要求。
5.5.2 眼珠的动画制作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的确,眼睛是人类表情流露中最传神的部分。细致地控制眼球的动画,是制作表情动画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做好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嵌在眼眶里的眼球非常精致,眼球的瞳孔有一个小洞,动画师要用针插到小洞里来调整眼球的转动方向。先用针插在眼球的瞳孔位置的小洞里,然后慢慢转动眼球。眼球的视觉轴线就是针的杆,针杆还能帮助确定视线的方向,这对制作眼球盯住某个物体看的动画表现非常管用。
5.5.3 眼睑的动画制作
眼睑的动作也是表情制作的重要环节,这不仅仅是因为眼睑会眨动,还因为眼睑的动作对表现角色的心理是有重大作用的。眼睑的动画只能用部件替换的办法来制作。
逐格动画教程stop-animation training-第五课5.6
5.6 口型动画的制作
嘴具有说话和表达感情的双重作用,角色的口型动画是继形体动画之后最重要的动画制作环节。制作口型动画因牵涉到与声音的对位而变得复杂,因此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制
作流程,每个环节都必须做到准确无误,这在逐格动画片的制作中,是一个相当大的系统工程。
口型动画的制作流程要从前期对白的录音开始,录制好的对白要被剪辑,而后计算出对白的时间长度,制作出对白的音节对位表,由此可以计算出需要拍摄的画格数量。把偶形的口型按照一种音节对应一个口型制作出配套的口型替换部件。将制作好的口型替换部件分别拍摄成影像,在计算机里建立口型和音节对照库。
注意:每一个角色都要建立其自身的口型和音节对照库。
利用计算机里的口型和音节对照库,按照在动画拍摄前进行的对白的语音和口型动作的对位,预演动画,经过演示没有错误以后,才可以参照预演动画进行真正的动画制作。
思考题
1. 是谁撰写了《动物的运动和运动中的人体》这本书?
2. 逐格拍摄动画操作流程的基本规则是什么?
3表面定位仪怎么使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