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区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小区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来源:九壹网


长安大学简介

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兼有经济、管理、人文多种学科,以培养公路交通、国土资源与环境、建筑工程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现设有15个学院,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9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专业设置覆盖了公路交通、国土资源与环境、建筑工程的绝大部分领域。学校教学设施完善,科研设备先进。

现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具备国家甲级的交通土建工程设计、城市规划、交通评价等资质。

长安大学拥有一批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在内的学术水平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

长安大学交通规划研究独树一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承担的有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国家西部交通建设项目、美国能源基金会资助项目、霍英东基金资助项目等。

具有研究交通规划和城市交通的雄厚基础,交通规划软件齐全,拥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交通规划主流软件EMME/2、TRIPS、TRANSCAD,并具有相应软件的开发能力。实验室具有世界先进的试验设备,如英国ADR数据采集系统、Autoscope 交通流量监测系统、Tramble 车辆轨迹定位系统、GPS/GIS数据采集和维护系统,为规划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长安大学BRT研究中心是以公交优先研究为重点,兼有城市交通、城市交通设施设计、城市交通影响分析等方面工作的专业研究机构。该中心目前承担有美国能源基金会资助项目、霍英东基金资助项目等重大课题。在西安市从事过西安市高架路交通经济研究、西安市社会停车场规划、西安市快速路体系规划、城市交通战略规划、城市轻轨客流量预测、城市BRT发展战略研究等大量交通研究项目,建立有城市交通活动模型。该研究中心拥有研究人员40名,有国外兼职教授指导,并有博士、硕士研究生等专业工作人员30余名。

目 录

第1章 概述………………………………………………………………………1

1.1 项目概况与研究目的……………………………………………………1 1.2 工作依据与研究方法……………………………………………………1 1.3 项目目标年与影响范围确定……………………………………………2

第2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现状交通分析………………………………………5

2.1 项目周边土地利用状况…………………………………………………5 2.2 项目周边道路交通系统现状与规划……………………………………5 2.3 项目周边道路交通特征…………………………………………………6 2.4 项目周边交通现状评价…………………………………………………10

第 3章 交通需求预测…………………………………………………………11

3.1 背景交通量预测…………………………………………………………11 3.2 拟建项目交通量预测……………………………………………………12

第4章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15

4.1 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影响分析……………………………………………15 4.2 公共交通影响分析………………………………………………………17 4.3 非机动车影响分析………………………………………………………18

第5章 项目配套设施分析……………………………………………………19

5.1 项目影响区规划道路条件分析…………………………………………19 5.2 项目区内停车设施供需分析……………………………………………19 5.3 住宅区交通组织分析……………………………………………………19

第 6章 结论与建议……………………………………………………………21

6.1 分析结论…………………………………………………………………21 6.2 相关建议…………………………………………………………………21

西安市红庙坡住宅小区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第 1 章 概 述

1.1 项目概况与研究目的

西安市红庙坡住宅小区是由西安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承建的建设项目,小区位于大兴东路与星火路交叉口的西北角,该项目规划总平面图已经完成并报至西安市规划局。项目总占地面积3.9公顷(Ha),建筑占地面积10807m2, 总建筑面积75212.8m2, 建筑密度为27.7%。

根据城市交通影响评价试行规定,城市区域内部如此建筑规模的住宅小区应该进行交通影响评价,以保证项目建成后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内部和外部交通环境,对周围路网的交通影响降至最低。因此,西安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委托长安大学进行该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作出该项目实施所带来的交通影响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交通改善措施和优化建议,以满足城市结构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要求。

1.2 工作依据与研究方法

1.2.1 工作依据

(1)西安市总体规划;

(2)西安市规划局《关于对新建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通知》(市规发【2002】78号);

(3)项目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4)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 1.2.2 研究方法

本项目将根据以上依据及要求,按照交通影响分析的方法和步骤,运用交通工程的理论和技术手段,进行相应的评价。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区域背景资料分析

包括项目所在区域的非项目交通量、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数据、交通系统情况等,通过这些背景资料与由于项目建设引发的变更数据对比分析,作出评价结论并提出改善措施。

(2)项目交通预测

1

西安市红庙坡住宅小区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预测目标年项目产生的交通影响包括以下内容:交通生成,交通方式分担,交通分布与交通分配。

(3)非项目交通预测

除项目交通量会影响目标年的交通系统状况外,研究区域内计划审批的其他项目以及区域外的变化同样也会产生影响。未来交通需求包括项目交通、区域内其他已审批同意建设项目的交通以及区域现状交通乘以自然增长率的总和。

(4)项目影响评价

评价项目交通影响并制定交通改善方案应包括如下方面: ①交通总量预测与荷载能力分析

将项目交通量和非项目交通量叠加,得出交通总量,通过对比路段、交叉口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流量、负荷度等技术指标,评价交通系统能否满足增长的交通需求。

②项目出入口与交通组织

项目进出城市道路的出入口的设置应使进出车辆安全、有效,尽量避免影响非项目交通,出入口的大小要满足服务车辆的大小和运行的要求。以此为标准评价现状出入口设计是否满足要求,并提出必要的合理化建议。

③停车设施供需平衡分析

项目要提供适当的停车位,满足项目产生的交通需要,并符合地区交通。

④交通安全

分析区域内有无事故多发地点,找出原因,并在规划设计上提出改进意见。 项目的内部交通组织和外部出入口的设置要尽量减少与行人的冲突,从停车场和公共汽车站到建筑出入口的行人路线也要考虑安全问题。

1.3 项目目标年与影响范围确定

红庙坡住宅小区预计将于2006年建成,考虑到住宅区销售和房屋装修等因素制约小区内住户完全入住还需一段时间,故确定2008年为拟建项目的目标年。

拟建项目所处位置为大兴路旁一仓储库北侧的空地,临近该用地的大兴路两侧经营着十几家化工原料供应点;从大兴路与通往拟建项目所处空地的道路口处建有一家较大规模的汽车贸易展厅,目前还没有正式投入运营;大兴东路两侧基

2

西安市红庙坡住宅小区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本没有商贸、行政和文娱用地,仅是在大兴东路中段以及大兴东路和小白杨路交界处分别有省中医研究院专科医院和西安外事培训学院;拟建项目空地以西、大兴东路北侧主要散居着大白杨村居民。根据实际交通观测显示大兴东路并没有较大的交通量。

综合上述项目既有周边用地情况和考察了解到的道路交通条件,目前拟建红庙坡住宅小区所处道路交通条件还很不完善,土地利用也不够充分,但考虑到其周边没有明确其它土地利用规划,仅从本项目出发,住宅小区主要影响范围确定为大兴东路、朱宏路和二环路所围合成的方形区域,影响道路为大兴东路、红庙坡路、朱宏路和星火路。具体影响范围如图1-1所示。

3

西安市红庙坡住宅小区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图1-1

4

西安市红庙坡住宅小区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第 2 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现状交通分析

2.1 项目周边土地利用状况

从用地功能的分布、土地使用强度来看,项目周边土地利用基本上以民用住宅区用地为主,同时在大白杨南路附近还有一定比例的仓储用地和少量的医药和教育用地。临近拟建项目的建筑多为高大的一层式砖结构仓储库,大白杨路北侧是大白杨村,建筑多为两层式民用住宅。从用地性质来看,目前的用地匹配及规模不具备产生和吸引高强度交通量的能力。

2.2 项目周边道路交通系统现状与规划

项目交通影响范围内的路网布局基本呈方格状,区域内主要道路包括大白杨路、星火路、红庙坡路、朱宏路、北二环路、小白杨路、大白杨南路。其中北二环路为城市快速路、小白杨路为城市次干路、大白杨南路为街巷,而与评价项目密切相关的朱宏路、星火路是城市主干路,大兴东路、红庙坡路为城市次干路。项目评价相关各道路的等级、断面布置及功能现状如表2-1所示。

表2-1 现状道路的等级、断面布置及功能

道路名称 等级、断面布置及功能 为西安市主要的南北方向主干路之一,其连接环城西路后与朱宏路相接,并在道路中段分别与丰禾路、自强西路相交,为西安城内与西北郊的出入交通星火路 服务;道路总宽22.6米,其中机动车道为双向四车道11.2米(无设施隔离),两侧通过0.8米的分隔带与非机动车分离,路面状况较好。 为城市南北向主干路,顺接星火路后与北二环衔接,中断与龙首西路、纬二朱宏路 十八街等城市次干路相交,是连接北郊与西郊的交通干路,双向二车道,宽7米,两边分设非机动车道,没有设施隔离。 为东西向沟通二环路与星火路的城市次干路,双向四车道,道路宽约14米,大兴东路 机非混行,没有设施隔离。 红庙坡路 为城市次干道,双向二车道,道路宽7米,机非混行。 5

西安市红庙坡住宅小区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2.3 项目周边道路交通特征

为了解拟建项目交通影响范围内的道路交通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项目承担单位在既有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于2004年9月7日(星期二)对与拟建项目密切联系的路段及主要交叉口进行了连续两个小时的实地补充观测,取得了真实可信的交通数据,为进一步分析项目周边的交通条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3.1 大兴东路与星火路十字交叉口

拟建项目规划用地位于大兴东路与星火路交叉口的西北角,该交叉口为灯控信号交叉口。根据实际观测发现南北向机动车流量较大,由南往北方向以自行车为主体的非机动车流量也较大,左转和直行流量相当,由于交叉口处缺少必要的组织,致使左转非机动车对直行交通产生极大的干扰,造成交叉口通行效率下降;交叉口处人行横道线已经模糊不清,行人过街不能沿着规范化的横道线通过,致使本已非常混乱的车辆交通更加恶化,交通安全隐患较大。

整个交叉口内经过的公交车线路较多,有9、21、207、221、235、511、528、711、714等9条公交线路,公交服务条件比较便利,这些线路发车间隔平均为5~11分钟,服务范围覆盖西北郊部分区域。

交叉口交通量观测结果表明,该交叉口机动车高峰小时为8:00~9:00,非机动车高峰小时为7:00~8:00,交叉口各进口道的机动车、非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流向图如图2-1和图2-2示,各方向分时段的进出交通流量变化如图2-1至图2-4示,各进口道饱和度及交叉口饱和度如表2-2示,交叉口配时如表2-3示。

6

西安市红庙坡住宅小区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图2-1 大兴东路-星火路交叉口非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流向图

图2-2大兴东路-星火路交叉口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流向图

7

西安市红庙坡住宅小区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350标准车(pcu)30025020015010050077.157.37.45时 段88.158.38.45入口出口

图2-3 大兴东路-星火路交叉口东口机动车交通量时变图

350300标准车(pcu)25020015010050077.157.37.45时 段88.158.38.45入口出口

图2-4 大兴东路-星火路交叉口南口机动车交通量时变图

250

标准车(pcu)20015010050077.157.37.45时 段88.158.38.45入口出口

图2-5 大兴东路-星火路交叉口西口机动车交通量时变图

600标准车(pcu)500400300200100077.157.37.45时 段88.158.38.45入口出口

图2-6 大兴东路-星火路交叉口北口机动车交通量时变图

8

西安市红庙坡住宅小区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表2-2 大兴东路与星火路交叉口机动车交通饱和度 进 口 东进口 西进口 南进口 北进口 合计 现状高峰小时机动车交通量 107 122 1236 685 2150 饱和度 0.21 0.15 0.77 0.98 0.60 由以上图表可以看出:

(1)该交叉口南进口和北进口道饱和度较大,均已接近1,这符合星火路以及与其衔接朱宏路作为城市主干路所应该发挥的道路功能。

(2)高峰小时内交通量变化除南进出口较为平稳外,东西向出口和北入口交通量存在阶段性波动,并且这种波动具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性,周期约为15分钟。

(3)南北进口对东西进口的影响较大。南北方向作为城市交通主干路,其进口交通量微小的波动即造成东西向交通量较大的波动。

表2-3 大兴东路与星火路交叉口信号灯配时 方 向 配 时 绿(s) 黄(s) 红(s) 东西向 34 2 84 南北向 84 2 34

2.3.2 项目周边主要路段的交通特征分析

鉴于项目影响区邻近所存在的支路对大兴东路和星火路等四条主、次干路的分流作用并不大,在进行交通量调查时没有专门做路段交通量观测,拟以交叉口高峰小时路口出入交通量来反映各路段对应于高峰小时的交通量,既节省了人力,又达到揭示路段交通特征的目的。根据统计,四条相关路段对应于交叉口高峰时的断面最大流量如表2-4所示。

9

西安市红庙坡住宅小区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表2-4 拟建项目相邻路段断面的机动车流量

车型 路段 大兴东路 星火路 红庙坡路 朱宏路 小客 371 1330 94 1051 中客 51 88 27 80 大客 32 85 0 67 小货 54 131 9 102 大货 47 94 4 59 标准车 660 1951 152 1525 V/C 0.28 0.41 0.11 0. 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及表2-4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大兴东路和红庙坡路负荷度(V/C)均小于0.4,属于城市道路六级服务水平分级的A级(V/C <0.4),星火路属于B级(0.4≤V/C<0.6),朱宏路属于C级(0.6≤V/C<0.75)。根据对西安市城市道路交通条件的分析,道路交通服务水平处于B级和C级较为合适——既能满足车辆运行顺畅,又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道路资源。因此,现有的道路交通服务水平充分表明拟建项目少量的交通出行增加并不会对现有相关道路造成不良的负荷影响。

2.4 项目周边交通现状评价

通过对项目周边交通系统的交通特征分析,可以得出拟建项目交通影响范围内交通现状评价如下:

(1)由大兴东路与星火路交叉口处非机动车早高峰出现于7:00~8:00,而机动车出行高峰则较之晚1小时,这说明拟建项目影响范围内的机动车出行多为过境非工作出行。

(2)与拟建项目密切联系的交叉口由于南北方向左转非机动车辆以及部分过街行人通行无序的影响,致使直行和左转机动车辆顺畅运行受到极大地干扰,潜存着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安全的隐患。

(3)与拟建项目相邻的四条道路除了朱宏路交通服务水平适中,其余三条道路交通服务水平优良,这使得拟建项目诱发交通量的适度增加具备可行性。

10

西安市红庙坡住宅小区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第 3 章 交通需求预测

交通产生量包括开发项目本身的交通产生量和开发项目以外的交通产生量,未来交通需求包括项目交通及区域内其他已审批同意建设项目的交通产生量以及区域现状交通乘上自然增长率的总和,交通需求预测即对项目交通量进行预测,而这必须建立在拟建项目交通影响范围内交通分区的基础上。

3.1 背景交通量预测

背景交通量是指不考虑影响范围内未来开发项目建设的前提下的周边道路交通流量预测值,它反映的是周边道路的交通量变化情况。背景交通预测通常采用累加法、交通模型法或增长率法。累加法适用与交通增长适中、预测年限不长(小于10年)、区域内的开发建设项目比较确定的情况;交通模型法适用于项目所在区域已进行过系统的交通分析并建立起较为细致的交通规划模型;增长率法适用于预测时间不长、增长变化不大、增长趋势稳定的情形。鉴于本项目预计于2006年建成,远景目标年为2008年,预测期不长,以及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研究区域内已审批的项目资料的情况,对背景交通量采用增长率法进行预测,根据西安交通数据库确定年平均增长率。

研究区域内主要相关道路的交通量的变化趋势十分相似,因此大兴东路-星火路十字交叉口周围的四条相关道路较能反映区域交通的变化情况。根据西安交通数据库及预测系统的有关数据整理得到交通增长指数,如表3-1所示。

表3-1 相关道路高峰小时交通量增长指数 路段 交通量增长指数 大兴东路 1.03 星火路 1.02 红庙坡路 1.04 朱宏路 1.06 根据表3-1中的高峰小时交通量计算出背景交通量的预测值如表4-2所示。

表3-2 拟建项目交通影响范围内背景交通量预测值 路段 大兴东路 星火路 红庙坡路 朱宏路 背景高峰小时交通量(进出合计) 755 2211 182 1748 V/C 0.31 0.46 0.13 0.73 11

西安市红庙坡住宅小区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3.2 拟建项目交通量预测

项目交通量预测是指根据有关数据确定土地开发项目产生的新增交通量,这里主要考虑开发此建设项目将新增的机动车交通量。预测采用四阶段法,思路是:首先进行出行调查,即调查与拟建项目处于同一区位、规模相近、同一性质的已建住宅区的出行生成量及出行方式,然后采用交通生成模型类比预测拟建项目的出行生成量,再进行出行方式划分,求出拟建项目新生成的各种出行方式的出行量,进而可换算出新增机动车交通量,最后对新增交通量在研究范围内进行交通分布和交通分配。 3.2.1 出行生成

出行生成与建设项目类型、规模(强度)及所处区位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在进行拟建项目出行生成分析时一般以同一区位的类似建设项目作为参照物进行类比分析,采用类别生成率法进行预测。

类别生成模型如下:

QRX

其中:Q ——拟建项目的出行产生(吸引)量;

X ——从指标值确定的难易程度及与交通生成的相关性两方面综合选取

住宅区的建筑面积为自变量;

R ——居住用地的出行生成率即单位建筑面积的产生(吸引)出行量。

表3-3 拟建项目出行产生吸引量

路段 星火路北段 全天产生吸引率 高峰小时吸引率 0.03 0.00392 采用表3-3中的值作为拟建项目的出行产生(吸引)率。将建设项目的建筑面积为75212.8m2和出行生成率代入类别生成模型中,可计算出拟建项目全天和高峰小时出行产生量和吸引量如表3-4所示。

表3-4 拟建项目出行产生吸引量

出行产生吸引量(人次) 全天 2738

12

高峰小时 295 西安市红庙坡住宅小区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人们日常基于家庭的出行,在早高峰时段,其出行产生量远大于吸引量;而晚高峰返程回家时又恰恰相反,出行吸引量远大于发生量;但从全天的角度考虑,则其出行的发生吸引量是相等的。 3.2.2 方式划分

影响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出行者偏好、出行目的、交通设施服务水平等。由长安大学建立的西安市交通数据库及预测系统中的统计数据,可得到居民的各种出行方式所占比例及平均载客量如表3-5所示

表3-5 西安市居民各种出行方式比例及平均载客量表 出行方式 出行比例 平均载客量 小客车 5.4% 1.2 公交 37% 20 摩托车 5.1% 1 自行车 27% 1 步行 25% 1 由表3-5可看出:居民的出行方式以公交车为主,其中公交车出行方式占总出行的37%;其次采用自行车和步行的出行比例也较高,分别达到27%和25%。

表3-6 拟建项目未来年高峰小时采用各出行方式的出行人数及出行量 出行方式 出行人数 出行量 小客车 16 13 公交 109 5 摩托车 15 15 自行车 80 80 步行 74 74 拟建项目生成的机动车交通量分析主要是通过出行方式划分结果,将机动车的出行量折算成标准小汽车,主要换算参数是机动车的车型换算系数,车型换算系数参照城市道路交通规范取定,见表3-7。拟建项目远景目标年高峰小时及全天将产生吸引的标准小汽车量如表3-8所示。

表3-7 机动车换算系数

车型 车型换算系数 小客车 1 公交 2 表3-8 拟建项目目标年高峰小时及全天吸引交通量(折算值)

机动车出行产生吸引量 全天 223 高峰小时 24 13

西安市红庙坡住宅小区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3.2.3 交通分布

交通分布是根据建设项目的发生吸引量,确定各小区间的出行量,即确定OD表。本文采用trips软件中的交通分布模块进行分布预测,具体采用的方法为Fratar法。 3.2.4 交通分配

本次交通分配主要是将项目产生的新增出行量分配到具体的路段上,得出各路段由于项目建设而产生的新增交通量,从而分析拟建项目对周围路网服务水平的影响。主要思路如下:根据拟建项目与其他分区的出行分布规律以及路网交通流量的流向比例,将项目的产生吸引交通量分配到路网上。分配方法主要采用容量的全有全无模型,并应用trips交通分析软件进行建模与计算。

14

西安市红庙坡住宅小区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第 4 章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4.1 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影响分析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重点在于评价拟建项目所产生的交通量对未来路网影响的大小,以及影响是否处于路网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使交通影响降至最低。其中,主要部分为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影响分析,即通过交通模型对规划方案进行测评,计算出拟建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对影响范围内主要路段及交叉口的影响程度。 4.1.1 主要路段交通负荷分析

通过对拟建项目生成的交通量在影响范围内路网上的分配结果,并与背景交通量进行叠加,得到项目建成前后相关路段高峰小时交通量及交通负荷见表4-1,路段服务水平详细对比见图4-1。项目建成后大兴东路-星火路交叉口机动车交通量见图4-2。

住宅区0.570.7朱宏路0.010.010.450.10.450.10.150.07大 兴 东 路0.520.3红 庙 坡 路星火路

(a)建成前

住宅区0.760.7朱宏路0.050.010.510.120.50.130.170.09大 兴 东 路0.370.56红 庙 坡 路星火路

(b)建成后

图4-1 项目建成前后路段交通服务水平对比图

15

西安市红庙坡住宅小区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表4-1 项目建成前后主要路段高峰小时机动车交通量及交通负荷 路段 大兴东路 星火路 红庙坡路 朱宏路 背景高峰小时 交通量 660 1951 104 1525 项目建成后 高峰小时交通量 755 2211 156 1748 项目建成前 V/C 0.28 0.41 0.11 0. 项目建成后 V/C 0.31 0.46 0.13 0.73 由表4-1可以看出项目建成前后大兴东路、红庙坡路的负荷度(V/C)变化较小,而星火路上承担了较大的分流交通量,但由于本身道路已经承载了较大的流量,所以V/C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朱宏路交通负荷度变化较为显著。

根据城市道路路段及交叉口服务水平划分标准(见表4-2),可以看出大兴东路和红庙坡路的道路交通服务水平保持A级不变,星火路保持原有B级服务水平,而朱宏路也保持原有的C级服务水平。根据预测交通增长幅度以及各路段的交通负荷变化来看,道路在满足较好服务水平的基础上,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拟建项目新增交通量并未使道路系统服务水平降低。

表4-2 城市道路路段及交叉口服务水平划分标准

服务水平 V/C A <0.4 B 0.4~0.6 C 0.6~0.75 D 0.75~0.9 E 0.9~1.0 F >1.0 4.1.2 交叉口交通负荷分析

通过对未来年交叉口进口道交通量的汇总,得到项目建成后相关交叉口高峰小时交通量及负荷度,见表4-3。

表4-3 项目建成前后大兴东路-星火路交叉口高峰小时交通量及交通负荷

背景高峰小时 交叉口 交通量 项目建成后 高峰小时交通量 项目建成前 V/C 0.60 项目建成后 V/C 0.68 大兴东路-星火路 4288 46 按照表4-2的划分标准,项目建成前后交叉口的交通负荷仍保持B级服务水平,交叉口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可以初步论断仅凭该项目的实施并不会

16

西安市红庙坡住宅小区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对其周边道路系统造成不良的影响。

图4-2 大兴东路-星火路交叉口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流向图

4.2 公共交通影响分析

根据调查,拟建项目临近道路公交线路较多,在大庆路和桃园路的交叉口附近共设置了6个公交站,高峰小时每路公交车平均发车频率是7.2次/小时,平均载客量为20人/趟,实载率为%,那么这些公交线路的高峰小时为区域提供的公交总运输能力为4050人次,但实际上还有1458人次的公交运输能力没有被发挥出来。

根据报告上文分析,拟建项目公交需求为1013人次/日,高峰小时出行中公交需求为110人次,取110人次作为拟建项目高峰小时采用公交出行的需求量,那么公交供给1458人次远远大于项目生成的公交需求,因此该区域的公交运输能力完全满足拟建项目建成后的公交需求,并具备较高的公交服务水平。并且在未来年内,随着拟建项目的建成并投入使用,该交叉口附近还会增加新的公交站点,公交服务水平还会有所提高,可进一步提供居民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从而使到拟建项目的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公交服务。

17

西安市红庙坡住宅小区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4.3 非机动车影响分析

目标年相交各路段断面自行车流量见表4-4。

表4-4 目标年相交各路段断面非机动车流量(折算值)

路段名称 大兴东路 红庙坡路 星火路 朱宏路 断面流量(辆/h) 441 103 804 571 由表4-4并结合图2-1可以看出,拟建项目远景目标年高峰小时所产生的非机动车流量将达到94辆/h,这些新增流量分布到各个路段上不会因交通负荷的少量增加而使道路通行能力下降。

18

西安市红庙坡住宅小区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第 5 章 项目配套设施分析

5.1 项目影响区规划道路条件分析

项目交通影响范围内的路网布局基本呈方格状,区域内星火路、红庙坡路、朱宏路、北二环路、小白杨路、大白杨南路等各级道路为已建道路;为带动该区域土地开发以及满足本项目建设要求,规划将新建大白杨路和永全路 (小巷)。项目影响范围内城市快速路1.4KM,城市主干路约0.45KM,次干路2.84KM,支路约3.2KM,城市道路覆盖密度为16.44KM/KM。

2

5.2 项目区内停车设施供需分析

5.2.1 停车供给分析

规划项目停车泊位依照0.25泊位/户的配建指标建设,根据住宅区规划设计,住宅区建成后将有344户居民入住,因此可以计算出规划住宅小区内应配设86个停车泊位,考虑到城市机动化水平将日渐提高,项目规划设计中考虑并预留了部分停车空间。 5.2.2 停车需求分析

停车需求分析就是以交通需求来计算停车位数量,用以检验规划配置的停车位数是否满足需求。由前面交通量预测可知,拟建项目目标年高峰小时吸引小汽车的停车数为16辆。对比停车泊位供需情况,停车供给足可以满足需求,并能够为未来小汽车发展提供较为充裕的停车空间。

5.3 住宅区交通组织分析

本评价的目标是为了降低拟建项目对局部路网的影响,而合理的交通组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交通组织分析即根据拟建项目所产生吸引的交通量及拟建项目出入口的布置对周边车辆及行人进行组织,确保其安全、有序。 5.3.1 外部交通组织方案

根据前述项目建成前后交叉口交通量对比分析,从大兴东路出入交叉口的交通增量为95辆,该路段流量增加不大,但为确保交叉口交通组织顺畅,建议如

19

西安市红庙坡住宅小区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下具体措施予以交叉口组织优化:

①对大兴东路与星火路交叉口的信号控制管理予以优化。结合交叉口新通行规则——红灯亮起,机动车必须在入口停车线处停靠,而非机动车则可以伺机寻找时间空隙左转通过,并加强交叉口处入口管理而使交叉口通行效率得到提升。

②重新标划各路段上的道路标线,规范道路交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行驶权限,改善交通无序的局面。 5.3.2 出入口交通组织方案

拟建项目内部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均采用双向行驶的组织方式,在进出口设置隔离墩,将进出车辆分离;在停车场内按不同的车型分别设置停车区,使小型汽车与其他车型分开,使场地得到充分利用和车辆出入方便。

行人与自行车共用一个出入口,考虑到过街行人量较大,在小区引路与相交次干路交叉的适当位置设人行横道线,南北向过街行人走人行专用道,实现人流与车流的分离,增加行人过街的安全性。

20

西安市红庙坡住宅小区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第 6 章 结论与建议

6.1 分析结论

(1)拟建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其新增流量对于周边路网所产生的影响不大,项目建设可以实施;

(2)项目邻近道路上设置的公交线路和停靠站较多,服务水平较高,能够满足区域未来年的公交需求;

(3)拟建项目设计中设置的机动车停车泊位满足目标年项目交通预测需求; (4)随着拟建项目周边规划道路的同步建设,项目外围路网的等级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5) 项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进出口的设置可保证进出人流、车流能够拥有一个较完善和畅通的内部和外部交通环境。

6.2 相关建议

(1)建议做好住宅区内部南北向通道机动和非机动车辆与行人通行的隔离优化,保障小区内居民的安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参照城市道路实施划线分离;

(2)建议小区南向和东侧两个出入口处适当扩宽,这有利于住宅区居民出入的快速集散;

(3)做好连通大兴东路和拟建大白杨路的规划路的车辆和行人组织分离工作,道路两侧应铺设合适宽度的人行道;

(4)为降低车辆出入交叉口对所连入次干路交通的干扰,需加强交叉口处的交通(尤其是非机动车)的组织工作。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