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教具制作的意义有哪些?
玩教具制作的意义有哪些?
(一)动手自制玩教具,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学习的适宜方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它是区别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特点,玩教具是游戏与学习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我国地域差异大,经济发达地区的幼儿园有能力购买许多玩教具,但是经济条件差的、偏远地区的幼儿园只有动手动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孩子制作玩教具,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
(二)创造更适宜的条件,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孩子探索世界的媒介是玩具,通他们过对玩具的摆弄、不断感知事物与现象,我们只有创作丰富的环境,才能让幼儿更充分是学习,所以自己制作玩教具,可以为幼儿创造更适宜的游戏和学习条件,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三)传承民俗文化,激发自制玩具创作灵感
幼儿园教具的制作灵感有许多都来自于本土文化与民俗文化,如京剧脸谱、剪纸等,我们可以利用自己家乡的本土资源、民间文化制作玩教具,对幼儿解我国传统文化和本地文化和生活习俗具有独特的作用。
我们要注意玩教具的制作不仅仅是追求结果、越花哨越丰富越好,不是追求数量,而是在思想上、观念上有个转变。玩教具的制作是一个过程,它包括前期的设计,当中制作、后期的使用。在制作玩教具的过程中老师要学会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了解幼儿的兴
趣、问题和困惑,孩子在制作玩教具的过程中不断遇到问题、进行探索,想办法解决问题,最后得到成功,老师和孩子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互动过程中和幼儿共同成长。
(五)充分利用玩教具的潜在功能,促进鱼儿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1、增强幼儿的,发展体力,促进全身动作协调统一。
2、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性格。
孩子性格不同、爱好不同,但是都爱玩,在制作玩教具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要思考,遇到问题要知难而上,这些都是良好的品质。包括与同伴协商,分配任务,最后玩好后把工具整理好等等,这些都能培养孩子整齐、有序、爱护物品的良好学习习惯。还形成自制、自信的精神,培养责任感,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有深远的影响,使孩子终生有益。
3、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
在制作玩教具的过程中,孩子乐在其中,美的熏陶不言而喻,还有孩子在制作玩教具中要运用到剪剪、贴贴、折折、拼拼、搭搭,他就要思考颜色的搭配,大小的比例等,他的审美能力就提高了。
(六)给孩子创造的空间、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1、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做”沉浸在对材料的摆弄和操作快乐之中
孩子自制玩教具是一个过程,他在摆弄、操作、探索中体验到快乐的情绪。
2、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后的成果,感受自己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玩具制作过程中的角色转变。
老师要学会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了解幼儿的兴趣,思考哪些是孩子们做的,我们没有必要去做,给孩子空间与机会去探索与尝试去体验。从老师单纯的自制教具转变为师生共同制作,让孩子从纯粹的玩转变为制作者,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自制玩教具的原则有哪些? (一)教育性
玩教具要符合《纲要》的基本精神,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要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玩教具要符合幼儿园游戏活动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做到“做”与“用”相结合,
不要注重量,而是质,避免为了做玩教具而做玩教具。 (二)创新性
玩教具要构思新颖,有利于幼儿想像与创造的。 (三)科学性
设计的玩教具概念与原理要正确,符合科学性,并且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水平。
玩教具不能太难,让幼儿跳一跳就能够得着,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还有利于幼儿操作与探索,让幼儿在操作中发现解决问题。
(四)多样性 1、就地取材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选取当地富有的制作材料,来制作成本低廉的玩教具。
2、废物利用
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如废旧轮胎可以制作成户外器械,让孩子滚、钻、推、跳,发展运动能力。水彩笔用完了,果冻吃完了可以做风铃,鞋盒等各种盒子可以放在建构区内让幼儿拼拼搭搭。
3、一物多用
就是一种废旧物品在多个地方使用,如纸板可以做屏风、做相册、做装饰牌、做围墙等等。
4、一物多玩
小小的布袋可以有不同的玩法,可以钻、可以套着袋鼠跳,可以投掷等,让孩子有不同的玩法中有不同的体验。
(五)安全性
以幼儿为主体,防止幼儿受到伤害。玩教具不能有毒,不能锋利的边角,裂缝,毛绒玩具最好不要选长毛绒,防止细菌与螨虫,玩具大小以幼儿把握为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