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药实践2013年7月第22卷第7期 ・483・ 文章编号:1671—8631(2013)07—0483—03 丁卡因气管内麻醉对全麻苏醒期气道反射的临床观察口 蹇忠禄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州贵阳 550001) 摘要 目的:解决患者在全身麻醉苏醒期的烦躁和不能耐受气管导管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方法:选择全身麻醉 择期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按照常规快诱导全身麻醉;B组则以1%盐酸丁卡因2~3 mL口腔喷雾浸 润麻醉,按实验要求给予咪达0.05 mg/kg、哌替啶0.15 mg/kg、氟哌利多0.05 mg/kg、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 待患者入睡但咳嗽反射仍然保留时,用2.5 丁卡因2.5 mL行环甲膜穿刺气管内麻醉。结果:B组方法对抑制气道反 射是有效的,对减少全麻苏醒期的并发症是明显的。结论:丁卡因环甲穿刺气管内麻醉,对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气管 导管的刺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明显增加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可明显减少全麻苏醒期的并发症。 关键词 丁卡因;气管内麻醉;全麻苏醒期;气道反射 中图分类号:R614.3 文献标识码:B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etracaine endotracheal anesthesia recovery from general anesthesia air— way reflexes JIAN Zhong—lu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yang Medical College,Guiyang 550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solve a series of problems caused by patients in the general anesthesia emergence of irri— tability and can not tolerate the endotracheal tube.Methods:One huandred and twenty cases of general anesthesia,pa— 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wo groups.Group A(the control group)in accor— dance with the conventional fast induc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Group B,1 tetracaine hydrochloride 2~3 mL oral spray anesthesia,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quirements for midazolam 0.05 mg/kg,pethidine 0.15 mg/kg, droperidol 0.0 5 mg/kg,ground dexamethasone injection 1 0 mg,to be patient to sleep but the cdugh reflex retain 2.5%tetracaine due tO the 2.5 mL row thyr0cricocentesis endotrachea1 anesthesia,puncture.Results:Through the practice of clinical observation,this method is effective to inhibit airway reflexes of complications,can significantly re— duce the period of recovery from general anesthesia,this method is worth promoting.Conclusion:Amethocaine of ring puncture endotracheal anesthesia.the patient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rousal the inhibition of the stimulation of the endotracheal tube iS obvious.Increase the patients tolerated the endotrachea1 tube iS obvious,tO reduce the period of recovery from general anesthesia complications iS obvious. Key words tetracaine;endotracheal anesthesia;recovery from general anesthesia;airway reflexes 在以往常规快诱导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苏醒 1.1 一般资料 期,患者都不能耐受气管导管对气道的刺激,患者有 选择2006年一2O12年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 烦躁、呛咳、生命体征波动较大等临床表现,是我们 120例,年龄18~8O岁;ASA I~Ⅲ级;分别在普 临床工作中最常遇到的问题,常造成在较深的麻醉 外科、骨科、胸外科和脑外科等。其中男75例,女45 状态下提前进行气管拔管,这不但给患者造成了很 例;无心、肺、肾等并发症。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 大的安全隐患,也为我们医疗安全埋下了很大的安 和B(实验组)。 全隐患。寻求能让患者更好地度过全麻苏醒期,更好 1.2麻醉方法和用药 地耐受气道刺激的方法,一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丁 如果患者没有特殊情况,在手术前3O min常规 卡因气道麻醉就是其中的方法之一。 肌肉注射咪唑安定0.3 mg/kgl_】],阿托品运用与否, 1资料与方法 则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需要则给阿托品(O.5 mg) [1]本文为贵阳中医学院课题中期成果(项目编号:贵中医科院内[2011338) ・484・ Proceeding of Clinical Medicine,Ju1.2013,Vol 22 No.7 或长托宁。A组按照常规快诱导全身麻醉。咪唑安 度(SpO ),但在数据统计中,主要收集患者当时对 定0.1~0.4 mg/kg、芬太尼3~5 ̄g/kg、维库溴铵 气道刺激反应比较敏感的几个指标。体温的监测最 1~1.5 mg/kg和丙泊酚2~4 mg/kg、地塞米松10 好做鼻温和肛温监测。较大手术行中心静脉压监测 mg,物起效后行气管插管术。B组以1%盐酸 和有创动脉压监测,数据以有创动脉压监测结果为 丁卡因2~3 mL口腔喷雾浸润麻醉,按实验要求给 准,在插管前、插管后即刻分别记录上述指标。以观 予咪达0.05 mg/kg、哌替啶O.15 mg/kg、氟哌 察患者生命正波动情况_2]。 利多0.05 mg/kg、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待患者 2 结 果 入睡但咳嗽反射仍然保留时,用2.5 9/5丁卡因2.5 两组在静脉全身麻醉苏醒期,MAP和HR改变 mL行环甲膜穿刺气管内麻醉。在穿刺时,一定要注 均较明显(P<O.05)。而A组在苏醒期以及拔管中 意穿刺针的固定,不要穿刺过深,避免不必要的损 和拔管后即刻均表现出循环系统兴奋,出现血压和 伤。2 rain后给予丙泊酚2 mg/kg,环甲膜穿刺3 心率的改变。在麻醉减浅和气管拔管过程中生命体 arin后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导管选择(ID号)在7.0 征波动均较大。患者苏醒过程中表现出躁动或者烦 ~7.5 mm之间,确认在气管内后固定气管导管。两 躁不安,部分患者有自己拔管现象等,不能耐受导管 组均以异氟烷或者七氟烷1 ~1.5%吸人,丙泊酚 的刺激。B组在苏醒期和气管拔管过程中患者比较 1~2 mg/kg术中持续泵入,间断静脉推注维库溴铵 安静,循环系统兴奋不明显,HR和BP均无明显改 和芬太尼或者舒芬太尼维持麻醉,或者用瑞芬太尼 变,生命体征比较平稳。B组患者没有A组的烦躁 持续泵人。术中液体均用乳酸钠林格氏液、钠钾镁钙 不安情况出现,只有少部分环甲膜穿刺效果不理想 注射液和羟乙基淀粉维持。晶胶比视手术大小和出 的患者出现有轻微的烦躁表现(即在患者咳嗽反射 血情况来定。如果手术出血量大,视具体情况适当输 消失后才进行环甲膜穿刺气管内麻醉,导致局部麻 入红细胞悬液或者血浆。 醉药物不能充分地在气道内流动,导致了气道麻醉 1.3监测指标 的不完全);而两组患者在苏醒期和拔管过程中循环 在患者人手术室后接无创多功能监护仪,监测 系统兴奋的反应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指标主要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 义。两组苏醒期和拔管过程中MAP,HR比较差异 脉压(MAP)、心率(HR)、体温(T)和脉搏血氧饱和 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和拔管过程中血压、MAP及HR的变化情况比较 ± 3讨 论 作用会一直持续到手术结束、气管拔管后。丁卡因目 在目前的临床运用中,丁卡因主要是粉针剂,它 前常用作黏膜表面麻醉 ]。丁卡因用于口腔喷雾表 属于局部物中的酯类局麻药。丁卡因的穿透 面麻醉,首先它可以抑制口腔黏膜的神经反射,进而 能力强,对血管无明显的收缩作用,也无局部的刺激 可以抑制舌根部及咽后壁的神经反射,这样就可以 作用。它的另一个优点是作用时间比较长,时效可以 有效地预防全身麻醉苏醒期气管导管刺激引起的血 达3 h以上,在气管内作用时间更长。大量临床研究 流动力学改变,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通过环甲 发现,在全麻药的复合运用下,丁卡因的气管内麻醉 膜穿刺气管内注入丁卡因,然后通过患者自身的条 临床医药实践2013年7月第22卷第7期 ・485・ 件反射——咳嗽反射,就可以使药物在气道内随着 射的抑制是有效的,对气管导管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气流和患者的喉肌上下流动,从而达到很好的气管 刺激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同时也证明患者的儿茶酚 内麻醉作用;同时可以使气道表面麻醉更完全和充 胺分泌的水平也得到了很好的抑制。再加之在手术 分,而不是只麻醉患者气管;可以有效地抑制整个气 中合理用药,患者的疼痛刺激得到有效的控制,患者 道内的神经反射,达到很好的气管内表面麻醉的作 的生命体征有所下降,因为有了气道反射的抑制、合 用。丁卡因局部通过患者本身保留的咳嗽发 理品的运用,使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能够更快、 射,使药物在气管内上下流动,可以达到气道的一个 更舒适地清醒。多例全麻苏醒期患者的l临床试验结 完整的表面麻醉作用,特别是在气道神经分布比较 果说明环甲膜穿刺注射丁卡因这一麻醉方法,可有 丰富的隆突处;丁卡因溶液在气管内通过患者的咳 效抑制气管导管对患者气道的刺激,对减少全身麻 嗽反射上下的流动,可以减少因为局部高浓度药物 醉苏醒期的并发症也是有效的,是患者更舒适地度 导致的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并且还可以达到气管 过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可行方法之一,而且为围术期 内完善的表面麻醉,从而可以更好地耐受气管导管 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措施,为 的刺激。因此保留患者的咳嗽反射时用药是非常必 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措施,为减少 要的,能使患者很好地耐受术后气管导管对患者气 患者在苏醒期和早期气管拔管产生的并发症提供了 道的刺激,更好地安全度过围术期。 一个有利的措施和保障。 本研究B组患者对全麻苏醒期气管导管的刺 全身麻醉苏醒期气道的不良刺激一直是我们麻 激不明显。这是因为高浓度(2.5 )的丁卡因作用在 醉医生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 气管黏膜,而气管黏膜的神经分支都比较小,从而可 能使患者更好、更安全地度过围术期。而丁卡因气管 以达到对气管内反射的长时间抑制,使患者能够较 内麻醉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这一方法的运用,不仅 长时间地耐受气管导管的刺激,从而有效抑制了气 解决了插管时气道反射带来的不良反应,同时还为 管导管的刺激。没有了导管的刺激反射,气管拔管过 拔管时提供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拔管条件,为我们 程中的不良反应就明显减少,患者在苏醒过程中就 现在提倡的安全麻醉、舒适麻醉的理念提供了一个 能更好地耐受气管导管,不会产生烦躁不安等情况。 选择方案。麻醉的过程不仅需要保障患者的安全,更 这就对减少因不能耐受气管导管的刺激而导致的早 需要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手术过程。大量临床病 期或者提早拔管所导致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 例证实,口腔喷雾环甲膜穿刺气管内麻醉,可以很好 一个很好的预防作用,如早期拔管导致的呼吸延迟 地抑制苏醒期气管导管对患者气道的刺激,为苏醒 和拔管后再次插管等。术中物和药品量的合 期更好、更安全地拔管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时机和更 理运用,对患者的苏醒也是有利的,在手术过程中我 安全的平台,是值得参考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基层 们不会因为气道的刺激而加大物的使用量。 医院,更需要一个安全、平稳的全身麻醉苏醒期,这 任何药物都是有利有弊的,只有合理的运用,才能起 不仅是病患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麻醉工作者的需 到更好的作用。本文A组患者气管导管对患者气道 要。 的刺激是很明显的,患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临床 参考文献: 表现,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烦躁不安等。而B组 E1]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 患者在实施喉头表面麻醉、环甲膜穿刺气管内丁卡 出版社,1997:329. E2] 徐汝玺.丁卡因气管内表麻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副反 因注射后,患者在行气管拔管前后没有生命体征的 应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6): 明显波动,患者相对比较安静平稳地度过了气管导 369. 管的耐受期。在气管导管耐受期、拔管即刻以及气管 [3] 陈伯銮.临床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0:320—331. 导管拔管后1 min,5 min,患者的血压、心率都无明 收稿日期:2013-03—20 显波动,拔管前后患者的整个生命体征都比较平稳。 (本文编辑:王作利) 这表明丁卡因气管内麻醉对患者全麻苏醒期气道反 作者简介:蹇忠禄(1974一),男,贵州省贵阳市人,学士学位,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麻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