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发 挥及体系构建
一、引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学生管理工作越来越繁重, 传统方法已无法满足当前高校管理需要, 因此高校必须使用学生 管理信息系统,以促进学生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发展。然而, 由于信息网络采用被动式管理的方式, 导致高校管理工作缺乏时 效性,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严重影响了高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及特点
(一)定义 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指通过将学生学籍信息等载入网络模板 中,对不同籍贯、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管理,是促进学生管理规 范化、电子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特点
1. 全面性 学生管理信息系统是建立在高校实际工作情况基础上的信 息分析整理系统,从整体上讲,它是一套系统的、较为完善的管 理系统,而从个体出发,它又能满足学生的各项需求,建立起学 生与教师沟通的桥梁。例如,管理系统中包含学生资助体系,可 提供国家助学贷款、特困生资助、勤工俭学等多种渠道,学生可 凭借自身情况、能力选择合适的资助模式,从而有效改善我国
“辍学容易,求学难”的局势。
2. 实用性
现代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区别于传统的管理模式, 它提倡信 息资源共享, 教职人员利用该系统对学生信息进行整理, 而学生 也可以从中获取信息, 如此实现一种双向的资源使用模式, 促进 了资源的整合,进一步满足了高校透明化管理的需求。此外,信 息技术的可延伸性也满足了管理人员的拓展需求, 如今的管理系 统可实现管理、查询、转账等多项功能,进一步实现了高校信息 网络一体化发展。
3. 先进性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采用集中式的数据存放及分布式的处理 结构体系,并能够连接 WEB处理器、In ternet网络客户端等服 务器,可有效地完成数据更新, 实现了管理信息的准确性与时效 性。此外,该系统的结构适用于多种网络操作模式,因此用户在 使用过程中,不必担心网络的区域性问题。
4. 安全性 上文提到,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除此之外,它还具 有良好的安全性能, 用户登录需符合合法身份, 每次登录都有记 录,且网络系统会根据登录者的身份进行自动分组, 不同的用户 身份授予不同的使用权限。 此外,该系统内部会通过端口限定的 方法,第三方的攻击, 对于敏感信息, 采用加密及追踪处理, 从而避免了信息泄露及更改。
三、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 信息不完整
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前提就是要完善对学生信息的整合,
相
比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学生管理依靠网络技术会更加快捷、便 利,从
而使管理工作更加全面。然而,当前的信息管理系统对于 数据采集仍然有失偏颇。许多高校的信息不完整,信息内容不全 面,导致教师工作存在漏洞,此外,部分高校的信息分布存在不 对称现象,信息内容缺斤少两,诸如成绩、学籍等信息都存在漏 洞,与学生心理状态相关的信息更是寥寥无几,
理长期处于被动、保守的状态。
(二) 信息更新速度慢
学生信息反映了学生在校的整体表现, 信息内容会随着时间 的推移而不断完善。目前,高校在信息网络管理上都采用分级制, 各分院管理本院学生的所有事情,此做法虽然可实现精细化管 理,但在技术上却没有保障,分院缺乏专业的信息管理人才,学 生信息录入都由教师完成, 一些老员工对于网络系统不熟悉, 再 加上教学任务繁重,很容易出现信息输入延迟等问题。此外,教 职工在学生信息管理上缺乏主动性, 无法正确使用信息系统, 导
致数据更新缓慢,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从而阻碍了学 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良性发展。
(三) 资源不共享
上文提到,该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实现资源共享, 但在 当前的高校信息系统中,仍然资源不共享的问题。高校在信息化 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全局统一的系统规划, 管理信息系统大 多是孤立的,分属于不同的部门,造成应用系统建设各自为政、 数据没有统一标准,导致信息交换难,从而出现各个部门的管理 信息系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的问
导致高校教学管
题。许多拓展的功能长期被搁 置,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严重的影响到了高校一体化管理的 进程。
四、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发挥 (一)促进思政教育的科学性
思政教育不止局限于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对于树立学生三 观、端正教职工的日常行为、 领导层的思想决策都具有十分重要 的作用。尤其在网络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
高校更应搞好思
政教育工作,准确掌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 因,从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实现系统从结构到细节的全面 革新。
针对高校管理的复杂性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者发生 了天翻地覆的转变,编排者由最初的管理人员扩增至教职人员, 而使用者从教职人员转移至学生主体。因此系统在构建管理思路 上,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方法,需要对各主体进行整合,通过分析 不同主体的使用途径,从而实现对该系统实际应用的规划。
对不
同的人群做思想政治工作,了解其群体间的差异及每一位管理者 的阅历、水平及社会地位,从而分析其在思想意识层面存在的问 题及矛盾, 通过思政教育协调各主体间的矛盾, 从而实现对信息 系统的科学管理。
(二)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信息化技术在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是先进科学技术的有效实践,为我国的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 战,因此高校借助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开展现代高校的思政教育工 作,有利于提升我国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使高校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 了解学生 在接受
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了解学生在教育实施的过 程中在道德认识、思想品德情感、思想品德信念、思想品德意志 和思想品德行为等心理要素方面的信息, 为实行多角度跟踪教育 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高校通过对学生受教育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品德信念、心 理状态等各项隐性因素, 从而实现对学生状态的动态追踪, 从而 提高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三) ?_保思政工作的 准确性
思政教育工作实际上就是一项从反馈到评估的过程。 高校通 过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学生对校园服务的反馈意见, 从而对数据进 行整合分析, 制定出更为妥善的管理方案, 从而确保思政工作的 准确性。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设置了多个信息检测模块, 如教师 信箱、学院领导信箱、校长信箱等,还有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及 任课教师等监测系统, 能够对个体信息进行实时监控, 从而净化
T高校的教学环境,提升了网络信息的准确性, 确保了思政工作 的准确性。
五、探析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思政教育体系构建 (一) 实现对高校信息系统的统一化管理
目前,高校信息系统建设的各自为政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 费,导致学校在管理上也缺乏相关依据,因此,各分院在单一模 块的基础上,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化管理,
引
进技术型人才,设立专业的信息管理团队, 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 更新及
拓展,使信息分布满足时效性及准确性要求, 从而确保高
校管理工作的持续进展。此外,各部门对自己关系范围内的信息 权限进行更新及维护,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减少信息共享过程中 的重复性工作,从而实现对高校信息系统的统一化管理。
(二) 明确系统建设的目标
在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前, 高校应明确系统建设的目标。 首 先,高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整合学校的资金、技术、师资力量 等方面的信息,从而确保能够有效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其次,在 进行学生信息采集时,高校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 重视隐性因素在高校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从而使信息管理更趋于 人性化。最后,高校要明确管理目标,建立完整的、有组织的信 息系统,有效地解决信息冗余问题,增强学生部、学生党员的管 理职能,从而使学生变为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的一员,
更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实情。
(三)促进系统的多元化发展
高校应增强信息系统的互动功能, 除了能够满足校园内部人 员的使用要求外,还可拓展新业务,比如为学生家长提供信息服 务,使家长能够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动向等,从而提 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其次,高校应建立综合性的信息体系,使学 生能够与外界交流与互动, 从而促进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使高 校工作更加的开放、高效。
六、结语
目前,高校信息管理系统虽已投入使用了一段时间, 但在实 际的操
使管理工作
作环节仍存在着很多问题。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 管 理部门应重视思政教育工作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增强学生的信 息规划意识,促进信息系统的完善,从而形成多元化、互动式的 信息交流与管理平台,促进高校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