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摘 要
在我国经济高速进步的今天,经济数据的愈发庞大,社会对注册会计师的需求也有了增长,同时,这也是对其工作的挑战,如何把会计工作做好,就需要预防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学习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在出现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进行解决。对于会计工作的开展而言,责任越大就意味着面临的法律风险越高,在当今社会工作中,工作环境并不理想,在会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风险与诱惑,怎样提升会计工作效率并减少相关的风险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对审计风险做出了明确的阐述,并且分析了审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讨论了审计工作开展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关的案例分析。
关键词:重要性,审计风险,成因,关系;
I
The Importance And The Audit Risk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complexity of economic life, the challenge for the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to swell, want to do better more,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must pay attention to risk prevention, risk management. Only fully underst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isks and causes, and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defuse the risks. Audit liability and audit risk is probable the inevitable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legal liability is higher, the greater the audit risk. Chinese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audit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nternal environment condition is not ideal, under a lot of audit risk. Modern auditing profession theory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how to audit work and audit can improve audit efficiency and quality, reduce audit risk. This requires a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in the audit process should use importance, in full consideration of audit risk on the basis of reasonable importance level. This paper talking about the importance level and audit risk, on the basis of two concept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Key words: The Importance, Audit risk, cause,relationship ;
II
目录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1 1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概述……………………………………………………….. 2 1.1重要性的概述……………………………………………………………………..2 1.1.1重要性的含义及适用步骤…………………………………………………..2 1.1.2对重要性作出的基本判断…………………………………………………..2 1.1.3分配初步重要性水平………………………………………………………..3 1.2审计风险的概述…………………………………………………………………4 1.2.1审计风险的涵义..............................................................................................4 1.2.2审计风险的要素..............................................................................................4 2 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正证据关系的分析…………………………………...5 2.1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关系的分析............................................................................5 2.2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关系的分析………………………………………………....5 2.3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关系的分析……………………………………………....6 3 审计重要性的理论分析…………………………………................……………...7 3.1审计重要性的成因....................................……………………………………....7 3.1.1审计方法的要求……………………................………………………......…7 3.1.2审计成本效益问题的考虑…………………................………………......…7 4 审计风险案例分析…………………………………................……………...........9 总结…………………………………………………………………………………….11 参考文献.........................................................................................................................12
错
引言
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家公司要想占有更多的市场,牟取更大的利润,对于会计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大量的会计数据意味着在会计审计工作也愈发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对会计审计工作进行抽样检查来节约审计时间,会计重要性的大小判定就出现在学者研究之中,而且正在被广泛的应用在现在的会计工作中,在会计审计中体现了自身重要的研究价值。审计重要性的判定能运用于抽样审计工作中,准确的重要性判定能提升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同时,节约人力物力。
因为审计工作的实验和相关影响因素的控制是具有一定约束性的,会计工作者不能把每一个报告中出现的纰漏都查找出来,这就导致了会计审计风险难以被消除。从中可以发现,审计风险实际上说的是那些在审计抽样过程中没有被发现的重大问题,从而影响到报告使用者对于数据需求的判定,但是在相关的审计实验之中,想要弥补这些漏洞,尽可能的提升抽样审计的准确性,那么研究重要性和风险之间的关系就显的极为的有必要了。
1
1.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概述
1.1 重要性的概述
1.1.1重要性的含义及适用步骤
(1)重要性的含义
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与否,一般是说在审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出现纰漏影响的大小是否会让报告的使用者出现错误的判定。其在量上表现为审计重要性水平。
①重要性包括数量和质量的特征。
②在这个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对数据的错失,财务报告中一旦丢失某个数据很容易产生整个结果出现问题。 ③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环境。
④对重要性的评估,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环境,并考虑其它因素,来确定重要性水平。
⑤重要与否在与是否会影响报告的使用者产生错误的判定。
1.1.2 对重要性作出基本判断
重要性的评估与审计意见、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之间都存在不可分离的关系,在工作中,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其判断力对被审计单位的重要性作出判断。在对重要性作出判断时因考虑一下几个因素:
(1)重要性判断基础和方法
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和考虑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和环境,来选择适当的基准。实务中,用作确定财务报表重要性水平的基准通常有净利润、毛利、费用总额、销售收入、净资产、总资产等。但要注意一些问题: ①如被审计单位净利润幅度波动较大时,应选择平均净利。
②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不包括净资产、资产总额。 ③以往的审计经验。 (2)对错报性质的考虑
1
在许多情况下,某些错报在性质方面很重要,但在数量方面不重要。这些情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 ②报表项目本身的性质。 ③涉及务必或违法行为的错报。 ④肯能涉及法律责任后果的错报。
1.1.3分配初步重要性水平
(1)重要性水平分配的原则
分配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各类交易重要性水平,实际上就是以审计程序能保证财务报表整体公允表达为条件,以整体审计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确定各个报表项目的可容忍错报。
(2)重要性水平分配应考虑的因素 ①账户或交易项目错报发生的可能性。 ②账户或交易项目的审计难易程度。 ③项目受关注的程度。 (3)重要性水平分配的报表基础 分配的基础一般为资产负债表账户。 (4)分配重要性水平的一般方法
在采用分配方法时,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应当等于各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之和。
1.2 审计风险的概述
1.2.1 审计风险的含义
《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对审计风险定义为: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1.2.2 审计风险的要素
(1)重大错报风险要素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十六条指出:“被审计单位在实施战略以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可能面I临各种经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重点关注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经营风险。
(2)检查风险要素
审计检查风险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程序没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可能性。审计过程中存在不能被发现的错误和舞弊可能性,就是审计检查风险。
(3)职业道德风险要素
会计人员属于企业的内部员工,在领导出现道德风险时,会计人员往往受到他们的压力使披露的信息不能客观或相关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这就产生了会计职业道德风险。由于企业越来越社会化,所有权和经营权的进一步分离,会出现大股东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公司其他股东的利益,从而出现道德风险。
①可变性
各种主观客观因素决定会计职业道德风险,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会计职业道德风险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②客观性
会计职业道德风险的客观性表现为会计系统的固有风险,它来源于会计本身的,有会计所处的环境和会计人员本身所造成的风险,会计职业道德风险是人性的使然,是不可避免客观存在的。
③潜在性
会计职业道德风险是潜藏于会计工作中的一种可能性,是否发生风险及风险程度都是不可预知的。
④危害性
不管哪一种风险变为现实的损失,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
3
2.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关系的分析
2.1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关系的分析
重要性是会计的工作者在对相关的会计制度做出评估出现差别的时候,有一定的包容性,也就是说只要在这个错误的范围之内都是可以被原谅的差别,重要性指的就是对会计工作所上交的报告上的差别来说的。就中国的会计相关的制度对会计的会计中审计工作重要性,就其重要的程度而言,是要看对会计报告的使用者的要求来判断的,有的报告使用者只是为了看一个大概的数据,那么误差大一点也是可以的,有的报告使用者则是为了看到精准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所以会计数据要相对精准很多,如果说某个会计数据不能达到报告的使用的要求,从而影响到了报告使用者的使用,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那么就说明这个数据很重要,相反就是不重要。数据的重要与否是要看使用者要求的,在这里的报告使用者包括公司负责人、公司的股东、工商管理部门、需要对数据有一定需求的社会民众群体等,在这里他们需要对这些会计数据信息做出一定的理解,从而影响到今后的行为,但是他们对数据的准确程度的需求是有着明显的差异性,比如说企业要交予部门备案的信息和公示给公众的数据信息,明显前者要比后者更为的详细,后者可以有更大的可容忍误差。
2.2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关系的分析
(1)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反向变动。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应被会计师考虑到。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的概率也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的概率就越高。
(2)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正向变动。
判断的审计风险重要性水平越高,那么面临的审计风险也就越大。反之,所判断的审计重要性水平越低,那么所面临的审计风险也就越小。 (3)审计风险影响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风险大小与重要性不相关,但是对重要性有着参考的作用。
4
2.3 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关系的分析
审计证据对于会计工作而言具有基础的作用,在会计工作中证据是一切的前提条件,会计工作者在对相关的法律机构提起会计诉讼时,最需要的就是对审计证据的收集整理,在诉讼过程中,政务的执行人主要就是对这些证据进行分析,从而判定双方责任做出公平公正的判决,所以说在证据的收集上要有清楚的认识,把会计工作资料进行保存分类,一旦出现问题就是最好的保障。证据和风险之间的关系是成反比的,证据越充足出现风险的概率就越低,证据越匮乏就越容易出现风险问题。而证据的充足与否就看所要面临的风险大小,风险大的自然就要收集更多的证据,由此可见,证据和风险之间的紧密联系。
5
3 .审计重要性的理论分析
3.1 审计重要性的成因
我们在研究审计的重要性时,必须要考虑到的两个方面就是审计效率和质量;审计的效率和质量两者大多都成方向关系,我们在工作时为了提高审计效率,对审计的质量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虽然审计重要性得到了提高,但是工作人员所面对的审计风险也相应提高了;相反的,如果我们在保证审计质量的情况下,审计效率同样会有所降低,因为高质量是建立在众多工作量基础之上的;所以,注册会计师是通过对审计效率和质量两者的平衡处理来解决选出最好的审计重要性。那如何做到判断出最合适的审计重要性呢?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来决定的。
3.1.1 审计方法的要求
审计工作是一项十分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工作,而且在审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审计的公司的经济情况和审计环境会随着时间不断变动,在公司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公司的内部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为了保证审计员所审计的会计报表能够实际反映公司经济状况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审计工作量,此时我们会选择使用抽样的研究方式进行审计工作,在进行抽样审计之后总结经验,在对审计重要性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且在进行抽样审计时,我们分成两类,一类进行简单抽样审计,一类进行详细抽样审计。因此要求注册会计师要考虑重要性。
3.1.2 审计成本效益问题的考虑
进行分类审计是有一定的依据的,首先在资源利用方面,审计对资金的利用率是很高的,而且对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很大,同是还在一定程度上更改了社会资源配置情况;其次,进行审计分类处理能够规避审计错误风险,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举措。审计必须要考虑重要性原则。
(1)从报错性质方面进行解析
在一定的具体情况下,金额与报表之间并非成正比关系,小金额也可能造成巨大的影响。因为报错性质重要,一项金额小的违法支付,但是它可能为对企业声誉造成影响,进而影响企业未来的收益现金流,那么这样的事项可谓是重大的。我们
6
在进行审计工作时要深入考虑到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审计信息来源问题,因为这会影响到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其次是审计工作的利润率,最后还要考虑到审计工作的工作性质是否涉及到法律范畴。所以我们要考虑到被审企业是否遵循一些法律法规以及合同规定等;企业一些无意的错误和故意的舞弊会对损失项目的影响较大;重大或有负债;关联方交易;由于审计的重要性是审计工作者根据其专业的工作经验进行估算的,这样的估算会存在偏差,在进行分配时也会出现问题;管理层的偏见。管理层为了为自己谋利,可能会对报错和内控的缺陷进行忽视或是直接掩盖;账户在之前已做调整,但审计中未发现;潜伏的违法和违规行为,以及利益的争夺;报表项目性质、其复杂程度以及组成。
(2) 从数量上进行解析 ①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最好的方式是将企业每一个个体同社会经济相结合来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将融资方式、基准波动、财务报表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度降低到最低。每个公司的财务报表就相当于每个个体的体现,所以我们要选择真实有效、真正反映了公司经济状况的报表进行审计,这样才是真正发挥了审计的作用。但是此时也需要审计人员将每一个公司的个体报表同经济发展形势结合起来,通过这些来分析财务报表的六要素,从这些方面实现财务报表作用的最大发挥。
②特殊项目下的特定重要性水平
其实在一般情况下,在没有各种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我们对审计工作的于其会有一些偏离,而且还会影响到公司决策者对各种经济的决策工作,所以在特殊情况下发生这些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
不同的编报基础会影响到审计结果,同时国家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也会对公司高层在使用报表数据是进行约束。行业分类不同也会影响重要性水平;报表中一些单独进行披露的业务受到报表使用者的关注程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重要性水平。
7
4 .审计风险案例分析
对某公司某年十二月份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我们发现:公司的利润将近有四百万元,全年销售额达到两千万元;但同时发现了公司的一些财务问题,公司财务问题如下:
(1)该公司10月份虚报冒领工资910元,被会计人员占为己有; (2)11月15日收到业务咨询费1925元,列入小金库;
(3)发现不明低值存货将近八万元,发现于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同时问题还未解决,在对问题进行研究后,从各方面研究和判断审计的重要性,并给出你的理由。 1.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根据资产负债表计算的重要性水平﹦2000*0.5%﹦10万元。根据利润表计算的重要性水平﹦400*5%﹦20万元。根据稳健性原则,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确定为20元。
2.在问题1和2中,我们可以发现公司并未遵守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虽然金额占比较小但是情节严重,应当严肃处理;而问题3错误更加明显,属于零容忍性错误,在进行审计工作中不应当有此错误出现,而且审计的重要性降级达到了百分之八十。
为了审计结果更加准确,一般注册会计
选择对某公司的审计进行风险评估时,使用等级划分来分析,分别分为四种情况:
8
风险类别 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 )
情况A 1 60 情况B 2 50 情况C 3 80 情况D 4 70
(1)上述四种情况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分别是多少? (2)注册会计师在哪种情况下需要获取最多的审计证据? (3)说明审计风险与重要性水平之间的关系? (1) 情况A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1%÷60%=1.67% 情况B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2%÷50%=4% 情况C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3%÷80%=3.75% 情况D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4%÷70%=5.71%
(2) A情况需要获取最多的审计证据。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所需要的审计证据越多。
(3) 由题可以看出,两者存在反向关系。
结 论
风险的存在是审计过程中一个必然,尤其是在抽样审计过程中,风险出现的概率就更大了,在会计行业中对于风险而言注定是难以避免的。本文从研究审计的重要性与风险之间的关系,从而分析出了其风险出现的因素及相关的影响条件,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一定的预防方法,意义是为了中国审计能有更好的发展进步。
在本篇文章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对于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还是有所欠缺的,并没有做出重点的阐述和研究,而且就这个影响因素而言具有多方面的考虑,以期后面的研究中可以将其补足,而且本文的研究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实证数据的阐述,缺乏一定的现实依据,所有的研究仅局限于理论研究,缺乏量化分析,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加入对某会计事务所进行深入的考察,对本文的内容做出一定的补充。
9
10
参考文献
[1] 杨柳.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3,(10). [2] 徐经长、 孙征.审计风险与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 (6):21-24.
[3] 刘欣.审计过程中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评价.财经,2000,(4). [4] 张丹萍.浅议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J].商业会计,2012,(10) [5] 徐伟.试论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的运用.《审计研究》.2004,(4). [6] 陈汉文.审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7] 李晓慧.审计学:实务与案例[M].北京,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08.
[8] 原红旗,李海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规模与审计质量[J].会计研究,2003(l). [9] 朱荣恩,审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0] 李健.审计职业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企业经济》,2005,(10).
[11] 刘金雪.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性的关系研究》. 当代经济[J],2012,6(144-145). [12] 代玉,审计风险防范研究.《科敏文汇》,2007,(1).
[13] 管劲松、张庆、肖典鳌,审计风险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P163—263. [14] 秦荣生,卢春泉.审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15] 谢晓燕.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会计之友,2012,(3).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