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韩茶文化对比李梓瑄(吉林学院,吉林长春130117)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的推进,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是更加的频繁。在这种背景下,文化全球化则是成为了
当前的主流趋势。基于此,本文主要基于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进行了中韩茶文化的对比,希望能够更好地促使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以及经济交往。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韩茶文化;对比
跨文化交际由于国家之间不同文化背景存在着差异,所以在交际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着较大的障碍,而深入的分析交际两国的文化特点则是跨文化交际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和关键所在。中韩两国之间的文化交往向来十分的密切,而以茶文化为平台更能够促使两国深入的开展文化交流,最终实现两国共赢的良好局面。1中国文化概述
表。不论是传统文化还是中华文化都是以儒家文化作为代表,这也是我们整个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1]
。儒家文化之所以能够具备这一特点,和以下两个方面是分不开的:首先就是在很早的封建王朝中,儒家文化就已经是其中各大文化中的主流,儒家文化在宋朝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整个中国文化中更是处于佼佼者的地位;儒家文化不论是在经济、政治,又或者是文化、哲学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影响,其中的教育意义也是十分的深刻。1.2推崇“仁、义、礼、智、信”由于儒家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因此,整个中华文化的追求价值都表现在“仁义”这一词上。这个词语中有着五个方面的含义,分别是“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内容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1.1以儒家文化为代表一提起中华文化便能够想到历史悠久这一词,而我国的文化确实具备着历史悠久这一特点。我国文化虽然经历了很多朝代的更替,依旧保留了很多优秀的文化,例如儒家文化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代作者简介:李梓瑄(1984-),女,吉林梅河口人,硕士研究生,吉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亚非语言文学。
收稿日期:2018年11月22日。
了解中国文化。此外,在《大观茶论》中有一章节是对宋代时期最具特色的一种茶文化“斗茶”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斗茶”可谓宋朝时期茶文化鼎盛时期的一种表现。“斗茶”是一种茶文化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种比斗游戏,也是一种茶文化的具体表现方式,其包含了茶叶、茶具、茶艺等具有观赏性与艺术性的茶文化。有学者曾这样评价“茶斗”:是消费者对于茶文化在物质消费基础上的一种精神享受与精神寄托。所以,在翻译时,要认真细致的分析“茶斗”中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将“茶斗”艺术文化直观地展示给西方读者。此外,在进行文化著作翻译时要考虑读者的思维习惯、阅读习惯与文化价值观等,我国汉语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翻译者要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与叙事方式,在语言描述、语言表达、语法应用等方面要注重西方文化思维的融入,才能更好地帮助读者更好理解我国文化内容与接受我国文化。2.2坚守我国茶文化内涵,确立“文化自信”《大观茶论》以及我国其他关于茶文化的著作都是经过历史的积淀而形成了文化著作,是经过历史经验积累以及种茶、品茶人切身体验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文化知识,并非是经过系统性科学研究而得出的结论。茶文化独具东方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等,《大观茶论》这本著作就是作者从自身角度出发,将茶文化在前人的经验总结上进一步丰富茶文化内容,并提出个人观点与认知,从而归纳总结了中国茶文化的文化精髓。茶文化的思想内涵是经过几千年中华民族文明而逐步形成极具代表意义的文化瑰宝,不仅仅影响着中国人的品茶习惯、道德修养,同时也融入了中国人的思想内涵、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等,对周边国家的茶道文化及发展思维具有的深远的影响,也对西方国家饮茶文化的形成重要的影响力。因此,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舞台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要树立坚强的文化自信,充分展示我国优秀的文化底蕴,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3结束语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与世界接轨,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成为了我国重要的战略发展目标。因此,要借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茶文化为指导,在翻译中建立文化自信,加强我国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中的影响力。参考文献[1]嵇立群.论文化传播与中外文化交流[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1):28-33.
[2]陈健毛,蔡定益.论《大观茶论》中的美学思想[J].农业考古,2009,(05):65-69.
[3]徐喜梅.国际茶文化交流中的茶学英语翻译研究[J].福建茶叶,2018,(05):202+204.
[4]李端阳.茶文化视域下英语翻译教学方法探析[J].福建茶叶,2018,(03):196-197.
2019年第02期179
学术专业人文茶趣代表,都具备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并且这还是我国结合人们生活经验等所提出来的几种要求。对于传统文化来说,这五个方面则是其中的核心以及精髓所在,是人们生活过程中精神追求。1.3价值理想是“和合”与“和谐”有的人觉得中华文化的价值理想就是“和合”与“和谐”,这一认知有着一定的历史依据。在我国历史中,一直都是以和当做是最为主要的价值追求。这里的“和”主要就是指和谐以及和平,而其中的“合”则是指融合以及联合等。张立文教授曾经说过,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核心内容就是和谐,并且和谐也是对多年传统文化内涵的一种总结。除此之外,还有人觉得儒家文化中的和谐能够按照人们所存在的地方进行划分,分别是人与社会、人与宇宙以及人与自然这三个层次。中国文化中的“和”思想中还蕴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不仅仅包括了人和人相处之中的和谐,同时还有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等等。2韩国文化的特点分析
2.1儒家文化色彩十分的浓厚儒家思想不仅仅在我国被当成是核心所在,其在韩国也是被当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向心力。并且儒家文化在韩国发展非常之好,是韩国人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儒家文化中所提倡的任意、和谐等已经深入韩国人的骨髓[2]。除此之外,儒家文化对于一些宗教也是有着较大的影响,例如允许韩国教教徒对自己已经去世的父母进行祭拜。又如一些商界大鳄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待自己的员工如亲人,以此来使得员工在公司中感受到家的温暖,进而更加积极地为公司奉献。韩国也是将其当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就连韩国连续剧中都有表现出这一点。2.2韩国文化有着很强的包容性相比较于其它国家文化的独特性,韩国文化有着极大的差别。韩国文化并不是一个存在的系统,而是不断进步和学习的系统,其能够在不断吸取其它国家文化的时候还保留自己国家的文化,并且还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创新。例如韩国所形成的儒家文化就是在汲取西方先进文化所形成的,而韩国正是在这种文化的带领下发展至高峰。除此之外,韩国还是一个宗教比较多的国家,所以融合了很多宗教,这也是表示了韩国文化的包容性。2.3具备着强烈的集团主义意识和家族意识韩国有这优良的家族意识传统,不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具备着强烈的家族意识。韩国每一个家族都有着姓氏族谱,虽然这个国家有着几百个姓氏,不过族谱依旧流传了下来,同时还表现出强盛发展的趋势[3]。而这种家族意识放在国家的层面上来看,就形成了强烈的集团意识,这一意识是在家族意识的进步和升华。韩国每一个人都非常的关心国家的发展和时事,并且对于国家未来的走向也十分的重视。例如在1997年韩国的经济危机中,韩国人就自发的在街上开展“献金”活动,这一活动将韩国人对自己国家的关心充分地表现了出来,这也使得韩国在这一较大的危机中损伤极小。3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韩茶文化的对比
中国是茶文化的起源地,对于同为亚洲国际的韩国茶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中韩日三国所组成的东方茶文化圈中,韩国处于中间位置,具体对比如下:3.1茶文化的总体比较不论是外延还是内涵,茶文化的设计都是十分的文化,其虽然是以茶道作为核心,不过茶道始终是茶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茶文化中还有着民俗茶文化、茶文学以及茶艺术等等。对于韩国茶文化来说,茶道就是其中的主流,相比较于日本来说,韩国的茶文化相对发180
2019年第02期达。而中国茶文化中的各个方面都是十分的发达,中国茶馆最早起源于宋朝,由于中国民族比较多,并且地域辽阔,而这就促使了多元化的民族茶俗文化的形成。自唐朝以来,和茶事相关的书法以及绘画多不胜数,茶文化更是尤为的壮观。例如《红楼梦》、《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对于这方面都是有着十分精彩的描述[4]
。对于我国的茶文化来说,茶文学和茶道是相对应的,茶馆属于我国茶文化中非常独特的一道风景线,而民俗茶文化则是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姿态。韩国茶文化可以直接用茶礼来进行代替,而中国文化如果仅仅只谈茶艺那是绝对不够的。3.2茶道的比较茶文化的核心就是茶道,接下来本文主要就是从茶艺和茶道精神这两个方面来进行中韩两国的茶文化对比:(1)茶道精神的比较。中国茶道精神主要就是起源于陆羽《茶经》中的“俭”以及释皎然的“全真”这两种思想。其具体可以概括为淡、真、清、和以及俭。而韩国的茶道精神则是以高僧元晓大师的和静思想作为源头,然后经过高丽时期李崇仁、李行以及郑梦周等得以迅速地发展,一直到李奎报而集大成。李奎报将茶道精神总结为禅茶、清和以及清虚一味,而草衣禅师对其同样是进行相应的总结,其特别注重“中正”思想。中国茶道受到家思想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十分重视率真、自然以及虚静,而韩国茶道则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比较大,所以非常重视中正、敬、和以及礼,而佛教则是对日本茶道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日本茶道注重禅茶一味和清、寂。(2)茶艺的比较。中国是茶艺的唯一发源地,中华茶艺主要有泡茶、煎茶以及点茶,而这三种都先后传至日本和韩国。煎茶茶艺传至韩国是在新罗统一时期,而传至日本则是在平安时期,不过现在这一茶艺在这两个国家都已经不存在了。点茶茶艺是在江户时期传至日本,在朝鲜李朝前期传至韩国,并且逐渐的发展成为两个国家最为基本的茶道形式。在当前,中华茶艺基本上就是泡茶茶艺,而韩国茶艺同样是以泡茶为主,煎茶和点茶为支流。中华茶艺十分重视茶的冲泡以及品饮艺术,而韩国则是比较偏重于礼仪形式。韩国的地理环境十分不适合种茶,所以不论是茶的质量还是产量都不能够和中国相比,进而韩国人并不能够像我们一样能够品尝很多种类的茶艺,因此,只能够在礼仪上进行翻新,或者是在茶艺程式和器具上搞花样。中国茶道非常重视茶和艺,而日本茶道则是比较重视禅和礼,韩国则是非常重视礼和仪,三家茶道各有各的特点以及风味。4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是茶文化的最早发源地,全球很多个国家的茶文化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影响。同样是亚洲国家,所以韩国的茶文化受到的影响更加的深。随着中韩两国文化交流越来越深入,本文主要基于跨文化交际视角进行了中韩两国茶文化特点的分析,并且深入的研究了两国茶文化的交流发展情况,希望能够为我国茶文化的更进一步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促使中韩两国更好的进行文化交流。参考文献[1]黄心群.从跨文化交际视角看中西茶文化的异同[J].福建茶叶,2018,16(12):330-331.
[2]张文丽.从文化因素角度谈促进中韩跨文化交际的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5,06(10):144-144.
[3]张自胜.基于跨文化交际下的中英茶文化对比研究[J].福建茶叶,2016,38(15):398-399.
[4]黄敏.中西茶文化对比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7,39(05):38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