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考化学专题十三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题的破解策略精准培优专练

高考化学专题十三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题的破解策略精准培优专练

来源:九壹网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培优点十三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题的破解策略 一.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

1.速率—温度(或压强)图像

典例1.光气(CO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农药、医药、聚酯类材料的生产,工业上通过Cl2(g)+CO(g)

COCl2(g)制备。如下左图为此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

线,右图为某次模拟实验研究过程中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0~6 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Cl2)=0.15mol·(L·min)

−1

B.若保持温度不变,在第7min 向体系中加入这三种物质各2 mol,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随温度升高,该反应平衡常数减小;比较第8min反应温度T(8)与第15min反应温度T(15)的高低:T(8)>T(15)

D.若将初始投料浓度变为c(Cl2)=0.7mol·L、c(CO)=0.5 mol·L、c(COCl2)=0.5 mol·L,保持反应温度不变,则最终达到化学平衡时,Cl2的体积分数与上述第6min时Cl2的体积分数相同

(1.2-0.3)mol·L

【解析】 分析右侧图象知0~6 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Cl2)==6 min0.15mol·(L·min),A正确;分析右侧图象知第7 min时,n(Cl2)∶n(CO)∶n(COCl2)=3∶1∶9,若保持温度不变,在第7 min向体系中加入这三种物质各2 mol,反应物增大的程度较大,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确;分析左侧图象知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减小;分析右侧图象知第10min时,平衡逆向移动,改变的条件为升高温度,T(8)【答案】C

−1

−1

−1

−1

−1

−1

−1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2.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像 典例2.可逆反应aA(g)+bB(g)

cC(g)+dD(g),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C的百分含量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

B.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的百分含量增大 C.化学方程式中a+b>c+d

D.达平衡后,减小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解析】温度T2时先达到平衡状态,说明T2时反应速率快,因此T2>T1。温度高C的百分含量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A正确;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平衡状态,所以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C的百分含量不变,B不正确;压强p1时先达到平衡状态,说明p1>p2,压强越大C的百分含量越低,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可逆反应,因此a+b<c+d,C不正确;达平衡后,减少A的量平衡逆向移动,D不正确。

【答案】A

3.物质的量(或浓度)—时间图像

典例3.向甲、乙两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 A、2mol B和1mol A、1mol B。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A(g)+B(g)

xC(g) ΔH<0。测得两容器中c(A)随时

间t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x可能等于2

B.甲、乙两容器中反应达平衡时,平衡常数K(甲)<K(乙)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C.将乙容器升温可使甲、乙容器内各物质的体积分数相同

D.若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 mol A、2 mol B,则平衡时甲容器中0.78 mol·L<c(A)<1.56 mol·L

2 mol-0.78 mol

【解析】由图象可知平衡时,甲容器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100%=2 mol61%,乙容器平衡

0.5 mol

时,A的转化率为×100%=50%,甲容器内压强比乙容器内大,增大压强平衡正

1 mol向移动,故1+1>x,所以x=1,A错误;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B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将乙容器单独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升温前,乙容器的转化率比甲容器的转化率低,升温不可能使乙容器内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甲容器内的相同,C错误;向甲容器中再充入2 mol A、2 mol B,可以等效为原平衡状态下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转化率增大,所以平衡时甲容器中c(A)小于2倍原平衡中的c(A),平衡移动目的是降低浓度增大趋势,但不能消除浓度增大,达新平衡时浓度比原平衡大,所以平衡时甲容器中0.78 mol·L<c(A)<1.56 mol·L,D正确。

【答案】D 4.其他图像

典例4.近年来,我国北京等地出现严重雾霾天气,据研究,雾霾的形成与汽车排放的CO、NO2等有毒气体有关。对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有毒气体相互反应转化为无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O(g)+2NO2(g)

4CO2(g)+N2(g) ΔH=−1200kJ·mol。对

−1

−1

−1

−1

−1

于该反应,温度不同(T2>T1)、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解析】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加快,达到平衡时间缩短,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CO的体积分数增大,NO2的转化率降低,化学平衡常数减小;压强增大,CO的体积分数降低,对比图像可知,只有选项B符合。

【答案】B

二.对点增分集训

1.一定条件下,反应6H2(g)+2CO2(g)

C2H5OH(g)+3H2O(g)的数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0

B.达平衡时,v正(H2)=v逆(CO2) C.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值大于c点 D.a点对应的H2的平衡转化率为90%

【解析】随着温度的升高,CO2转化率降低,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故A错误;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平衡时v正(H2)=3v逆(CO2),故B错误;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即c点大于

b点,故C错误;假设消耗CO2物质的量为1mol×60%=0.6 mol,则消耗H2的物质的量为

1.8 mol1.8mol,氢气的转化率为×100%=90%,故D正确。

2 mol

【答案】D

2.已知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 ΔH<0,当反应器中按n(N2)∶n(H2)

=1∶3投料后,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得到混合物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随压强的变化曲线a、b、c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A.曲线a对应的反应温度最高

B.上图中M、N、Q点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为K(M)=K(Q)<K(N) C.相同压强下,投料相同,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的关系为c>b>a D.N点时c(NH3)=0.2 mol·L,则N点的c(N2)∶c(NH3)=1∶1

【解析】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温度越高,越不利于反应正向进行,曲线a的氨气的物质的量分数最高,其反应温度相应最低,故A错误;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题图中M、N、Q点平衡常数K的大小关系为K(M)=K(Q)>K(N),故B错误;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越不利于反应的进行,曲线a、b、c的氨的物质的量分数a>b>c,则反应温度a<b<c,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达到平衡所用时间越短,即达到平衡所需时间c<b<a,故C错误;在N点氨气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0%,剩余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分数的和为80%,N点c(NH3)=0.2 mol·L时,氮气和氢气的浓度和为0.8 mol·L,因为开始时n(N2)∶n(H2)=1∶3,则N点时c(N2)=0.2mol·L,

−1

−1

−1

−1

c(N2)∶c(NH3)

=1∶1,故D正确。 【答案】D

3.某化学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密闭容器中某一条件对A2(g)+3B2(g)

2AB3(g) 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

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T2和n(A2)不变时达到平衡,AB3的物质的量大小为c>a>b B.若T2>T1,则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C.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b>a>c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D.若T2>T1,达到平衡时b、d点的反应速率为vd【解析】增大一种反应物的量必然会促进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则B2越大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越大,生成物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平衡时AB3的物质的量大小为c>b>a,A错误;若T2>T1,由图可知温度升高AB3的物质的量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错误;B2越大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越大,即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c>b>a,C错误;温度越高速率越快,温度T2>T1,达到平衡时b、d点的反应速率为vd<vb,D正确。

【答案】D

4.可逆反应X(g)+2Y(g)

Z(g) ΔH<0,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

加入4mol Y和一定量的X后,X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向该容器中加入1mol X、2mol Y,达平衡时,X的平衡浓度小于0.125mol·L B.a点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C.反应达平衡时,降低温度可以实现c到d的转化 D.该条件下,反应达平衡时,平衡常数K=3

【解析】分析图象和题给信息知起始加入2mol X、4mol Y,达到平衡时X的浓度为0.25 mol·L,若起

始加入1mol X和2mol Y,相当于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达平衡时,X的平衡浓度大于0.125mol·L,A错误;由图象可知,a点尚未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B正确;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X的浓度减小,不能实现c到d的转化,C错误;利用三段式计算:

X(g)+2Y(g)

−1

−1

−1

−1

Z(g)

起始浓度/(mol·L) 1 2 0 转化浓度/(mol·L) 0.75 1.5 0.75 平衡浓度/(mol·L) 0.25 0.5 0.75

−1−1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c(Z)0.75

K==22=12,D错误。 c(X)·c(Y)0.25×0.5

【答案】B

5.德国化学家哈伯从1902年开始研究由氮气和氢气直接合成氨,反应原理为N2(g)+3H2(g)

2NH3(g) ΔH=-92.4kJ·mol。

−1

(1)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反应平衡体系中充入氮气,达到新平衡时,c(H2)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或“无法判断”,下同),c(N2)·c(H2)将________。

(2)工业上可用CH4与水蒸气制氢气:CH4(g)+H2O(g)

CO(g)+3H2(g)。在200℃

3

时2L的密闭容器中,将1mol CH4和1mol H2O(g)混合,达到平衡时CH4的转化率为80%。则2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3)如图为合成氨反应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使用相同催化剂条件下,初始时氮气、氢气的体积比为1∶3时,平衡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若分别用vA(NH3)和vB(NH3)表示从反应开始至达平衡状态A、B时的化学反应速率,则vA(NH3)________(填“>”“<”或“=”)vB(NH3)。

【解析】(1)恒温恒容条件下,向反应平衡体系中充入氮气,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2(NH3)

故达到新平衡时,c(H2)减小。温度不变,平衡常数K=不变,达到新平衡后,

c(N2)·c3(H2)c(NH3)增大,K不变,故c(N2)·c3(H2)

也会增大。(2)根据三段式法进行计算:

CH4(g) + H2O(g)

−1

CO(g) + 3H2(g)

起始(mol·L) 0.5 0.5 0 0

转化(mol·L) 0.5×80% 0.5×80% 0.5×80% 0.5×80%×3 平衡(mol·L) 0.1 0.1 0.4 1.2

−1−1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c(CO)·c3(H2)0.4×1.23

则平衡常数K==≈69.1。(3)由题图可知,B所处的温度和

c(CH4)·c(H2O)0.1×0.1

压强均大于A,故vA(NH3)【答案】(1)减小 增大 (2)69.1 (3)<

6.氨催化氧化时会发生两个竞争反应: 反应Ⅰ:4NH3(g)+5O2(g)反应Ⅱ:4NH3(g)+3O2(g)

4NO(g)+6H2O(g) ΔH=-905.0kJ·mol 2N2(g)+6H2O(g) ΔH=−1266.6kJ·mol

−1−1

为分析某催化剂对该反应的选择性,在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H3和2mol O2,测得有关物质的量关系如图:①该催化剂在低温时选择反应______(填“Ⅰ”或“Ⅱ”)。

②520℃时4NH3+3O2

2N2+6H2O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

要求得出计算结果,只需列出数字计算式)。

③C点比B点所产生的NO的物质的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解析】(1)①由图示可知低温时,容器中主要产物为N2,则该催化剂在低温时选择反应Ⅱ。

②两个反应同时进行

反应Ⅰ 4NH(g)+5O2(g)

−1

4NO(g)+6H2O(g)

物质的量浓度(mol·L) 0.2 0.25 0.2 0.03 反应Ⅱ 4NH3+3O2

变化物质的量浓度(mol·L) 0.4 0.3 0.2 0.6 平衡物质的量浓度(mol·L故520℃时4NH3+3O2

−1−1

2N2+6H2O

1.45 0.2 0.9

2

6

0.2×0.9

2N2+6H2O的平衡常数K=43;

0.4×1.45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催化剂−1

③已知4NH3(g)+5O2(g)=====4NO(g)+6H2O(g) ΔH=-905.0kJ·mol,正反应是放

高温热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温度升高,平衡向左(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NO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即C点比B点所产生的NO的物质的量少。

0.2×0.9

【答案】①Ⅱ;②43;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当温度升高,平衡向左(逆反应

0.4×1.45方向)移动

7.碳及其化合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

CH3OH(g)。

2

6

①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1所示,该反应的ΔH________(填“>”或“<”)0。

图2表示CO的平衡转化率与起始投料比[气的转化率为40%,则x1=__________。

②一定条件下,将2mol CO和2mol H2置于容积为2L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CO与H2体积之比为2∶1,则平衡常数K=________。

【解析】①由于温度越高CO的平衡转化率越低,则可推出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放热,即ΔH<0。令CO起始物质的量为1mol,H2的起始物质的量为x1 mol,1.2

当CO变化0.6 mol时 ,H2变化1.2 mol,则有×100%=40%,解得x1=3。②列出三段

n(H2)

]、温度的变化关系,测得B(x1,60)点氢n(CO)

x1

12−1

式,先根据两种气体体积比为2∶1,可列式求出平衡浓度c(CH3OH)=mol·L,c(CO)=

331c(CH3OH)−1−1

mol·L,c(H2)=mol·L,然后列式计算K==4.5。

3c(CO)·c2(H2)

【答案】①<;3 ②4.5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