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研究:现状、趋势和对策

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研究:现状、趋势和对策

来源:九壹网
第38卷第1期 经济与管理研究 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Vol_38 No.1 2017年1月 Jan.2017 DOI・10.13502/j.cnki.issnl000—7636.2017.01.007 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研究: 现状、趋势和对策 尚庆琛 内容提要:TPP协议达成更加凸显了包括金融在内的服务贸易全球化诉求,全球金融服务规制的自由化趋势 继续推进。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互联网+”的渗透融合,金融服务外包作为金融业紧密构成,呈现 业务嵌入泛化、专业要求精细化、宏观驱动强化等新特征。中国应当从加快金融改革、提升产业链整体国际竞争 力、推动金融服务与新技术融合创新发展、强化行业监管和信用建设等方面加以应对和改善。 关键词:金融服务外包 国际化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36(2017)01—0065—07 一、研究背景 金融服务外包,即专业服务供应商为金融行业主体提供的外包服务,诸多国际咨询和研究机构已经将 金融服务外包看作服务外包产业的主要垂直行业板块之一,如:在国际数据公司(IDC)对全球服务外包的基 础统计中,“银行业”被作为一个重要的垂直行业客户市场成为IT服务及外包各门类市场考察分析的对 象 1 J。ISG发布的季度性报告《ISG Global Outsourcing Index>>中,“金融服务”一直是全球服务外包中予以重 点分析的主要发包行业之一l2 J。根据印度服务外包行业协会(NASSCOM)每年发布的权威报告《The IT— BPM Sector in India},无论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还是印度服务外包产业中,“银行金融机构”(BFIS)作为一 个垂直行业板块一直居主要来源行业的前列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05年2月制定的《金融服 务外包》文件则从监管的角度将金融服务外包定义为“受管制实体在持续性基础上利用第三方完成一些 一般由受管制实体现在或将来从事的事务,不论该第三方是否为公司集团内的附属企业,或公司集团外 的某当事人” 。 TPP协议达成使全球金融服务规制的自由化趋势继续推进,推动经济全球化下金融业的新发展,并 通过要素流动性放宽、区域间业务增长及金融服务模式变革等加速了金融服务外包市场的释放。伴随新一 代IT技术发展应用及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服务形态的蓬勃兴起,对专业金融服务外包的市场需求逐渐增 加,也为金融服务外包业务领域、商务服务模式等方面不断注入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在外包业务嵌入式 收稿日期:2016—02—15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2014GXS4B062) 作者简介:尚庆琛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上海市,201206。 65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1期)l 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1,2017) 发展和产业融合日趋紧密的条件下,金融服务外包与金融业的关联度和粘合性加大,金融服务外包已成为 金融业系统不可或缺的衍生板块。 二、中国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 伴随金融服务业的国际化、网络化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依托金融业专业化程度高、技术应用更新快、规 范控制要求高的特性快速发展,迅速成为各行业在专业分工精细化进程中的先行者。尤其在金融业服务内 容日益丰富、产品日趋复杂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逐渐将内部流程和业务环节实施外包,以从整体 上获取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和更多样化的优质服务。全球金融危机后,受金融业竞争加剧、成本控制要求提 高等因素的影响,这一发展趋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全球金融服务外包增长加快。根据E-ifnance Lab 的统计,201 1年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已从2005年的1 413亿美元增加至3 000亿美元以上,年均复合增 长率约13.4%,明显高于全球服务外包整体规模的年均增长速度 。 中国作为全球服务外包主要承接地,2008--2014年服务外包产业年均发展速度高达50%以上 。但 由于产业发展起步比较晚,各业务和行业板块呈现并行发展格局而非顺序发展格局,因此相较于全球服务 外包市场格局而言,单从业务构成比例来看,金融服务外包在产业中的发展地位并不十分突出,远没有达到 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行业分布比重。同时,无论在市场规模还是业务内容、环境构建方面,中国金融服务外 包都仍然具有显著的发展潜力。 (一)市场规模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14年中国金 融服务外包涉及的签约合同金额约为 合 51.3亿美元,占服务外包合同签约总金 额的5.2%左右。其中,离岸合同签约 金额约12.9亿美元,占离岸服务外包 合同签约总额的比例尚不足2% (图1)。与金融业在全球服务外包市 场中20%以上的发包规模比重相比 , 中国金融业服务外包的市场规模有进 一图1 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比重 步扩大的空间。根据对金融业服务 50 ̄o及以上 —■_O0 o~50%(含40%) Oq 外包渗透率的调查,中国金融业服务外 包支出约占运营总支出的0.53%,而 美国的这一比例则达到1.86%[4 J。 根据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2015 1l 1l% 0 ̄%-40%(含2O%) —■一O% 20%(含10%) 11 11% 年1月对代表性中资、外资金融发包企 业所做的《中国金融发包企业调查问 卷》的调查(图2),约45%的在华金融 5%~1O%(含5 b) —●lO 、5%(含0o,b) 负增长 O%  1I 1 b 44 44 机构完全采用在岸外包的形式,而其余 55%的金融机构实施离岸外包业务均 66 资料来源: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  ̄,(2015中国金融发包企业调查问卷》。 图2金融发包企业2015年服务外包发包业务同比增长率预计 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1,2017)1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1期) 占到总发包业务的50%以上,由于内部流程、语言文化及整体性衔接等方面的差别,中、外资金融发包主体 在离岸外包和在岸外包的形式选择上具有明显的偏好差异 。然而在对于未来业务采取发包方式的预测 方面,金融发包主体则普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预测,45%的调查者预计年增长率在10%以上。 表1 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的业务领域分布及比重 (二)业务领域分布 按照横向业务领域的统计分类,2014年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来自金融机构的业务在信 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 识流程外包(KPO)三大业务板块的分布比较 均衡,分别占合同总签约金额的30%、33%和 37%。在ITO业务板块中,软件研发及开发 服务、软件技术服务占据了该板块合同签约 总金额70%以上的比重,反映出金融机构目 前的IT外包服务需求仍然集中在业务软件、 管理软件等开发服务方面,中国金融业本身 的信息化、网络化进程尚未完成,仍处于发展 之中。同样地,在BPO业务板块中,企业业务 运营服务和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合同签约额 占约76%的比重,类似单据处理、保险审核、 客户呼叫服务等后台业务及金融机构本身的 人力资源管理等仍然是金融机构采用外包模 式解决流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在整体流程设 计外包和供应链外包服务等附加值更高、业 务整合更复杂的领域实施外包的业务规模较 小。在KPO业务板块,金融产品开发、数据 分析等金融KPO业务作为新兴领域发展非 常迅猛,但尚未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新的金 融KPO业务内容形式多样繁杂,有待于进一 步梳理和分类统计(表1)。 相较金融服务外包总体情况,2014年中国离岸金融服务外包的业务领域分布更集中于传统业务板块 (表2)。在三大业务板块结构中,金融ITO仍然占据主要份额和地位,约占金融离岸外包合同签约总额的 46.4%;其次是金融BPO业务,离岸合同签约金额占比达到38.6%;而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国际上金融服 务业产业链高端层次的业务内容相对较少,离岸金融KPO合同签约金额的比例仅占总量的15%左右。离岸 业务中新兴高专业价值含量金融外包业务的比重远低于在岸外包业务的结构比重,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在新 兴高端金融KPO领域的国内业务能力还有待国际市场的进一步认知和接受。 从细分业务领域的分布来看,与总体业务领域的分布结构相似,由于法律、流程制度等方面存在显著的 本土化需求,离岸金融ITO业务仍然围绕软件开发进行,以软件研发及开发服务、软件技术服务为主要组成。 67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1期)l 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1,2017) 表2 中国金融服务外包离岸合同签约金额的 业务领域分布及双重 但在金融BPO板块,出于金融机构对内部管 理自控能力的高要求,一方面,金融机构 大多在中国境内自行设立集中管理服务中心 或采取境内分设机构在岸外包的方式,另一 46.4% 软件技术服务 软件研发及开发服务 52.6% 33.O% 8.8% 方面,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外包通常通 过总部统一全球采购,选择在行业领域品牌 知名度高、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的著名国际 基础信息技术服务 信息系统运营和维护服务 集成电路设计 测试平台 提供电子商务平台 其他 4.3% 1.0% O.1% 服务外包企业供给,而此类国际知名金融外 包企业中的中国企业并不多见,因此企业内 部管理服务在金融离岸业务中的比重明显减 少,也反映出中国内部管理外包企业的层级 O.O% 0.O% 38.6% 与国际知名大型金融外包企业尚存在显著差 距。在金融KPO板块,国内互联网商业形态 和市场的迅速发展,带动在岸金融KPO业务 内容和形态多样性逐渐超越国际服务外包市 企业业务运营服务 68.2% l3.7% 6.9% 5.6% 5,6% 15.O% 企业供应链管理服务 企业内部管理服务 企业业务流程设计服务 其他 场发展,并通过离岸金融KPO的其他业务比 重显著低于在岸市场比重得以体现。 (三)地区分布 产品技术研发 工业设计 39.8% 21.8% 根据中国地区板块的划分④,2014年承 接金融服务外包签约合同规模在各地区板块 的分布呈现显著的不均衡性(图3)。首先, 从金融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的分布来看,受 益于金融服务机构及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良 好基础、丰富种类以及服务业本身的优良基 础素质,华东地区服务外包企业承接的金融 分析学和数据挖掘 动漫及网游设计研发 知识产权研究 3.3% 1.5% 0.5% 其他 33.1% 外包总业务规模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华南地区则居第二位。其次,从离岸金融服务外包的合同签约额的分 布来看,受金融机构在华东、华南地区设立机构较多的影响,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的离岸金融外包合同 承接规模优势明显。而其他地区无论在承接在岸金融外包业务还是离岸金融外包业务方面,获取的市场规 模都比较小。可见,承接金融外包业务的优势也与地区金融服务业基础、国际市场参与程度等也有较大的 相关性,如华北地区虽拥有较多的金融机构,但在承接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方面目前尚未发挥出有效作用。 (四)出台的相关 截至目前,国家还没有专门针对金融服务外包的文件出台,但在《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 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67号)》中已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将非核心业 ①这里中国地区板块划分标准: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 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西北地区包括宁夏、、青海、陕西、甘肃,西 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重庆。 68 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1,2017)』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1期) 350000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华东 华南华中华北东北西南西北 华东华南西南华北东北华中西北 图3 2014年承接金融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的地区分布 务外包”。除此之外,2014年以来的一些金融行业文件中对金融服务外包也有所涉及,主要集中在鼓励 和支持利用新一代IT技术提升服务水平和加强专业化增值服务方面(表3)。 加∞如∞如如m ㈣ ㈣ ㈣ 表3 中国涉及金融服务外包的国家文件 咖 ㈣ ㈣ o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部银监会 利用信息科技技术提升评审专业化水平 知识产权局关于大力推进机制创新扎实 加快科技系统改造升级,在符合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科技企业提 做好科技金融服务的意见(银发[2014]9号) 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 鼓励保险产品服务创新① 见(国发[2014129号) 充分发挥保险中介市场作用② 推进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积极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协会等 自律组织的作用 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积极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将非核心业务外包 (国发(2014167号) 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 支持金融租赁公司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提升 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o15]69号) 金融服务水平 三、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新趋势及建议 金融危机后,在新一轮金融全球化和IT技术发展创新的趋势下,应当从加速改革、促进融合等方面推动 中国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 (一)在国际化趋势下推进中国金融改革进程 全球金融危机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发达国家在金融业领域的谈判影响力,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 领域的开放性和影响力逐渐提升,金融服务规制的自由化趋势继续推进 。TPP协议作为服务贸易领域首 ①切实增强保险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支持保险公司积极运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促进保 险业销售渠道和服务模式创新。大力推进条款通俗化和服务标准化,鼓励保险公司提供个性化、定制化产品服务,减少同质低效竞争。推动保 险公司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努力降低经营成本,提供质优价廉、诚信规范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②不断提升保险中介机构的专业技术能力,发挥中介机构在风险定价、防灾防损、风险顾问、损失评估、理赔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好 地为保险消费者提供增值服务。 69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1期)l 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1,2017) 个区域自由化协议的达成,将更快推动金融业进入全球化发展新阶段,带动更多服务领域的区域性、全 球性协议和标准的达成,从而释放更多的金融服务外包市场空间。 在金融服务规制的自由化进程中,中国金融改革的推进力明显增加,银行等传统金融企业的市场 化程度进~步提高,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离岸结算、跨境支付等新业务发展和开放度强化,以及信托投资、资 产管理等新型金融机构组织,加速推动了金融服务外包的新一轮发展。中国金融服务外包的市场驱动力, 正逐渐由外资金融机构开拓中国市场的需求向中国金融改革和国际化所带来的内生动力转变。因此,应当 进一步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改革的进程,突破组织机制、加大外包服务业务释放,为传统金融 机构创新业务和强化市场化运作松绑,并把金融服务外包视为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途径,纳入金融改革整 体体系内进行部署和推进。 (二)在服务集成趋势下提升金融服务外包产业链整体国际化能力 伴随金融机构外包业务内容由简单向复杂、由外沿性业务逐渐向核心业务的拓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 范围正逐渐覆盖包含金融业各业务领域和服务环节的全产业链条。地方性和农村金融机构以及证券、保 险、理财、基金、信托、金融租赁等其他金融业客户大量增加,即使银行业客户也不再限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和外资银行,以省级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为代表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外包业务需求显著增 加,逐步成为金融服务外包的重要新客户市场。据统计,目前中国约有112家城市商业银行、731家城市信 用社、35 544家农村信用社以及遍布城乡的邮政储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J。因此,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外 包企业开始由业务定位向客户精准化定位的方向转型,以提高细分市场的渗透率和竞争力、增加营收和客 户粘性、激发细分业务能力优化和精准创新,从而促使业务拓展模式由原先的弥散式拓展逐渐转向以点触 发式扩散,业务拓展由初始的粗放性激增变为更加稳固、可持续性的增长。 在此情况下,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在进行流程设计和系统开发时加强了对不同业务种类需求的综合,集 成服务能力Et益提高,使金融服务外包由基本的成本节约、业务效率提升功能,逐渐演变为推动金融机构战 略创新和组织转型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在中国金融机构海外投资运营及市场开拓的过程中,应当提高 产业链整体竞争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离岸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在外包服务过程中所累积的海外企业运作、 海外财务法规及海外市场规则等方面的行业经验和专业服务能力,助力中国金融机构进行国际化开拓发展。 (三)在“互联网+”趋势下推动技术业务融合创新发展 “互联网+”的嵌入式创新发展成为现今各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模式,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成为金融业创 新业务内容、服务模式和实现手段的重要动力,通过与传统业务、市场需求的融合创新,推动金融服务外包 不断涌现出新型业务形态。比如,微信等新型移动社交媒体逐渐构建金融产品营销、客户服务等新型交易 平台,云计算技术大大降低了中小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大数据分析技术使欺诈风险分析、客户征信评估体 系构建、精准客户洞察和定制化金融服务得以实现。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网络等技术应用能够有效帮助金 融客户克服传统金融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等问题,利用IT及互联网技术达到基于目标客户便捷、智能的 金融服务,已逐渐成为金融机构新的业务发展方向和金融服务外包新的客户市场。 IT技术与金融业务的日益紧密结合,也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了跨界进入金融业发展的市场准入机会。金 融服务外包企业在金融业务知识方面的专业性和经验累积,能够弥补互联网企业的不足,成为新兴技术与 传统金融融合创新激发的另一金融服务外包市场需求趋势。在此情况下,应当改善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 施和服务建设,支持新技术在传统金融机构内部和业务领域的应用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外包企业与金融机 70 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o.1,2017)l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1期) 构客户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改革构建容纳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市场,从而构筑适宜技术创新、技术与业 务融合发展的产业环境,从技术方面推动金融服务外包在整个金融系统的内嵌力。 (四)在风险控制严化趋势下加强行业监管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金融业再次重申审慎的原则,也使金融业呈现出由激进业务扩张向规范性风险 管理的新一轮理性回归。在此趋势下,与风险控制相关的管理系统开发、流程优化、监督审核、备份恢复以 及风险评估等服务需求明显增加,金融业依托新IT技术手段的风险管理控制也愈加被重视。 同时,信息技术发展及网络环境所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受到金融业的普遍关注,客户隐私信息的保 密性要求及安全可靠的业务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下,应当以适当方式将金融服务外包提供商纳入 金融体系监管范围,推动金融服务外包安全标准和行业信用体系构建,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控制 的法律监管,以行业监管的强化削弱金融机构业务发包顾虑。 参考文献: [1]IDC.China semiannual sub・regional enterprise applications tracker[R].IDC,2015. [2]ISG.ISG global outsourcing index[R].Information Services Group Inc.,2015. [3]NASSCOM.The IT.BPM sector in India[R].NASSCOM,2014. [4]任吉蕾.全球化背景下金融服务外包规制风险及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5(5):89—90. [5]陈德铭.中国金融改革开放与金融服务外包[J].服务外包研究动态,2014(7):1—9. [6]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10--2011[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l [7]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15[M].北京:商务出版社,2015. [8]朱华燕.金融外包发包企业调查简析[J].服务外包研究动态,2o15(1):37—43. [9]任颜.中国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5. Financial Outsourcing Development of China: Status,Tendency and Countermeasure SHANG Qingchen (China Outsourcing Institution,Shanghai 201206) Abstract:The conclusion of the TPP has highlighted globalization demand of service trade including finance, and the liberalization trend of global financial service regulation keeps carrying forward.As the popularity and application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ntegration of“intemet+”,financial service outsourcing emerges the new features of embeded business,professional exquisite demand,macro—driving intensity and SO on,as a close part of the finance industry.Therefore,China should accelerate financial reform,improve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S competitive power of ifnancial service globalization,promote integrated innovation of new technology and financial service outsourcing,and strengthen standard identiifc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industry credit system. Keywords:financial service outsourcing;internationaliz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 责任编辑:高立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