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影响力初探
作者:石立特  胡灵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34期
石立特  胡灵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  430079)
摘?要: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提高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研究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式和支撑。该文结合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与交流状况与经验,分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现状,提出新时期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际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1
近20年来,在国家科技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国家重点实验室借鉴国外优秀实验室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建设和运行实践,形成了“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1]。在这一运行机制的作用下,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我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国家队”,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
1?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与交流现状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平台、聚集优秀科学家的平台、人才培养的平台以及学术交流的平台[2],许多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项目是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的。通过引进外国先进的研究技术、研究方法和研究资源,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以及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对实验室人员学习国外先进科研技术、拓宽学术领域、增强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研究水平和促进成果产出、以及提升我国科研水平的国际地位等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约2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国际合作与交流主要的方式是主(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出访讲学、出国短期合作研究、邀请外国专家来室讲学以及承担国际合作项目等[3]。本人所在的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开展了多层次和多方位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
1.1?推荐知名学者担任大学名誉教授
名誉教授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予以关心,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和建议。目前,经实验室推荐,被武汉大学授予名誉教授的美国科学院院士MichaelGoodchild教授,瑞士皇家科学院院士ArminGruen教授、美国马里兰大学JohnTownshend教授均担任我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为我室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1.2?主办、承办、协办各类学术会议及学术活动
近5年来,实验室主办、承办、协办各类国内、国际会议20余次,其中,主办国际学术研讨会11次。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瑞士、德国、捷克、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中国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投稿中择优选出多个口头报告和多个张贴报告,论文收录到会议论文集。
1.3?参加国际大型学术会议并做特邀报告
近五年来,实验室共有300多人次出国(境)访问、讲学或参加国际会议。其中,48人次应邀在国际大型学术会议上作特邀、主题报告。通过这些国际会议的交流,把我们的研究成果介绍给世界同行,让国际上了解我们的工作,提高了我们在研究领域中的声誉和学术地位,为以后与国际著名大学和科学研究机构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合作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4?邀请知名学者来实验室讲学
近五年来,实验室共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124人次来实验室访问和讲学。其中,不少国际学术名家多次来我室访问讲学。
1.5?国际项目合作
实验室分别同美国普度大学、乔治梅森大学、马里兰州立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中文大学等大学的相关学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与国外相关机构开展了合作研究项目近10项。
1.6?共建国际合作平台
以实验室为平台,与国外相关大学、机构和企业联合成立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如诗琳通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国际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徕卡摄影测量与遥感联合研究中心,武汉大学-Oracle空间数据库创新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地学计算与分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卫星遥感大气监测国际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地球空间信息联合研究中心。
2?新时期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思考和
建议
国际合作与交流已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稳定和培养高层次的最有效途径和主要措施之一。目前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如何在更能提高国际影响力,怎么成为国际领先,需要在理论、实践、人才上都符合自己的位置,在国际项目合作上,国际组织参与上加大力度。
2.1?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
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以参与国际合作项目的方式与国外进行科研合作。“十二五”国际科技合作重点任务中指出,围绕全球热点问题开展国际合作,扩大国家科技计划的对外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一支重要的创新队伍,更应站在国际科研的最前沿,将国家重大、重点项目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积极投入到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2.2?积极共建国际合作平台
进一步加强“项目-人才-基地”结合,以现有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为基础,进一步优化布局,新建一批国际创新园、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国际科技合作与创新平台。
2.3?面向世界吸引和集聚优秀人才,建立国际化的人才队伍,扩大学术交流
鼓励与世界一流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加强人员交流互访的力度,提高实验室的国际化水平。结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做好“千人计划”引才工作,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对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吸引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和有潜力的中青年科学家来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鼓励实验室中青年科学家到国际上知名的学术组织任职,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
3?结语
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自主创新并不意味着闭关自守,吸收、借鉴、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资源,引进智力因素,培养青年人才,积极选送科研人员到国际上担当角色,与国际上先进实验室联合攻关、共同发展,使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走到国际同领域科研前沿队伍中去。
参考文献
[1] 姜涵.国家重点实验室运行机制和评估制度的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3):55-56.
[2]科技部基础司.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基础科学,2003(5):25-30.
[3] 张美冬,袁德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实验室国际地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7):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