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书摘 人物 第一位党外特工 舔《十大红色特工》 叶健君李万青著 鲍君甫 他曾被蒋介石委任为组织部调查科驻上海特派员, 与上海滩青洪帮颇有交情,在十里洋场黑白两道是个吃得开的人物。 中统头子陈立夫、徐恩曾对他青睐有加。就连一向自高自大 的上海公共租界掌权人物,都对他另眼相看。 这样一个在特工系统大红大紫的人物,却是发展的 第一位非党员特工,他和陈赓有着很好的私人感情,为他配备 了高级私人轿车和专职女秘书。他也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为提 供了不少颇有价值的情报,营救过许多身陷囹围的领导人。 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就是鲍君甫。 过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思想上受 样就出现了先头提到的那一幕。从 此以后,陈养山便经常出没于鲍君 鲍君甫与上海滩的三教九流均有 过不少触动 1919年初,鲍君甫回 往来,社交场上,长袖善舞。因 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在上海。他 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不久, 此,国共两党都向他抛来彩球 他以一个日本通的才华在E海一家 1926年春的一天,连日阴雨的 上海滩迎来了难得的晴天。这天上 午,一个西装革履、气度不凡的年 轻人来到了鲍君甫的家。他就是中 甫的府第,利用学习日文的机会与 鲍君甫一起吟诗抒情,一起喝酒论 时局,逐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 日商洋行担任高级文员,同时以娴 熟的日文为H本的一些通讯社撰稿, 声名鹊起,在}二海滩崭露头角。 友,陈的身份也为鲍所知晓。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 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 1924年,在大浪潮初起之 时,鲍君甫加入改组后的。 “国民”,不久,即因党内斗争 而被迫下野。1928年10月,他复 员陈养山。此次,他经人引 见,以学习日语为名,来到鲍府, 在“五卅”运动时他同上海总工会 职出任总司令,又当上 了国民。在经历这番折腾 是想探知鲍君甫的政治意向,并进 而争取他为服务的。 如此看重鲍君甫,是有缘 由的。 有关系,参加了左派的一些 活动,同时他也结识了身为洋务工 之后,蒋介石清楚,要巩固自己的 地位,除了严厉中国党和 会负责人的青帮中人杨剑虹。 杨剑虹也是广东人,与鲍君甫 既是同乡,又是同党,两人志趣相 投,过从甚密。后来杨剑虹去广东 群众外,还需打击的其 他各派。只有剪除政敌,才能加强 他的。为此他指令陈立夫建立 组织部调查科。陈立夫 鲍君甫,又名杨登瀛,原籍广 东,自幼留学El本,毕业于日本著 名学府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多年的 生活和学习,使他对日本政治、经 济、文化乃至民情风俗方面了如指 掌,也同日本的几个通讯社建立了 密切的关系,同一些日本商人亦有 投靠陈立失,逐渐成为陈立夫的亲 信和助手,鲍君甫也因此结识了陈 立夫及其身边的人。 为了摸清鲍君甫的政治倾向, 争取利用他的社会关系为我所用, 乃浙江吴兴人,CC头子,陈果夫 之弟,陈其美为其二叔。因蒋介石 与陈其美为把兄弟,故陈立夫一入 仕途,即成为蒋的亲信。 作为最早特务组织的头 经济来往。在日本,鲍君甫也接触 特安排陈养山接近鲍君甫,这 人目,陈立夫走马上任后,大肆排斥 特T队伍中增加了一名特殊成员。 物 中外书摘 后,巧于应酬,今H“一品香”, 异己,重用亲信,杨剑虹因此被任 命为采访股总干事。为搜索及 在当时极端险恶的形势下,党 人到处遭逮捕,不少人变节自首, 鲍君甫这个举动要冒很大的风险。 从此,在公开场合,他是特 派员杨登瀛,在暗地里,他又是非 党员的红色特T鲍君甫。 明夜“大都会”,声色犬马,尽情 招待,很得陈、张的欢心。 由于鲍君甫要经常陪杨剑虹、 张道藩出入上海、警备司令 部、巡捕房,也为了提高鲍的社会 地位,陈赓请求周恩来破例为鲍添 置了一辆私人轿车——别克高级轿 车,从而使鲍更便于接近上海各色 反蒋团体的情报,调查科除在南京 设立总部以外,还在上海、武汉、 开封等重要城市派出特派员。 有“冒险家乐园”之称的上 海,军、警、宪、特众多,各种势 力混杂,历来是注目的重 根据陈赓的建议,鲍君甫积极 同上司陈立夫、张道藩建立私人友 点。为了在这里建立凋查科下属机 构,陈立夫煞费苦心物色人才,经 过杨剑虹的推荐,鲍君甫加入中统 并改名杨登瀛。 而鲍君甫此时的思想却处于极 度的矛盾之中,虽然杨剑虹多次邀 请他参加特务组织,但他看透了国 民党一党与统治,不愿为 其卖命,尤其是1927年曾参加过 左派的鲍君甫还曾被蒋介石逮捕 过,这使鲍君甫耿耿于怀,但其政 治信仰又与党人有距离,因而 举棋不定。 在白色恐怖十分严重的上海, 更需要了解敌人的动向, 决定争取鲍君甫,并准备派陈赓与 他会面。 1928年5月,一个细雨绵绵的 晚上,陈赓与鲍君甫在霞飞路的一 家咖啡馆中秘密会晤了。鲍对陈赓 的传奇经历已有所闻,心仪已久, 因此双方谈得甚为投机。双方约定, 鲍除为调查科工作以外,还要尽快 手] 人淞沪警备司令部和租界情报机 构,取得他们的信任,特科派 忠诚的卫士连德生充当他的保镖。 这连德生原是上海电车售票 员, “五卅”运动期间领导电车T 人罢T,表现英勇。 “四~二” 后,经党组织派到莫斯科学习,这 时刚从苏联回来。他身体魁梧,高 大健壮,跟随鲍君甫到各侦探机关 活动,与陈赓进行单线联系。为解 决鲍君甫请客应酬之需,党组织还 每月给他提供可观的经费。 这样,在周恩来的指导下,经 过陈赓、陈养山的细致工作, 情,以取得他们的好感,对杨剑虹 则驯服地在他指挥下办事。这个时 期,杨剑虹要求鲍君甫帮助办过几 件事,说明敌人还在对他进行试探。 一次是1928年4月,杨剑虹 介绍鲍君甫去见淞沪警备司 令钱大钧,办理要求英巡捕房派人 逮捕党人的手续。杨剑虹事前 什么情况都不告诉他,直到他们两 人会同英巡捕房包探到马立斯新村 去搜捕之时,鲍君甫才知道地址。 这次住在这里的人已经转移,结果 一无所获。陈立夫不放心,还亲自 到现场检查。 另一次是1928年夏,杨剑虹 又拉鲍君甫去破坏平凉路办事 处,事前对他严守秘密,事后在陈 赓的帮助下,鲍君甫才发现告密人 的线索。 1928年8月,鲍君甫被蒋介石 委任为组织部党务调查科驻_卜 海特派员,特务头子陈立夫亲自赶 到上海,把蒋介石签发的委任状郑 重授予鲍君甫。这样,煞费 苦心在上海建立的第一个专业 特务机关一开始就在特T的控 制之下。在国共两党的人才争取中,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鲍成 为特工史上的一个非党员特_[。 凭着“特派员”的头衔, 鲍君甫在上海很快成为眼观六 路、耳听八方的风云人物 为联络私人感情,每次陈立 夫、张道藩(时为调查科第一科科 长)等到达匕海滩,鲍君甫跑前跑 上层人物,也有利于他与特I: 的联系。 当然,要应付特务机 关,单纯地建立私人感情是不够 的,还要经常做出一些“丰功伟 绩”来增加自身的资本。在陈赓的 直接领导下,特工协助鲍君甫 在北四川I路大德里的过街楼上以鲍 的化名设立杨登瀛办事处,明里是 调查科在上海的一个办事处,暗地 里却是特工的一个联络点,鲍 的专职秘书就是优秀女特I:张 式沅,化名安娥: 南于凋查科的主要职责是反 共,搜集活动的情报,囚此, 为了巩同鲍在围民党特工中的地 位,经周恩来批准,鲍的特_r 保镖定期将的宣言、传单、 《红旗》、 《布尔什维克》等刊物, 以及真真假假的种种情报提供给 鲍。而每当同民党上海市、 警备司令部或外同租界刚刚得知共 产党的某些活动,特工便迅速 地将更详细的情况通告鲍,让他立 即上报调查科总部,因而往往是 海的罔民党、警备司令部刚 在整理有关党秘密活动的报告 时,南京调查科总部、蒋介石的案 头 已摆E了鲍君甫送去的有关情 况汇报。 有时,特工故意在租界内 布置一些假机关,放上几册文件, 留下一些过时的情报、接头暗语 等,让鲍带人去破获,以此作为夸 耀和报功的资本。在特T人员 的密切配合下,鲍君甫很快就成为 调查科在上海举足轻重的人物,成 中外书摘 人物 央委员,“八・七”会议上当选 问一边示意鲍坐下。鲍一边坐下, 一为特T中效率最高、能量最 大的实力派,从而取得了高 为临时政治局委员;1929年任 江苏常委,在党内外都有相当 声名,是敌人千方百计追捕的人物。 边故意装作不急不忙的样子说: 层的绝对信任 凭着“特派员”的头衔, 鲍君甫充分利用他已有的关系,把 “噢,兰普逊先生,小弟有一小事 相求。我刚刚招募的一个情报人 员,可能由于口音问题被阁下的巡 1928年10月,当任弼时在安 徽巡视党的工作之时。在南陵被国 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为了从他嘴 触角伸到上海军政各界的各个角 落:他与当时任上海警备司令的钱 大钧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上海市党 捕抓获了。请阁下高抬贵手把人交 给我吧。”说着把一个大红包放到 里掏出的秘密,敌人用尽了一 切威胁手段,用尽了极残酷、极野 了兰普逊眼前的桌子上。兰普逊看 着桌子上的红包,看着眼前这位神 部、市、宪兵系统都有他的朋 友或安插的人,成为眼观六路、耳 听八方的风云人物,为在上海 的活动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 根据特工机关的部署、指 示,鲍君甫利用他的各种关系帮助 特工打入军、警、宪、 特机关和外同租界巡捕房,这样, 特T机关就在上海滩建立起来 了自己的一整套特工活动网络,同 民党军警宪特各机关、外同租界巡 捕房几乎全有的特1一人员。中 共特]一网络的建成,使特丁的 情报来源极广泛,每天汇集到大德 里“杨登瀛办事处”的各方情报, 经过女特工安娥的筛选及时地 转送到特T机关,使特丁 机关好似有了“千里眼,顺风耳”, 特工活动极少出差错。特工网 络的建成,使特工机关、特 1 人员在进行工作时有了屏障,有了 “保险”,即分布在中军、 警、宪、特、外围巡捕房各机关的 特T能够利用“工作”之便及 时地发现叛徒、密探,及时通报中 共机关,及时地处理,而鲍君 甫在这方面的作用最大。. 鲍君甫从英国巡捕房救出一名 “新招募人员”和一名“激进学 者”。敌人哪里知道,他俩竟是 大名鼎鼎的任弼时和关向应 1904年出生的任弼时是湖南汨 罗人,他于1922年入党,1924年回 国后,即在共青团] 作,曾任 j届、四届团;1927年党 的五大和党的六大都当选为党的中 蛮的刑具,但他始终没有吐露自己 的真实姓名。敌人用尽各种残酷手 段,他却始终没有改换口供,以后 经党组织营救,他在1929年3月 出狱。谁知六个月后,他在上海又 不幸被捕了。那是1929年9月的 一天,任弼时 早出去开会。那天 下着大雨,他在离家前告诉爱人陈 琮英说:十二点回来吃中饭,下午 还要到另一个地方开会。从中午 起,陈琮英就开始等他,直到天黑 他也没有回来。陈琮英料想是出事 了,非常焦急地过了一个夜晚,第 二天清 就赶到江苏罗迈 (李维汉)那里打听消息 原来,任弼时去开会的地点早 被敌人发现。他们开会那天,这个 机关已被敌人破坏,英租界巡捕房 预先在院子里埋下便衣巡捕,我们 的人还没有来得及发出警号,任弼 时已在骤雨中急步走上台阶叩门。 敌人从他身上只搜出一张月票,上 面有相片和详细地址。他在月票上 填的是假地址,敌人按址索骥,根 本找小到那所房子。因此敌人就用 严刑拷打他。几个洋巡捕和警官轮 流用刑,用皮鞋踢,用皮鞭抽,妄 图用酷刑打开他的嘴巴,任弼时仍 一口咬定自己是个小学教员。 特科获悉情况后,根据任 弼时被捕的情况和他在狱中的口 供,告知鲍君甫前去营救。鲍君甫 即赶到公共租界警务处督察长兰 普逊的寓所。 兰普逊 鲍君甫是老交情,得 到情报后他从卧室里迎了 来: “杨先生,有何急警葬?”兰普逊一边 通广大的“杨先生”,停顿了片刻 说:“杨先生,小事情,小事情。” 说完,两人哈哈大笑起来,第二 天,被称之为鲍手下的新招募人员 就被送到了“杨登瀛办事处”。其 实这个“新招募人员”就是当时的 委员、江苏常委任弼时。 出狱后的任弼时,1930年被中 共派到武汉,担任长江局 委员、湖北兼武汉书 记。1931年4月,被调往苏区。 而另一位重要领导人关向 应是1931年4月被捕的。1902年 m生的关向应是辽宁金县人。他于 1924年留学莫斯科,1925年入党, “五卅”运动后回闰,曾出任过共 青团山东、共青团书 记。1930年调到军事委员 会和长江局工作。是 第六届委员,六届四中全会上 被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1931年初,关向应被公共租界 巡捕房逮捕,并在他住处搜走了一 大箱文件。 在牢狱中,面对敌人的酷刑拷 打,关向应坚贞不屈,没有泄露组 织的秘密,闩己的真实身份也没有 暴露。然而敌人搜走的文件中却有 不少是绝密性的,一旦落入 之手,不但关向应性命难保,对中 共特工也将造成巨大的危害 责令特科尽一切力量营救 关向应,并将其中手抄和复印的秘 密文件取回。这时巡捕因从关向应 身上没有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也把目光转向了搜来的文件上。而 此时获悉此案的特务机关也 人物 中外书摘 对被搜来的文件颇感兴趣,并向巡 血口喷人 由于 民党未抓到鲍 “通共”的任何证据,再加卜已 院两次给时任云南省 捕房提 由他仃】派员去清 搜来的 文件。兰普逊答复说:这个案子是 租界破的,只准杨登瀛甫)一人插手此案。 这时,鲍已接到特科发 的 营救关向应、取回秘密文件的命令, 于是,鲍即介绍刘鼎以“文件专 (即鲍君 的陈赓发函,希望旺实鲍在大 时期的政治身份。陈赓予1951年 l1月24 L{给鞠华院长亲笔回信, 其内容如下: 南京市人民法硫鞠院长: 关于鲍君甫(又名杨登瀛)之 卜同民党组织部副高位的 张道藩的疏通,半年之后,鲍被保 释 狱: 并未深究杨登瀛的双料 特1 行为,他被从监狱里放出来 后,还当上了南京反省院副院长。 新中同成立后的1950年10 供词是否属实一事,据我所知,鲍 确系l927年起即与找党发生关系, 家”的身份到巡捕房鉴定文件 出生于四JIl南溪的刘鼎,当时 28岁。他于1924年入党,后去莫 斯科学习。1929年回同即在特 科从事秘密地下T作,他以“ 文件专家”的身份与鲍密切配合, 晚上将一些真实文件带回“杨登瀛 办事处”研究,次日早晨再将一些 精心仿制的假文件交还。 过了一周,鲍告诉兰普逊: “兰普逊先生,搜出来的那一箱材 料全是学术材料,没有什么价值, 被捕的那个充其量是个‘激进的学 者’罢了。”与此同时,在狱中化 名李世珍的关向应参加了由已在狱 中的陈为人、刘晓等人组成的临时 党支部。根据指示, 关向应配合鲍的活动,装得庸碌无 为,悲观消极,从而蒙蔽了租界。 兰普逊从狱牢的报告中觉得鲍说被 抓的人充其量是个“激进学者”的 话有道理,最后租界对关向应这个 “激进学者”从宽判刑,押了几个 月即予释放。关向应卅狱后即离开 上海去,旋即进入鄂西根 据地,出任红二军团政委,【一贺龙 并肩战斗。 “我不是特务,也不是什么内 奸,周恩来是知道我的……” 鲍君甫含着眼泪合上了双眼。 离开了人间 然而1931年4月顾顺章的叛变 却使鲍君甫陷入险境。4月底,鲍 君甫终被敌人逮捕。对鲍软 硬兼施,鲍始终未供 他和特 科的工作来往情况,还痛斥颐顺章 月,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反 运动 1951年1月南京市开 始了反动党团特务人员登记lJ:作, 登记的第一天就有1500多人,到 第5天已有4200多人登记,其中 有原围民党会军政部副、 西北行辕少将参谋长等高级, 但也有少数人员顾虑重重,等待、 观望。鲍君甫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鲍曾担任过 “感化”院和“反省”院的院长, 故被市逮捕,很快移送法 院。经有关领导审批,准备处 以重刑: 这时,鲍则提出大时期曾 为地下党组织做过工作,称: 1926年由陈养山引荐打入敌人 内部并由陈介绍参加党,在 l930年至1931年打入期 间,并任组织部调查科 驻沪办事处主任,担任这个职务是 经过特科负责人陈赓同意 的。在上海期间凡有搜捕党员 时,我总是事先通知陈赓,使其转 移躲避:后因叛徒告密,我和陈赓 都被逮捕,先后关押在南京 市白下区羊皮巷首都特别刑事法庭 看守所,后又被关押在瞻园路宪兵 司令部看守所等处,在狱中遇到了 陈赓,当时我在甲级号房,陈赓在 丙级号房,我设法通过关系将陈转 到条件较好的甲级号房。至1937 年我被释放后,我即与失去联 系,我绝无叛党出卖组织情事。故 要求陈赓同志作证。 时任市第一任院长的鞠华 对此案非常重视。1951年7月市法 1931年以前在工作上曾和我联系, 在此期间对党贡献颇大,我被捕时 曾在南京宅兵司争部与我同触,此 时表面上还好,以后任伪感化 院院长…… 陈赓这封信肯定了鲍在大 时期作 的贡献,为审判此案 提供了重要证据,使鲍君甫的命运 发生了转机,又进一步查实, 取得了大量我党高级干部证词,经 研究对鲍予以释放,判处管制 一年。 鲍君甫被判管制后,住在南京 玄武区大树根,后搬至随同,无生 活来源。1952年1 1月司法部副部 长陈养山闻讯后,立即写信给南京 市三位,多次强调“鲍 君甫在大后对我党的保卫工作 有很大的贡献,而且救出了许多我 党负责同志……”信中说, “我与 陈赓同志商量给鲍作些救济,或想 其他办法帮助一下。” 1956年3月,南京军区专程派 人送鲍去北京,鲍在北京受到陈 赓、李克农、陈养山等人的会见。 陈赓详细询问了鲍的生活情况,并 委托国防部安排其生活,在北京协 和医院为其安装了假牙,制作了呢 料制服、皮鞋等物,然后鲍君甫在 专人的陪同下在北京逗留r三个星 期。以后陈赓只要到南京都到鲍君 甫家看望,对其生活给予关心。 不幸的是,1966年爆发了史无 前例的“文化大”,“抓”出 了无数隐藏在中国大地上的各类 “阶级敌人”。其中在时代的 都城南京,毛的红卫兵小将们 中外书摘 人物 闻一多生前死后 谚《红烛:我的父亲闻一多》 闻立雕著 本文是闻一多先生的次子闻立 雕的著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回忆 平汉、津浦都已不能通车,从昆明 回北平只有走空中最省时省事,教 师们经过8年战争的煎熬、折磨, 基本上都已成“无产阶级”_r,没 有太多的行李、家具拖累,走起来 很方便,绝大多数人家都决定破釜 号。不料,前两天学校忽然通知那 套房子决定分给两家合住。父母亲 听了都很不满意,认为当年孩子们 年龄很小时,还住一整座房子,现 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在孩子们都长大了,反而只给半套 房子,那怎么能住得下。为此向学 校据理力争。5月17日学校终于同 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全 校师生在图书馆举行结业典礼,学 沉舟,舍命花点钱,从空中走(只 在重庆换一次飞机就行 )。1946 年5月4日联大当局正式宣布结 意该房仍由我们一家居住,全家人 皆大欢喜。 学生一批一批走了,教师们也 一校当局宣布联大正式结束,北大、 清华、南开三校分别回到北平、天 津,下学期lO月1日报到,lO月 10日开学。会后人们都紧张地忙了 起来。学生们根据自愿转入三校中 束,校园里到处都是一派复员北上 的气氛 大批教师回平津,学校当局要 考虑住房问题。清华决定原则上谁 原来住哪座房还住哪座房,但8年 来人员有一定的增加和变动,因而 家一家陆续走了。 吴哈的夫人患病,急需到上海 做手术,天天去机场买票,买了一 任何一校,分批坐汽车走,学校统 一个月还是买不到,正在一筹莫展 时,罗隆基从重庆回来了,他当即 帮助解决交通问题;教师原来是 哪个学校的仍回哪个学校,北上的 还要作必要的调整。我们家原来住 新南院72号,那套房子位置好, 给航空公司经理写了一封信,说张 学良要学明史,莫德惠推荐吴晗去 时间和方法,各自选定,要乘飞机 离开的,学校可以代购机票。当 时,从昆明到北平山高路远,路况 又不好,华北、华中和华东大片地 问数多(仅正房就有8到9问), 光线足,父亲很满意,很喜欢,常 常念念不忘他的“匡斋”、草坪、 翠竹,一心惦记着那个新南院72 教,事情很急,需立刻飞重庆。这 招很灵,当天买到飞机票,第二 大就到重庆了。其实,哪里是什么 区都已经是党领导的区, 张学良要学明史,完全是一个大谎 居然就找到了一个名叫鲍君甫的 “中统特务”。 于使他得以免去精神与肉体 的苦 人物的生死存 作 过具有特殊意 义而且旁人无法替代的贡献。没有 痛,然而却仍旧无法抹去布在他人 生旅途上的种种疑团 直至20世纪90年代,卜海某 些不谙就里的媒体还在说鲍君甫是 已经被红卫兵斗得死去活来, 奄奄一息的鲍君甫在临终之前再三 对自己的子女说道:“我不是特 他,如今中国党的历史恐怕有 很大一部分需要重新改写。麟 务,也不是什么内奸,周恩来是知 道我的……”说罢便咽了气,离开 了这个令他万分尴尬和痛苦的人 间,离开了由于他早年经历的牵累 而遭受重大不幸的家人。 t969年,鲍君甫在南京去世, 时年68岁。他的撒手尘寰或许终 个围民党的侦探,当年充当 警备司令部的要员。最后在1993 年5月,鲍君甫的真面目才终于显 露出来:这名曾经的同民党中统驻 上海的特派员,居然是特 科的高级特工人员,而且当年埘于 党的领导机构和许多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