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来源:九壹网


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反思报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技术已经被广大教师推广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在运用过程中一些教师不顾教学实际及学科特点,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产生错位。因此,合理地利用好信息技术才能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下面本人根据我校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和探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尝试性的解决对策。

传统的数学课,枯燥无味,特别在过去,教法比较单一,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少,既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又缺乏供学生发现探索的良好环境。自从信息技术融进我们的数学课堂,顿时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内容变得具体,清晰。现在信息技术正以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动静结合,吸引着学生。教学中通过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演示,创设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为教师顺利实施教学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激活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所以我觉得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以下不可缺少的优势:

1、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引入新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有利于抽象的知识直观具体化,让学生更加便于理解内容,从而降低学 生的学习难度

3、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拓展思维深度,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4、有利于扩充信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尽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时有着诸多的优点,但在运用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一些误区。我认为存在的问题有:

1.重结果,轻知识的产生过程。部分教师完全把电脑当作活动的黑板,把现成的结论投映到屏幕上,甚至把所有的内容都投影到屏幕上,没有真正揭示知识产生的过程,使学生缺少感知、理解、记忆、训练的过程。

2.重机器,轻学生。部分教学内容,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僵化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忽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使教师成为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和思考的观众,忘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重形式,轻实效。小学生容易对未知事物产生较强的兴趣,但自控力不强,注意力较易分散,兴趣难以持久。但部分教师一节课从头到尾都在使用信息技术,以“教师为中心”,让电脑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信息技术为了使用而使用,贪图播放形式 ,因而大部分学生被屏幕上的精美图像、精彩动画所吸引,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使教学效果甚微。

鉴于以上问题,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处理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信息技术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信息技术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要把握好信息技术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

思时间的关系。在讲复习课的时候,可利用信息技术的大容量特点提高教学效率,但也要注意穿插传统教学手段,如中间的停顿,辅助解释,让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道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等等,这样做就更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2、处理好信息技术与板书的关系

信息技术课件和传统板书两者都具有益智增趣的功能,在强调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板书是不能抛弃的,科学地板书能充分协调师生互动,使小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启迪保持一致,深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使一节课的知识体系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在现在的教学中,不少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时丢弃了粉笔和黑板,使精美的文字板书被机械的屏幕画面替代,且“板书”的内容在屏幕上一晃而过,学生头脑中无深刻印象,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例如一些数学符号的书写、图形图像的画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范就不宜使用信息技术代替。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适当运用信息技术与板书,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达到和谐统一,追求最佳效果。

3、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的关系

信息技术课件的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变辅教为辅学。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应着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老师的思维方式。所以,备课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水平,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出发,做到内容表达清楚准确,难易适当,趣味性强,问题的提出、回答及反馈易为学生接受,视觉、听觉要合理搭配,声音和画面要精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不应理解为全堂信息技术演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知识的反馈环节,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

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提问,让小学生在动中探索知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燃起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使那些平时不爱学习的小学生,也喜欢上了数学。这样把教学和信息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现代化。

4.处理好教学内容与与教学形式的关系

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只有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要不要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用在什么地方,达到什么目的。只有这样,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保持一致。在信息技术课件设计上,一方面,要考虑教学内容优化设计,另一方面,在表现形式上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只为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的形式上,结果是课堂上热热闹闹,而实效则平平。信息技术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仅仅停留于作表面文章。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善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以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技术的发展,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巧用信息技术,并在实践中认真地去研究、探讨,从而真正理解和认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内涵,真正感受到信息技术的神奇和巨大的魅力,使信息技术为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服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