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音乐美,浸润心灵的美——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美育实践研究

音乐美,浸润心灵的美——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美育实践研究

来源:九壹网
2019·0 8NIANQINGREN JIAOYU

年轻人·教育

音乐美,浸润心灵的美

——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美育实践研究

吴若芬

(贵阳市乌当区顺海小学,贵州 贵阳 550018)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任务。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与德育、智育及体育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国家对美育的重视,也促使各学科的教育工作者积极地探索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而音乐教育作为美育实践的重要途径,在美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将针对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美育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谈谈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有效地实施美育。关键词:音乐教育;美育;现状;实施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872(2019)32-0193-02󰀃󰀃美育,即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在教育中与德育、智育及体育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任务是“立德树人”,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教育,使学生丰富学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发展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家对学生美育的关注度日益增加,美育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2015年颁布的第71号文件《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更是为美育在学校的实施指明了方向,也为美育工作者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思路。

为将美育更好地在教学中贯彻实施,各学科的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地探索如何将美育有机地渗透于各学科之中。音乐,以其独特的力度、速度、音响、音色、节奏、旋律、和声和曲式,构成了富有表情的听觉艺术,将人们内心强烈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对人们净化心灵和塑造完美的个性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对学生从小就进行良好的音乐教育,通过音乐教育来培养学生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但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有效地实施美育?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首先对音乐教育与美育的关系阐述;然后对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美育市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实施美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 音乐教育与美育的关系

我国是礼仪之邦,礼乐教育是我国博大文化的基因。在古代,音乐是礼仪规范、伦理纲常、政治教化的一种工具;在近代,学堂乐歌的出现将爱国人士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感表露得酣畅淋漓;近年来,音乐以其自身特有的属性和认知、审美、社会、教育、娱乐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成长。《晋书·乐志》中记载:“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大方;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侧隐而仁发;闻其徵声,使人乐善而好施;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说明音乐中“宫、商、角、徵、羽”五音可以改善人的行为与性格。哲学家柏拉图也曾言:“节奏与音调用最强烈的力量浸润心灵深处。”则说明了音乐可以深入地浸润人的心灵,使人得到美化。可见,音乐教育自始至终都在以其独特的属性和功能感化着人们,是审美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美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2 小学音乐教育中美育实施的现状

从新中国成立直至现在,国家对中小学美育工作的关注度日益增加。19年11月,国家教委印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通知,确立了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是提高学生道德情操、促进

学生心智发展以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手段;1999年6月,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加强音乐、美术的课堂教学,以丰富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来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体验美,并提出完善美育资源,鼓励农村中小学因地制宜地开展美育活动;2015年第71号文件《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颁发,更加注重学生艺术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强调艺术课程开展的合理性、多样性和有效性,关注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美育制度,全方位地为学校的美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这一系列条例的颁发,反映了国家对音乐等艺术教育的高度重视,这为音乐教育中的美育实践奠定了基础。

经过几十年的探索,音乐教育逐渐走上正轨。各地区学校少年宫、校园舞台和专业音乐教室的建设,为小学音乐教育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逐步完善的音乐师资队伍,引领小学音乐课堂规范地扬帆起航;高科技的助力,更多优秀音乐资源的共享为小学音乐教育提供保障。21世纪以来,我国中小学艺术测评体系逐渐完善,为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创造了先决条件;2018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中小学美育成果展演中,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对国际音乐的尊重与喜爱,显露出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和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歌唱祖国》等歌曲的快闪演出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掀起一股爱国热潮,都源于学生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怀。这些都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实施美育时,收获的美育果实。

当音乐教育工作者在砥砺前行时,也发现了一些美中不足之处。第一,教师对音乐中的美育概念模糊、意识薄弱。很多音乐教师的业务能力薄弱且钻研力度不够,对于“美育”这一概念的理解含糊不清,经常将音乐课堂转变为思想道德教育课。在音乐教学中也仅仅是围绕书本的知识进行教学,且经常被语文、英语、数学等“主科”占用,没有保证教学的持续性,影响了学生对美的感知。第二,音乐课堂中实施美育的策略单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形式单一,40分钟的音乐课全部是以聆听、唱歌或演奏的形式进行教学,忽略了对学生情感体验、创造思维拓展和综合素养提升的关注。第三,对音乐课堂中实施美育的评价体系不完善。审美教育是不教而教的教育,社会及教育部门普遍地以艺术节、班班有歌声等竞赛的结果来评判学校美育实施的效果,不符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审美效应。

3 对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美育的建议

3.1 保障音乐教学活动的持续性

笔者两年前在进行贵阳市小学生识谱现状调查研究时,

· 193 ·

青少年素质发展

走进了贵阳市息烽县永靖小学,有幸观摩到一位老师的音乐常态课。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基础都较为扎实,能较准确且地唱出歌曲的曲谱,课后与任课教师交流才得知:该教师认为音乐教育是要按时、按量规律进行的,在她的教学生涯中很少缺学生的音乐课,哪怕是“主科”教师占用,也是要补上的。由此得知,音乐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持续性的教学活动,而作为音乐教育的主导者——音乐教师,更应该坚定自己的立场,拥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这样,音乐教育才能够为美育的实施提供保障。3.2 提升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

在美育实施的探索阶段,音乐教师往往会有这样的疑问:美育与音乐教育究竟有何关系,在音乐课堂中怎么做才是实施了美育?有很多学术期刊、专著都用了很多专业知识来解答这个问题,但说来道去也就是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能够欣赏音乐、善于体验音乐、敢于创造音乐,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人与生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规避自我、完善自我,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对音乐专业知识、教育知识的拓展,善于分析音乐教材内容、处理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此外,还应该涉猎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提升教师个人的综合素养,以抓住音乐教育与美育的契合点。3.3 完善音乐教育中的美育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美育评价体系是提升和监督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地推动音乐课程、完善教学管理、激励教师进取、促进学生发展。评价音乐教育中的美育实施效果,应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为前提,关注学生对不同音乐题材、形式、风格及其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学生参加的合唱比赛、乐团演出、艺术展演能够反映学生音乐学习的知识技能水平,但对于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则无

法评定,这种以竞赛结果判定美育实施成果的办法是不科学的。因此,完善音乐教育中的美育评价体系是势在必行的任务。3.4 抓住音乐美的核心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不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应紧抓音乐的元素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曲调美、和声美、音色美、音韵美、情境美及立意美。结合音乐教育的参与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和愉悦性原则,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体会变化万千的音乐情绪,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在表现音乐时,体会音乐形象的情感起伏,在培养学生演奏、演唱和综合表演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信心;在创造音乐时,探索音乐的奥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潜能。因此,抓住音乐教育的核心、不脱离音乐的本体,勿将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本末倒置,方可有效地将美育在音乐教育中实践。

4 结束语

音乐的启蒙对人的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有效地实施美育任重而道远,在取得成果的同时更要反思和弥补自身的不足。本文仅从笔者四年的工作经历来看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美育实践,不当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

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2]张援.中国当代艺术教育法规文献汇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2011.[3]雍敦全.音乐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4]韩锺恩.音乐美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上接第185页)过程中,可以从动作风格入手,从而促进学生的舞姿发展。

具体来说,“东海莽式”舞蹈其动作是由男生和女生共同来完成和展现的。而女生的动作风格更多是端庄、柔媚和活泼,男生的动作则是体现勇猛、威武和雄健,这也是满族舞蹈与其他民族舞蹈最大的区别。同时满族先祖生活的地区多以渔猎为生,因此,在舞蹈动作风格中,也有大量的渔猎动作,这些动作在进行舞姿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格外注重,从而才能够体现出“东海莽式”民族舞蹈的风格特色。3.3 结合表现特征展开教学

在民族舞蹈教师进行“东海莽式”民族舞姿教学的时候,还可以通过表现特征展开想用的舞姿教学。所谓的表现特征,实际上就是指整个舞蹈在展示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风格、内容、特色,可以所说是舞蹈动作的灵魂所在。

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东海莽式”舞蹈中的手部动作三式入手,包括双摆、穿针、划水。其中双摆的动作分为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的动作之间所展现的表现意义也不同。通过对表现意义的讲解,让学生更能体会其中的舞蹈内容,从而牢固掌握相应的舞姿动作,促

进“东海莽式”民族舞姿教学的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宁安地区推进“东海莽式”民族舞姿教学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需要发挥好这一优势,从而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参考文献:

[1]李德.再论满族歌舞(续)[J].满族研究,1988(4):73-77.[2]王铁梅.浅析满族民间舞蹈[J].文艺生活旬刊,2011(9):138.[3]高明星,郁正民.满族“东海莽式”乐舞文化寻根[J].艺术评论,

2013(2):118-121.[4]郭宇霞.满族萨满祭祀舞蹈的形态变迁与功能转换[J].乐府新声: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8.36(1):1-168.基金项目:牡丹江宁古塔地区非遗传承满族《东海莽式》舞蹈教学剧目建设研究(GZB1318065)

作者简介:沙方方,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表演与教学。

· 19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