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第19卷第76期
327
·临床监护·
陪伴式情感干预在老年痴呆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严群
(柳州市中医医院,广西  柳州)
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按计划实施陪伴式情感干预护理,1个月之后采用量表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行为症状给予评定。结果  实验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再入院率显著下降。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关键词:陪伴式;情感干预;老年痴呆
摘要:目的  评价陪伴式情感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治疗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j.cnki.1671-3141.2019.76.196
本文引用格式:严群.陪伴式情感干预在老年痴呆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6):327-328.
0   引言
老年痴呆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
今未明[1]
。随着我国老年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痴呆患者的数量也会增多,那么如何对老年痴呆患者采取人性化、科学合理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显示加强对患者情感、心理干预有利于提
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预后[2]
。本研究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陪伴式情感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脑病科确诊为老年痴呆的住院患者100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AD的诊断标准[3];(2)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量表(CDR)评分为2分及以上(正常计0分,轻度痴呆计1分,中度痴呆计2分,重度痴呆计3分);(3)病情稳定,无功能性精神病史;(4)无重大躯体性疾病;(5)年龄≥65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上。排除标准:(1)合并多种脏器功能衰竭,严重躯体功能障碍;(2)特殊原因导致的认知功能减退。所有患者本人及家属均同意本次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组各50例,并排除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等对研究的影响,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陪伴式情感干预,1.2.1.1  具体方法如下。住院环境的营造
(1)弱化冰冷单调的病房环境,为患者布置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允许患者家属依照患者的喜好适当添置小物件在病房里摆放,使患者消除对陌生环境的紧张及焦虑感,能更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2)护士在进行护理的同时与患者多进行沟通,根据患者的喜好聊一些让患者感兴趣的话题,适时地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并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3)医护人员不要直呼患者的名字,改用更为亲切的称呼,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对待,1.2.1.2  患者家属的支持
让患者感受到如家人般的温暖。每周六上午安排一次讲课,主要是向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和疾病知识的宣教,指导其缓解患者负面情绪的方法。由于患者患病期间,心理特别脆弱,有的时候会因为渴望得到家人的关心而出现一些反常的行为,这个时候就需要鼓励家属多关心、多安慰、多陪伴患者,1.2.1.3  开展院内活动
并可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增加探视次数或者延长探视时间。设立一间活动室,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比如音乐欣赏、书法绘画、健康讲座等,让患者走出病房多到活动室进行交流,开辟一快祝福墙,让家属在这里写上给患者的祝福,同时患者也可以写上勉励自己的话语。总之,不能让患者感到孤独,要让他们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
基金项目:柳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14J030407)。作者简介:严群,女,柳州市中医院脑病科,主管护师。
1.2.2  效果评价
由经过培训,主管以上护士,于入组时和陪伴式情感护理干预1个月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痴呆病理行为评定(BEHAVE-AD),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行为症状给予评定。MMSE评分标准:27-30分正常,21-26分轻度,10-20分中度,0-9分重度,总分0-30分;ADL评分标准:总分量低16分,为完全正常,大于16分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大于22分为功能有明显障碍,最高分;BEHAVE-AD共25个项目,每项0-3分,包括妄想、幻觉、活动异常、1.2.3  昼夜紊乱、统计学方法
情感异常、焦虑恐惧等。组间及组内量表评分比较均采用t 检验,SPSS 13.0统计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结束时MMSE评分观察组较护理前提高2分以上,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8,P<0.01);MMSE评分对照组干预后
较入组时提高1分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3,P>0.05)。
干预后两组P<0.05)。说明陪伴式情感干预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智力有保持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043,和改善作用(见表1)。
干预结束时ADL评分观察组较护理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100,P<0.01),对照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
义(t=1.774,P>0.05)。干预后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
计学意义(t=3.811,P<0.05)。说明陪伴式情感干预护理能改善认
知功能,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所提高(见表2)。
入组时BEHAVE-AD量表评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
异(t=0.9991,P>0.05),但研究结束后BEHAVE-AD量表评分两
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t=4.021,P<0.01),观察组较护理前明显下
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7.395,P<0.01)。说明陪伴式情感干
预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伴有行为和精神症状有改善作用(见表3)。
表1  老年痴呆患者MMSE评分比较(±s)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n= 50)11.24±4.9712.58±5.01观察组( n= 50)
11.58±4.2214.22±6.67 #
t0.36872.043P
P>0.05
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 0.05。
表2  老年痴呆患者ADL评分比较(±s)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n= 50)48.71±7.26.59±4.32观察组( n= 50)
48.37±5.1842.42±6.42 #
t0.26963.811P
P>0.05
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
P< 0.05。
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
328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76
表3  老年痴呆患者BEHAVE-AD评分比较(±s)
护理前
护理后15.8±8.110.2±5.6 #
4.021P<0.05
对照组( n= 50)观察组( n= 50)
tP
17.4±5.9716.5±2.220.9991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 0.05。
3   讨论
这些年来,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显著上升,60岁以上老人患病率已经达到,80岁以上老人发病率更高达以上,其中女性比男性多,比例约3:1。患者达到1350多万人,约占全球患者总数的1/4。老年痴呆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5.5年,老年痴呆症日益增长的发病率已经使其成为老年人第四大“健康杀手”,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脑卒中。按照目前的情势发展下去,估计不久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将达到全球第一,成为老年痴呆症第一大国。
由于目前还没有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如护理方法不
[4]
当,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目前临床护理工作已不再是打针、输液、发药
等简单技能性操作, 而是更具有人性化的护理手段[5]。陪伴式情
感干预护理采取以医院为主、家庭支持的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对住院环境的精心布置以及来自家属多方的情感介入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情感孤独及内心焦虑,同步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症状。既可以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又可以激发患者积极主动的进行功能康复,从而达到护理目标,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采用MMSE量表、ADL量表、BEHAVE-AD量表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了分析,发现观察组评分结果在总分以及亚量表各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说明陪伴式情感护理干预能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盛树力.老年性痴呆及相关疾病[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社,2006:1-2.[2] 程娟,徐娜娜,马英霞,等.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1),2147-2151.[3]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36.[4] 周红艳,谭玲玲,王志敏.情感护理法在改善痴呆患者生活质量与精
神状况中的运用[J].健康与护理,2017,45(4),430-432.[5] 王锦玲,郭亮梅.我国老年性痴呆护理的研究现状[J].护理杂
志,2013,30(10):16-18.
(上接第314页)
绪水平数据及患者满意度也证明了,在手术前后对于患者执行
[5]
心理护理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针对于需行ERCP术患者而言,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焦虑的负面情绪水平,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芳,李美连,陈敏玲,等.Roy适应模式在治疗性ERCP患者护理中
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0):2802-2804.
[2] 裴园园.患者焦虑情绪在ERCP术前受心理护理的影响[J].铜陵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18,(01):42-44.[3] 范玲娟.董金燕全方位心理护理干预对ERCP术患者焦虑情绪和护理
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7,7(7):99-101.[4] 玲晓.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护理配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
文摘,2016(a1):245+248.[5] 张洁,江雪洁,王美艳,等.优质护理模式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8):579-582.
(上接第317页)
理,不仅能提升其对疾病有关知识、睡眠质量的认知,还能促进其身体恢复,进而缓解其因缺乏对疾病认知造成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提升其睡眠质量;在康复期时,除积极开展康复训练之外,还应给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社会支持干预等。睡眠质量会受到较多因素影响,而通过亲属及朋友的支持及关心,能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增加其睡眠时间。
总之,予以脑梗死患者阶段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采用。
参考文献
[1] 罗宏丹.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8):31-33.[2] 宗艳红.5E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
学研究,2019,28(7):1325-1326.[3] 杜学慧.阶段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和负面情绪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2016,33(4):823-825.
(上接第318页)
不良的影响。基于此,剖宫产手术产妇更需要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此减少剖宫产对产妇带来的不足之处,更加有利于产妇伤口愈合、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率,提高手术质
[5]
量,减少医患矛盾。
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剖宫产产妇切口愈合甲级显著比对照
P<0.05。观察组剖宫产手术产妇无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可以人发生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看出,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方式应用于剖宫产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显著,高于常规护理干预方式。主要原因是,手术室护理干预方式,护理人员对产妇从术中、术前、术后展开全面、细致的护理,效果显著。术前,告知产妇手术的注意事项、手术风险等,根据患者的情绪进行心理安抚,防止产妇出现不良情绪。术中,密切关注患者各项手术指标,高度配合医生手术。术后指导患者饮食、合理及适度活动,对患者手术切口等做好护理工作,防止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伤口恢复,减少
术后并发症,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曹丹清.手术室优质护理应用于急诊剖宫产孕妇对其生理、心理的影
响观察[J].饮食保健,2019,6(23):1-165.[2] 李云.整体护理干预对高龄初产妇剖宫产分娩术中寒战发生率的影
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1(1):104-106.[3] 岳风枝.心理护理干预在初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
理论与实践,2016,29(4):532-534.[4] 黄艺娜,王良山.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感染率的影响分析[J].
医药前沿,2018,8(35):282.[5] 王娟,张强.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
究,2017,15(21):105-106.
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