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东北三省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分析

东北三省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分析

来源:九壹网
第15卷第3期 2 0 1 3年5月 东 北 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版) Vo1.15.No.3 Mav 2 0 1 3 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东北三省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分析 柳金红,刘则渊,王贤文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辽宁大连 116024) 摘 要: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 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对东北三省36个地级城市2000--2010年经济发展状况的空间计量 分析,研究了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 差异在逐年缩小,经济发展的地区二元结构在慢慢消除,但是空间自相关现象变得越来越显著;辽 宁省的变化情况与东北地区的整体变化一致,吉林省与黑龙江省的情形则与之相反。 关键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空间自相关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758(2013)03—0258—07 中图分类号:F 292 构 ]。应用区域经济空间动态发展模型对中国区 一、问题的提出 域经济生产率增长率进行分析,寻找影响其增长 的区域内外因素及变动规律 ]。相关研究还包括 由于地理和新经济地理因素的作用,以及工 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对居民群体空间聚集现象的 研究[7]、对中国人口分布格局的研究 ]、对我国区 域科技发展空间差异的研究 ]、对我国C2C电子 商务空间布局的分析L1 u],等等。 目前在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文献中, 韩增林与张云伟通过建立由基础经济、效益、结 构、速度、可持续发展5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 业发展中的规模经济和收益递增效应,在区域经 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的集聚性与区域之间的 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L1]。根据托布勒的地理 学第一定律,空间上分布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但 距离近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大于距离较远的事物 之间的相似性_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应用空间自相 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评价了东北各 关分析探索与地理空间有关的社会经济现象。我 国关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应用空 地市2000--2007年经济综合发展能力。研究结 果表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在缩小;东 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回归模型来研究区域经济问 题,涉及经济增长的收敛、空间趋同和空间溢出等 等。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空间计量经 济学研究表明,我国许多地方的区域经济发展都 存在着较强的空间自相关现象。例如,基于空间 计量学方法对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 北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发展能力上升,北部相对下 降口 。董晓菲等对东北地区哈大交通经济带13 个地级市1987—2O06年间的经济发展数据进行 总体差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哈大交通经济带经 济地位不断提升,总体差异缩小;哈大交通经济带 空间结构演化特征与地区经济差异时序吻合,未 变进行定量分析[3]。基于集聚经济与增长极理论 构建产业集聚和增长极溢出作用模型,研究河南 省126个市县产业集聚与自身经济增长的因果关 来将呈现带内经济一体化趋势l_】 。朱小檬等的 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资本形成总额拉动作用 普遍高于其他地区,说明国家振兴东北发挥 系_4]。通过计算广东省各地市人均GDP的空间 自相关系数Moran’S I,结果表明其经济发展具有 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揭示了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正 在逐年增大,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空间二元结 收稿日期:2012一O9—2O 了积极作用,但最终消费支出与货物和服务净流 出的拉动作用又低于其他地区,扩大消费和加大 出口是东北地区振兴的迫切任务_1 。 然而,传统的度量指标是基尼系数、CV指 作者简介:柳金红(1971一),女,辽宁瓦房店人,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技管理研究;刘则渊(1940一),男(土家族) 湖北恩施人,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科学学理论、发展战略研究。 第3期 柳金红等:东北三省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分析 259 数、Theil指数等,但这类指标却没有考虑相邻地 异状况及其随时间的演化过程。 区间经济的相互影响。根据空间自相关定义,集 聚经济是一种空间自相关现象,因而可以采用空 二、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间自相关方法度量集聚经济程度,结合区域经济 增长极理论和中心一周围理论,从而解释区域的 近年来,在全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宏观环境下, 集聚经济的空间格局_1 。 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一直保持高增长态 本文将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中的空间自相关 势。但是,东北三省各地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方法,对东北地区36个地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也呈现出显著的不均衡性。图1是东北三省36 进行空间分析,研究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差 个地级市2000年的人均GDP四分位分布图。 臣譬 第一等级:大连、鞍山、盘锦、本溪、沈阳、抚顺、 圆第一等级:大连、鞍山、盘锦、本溪、沈阳、抚顺、 长春、大庆、哈尔滨 长春、吉林、大庆 圈第二等级:营口、锦州、辽阳、丹东、白山、吉林、 圈第二等级:营口、锦州、辽阳、丹东、辽源、白山、 牡丹江、七台河、大兴安岭 松原、哈尔滨、七台河 _第三等级:葫芦岛、通化、松原、绥化、延边、 _第三等级:通化、铁岭、四平、白城、延边、牡丹江、 鸡西、双鸭山、佳木斯、鹤岗 鸡西、双鸭山、鹤岗 口第四等级:朝阳、阜新、铁岭、辽源、四平、白城、 口第四等级:葫芦岛、朝阳、阜新、绥化、齐齐哈尔、 齐齐哈尔、黑河、伊春 黑河、大兴安岭、伊春、佳木斯 图1 东北三省人均GDP四分位分布图 (a)--2000年;(b)一2010年 从图la中可以明显地看到,以大连、沈阳为 度进行定量测度,这是度量空间自相关的全局指 中心的城市群以及以长春、哈尔滨和大庆为中心 标,反映了空间邻接或空间邻近的区域单元属性 的城市群是人均GDP最高的两大区域,而东北三 值的相似程度_】 。 省的边缘地区,尤其是西部与内蒙古接壤的地区 如果z 是位置(区域)i的观测值,则该变量 是人均GDP最低的地区。图1b反映的是2010 的Moran’S I指数根据下式计算m]: 年的情况。与2000年相比,更多的地区加入到沈 阳一大连经济发展高水平地区,形成一个非常明 J 一 u 2 ∑W (u、 ,一 )山J 山 (、 1) 显的集聚地带;而哈尔滨与其周边地区相比,优势 其中:S 一i变得不太明显;东北三省的西部与北部地区仍然 F,( 一 ) , 一-1 2 ;硼 表示 , ,是人均GDP最低的低水平集聚地区。 区域i与区域 的邻近关系,它可以根据邻接标准 或 距 离 标 准 来 度 量; 三、测度空间自相关程度 f1 当区域i和区域J相邻接 的Moran’s l指数 w/) l0其他 。 式(1)的计算结果Moran’S I指数的取值在 本文用Moran’S I指数来对空间自相关的程 1~1,大于0表示各地区为空间正相关,数值越 26O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5卷 大,正相关的程度越强;小于0表明空间负相关; 等于0表示各地区之间无关联。 哈尔滨、大庆几个地区之外,其余地区的人均 GDP都处于较低水平。到2003年,Moran's I指 Moran散点图是以(z,Wx)为坐标点,对变 量z和其空间加权平均值V 的线性联系进行 可视化的二维图示。Moran散点图的四个象限, 分别对应于区域单元与其相邻单元间四种类型的 局部空间联系形式:其中第一象限(high—high)表 数增长到0.008 2(仍然在0值附近),基本呈现出 空间不相关状态。此时,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 多地区的人均GDP增长到较高水平,在空间分布 上呈现出较为均衡的状态。2004年,Moran’S I 指数增长到0.067,空间分布为空间正相关。 示高水平区域被其他高水平区域所包围,或者说, 该区域的水平较高,并且与邻近区域的空间差异 2009年,进一步增长到0.150 6,为较为显著的空 间自相关分布。此时,东北三省开始形成若干较 程度较小;第二象限(1ow—high)表示低水平区域 被其他高水平的区域所包围,意味着该区域水平 较低,并且与邻近区域的空间差异程度较大;第三 象限(1ow—low)表示低水平区域被其他低水平区 域所包围,或者说该区域的水平较低,并且与邻近 区域的空间差异程度较小;第四象限(high—low) 表示高水平区域被其他低水平的区域所包围,意 味着该区域水平较高,并且与邻近区域的空间差 异程度较大。 四、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 整体空间分析 本文对东北三省36个地级市的人均GDP指 标计算Moran’S I指数,结果如图2所示。从 2000年到2010年,东北三省的Moran’s I指数经 历了一个从负到正的增长过程,并且在绝大多数 年份都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 2000年的Moran’S I指数为一0.045 7,为空 间负相关分布,即经济发达地区的周边地区普遍 都不发达。此时,东北三省除了沈阳、大连、长春、 为明显的人均GDP高水平集聚地带,即辽宁的中 部南部城市群和长春一哈尔滨一大庆城市群。 ; 要 0 窆 年份 图2 东北三省地级市的Moran’s I指数演变 图3显示的是2000年、2003年、2006年及 2010年人均GDP发展水平高集聚地区(high— high地区),即Moran散点图中的第一象限所代 表的地区。从2000年至2008年,high—high地区 的范围不断扩大,从辽宁省的沈阳、大连、营口等 少数几个地区扩大到从沈阳到大连的辽宁整个中 部城市带,以及从长春扩大到长春一哈尔滨一大 庆的城市带,这与图2的Moran’S I指数计算结 果相吻合。 第3期 柳金红等:东北三省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分析 261 咖 挺垦州g d(I图3东北三省LISA集聚分析结果 (a)一2OO0年;(b)一2OO3年;(c)~2OO6年;(d)--2010年 籁帮H∞.口g0 地区,覆盖了整个辽宁省的西部与东部地区。 五、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 4 2 0 8 6 嘶 4 2 局域空间分析 1.辽宁省 辽宁省的Moran’s I指数变化结果如图4所 不,从2000年至2003年,Moran’s I指数在0.04 左右,且变化不大;但是到2004年,迅速增长到 0 0・08,2010年的Moran’s I指数为0.131 6。刷光 年份 图5a中第二、三象限的点,图5b中阴影显示的地 图4辽宁省地级市的Moran’s I指数演变 区则为对应的2000年人均GDP发展水平较低的 人均GDP标准化值 (a) 图5 辽宁省的Moran散点图与对应刷光的低水平集聚地区(2000年) (a)一Moran散点图;(b)--- ̄图对应刷光的低水平集聚地区 辽宁省2010年的Moran’s I指数散点如图6 2.吉林省 所示,Moran’s I指数大幅增长。与2000年相比, 吉林省的Moran’s 1指数变化情况与辽宁省 本溪市不再出现在低水平集聚地区中。人均 相反,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2004年到2006年 GDP的low—low集聚地区有辽宁省西部的葫芦 的下降速度最为显著,见图7。2000年,吉林省的 岛、朝阳、阜新,low—high集聚地区为铁岭、抚顺、 人均GDP为非常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分布, 辽阳、锦州、营口、丹东。 Moran’s I指数高达0.512 7,此时除了长春~吉 羹 星 差 图7 吉林省地级市的M。ran’s I指数演变 图8吉林省的Moran散点图 ( )~M。ran散点图;(b)~与散点图对应刷光的低水平集聚地区 第3期 柳金红等:东北三省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 差距越来越大,见图11。 直都非常明显,并且其他地区与这两个城市的 一垂 霎 人均GDP标准化值 散点图与对应刷光的低水平集聚地区(2010年) 图9吉林省的Moran ;(b)一与散点图对应刷光的低水平集聚地区 (a)一Moran散点图 羹 ; l 图10黑龙江省地级市的Moran’s I指数演变 图11 黑龙江省的Moran散点图中对应刷光的低水平集聚地区 (a)一20OO年;(b)一2010年 逐渐形成并实施了区域协调统筹发展战略 。 六、结 /、、皇口 论 p 对东北三省的36个地级城市人均GDP的空 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东北地区的经济 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空间负相关到空间正相关的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直到改革开放以前,我IR的 区域经济发展实行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 以后,我国实行区域不均衡发展战略,在加快经济 化过程,从单纯的“省会一非省会”地区二元结构 发展成为多元结构,地区之间的差异在缩小,但是 在空间分布上的集聚现象更为明显。 对东北三省的分省研究表明:辽宁省的空间 发展步伐的同时也带来了地区差距扩大等不利于 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现象。在此背景下我国 264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5卷 演化趋势与东北地区的整体演化是比较一致的, [5]曾庆泳,陈忠暖.基于GIS空间分析法的广东省经济发展 空间正相关现象越来越显著。而吉林省和黑龙江 区域差异I-J].经济地理,2007,27(4):558—561. 省的变化情况刚好相反,Moran’s I指数逐年走 [6]刘旭华,王劲峰,盂斌.中国区域经济时空动态不平衡发 展分析EJ].地理研究,2004,23(4):530—540. 低,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长春、吉林、哈 [7]余建辉,张文忠.基于社会属性的北京市居民群体空间自 尔滨、大庆)与其他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 相关分析EJ].地理研究,2010,29(5):820—829. 吉林省,从2008--2010年,人均GDP呈空间负相 [8]吕晨,樊杰,孙威.基于ESDA的中国人口空间格局及影 关分布。这种现象值得重视。 响因素研究[J].经济地理,2009,29(11):1797—1802. 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并不是要扭转由经 [9]王贤文.区域科技空间计量I-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 版社,2012. 济力量的收益递增性导致的经济发展集聚,而是 -Ilo]王贤文,徐申萌.中国C2C淘宝网络店铺的地理分布EJ]. 应该通过深化经济改革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地理科学进展,2011(12):1564—1569. 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1]。“十二五”规划建议 [11] 王贤文,徐申萌.我国C2C电子商务的地理格局及其演化 中,明确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往的经济 机制EJ].经济地理,2011,31(7):1064—1069. 发展战略,往往是将发展重点集中在省会城市等 [12]韩增林,张云伟.东北地区经济综合发展能力时空差异分 少数城市上,很容易形成经济发展的地区二元结 析[J].经济地理,2010,30(5):716—722. [13]董晓菲,王荣成.东北地区哈大交通经济带经济发展空间 构。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区域协调发展、缩 差异研究E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2):22—28. 小地区差异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14]朱小檬,孙爱田,栾维新.东北三省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的比较研究E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113—118. 参考文献: [15]葛莹,姚士谋,蒲英霞,等.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集聚经济 [1] 金煜,陈钊,陆铭.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 类型的地理格局I-J].人文地理,2005,20(3):21—25. 济地理与经济[J].经济研究,2006,41(4):79—89. [16]Moran P.Notes on Continuous Stochastic Phenomenal,J]. [2] Tobler W R.A Computer Movie Simulating Urban Biometrika,1950,37(1—2):17. Growth in the Detroit Regionl,J].Economic Geography, [17]Anselin L.Spatial Econometrics in RSUE:Retrospect and 1970,46:234—240. Prospect[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3] 彭颖,陆玉麒.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分析 2007,37(4):450—456. EJ].经济地理,2010,30(6):912—917. [18]秦敬云,文礼朋.我国区域统筹发展战略的阶段性演变及 [4] 柯善咨,夏金坤.中原城市群的集聚效应和回流作用[J]. 其趋势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国软科学,2010(10):93—103. 2O12,48(3):49—53. Temporal—spatial Evolu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l Inequity of Northeast China LIU Jin—hong,L儿 Ze—yuan,WANG Xian—we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Law,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 1 6024,China) Abstract:In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s Proposals for the 12th 5-year Plan,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dvocate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mong regions.Based on the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36 regions in Northeast China from 2000 to 2010,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spatial economic developmental inequity in Northeast China.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spatial inequity of Northeast China is closing the gap yearly and the regional dual structur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disappearing gradually.However,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The evolution pattern of Liaoning Provinc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while the cases of Jilin and Heilongjiang are to the contrary. Key words: Northeast China;economic development inequity;spatial autocorrelation (责任编辑:王 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