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又进球啦!”足球场上传来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这里的“震耳欲聋”形容的是声音( )
A. 响度大 B. 音调高 C. 音色好 D. 传播快 【答案】A
【解析】【解答】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很大,与其他选项内容无关,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
2.如图所示,拨打悬挂在广口瓶内的手机,听到手机来电铃声,同时看到手机指示灯亮,
然后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下列相关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 B. 铃声中有古筝在演奏,是根据“音色”辨别的 C. 根据声音逐渐减小,可以推断真空不能传声 D. 根据指示灯一直闪亮,可以推断真空能够传播电磁波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 C、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说明空气介质在减少时,声音变小到消失,充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
D、我们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属于光信号),这说明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如图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A厅“声音之韵”展区,“传声筒”这件展品,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 C. 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 D. 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不同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不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介质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故B正确;
C、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和空气传来的,故C不正确;
D、医生利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时,从身体到听诊器通过鼓片收集振动产生的声音,利用的是固体传声;然后通过橡皮管里空气传达到双耳听孔,利用的是气体传声.所以听诊器同时利用了固体和气体传声两种方式.传声筒的原理与此相同,也是利用的固体和空气传声,故D不正确. 故选B.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或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在介质中是以声波形式传播的.
4.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区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下面是小欣同学对某些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是以沉船为参照物
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C. “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 D.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
C、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 D、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
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不同的声音;(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站在加速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B. 测量体温前,用力向下甩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惯性使它回到玻璃泡内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 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电梯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体温计在使用之前,需要先用力向下甩,里面的水银随着体温计一起向下运动,当体温计停下时,水银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就回到玻璃泡内了,故B正确;
C、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去拨动同一音叉时,力大时音叉振动的振幅比力小时的振幅大,两次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
D、起跳后在空中运动时,做曲线运动,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在两个物体上;(2)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3)声音的特征是音色、音调和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4)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的改变;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声波 B. 声音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
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电磁波,故A错误;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B错误;
C、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导航利用的是电磁波;(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7.超声波是一种频率超出人类听觉范围上限20kHz以上的声波.超声波的传播要依靠弹性介质,其传播时,使弹性介质中的粒子振荡,并通过介质按超声波的传播方向传递能量,这种波可分为纵向波和横向波,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 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 B.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 超声波的音调很高,所以人听不到 D.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音调很高,故AC正确; B、超声波可传递能量,故B正确; D、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可传递能量.
8.关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 “不敢高声语”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C. “恐惊天上人”表明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D. 说话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不敢高声语”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人说话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人耳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声源处.(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9.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下声音,这三下声音依次由下述物质传播的顺序是( )
A. 钢、空气、水 B. 钢、水、空气 C. 水、空气、钢 D. 空气、水、钢 【答案】 B
【解析】【解答】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下声音,三次声音分别是钢管本身、水、空气传播而来的;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所以最先听到的声音是由钢管传来的,最后听到的声音是空气传播来的。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10.下列事例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的是( )
A. 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振破 B. 军方研制了一种声波,杀人于无形之中
C. 超声波液位计工作时发出超声波,采用非接触的测量,能测量各种液体和固体物料高度 D. 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 【答案】 C
【解析】【解答】A、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振破,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A不符合题意;
B、声波杀人都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液位计工作时发出超声波,采用非接触的测量,能测量各种液体和固体物料高度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C符合题意;
D、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凡是声音起到破坏性作用的,属于传递能量.
11.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复读机发出声音的( ) A. 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 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 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D. 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答案】D
【解析】【解答】音量不变,即声音的响度不变;
复读机在正常播放与快速播放时的区别时,相同的声音快放时,速度变快,即声音振动的频率会加快,所以音调会升高。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复读机在正常播放与快速播放时的区别时,声音振动的频率会加快,所以音调会升高,音量不变,响度不变.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利用B超检查身体,应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B.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 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音,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同一位置,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答案】 D
【解析】【解答】A、利用B超检查身体,应用了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强,能传递信息 ,A不符合题意;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音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不符合题意;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同一位置,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强且能传递信息;B、控制噪声的三条途径:控制噪声的声源、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接受处减弱噪声;C、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D、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音色与声源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在学校的田径运动会上,小亮注意到发令台上有一块“板子”,如图所示,关于这块板子的作用,他做了如下猜想,其中正确的是:( )
A. 主要用来反射发令的声,所以必须正对着终点计时裁判的方向 B. 主要用来衬托发令冒出的白烟,所以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
C. 主要用来减弱噪声,所以要把它放在看台和发令之间 D. 主要用来遮阳,所以要把它放在裁判员的头的上方 【答案】B
【解析】【解答】田径运动会上,由于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终点计时员应看到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声计时,否则就少记了声音传播这段距离需要的时间.所以,这块板子的作用,主要用来衬托发令冒出的白烟,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声速和光速的掌握,以及对物体颜色的掌握。容易错选A,由于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果听声计时,会少记了声音传播这段距离需要的时间。
14.一歌手在柳江河上的明珠大舞台演唱,小明在距离舞台170米远的地方,当小明听到歌声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了多久?(当时气温为15℃)( )
A. 0.5秒 B. 1秒 C. 2秒 D. 4秒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传播170m距离所
需的时间为t= = 故选A.
=0.5s,故A正确.
【分析】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的距离,根据公式t= 可求所需时间.
1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 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发声的物体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可以在声音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16.在月球表面既没有空气,也没有磁场.假如有一天你有幸登上月球,你认为下列哪种活动可以实现( )
A. 利用声波测距离 B. 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C. 驾驶用汽油机驱动的登月车 D. 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在月球上不能利用声波测距,故A的活动不能实现;
B、天平是一个等臂杠杆,它的原理是杠杆平衡条件,在月球上物体也受到重力作用,可以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故B的活动可以实现;
C、月球上没有空气,汽油机不能工作,故C的活动不能实现;
D、月球上无磁场,指南针不受磁场力的作用,所以在月球上不能用指南针确定方向,故D的活动不能实现. 故选B.
【分析】(1)在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在月球表面传播,燃料也无法燃烧.(2)月球上没有磁场,不能用指南针辨别方向.(3)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地球表面的六分之一,人可以轻松的举起重物.
1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 B.
C.
【答案】 C
D.
【解析】【解答】A. 敲击水瓶,水瓶会振动,所以会发出声音,不符合题意;
B. 响铃的闹钟在振动,所以能够产生声音,不符合题意;
C. 收音机没有打开,没有电流喇叭不振动,就没有声音,符合题意; D. 吹着哨子是哨子内的空气振动,能够产生声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声音的产生条件可以知道:要想产生声音,发声体必须是振动的,如果物体没有振动就不会产生声音,
18.关于声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1500 m/s B. 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其音调太高 C. 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D. 超声波在空气中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 B、噪声扰民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较大,故B错误;
C、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播能量;如利用B超对孕妇做常规检查,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故C正确;
D、在同种介质中超声波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声音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2)噪声的分类有两种:①从物理角度考虑:物体做不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是噪声;②从生活角度考虑:凡是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都是噪声;(3)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4)在同一介质中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的速度相同.
1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B. 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 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色来控制电路的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人们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击碎体内的结石,故A错误; B、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进行减弱的,故B正确;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响度来控制电路的,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声音;(2)减弱噪声可以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接收处进行.(3)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声控开关是控制声音的响度的.
20.下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用“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C.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D.
【答案】 B
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解析】【解答】解:
A、道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A错误;
B、“B超”即超声诊断仪,“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故B正确; C、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宇航员对话需借助无线电设备,故C错误; D、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1)减弱噪声的途径: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2)超声波的应用:回声测距、超声诊断仪等;(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1.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没有物理学就不会有今天的科技发展,下列技术及其应用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新型电饭锅的发热体是用超导体材料制成的 B. LED灯中的发光二极管主要是由导体材料制成的
C. 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D. 手机无线上网时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由于超导体的电阻为零,电流流过超导体时,导体不会发热,新型电饭锅的发热体不能用超导体材料制成,故A错误;
B、LED灯中的发光二极管主要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器件,它具有单向导电性,故B错误;
C、由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能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故C错误;
D、手机上网属于移动电话,它传递信息是通过电磁波来实现的,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在超导状态下,导体的电阻R=0Ω,根据焦耳定律可知导线不会发热;(2)二极管是由半导体做成的器件,它具有单向导电性.(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现代的移动电话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2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 B.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C. 住宅小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的音色相同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住宅小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 D、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它们有不同的音色,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传播需要介质.(2)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3)减弱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消声;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③在耳朵处减弱﹣﹣隔声.(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3.下列四句谚语、俗语中对应的物理知识不正确的是( ) A. “孤掌难鸣”﹣﹣﹣﹣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B. “隔墙有耳”﹣﹣﹣﹣固体能传声
C. “真金不怕火炼”﹣﹣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火焰的温度 D. “秤砣虽小压千斤”﹣﹣﹣﹣杠杆的平衡条件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故A的说法不正确; B、声音的传播靠介质,“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故B的说法正确;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高于一般炉火火焰的温度;故C的说法正确; D、“秤砣虽小压千斤”是利用了杠杆的平衡条件;故D的说法正确; 故选A.
【分析】(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其中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3)金属都属于晶体,晶体都有熔点;(4)杠杆平衡条件是:F1L1=F2L2 .
24.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音的是( )
A. 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 B. 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
C. 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 D. 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是球迷们激动之举,不是噪声,此项不符合题意;
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由于是震耳欲聋的,这种声音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所以是噪声,此项符合题意;
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在歌舞厅里人们愿意去欣赏,不是噪声,此项不符合
题意;
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是为了方便人们,不是噪声,此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由物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从生活的角度考虑,不管声音是优美动听,还是杂乱刺耳的,只要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响的,都可以称为噪声.
25.看电视时,调节音量的大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答案】A
【解析】【解答】调节音量可以控制声音的大小,也就是声音的响度,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响度用来描述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音调反映声音的高低;音色反映声音的特色.
2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 C. 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有害的 D.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一切声音的产生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和次声波在一定的条件下是有害的,但不是所有的都有害,C错误,符合题意; D.声音即能够传递信息,如医生给病人做B超检查身体的病变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粉碎体内结石等,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
27.在中国达人秀节目中,来自安徽的两位菜农带来了他们自家种的蔬菜水果,冬瓜的中心被挖空,土豆被做成陶笛状,胡萝卜被串成一排做成排箫…不同的瓜果吹出了不同的声音,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表演。兄弟二人用冬瓜、土豆等做成的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相同的( )
A. 音色 音调 B. 音调 响度 C. 音色 响度 D. 音色 音调 响度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的音色一定是不同的,具有的相同特征可能是音调和响度。 故答案为:B
【分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不同物体声有别,音色不同来辨别.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28.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如图所示,“辽宁”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
A.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 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D. 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2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
B. “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C
【解析】【解答】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响度大,选项说法错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A不符合题意;
B、“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不符合题意;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符合题意; D、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响度大,不同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30.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A. 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 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 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 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答案】 C
【解析】【解答】A、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A选项设计不合理;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的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B选项设计不合理;
C、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C选项设计合理;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D选项设计不合理; 故答案为:C.
【分析】目的是验证真空能否传声,所以我们需要比较的是真空和非真空条件下,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是否能听到,需要选取的器材应该一个是真空条件下的,另一个是非真空条件下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