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情境”中的应用-论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情境”中的应用-论文

来源:九壹网
教学·信息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EductionR ̄search 展幼儿自主性的强大支点。 2015年4月 下旬刊 探究、和谐良好的个性品质。我园将科艺融合活动作为课题研究 的核心方向,主要以科艺小实验、科艺小造型、科艺小玩偶等活 动主题来实施开展。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这一系列科艺融合活动 对于培养孩子的探究能力等良好个性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科艺小实验探索中及时肯定,增强自信心。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励的方 法。当孩子经过反复尝试,看到自己的科艺小实验获得成功,喜 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在评价时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孩子自身的纵向 步成为孩子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活动,这也正是发 三、在科艺小玩偶制作中克服困难,磨练坚毅性。 坚毅性是幼儿必备的良好个}生品质之一。尤其是在科艺小玩 偶的制作活动中,单评动机、兴趣,情感还不够,坚持不懈的科 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是科艺小玩偶制作活动成功的保 障。 发展,给予赞赏。 在科艺小实验“小小降落伞”活动中,教师: “为什么有 的伞儿降落得快,有的伞儿降落得陉呢?”浩浩说: “可能一个 上面破了?”迪迪:“是一个伞重,一个伞轻”。天天:“橡皮 泥重!”教师:“是呀!这个秘密都被你们发现了!橡皮泥重, 伞儿降落得就快。”教师及时积极的肯定,巧妙地把幼儿探索 科艺小实验的兴趣进一步升华。“相同重量的橡皮泥,为什么降 落速度不一样?还有什么原因也会让伞儿降落速度有快有慢?” 孩子们信心满满:“能”!教师:“这么难的问题都难不倒你们! 真了不起!”“那我们怎样才能使他降落的速度更慢一点呢?” 孩子们顿时信心百倍地跃跃欲试!小小降落伞成了引领孩子走 信心? 向科学殿堂的“阿拉丁神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如果 四、在科艺融合活动中形成习惯,培养责任心。 儿童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 叶圣陶曾说过: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用教育家的观点说, 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如果,教师在评价孩子时 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受用不尽。”幼儿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活 赞赏他的进步,又能鼓励他克服不足,更能增强活动的自信心。 动中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 二、在科艺小造型活动中引导参与。发展自主性。 体的努力态度,学习习惯等,强烈的责任心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 孩子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人。教育家路培椅谢过: 件。 在科艺小玩偶“口吹雷达”的活动中,孩子们根据制作流程图, 兴致勃勃地制作着。可轩轩的雷达不管怎么用力吹都不能转,他 急得直抓后脑勺,气呼呼地嘟起了嘴!教师引导他仔细观察寻找 不成功的原因,他发现有的雷达的叶片长容易转动,短的比较费 力。他找到了失败的原因,在新的制作中获得了成功。他收获的 不仅是制作成功的愉悦感,更多的是在一种敢于挑战自我,将探 索坚持到底的自豪感。在教师的信任与关注下的“放任自流”。 提高了幼儿在玩中学、做中学的动手能力和坚持的学习品质。 科艺小玩偶的活动不应单看他们是否学会制作,探索是否成功, 更要看孩子的科学思维是否获得到发展,动手能力是否得到了提 高,遇到困难挫折是否坚待探索与制作,活动是否始终有坚毅的 “我们要让学生经历的是探究活动,一定要以探究为核心。”而 《指南》中强调: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精心呵护与 科艺小造型活动正是以发展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为宗旨的科学 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好奇心、认识兴趣和探究欲 探究活动。。 望。科艺融合活动中,在强调活动责任感的同时。我们要允许存 在科艺小造型“时钟”的活动中,乐乐要将剪好的两个指针 在个体差异性,以鼓励和耐心等候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培养他们 固定到一个长方形的钟面上去。他指着钟面问老师: “哪里是中 的责任感。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抓住契机,把握好各种形式不 心啊?”,教师把问题抛给大家,有的说: “要左右对折就能找 同的科艺活动主题与幼儿个1生之间的联系,发挥好它的潜在教育 到了。”有的说: “要角和角对折才能找到。”有人反驳: “这 功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探究能力等个性品质。“播下一种行为, 是板不是纸,一折就坏了。”问题陷入僵局,教师: “对折线还 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 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们出现?”骁骁明白了:“用笔画!”问题 收获一种命运。”就让我们以科艺融合活动为平台,让孩子的自 解决了,乐乐很快把指针装好了。教师对孩子的思维方法要善于 信心、自主性、坚糨}生、责任心在这里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发现,精于点拨,不断激发他们的自主性,使科艺小造型活动逐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问题情境”中的应用 冯敏 (江苏省盱眙中学江苏淮安2117 ̄) 【摘要】本文从介绍问题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内涵和本质基础上,结合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中的实例,论述现在 教育技术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和帮助。 【关键词】问题情境互动自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t5)04—0140—03 数学以她无形的灵魂赋予真理以生命,以她独特的魅力给我 们展示思维的体操。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 中数学学科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 甚至出现了“惧怕”高中数学的现象。从国内外学习理论领域的 研究来看,人们对“人类如何学习?”这一问题的探究从没有停 止过。《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 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 会数学在现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居高临 下的师道尊严受到冲击。在某些方面,学生比老师更富有想象, 创新能力更强。在实践和探索中,学生可以自主地获取知识,发 过解决问题进行学习”的思想。在我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的说法,说明古代人早已认识到问题对学习的价值,提出质疑是 学习的源头。 问题教学的心理学依据是“问题性思维”理论,或者说是“创 造性思维”、“能产性思维”理论。人常常面临活动条件与其要 求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境,即人需要解决某个问题,但现有条件没 有为他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过去的经验中也没有经受过验证 的解决方案。要摆脱这种处境,人就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 新的活动策略,即完成创造性行动。这种情境就被称为“问题情 现和研究问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 学生对大于360o的角的概念,与他们初中的知识发生冲突,用 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感悟学习思想和方法。 他们已有的知识没有办法解决“转体两周半”这一类问题。 问题情境教学的内涵和本质 二、问题教学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影响 问题教学是2O世纪60年代中期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 (一)问题教学推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活动课教学的整合 夫、列尔耐尔、马丘什金等人倡导的一种发展性教学法,其渊源 问题教学以现代教育思想和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以探索 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对话式辩论和近代美国杜威的“通 新型教学模式为核心,把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合理地整合起来。 境”。例如,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四,1 1.1节中讲的《任意角》,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