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试 题
<本卷共20小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必须填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毕业学校姓名考生号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7分)
泉州的服饰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惠安女服饰。黄斗笠、花头巾、齐肚装、银腰带、大折裤,被人戏称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那的色彩,的造型,与惠东沿海蔚蓝的海水、金黄的沙滩相印成趣,倾倒了不少慕名而来的艺术家与采风者。还有东海浔 埔女,春夏秋冬都喜欢在头上簪花插钗,使之成为头上的花园、发髻中的彩虹。
⑴根据要求答题。<3分)
①在拼音格中写出“泉州”中“泉”字的拼音。
②正确填写文段□处的标点符号。
□
C.奇特 丰富
③找出并改正“相印成趣”中的错别字。 改为 ⑵文段中两横线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 )。<2分)
A.丰富 浓烈
B.浓烈 奇特
⑶文段划线句浔埔女头上的“簪花插钗”与“花园、彩虹”的相似点是什么?<2分)
2. 古诗文默写。<12分)
①人有悲欢离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②伤心秦汉经行处,<《ft坡羊•潼关怀古》) ③,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④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⑤,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⑥曾子曰:“,任重而道远。”<《论语》) ⑦月下飞天镜,<《渡荆门送别》)
⑧,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诗经·关雎》) ⑨,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⑩庭下如积水空明,,。<《记承天寺夜游》)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分) 《孔乙己》中写道:“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
1 / 10
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孔乙己的可笑之处有:;别人取笑他被打断腿时,他辩解说是“跌断”的;等等。<写出一个可笑之处即可)
4. 综合性学习:新闻。<8分)
【知媒体】某中学校报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对全校师生开展了“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知莫言获奖”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
媒体 报纸 比例 12.7% 传统媒体 广播 1.6% 电视 30.5% 新兴媒体 互联网 56.2% ⑴根据表格内容,请将该问卷调查的结论补充完整:从新闻的获知途径上来看, 。<2分)
【话标题】莫言获奖后,国内各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莫言获奖的相关消息,以下是部分新闻媒体报道的标题:
《谁给了莫言奖金?》 《莫言悟到了诺奖密码》
《莫言代言天价香烟 诺奖只是过眼烟云》 《诺奖颁奖礼10日举行 莫言启程赴瑞典领诺奖》 《莫言作品遭抢凸显诺奖效应 过度消费折射社会心态》
⑵请根据上面新闻标题,结合新闻的相关知识,探究新闻标题的特点: <答一点即可)<2分)
【用新闻】获知莫言获奖后,学校校报主编向校报指导教师提供了三个出报方案: 方案一:立即出报,转载《人民日报》、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媒体上的消息。方案分析:
方案二:不着急出报,先收集各大媒体的相关报道,然后做一期“莫言获奖”的专题 ,进行综合报道。 报道。
方案分析:能结合身边实际,可读性增强,但缺乏权威性和推广价值。
⑶请运用新闻相关知识,为校报主编补写出方案一和方案二的“方案分析”。<4分) 方案一分析: 方案二分析:
二、阅读<61分)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16分)
<甲)伤仲永
方案分析:
方案三:采访本校的老师、同学,根据采访内容做一期“身边人看莫言获奖”的专题
2 / 10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 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①余 闻 之 也 久
A. 忽啼求之
②非 复 吴 下 阿 蒙
)。<3分)
B.稍稍宾客其父 D.结友而别
窥镜,谓其妻曰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何陋之有
6. 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蒙辞以军中多务 未尝稍降辞色
7.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即更刮目相待
8. 翻译。<5分)
称: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 更: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分)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
9. 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3分
)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2题。<13分)
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
王丽
3 / 10
①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自甲骨文起,三千年间,凡中国历史、文化、文学、政治、军事、医卜、农业、算学等所有重要典籍均为文言。文言是打开这个宝藏的钥匙。身为中国人,不 懂文言,很难真正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也很难做到“鉴古知今”。
②我们的前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经典,如《离骚》《出师表》《陋室铭》《兰亭集序 》《桃花源记》……这些用文言撰写的经典之作像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这些经典与其他典籍一起化为文化基因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里,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
③曾经有人说,文言难懂难学,不够大众化。可是,人类是一种具有高级精神活动的
动物,需要有一座精神殿堂,而在这座殿堂里,需要用一种更深沉、更庄严、更典雅、更具仪 式感的语言来表达。文言文,以及用文言文所撰写的赋、表、记、铭、传、碑、祭文
、对联等,便是这种需求的具体体现。
④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像时代。众所皆知,图像是平面的,它让我们直接面对所谓的实际存在,而语言的抽象性却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比之白话的直白和浅露,文言的高度凝练及其特有的含蓄、蕴藉,具有无穷的“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为读者提供了巨大的再创造的语言空间,其品读过程本身就是想象力的展开与激活。并且,文言所特有的节奏和音韵,即在表达上所造成的一唱三叹、回环婉转、起伏跌宕、抑扬顿挫等等,使它具有白话所无法比拟的语言张力。晚年在的于右任先生曾写下《望》一诗----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⑤放眼古今中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千千万。唯有用古老的文言,才能唱出如此回肠荡气、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4 / 10
⑥面对如此绝唱,某些对文言持有偏见的人应当要深刻地反思:时下国人语言之粗鄙低俗,整体文化教养之令人失望,是否与文言传统的断裂有某种关系?
<选自2018年5月15日《 中国青年报 》,有删改)
10. 第①段中加点的“这个宝藏”指代什么?“这个宝藏”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11. 比之图像,语言的优势在哪里?比之白话,文言具有哪两个特点?<6分)
优势: 特点:
12. 12.
在作者看来,划线句“文言难懂难学,不够大众化”的观点,导致了怎样的结果?<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24分)
县城小书店韩浩月
①又看到那家小书店了。牵着我小侄子的手,带他去买书,门口收钱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而柔顺的头发,面容清秀,露出温婉的气质,和我二十年前看到的那个书报亭的姑娘差不多,现在这个姑娘不会是过去那个姑娘的女儿吧?
②想起我少年的时候,这个书店还只是电影院门前的一个书报亭,那是整个县城除了新华书店、图书馆之外最有文化的地方了。那会儿我刚刚迈入文学爱好者的门槛,正处在阅读的饥渴期,但到这个书报亭买杂志,还是犹豫很久之后的事了。
③在去书报亭买杂志之前,我一直都是在图书馆阅读免费的报纸和杂志的。图书馆很小,报纸和杂志就那么多,通常只用一天的时间,感兴趣的报刊就读完了。没东西可读的日子,总是有点儿难过。想去买本杂志来读,可觉得它们的定价实在是贵呀。
④所谓的贵,其实也就是一本两块钱吧。那时候我帮六叔做杀猪的生意,但作为一个打工者,六叔却没有付我工钱。至今我还拿这件事向六叔抱不平,他总是讪讪一笑,说, 你那时小,要钱有什么用?
5 / 10
⑤我一直没告诉他,我想去买那些杂志,那些叫《诗歌报月刊》《星星诗刊》的杂志 。那会儿,如果稍稍去晚了几天,这两本文学杂志就卖光了。卖杂志的姑娘会用她干净而柔 软的眼神看我一下,意思大概是,下次早来几天吧。
⑥那时的我,总觉得和报亭姑娘的世界相隔得太远。想一想,人家是在报亭工作的姑娘, 应该是多有文化的人啊,报亭的那个玻璃橱窗,就足以把我们远远隔开了。
⑦所以,我常一直远远地望着书报亭。在每个月当中的几天时间里,忙完六叔杀猪的生意,我会用水和香皂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换上白衬衣,骑着自行车来到报亭前,从窗口递过去两块钱,从那姑娘手里接过一本崭新的、散发着油墨香的杂志,有时甚至来不及回家, 就在街角把整本杂志从头到尾翻了一个遍。
⑧我仔细回忆了一下,除了有人来买杂志,其余的时间她都是埋头在一本杂志或书里 ,仿佛阅读才是她的工作,看守书报亭是额外的事情。我也不晓得她记不记得我。我清楚地 记得,在我离开家乡数年后,重新再看到她时,她的眼睛一亮,似乎想和我说句什么话
,但最终什么都没说。
⑨作为我在家乡的牵绊之一,这个书报亭寄托着我的某些感情,这些感情和梦想有关 ,和未来有关。因此,在离开县城的前一天,我像往常那样去了那个书报亭。这次我没有买 书,只是静静地在那儿看了一会儿。她也一直静静地读着书。这样的情景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我不记得当时是什么心境,也许什么情绪也没有,只是前来完成一个简单的告别。
⑩在离开家乡的最初五六年,我每次春节回家都会到书报亭那里去待一会儿—— 后来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小书店,我在书店里翻几本书,消磨上一小段时光然后离开。在书店门口收钱的有时还是那个姑娘,有时则是一位老大爷。我是一个陌生的客人,没人知道我内心静静流淌的情感。
6 / 10
2018年秋天,我牵着小侄子的手离开那家书店,手里拎着厚厚的一摞新书。《星星
诗刊》等已经买不到了,文学类书籍也被教辅类书籍挤到了一个角落里。离开书店的时
候,心情仍然是平静的,曾经的一点点惆怅也消失了。书店在我心里,已经只是一个物理意 义上的存在,那个曾驻在我心里的书报亭,已经成为永远而恒定的过去式。
<选自《作文通讯·锦瑟》2018年第2期,有删改)
13. 请根据提示,梳理文章内容。<6分)
2018年秋天,“我”带小侄子去买书→少年的时候,→离开县城的前一天,→离开家乡最初五六年,
→2018年秋天,带小侄子离开书店。
14. 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⑴第②段划线句子中,作者“犹豫”的原因是什么?<4分)
⑵二十年的时光,人们对待文学阅读的态度已发生巨大的变化。请从文中找出表明人们二十年前后不同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二十年前: 二十年后:
15. 15.
请结合描写的相关知识,品析第⑦段“我会用水和香皂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就在街角把整本杂志把从头到尾翻了一个遍”。<3分)
16. 16.
二十年,书报亭变成了书店。“我”对现在的书店和曾经的书报亭怀有怎样的情感,请分别简析。<3分)
17.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我”的两个特点。<4分)
<四)文学名著。<8分)
18、下列名著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格列佛当了“羚羊号”船长,第三次外出航海,他的部下共谋不轨,把他长期禁闭
在舱里,后来又把他抛弃在了小人国。
B. 保尔在车站食堂当过杂工,在发电厂当过火伕,他后来参加了红军,经过血与火的
洗礼,成长为一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C. 祥子从农村来到军阀混战的上海,省吃俭用,终于买了第三辆车,成为自食其力的
上等车夫,然后主动追求并娶了虎妞。
D. 悟空看见观音菩萨手中有一顶嵌金花帽,连忙抢过戴在头上,从此头戴金箍;取经
成功后,在悟空要求下,唐僧除去了悟空头上的金箍。 19、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问题。<5分)
7 / 10
林冲道:“你看我命苦么!等了三日,甫能等得一个人来,又吃他走了。”小校道:“虽然不杀得人,这一担财帛可以抵当。”林冲道:“你先挑了上山去,我再等一等。”……只见山坡下转出一个大汉来,……只见那汉子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 林冲正没好气,……抢将来斗那个 大汉。
<《水浒传》第十一回,第十二回)
林冲的绰号是什么?“那汉子”是谁?林冲“斗那个大汉”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绰号: 原因: 结果:
三、作文<60分)
20.请你以“近在眼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文体规范;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那汉子:
2018年福建省泉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语文试卷参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7分)⑴<3分)Quán(或“quán”>”。 印 映<各1分) ⑵<2分)B
⑶<2分)色彩丰富、艳丽<答“五彩缤纷”“错落有致”也可 答“形状”只得1分)
2. <12分)月有阴晴圆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沉舟侧畔千帆过不求闻达于诸侯
二者不可得兼 士不可以不弘毅云生结海楼求之不得 辗转反侧谈笑有鸿儒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每空1分,错、漏、添字的,每字扣0.5分,扣完该空分为止)
3. <2分)示例一:站着喝酒而穿长衫,满口之乎者也
示例二:偷了书还辩说“窃书”等难懂的话
示例三:别人取笑他“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嘴里说一些让人不懂的话示例四:孩子们要茴香豆时他慌了神说“多乎哉?不多也”<意思对即可) 4.<8分)⑴<2分)示例一:新兴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知新闻的主要途径
示例二:新兴媒体已经全面压倒传统媒体
示例三: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已经全面压倒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示例四:传统媒体已经被新兴媒体超越
示例五: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已不再是人们获知新闻的主要媒体
⑵<2分)吸引读者<或“提示内容,使读者在阅读之前对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或“评价内容,表达报纸的立场及态度”)<意思对即可)
⑶<4分)方案一:及时、迅速,但时间短促,难以做到深刻全面。
方案二:能查阅、参考各种资料,做到深刻、全面<或“详实”“权威”),但相对延迟, 滞后。<每点2分 二、阅读<61分) <一)<16分)
“优点”“不足”各1分)<意思对即可)
8 / 10
5. <2分)余闻之也/久 非复/吴下阿蒙
B项代词
C项推托,借口/言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