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增稠剂研究进展

增稠剂研究进展

来源:九壹网
第4期 刘英梅,等:增稠剂研究进展 ・59 ・ 增稠剂研究进展 刘英梅,白建忠,罗润芝,王如全,王景慧,王景胜,柴冬梅,李 凯,庞洪芬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北沧州061000) 摘要:综述了增稠剂的种类及增稠机理,介绍了增稠剂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展望了增稠剂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目前 的主要研究趋势。 关键词:增稠剂;分类;增稠机理;应用;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Q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17)04-0059-02 Recent Advances of Thickener Liu Yingmei,Bai Jianzhong,Luo Runzhi,Wang Ruquan,Wang Jinghui, Wang Jingsheng,Chai Dongmei,Li kai,Pang Hongfen (C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Cangzhong 061000,China) Abstract:The classification and thickening mechanisms of thickener were summarized.Domestic and overseas actuality of development of thickener and application of thickener in all fields were introduced.The fu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ickener,and primary directions in current reseal ̄h were putted forward. Key words:thickener;classification;thickening mechanisms;application;recent developments 增稠剂(thickeners)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功 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它们既有亲油基团,又有亲水基团。少 量的该类有机物的存在对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等性质有显 著影响,其作用大小是随碳链加长而增大,一般来说呈线性变 化关系。 1.1.3烷醇酰胺类增稠剂 能高分子材料,主要用于提高产品的黏度或稠度。具有用量 小、增稠明显、使用方便等特点 ,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到制药、 印染、化妆品、食品添加剂、采油、造纸、皮革加工等工业。 人们目前所熟悉的工业增稠剂基本都起源于20世纪,1905 年,开始出现了工业增稠剂概念,1953年,Coodrich公司首先将 烷醇酰胺能在电解质存在下,进行增稠并且能达到最佳效 果。各种不同的烷醇酰胺在性能上有很大差异,最常用的是椰 第一种完全由人工合成的增稠剂一聚丙烯酸类增稠剂引入市 场,在2O世纪六十年代,国外开始将聚丙烯酸钠应用于食品方 面,现在这系列增稠剂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至今,W/O型聚 丙烯酸胶乳 作为水相增稠剂已经广泛应用到纺织印花浆、染 整和工业涂料等领域 。 油二乙醇酰胺。在单独使用和复配使用时其效果不一样,这类 增稠剂的缺点是烷醇酰胺的杂质中有游离胺,它是亚硝胺的潜 在来源 j。 I.1.4醚类增稠剂 1增稠剂分类 能够作为增稠剂的物质很多,并且随着应用的不同,增稠 剂的种类也不一样。一般增稠剂按相对分子质量分有低分子 增稠剂和高分子增稠剂;按功能团分主要有无机增稠剂、纤维 素类、聚丙烯酸酯和缔合型聚氨酯增稠剂四类 J。下面按相对 分子质量对增稠剂进行分类。 这类增稠剂属于非离子增稠剂,一般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硫酸盐(AES)为主,通常情况下,仅用无机盐即能调成合适的 黏度。另外其增稠效果与产物中所含未反应的醇及同系物的 分布宽窄有很大关系。同系物的分布愈窄,其增稠效果愈大。 1.1.5酯类增稠剂 这类增稠剂也属于非离子增稠剂,主要用于表面活性剂水 1.1低分子增稠剂 1.1.1无机盐类增稠剂 溶液体系中。其优点是不容易水解,在宽的pH值和温度范围 内黏度稳定。目前最常用的是PEG一150二硬脂酸酯。 1.1.6其他增稠剂 用无机盐(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单乙醇胺氯化物、二 乙醇胺氯化物、硫酸钠、磷酸钠、磷酸二钠和三磷酸五钠等)来 做增稠剂的体系一般是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体系,最常用的无机 盐增稠剂是氯化钠,增稠效果明显 j。 1.I.2脂肪醇、脂肪酸类增稠剂 少数甜菜碱和皂类也能作增稠剂,皂类可用于棒状化妆品 中的增稠,甜菜碱主要用于表面活性剂水体系中。 1.2高分子增稠剂 1.2.1无机增稠剂 脂肪醇、脂肪酸(如月桂醇、肉豆蔻醇、鲸蜡醇、月桂酸、亚 油酸、亚麻酸、硬脂酸等)是带极性的有机物,可以把它们看成 收稿日期:2017一O1—12 无机增稠剂是一类吸水膨胀而形成触变性的凝胶矿物。 主要有膨润土、凹凸棒土、硅酸铝等,其中膨润土最为常用。现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反相乳液聚合制备涂料增稠剂的研究(项目编号:Z2014146) 作者简介:刘英梅(1968一),女,河北沧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60・ 山东化工 SHAND0NG CHEMICAL INDUSTRY 2017年第46卷 在人们正在研究用无机物和其他物质复合合成增稠剂,如M. Chmurou等人 正在研究用铵盐的有机衍生物和类属蒙脱石的 突尼斯粘土合成增稠剂,并且有了很大的进展。 1.2.2纤维素类增稠剂 他类型的增稠剂共同作用,使体系更加稳定。 2.2纤维素类增稠剂 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是:纤维素增稠剂分子的疏水 主链与周围水分子通过氢键缔合,提高了聚合物本身的流体体 积,减少了颗粒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提高了体系黏度。也可 以通过分子链的缠绕实现黏度的提高,表现为在静态和低剪切 有高黏度,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这是因为静态或低剪切速度 纤维素类增稠剂的使用历史较长,品种也很多,有甲基纤 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广 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纤维素类增稠剂通过水合膨胀的长链而 增稠,其体系表现明显的假塑性流变形态。 1.2.3聚丙烯酸类增稠荆 时,纤维素分子链处于无序状态而使体系呈现高粘性;而在高 剪切速度时,分子平行于流动方向作有序排列,易于相互滑动, 聚丙烯酸类增稠剂属阴离子型增稠剂,是目前应用比较广 所以体系黏度下降。 泛的合成增稠剂,尤其在印染方面。一般由三种或更多的单体 2.3天然胶增稠剂 聚合而成,主单体一般为羧酸类单体,如丙烯酸、马来酸或马来 酸酐、甲基丙烯酸等;第二单体一般为丙烯酸酯或苯乙烯;第三 单体是具有交联作用的单体,例如N,N一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双丙烯酸丁二酯或邻苯二甲酸二丙烯酯等。 1.2.4聚氨酯类增稠剂 聚氨酯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是分子结构中含有一NHCO0 一单元的高分子化合物。可通过二异氰酸酯和聚乙二醇在封 端剂的存在下合成,聚氨酯类增稠剂是近年来新开发的缔合型 增稠剂,这种增稠剂是分子量相对较低的水溶性聚氨酯。分子 结构中有亲水部分也有亲油部分,呈现出一定的表面活性。 1.2.5天然胶增稠剂 天然胶主要有胶原蛋白类和聚多糖类,但是作为增稠剂的 天然胶主要是聚多糖类。 1.2.6其他增稠剂 PVM/MA癸二烯交联聚合物(聚乙烯甲基醚/丙烯酸甲酯 与癸二烯的交联聚合物)是新的一族增稠剂,能配制成透明定 型凝胶、喷发胶和乳胶,可用于增稠醇类溶液、甘油和其他非水 体系。 2增稠剂增稠机理 增稠剂一般通过与表面活性剂形成棒状胶束、与水作用形 成三维水化网络结构、或利用自身的大分子长链结构等使体系 达到增稠的目的。不同功能团的增稠剂增稠机理各不相同。 其中高分子型增稠剂像图1(a)那样吸附在乳液粒子表面的若 干点上。吸附高分子的末端和其他的粒子相遇后,吸附该粒 子,并在粒子间交联,形成像图1(b)一样的网状结构,提高黏 度。下面分别介绍各个不同功能团的增稠机理。 一) 移 (b) 图1 高分子型增稠剂增稠机理 2.1 无机类增稠剂 用无机盐来做增稠剂的体系一般是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体 系,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电解质的存在使胶束的 缔合数增加,导致球形胶束向棒状胶束转化,使运动阻力增大, 从而使体系的黏稠度增加。但当电解质过量时会影响胶束结 构,降低运动阻力,从而使体系黏稠度降低,这就是所说的“盐 析”。因此电解质加入量一般质量分数为1%一2%,而且和其 天然胶增稠剂增稠机理是通过聚多糖中糖单元含有3个 羟基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三维水化网络结构,从而达到增稠 的效果。 3 主要应用 增稠剂的用途相当广泛,目前应用研究已经深入到印染纺 织、水性涂料、医药、食品加工和日常用品等方面。 3.1 印染纺织 纺织品及涂料印花要获得良好的印制效果和质量,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印花色浆的性能,其中增稠剂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加入增稠剂可使印花产品给色量高,印花轮廓清晰, 色泽鲜艳饱满,提高产品的透网性和触变性,给印染企业创造 更大的利润空间。印花色浆的增稠剂过去多用天然淀粉或海 藻酸钠,由于天然淀粉成糊困难、海藻酸钠价格较贵等原因,现 在逐渐被丙烯酸型印染增稠剂所代替。 3.2水性涂料 涂料的主要功能是装饰及保护被涂物。适当地加入增稠 剂,可以有效地改变涂料体系的流体特性,使之具有触变性,从 而赋予涂料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和施工性。好的增稠剂要达到 在贮存时提高涂料黏度,抑制涂料的分离,而在高速涂装时又 要降低黏度,涂装后,还要提高涂膜的黏度,防止流挂现象的发 生等等。 3.3食品 迄今世界上用于食品工业的食品增稠剂已有40余种,主 要用来改善和稳定食品的物理性质或形态,增加食品的黏度, 赋予食品粘滑适口的口感。并起到增稠、稳定、均质、乳化凝 胶、掩蔽、矫味、增香、增甜等作用。增稠剂种类很多,分天然和 化学合成两类。天然增稠剂主要从动植物中获取,化学合成的 增稠剂有CMC—Na,藻酸丙二酯等。 3.4 日化行业 目前使用于日化行业的增稠剂达200多种,主要有无机盐 类、表面活性剂类、水溶性高分子类和脂肪醇脂肪酸类等,在日 常用品方面,可用于洗洁精,使产品透明、稳定、泡沫丰富、手感 细腻、易于漂洗,另外还经常应用于化妆品、牙膏等。 3.5 其他. 增稠剂也是水基压裂液中的主要添加剂,关系到压裂液的 使用性能及压裂成败。此外,增稠剂在医药、造纸、陶瓷、皮革 加工、电镀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展望 增稠剂属于多品种、多功能的材料。目前已经开发出纤维 素增稠剂、聚丙烯酸酯增稠剂、碱溶性丙烯酸增稠剂、聚氨酯增 (下转第62页) ・62・ 山东化工 SHANDONG CHEMICAL INDUSTRY 2017年第46卷 m;他们在室温下以乙醇为溶剂 同样制备出了窄分布或单分 stabilizers fbr gold nanocolloids with recoverable catalysis[J]. CollOid and P01ymrr Science,2015,293(1):187—197. 散的高交联活性聚合物微球 j。与传统沉淀聚合法相比,活性 自由基沉淀聚合可通过活性基团进一步引发聚合,从而方便快 捷地进行聚合物微球的改性。 [4]金莎,潘元佳,汪长春.回流沉淀聚合:单分散聚合物纳 米水凝胶微球制备新技术[J].化学学报,2013,71(11): 150o一15O4. 2.5溶剂热沉淀聚合 针对沉淀聚合方法中普遍存在的单体投入量低,微球收率 低的问题,Chen等人提出了溶剂热沉淀聚合 。他们将单体、 引发剂、溶剂加入到水热釜中,反应温度在溶剂的沸点以上,在 密闭体系中,无需搅拌,一步静置聚合制备了聚二乙烯基苯微 [5]Wang F,Zhang Y,Yang P,et a1.Fabrication of polymeric mierogels using reflux—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phosphoprotein enrichment[J].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2014,2(17):2575—2582. 球,单体投入量(质量分数)可达20%,聚合反应4 h,微球收率 在90%以上,其粒径在0.88—4.18 Ixm,PDI可低于1.03。该方 法具有普适性,在快速大规模制备单分散微球方面具有潜在的 应用前景。 [6]Lim6 F,Irgum K.Monodisperse polymeric particles by photoinitiated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 [J]. Macromolecules,2007,40(6):1962—1968. [7]Lim6 F,Irgum K.Preparation of divinylbenzene and divinylbenzene——CO—-glycidyl methacrylate particles by 2.6基于逐步聚合机理的沉淀聚合 Kong等人基于逐步聚合机理,采用沉淀聚合制备了单分散 聚脲微球 。相对于基于自由基聚合机理的沉淀聚合,该方法 photoinitiated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 in different solvent mixtures[J].Macromoleeules,2009,42(13):4436—4442. [8]Zhang,H.Controlled/”living”radicla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a versatile polymerization technique for 反应时间短,单体转化率高(接近100%),微球收率明显提高(大 于9o%)。但是,所得微球的力学性能较低,有待进一步改善。 3结语 通过沉淀聚合法可制备具有不同尺寸、结构、表面特性及含 有功能基团的聚合物微球。由于微球表面不含有表面活性剂及 advanced functional polymers[J].European Polymer Journal,2013,49(3):579—600. [9]Jiang J,Zhang Y,Guo X,et a1.Ambient 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narrow or monodisperse,highly cross—linked, 稳定剂等其他助剂,易于后处理,因而在分离分析、色谱填料、药 物载体、电子信息、离子吸附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采用改进 后的沉淀聚合方法制备的微球粒径可控,表面含有活性基团;在 and”living”polmer miycrospheres by atom transfer radical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J].Rsc Advances,2012,2 (13):5651—5662. 保证了微球单分散性的前提下,提高了单体的投入量以及微球的 收率,这为下一步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0]Huang H,Ding Y,Chen X,et a1.Synthesis of monodisperse micron—sized poly(divinylbenzene)microspheres by 参考文献 [1]Downey J S,Frank R S,Li W H,et a1.Growth mechanism of poly(divinylbenzene)mierosphere8 in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 solvothermal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16,289:135—141. [J].Macmmolecules,1999,32(9):2838-2844. [2]Bai F,Yang X A,Huang W.Synthesis of nan'ow or monodisperse olpy(divinylbenzene)microspheres by distillation—precipitation [11]Jiang X,Li X,Zhu X,et a1.Preparation of highly uniform polyurea microspheres through precipitation polymerization and their characterization[J].Industirl&Engia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2016,55:1 1528—1 1535. olpymeirzation[J].Macmmolecules,2004,37(26):3641— 3649. [3]Song T,Zhou M,“u W,et a1.Preparation of polymer microspheres with reactive epoxy group and amino groups as (本文文献格式:丁园园。王宝卿。张书香.沉淀聚合制备单分散 聚合物微球的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7,46(04):61—62.) (上接第60页) 途[J].河南科学,2005,23(6):810—812. [2]赵振河,张高奇.增稠剂的反相乳液聚合及增稠性能研究 稠剂等系列产品。它们在成糊性、渗透性、透网性、流变性、触 变性、曳丝性、抱水性、混悬性等方面性能突出,有着广泛的应 用。最近的开发方向是液体缔合型无溶剂增稠剂,另外,对聚 [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2,14(5):546—547. [3]Rufner C G.Acrylic—methylene succinic ester emulsion copolymers for thickening aqueous systems:US 4 616 074 丙烯酸增稠剂添加某些物质进行共聚改性,与其它增稠剂复配 也是目前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增稠剂的不断开发,各生产厂 家普遍认识到应用研究的重要意义。但与公司相比,国内 [P].1986-08—21. [4]叶高勇,张宝华.水性丙烯酸增稠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J].印染助剂,2004,21(6):10一l2. 企业的产品在系列化和产品性能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些产品 开发还处于模仿阶段,今后应该集中精力开发我们的特色产 品。可以预料,增稠剂今后必将以其独特的优良性能受到人们 的日益青睐。人们将不断努力解决其乳液聚合反应及技术上 [5]刘学钢.聚丙烯酸酯乳液增稠剂的合成与应用[J].精细与 专用化学品,2004,12(19):20—22. [6]Zhang L M.Cellulosic associative thickeners[J].Carbohydrate Polymers,2001,45:1—10. 的困难,并努力开发其潜在的用途,降低造价,改善其低伤害及 耐剪切耐高温等性能,使增稠剂得到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丹,董学亮,刘明,等.聚丙烯酸钠增稠剂的特性及用 (本文文献格式:刘英梅。白建忠。罗润芝。等.增稠剂研究进展 [J].山东化工。2017,46(04):59—60。6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