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所有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否则,该大题不予记分。 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A、实行分封制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
2.宗法制中嫡庶尊卑关系的区分,不仅决定着王位继承者,也决定着主持家庭事务的最终裁决者。据此可知,宗法制中政治权力分配的依据是( )
A.财产多寡 B.血缘亲疏 C.辈份尊卑 D.事务大小 3.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奇迹”,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一浩大工程的制度保证是
A.分封制的发展 B.军事实力的强大 C.小农经济的发展 D.集权制的建立
4.元朝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元朝这一设置的主要目的是( ) A. 防止地方割据 B. 创新管理 C. 加强经济管控 D. 体现因地制宜
5.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 A. 品行才学 B. 家庭背景 C. 个人能力 D. 考试成绩 6.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A. 实行郡国并行制 B. 推恩诸侯其他子弟 C. 分封异姓诸侯国 D. 设立刺史巡行郡县
7.明清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 A.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8.“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志处理它自己的事务。”据此,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 A.小国寡民 B.轮番而治 C.人民主权 D.自治
9.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不断健全雅典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人开放
10.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开始民主改革,其中一项措施是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划分的标准是( )
A.才能 B.血缘 C.财产 D.道德
11.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颁布的《十二铜表法》,其中的十个法表主要是由贵族编订的并为其利益服务,在引起平民强烈不满后,才增编两表,虽然《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的好处,但是法典的编撰却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这是因为( ) A. 是在平民主导下诞生的 B. 奠定了“万民法”基础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第 1 页 共 5 页
C. 体现了罗马公民的意志 D. 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12.《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
A.重视证据 B.主张重罪轻罚 C.纵容犯罪 D.维护贵族利益 13.英国《权利法案》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征税。”这表明( )
A.国王将由议会选举产生 B.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 C.内阁首相开始取代王权 D.英国首创了议会制度 14.英国有一句格言“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监督,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的彻底性
15.下面关于美国三大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总统否决过的法律,国会则无法再通过 B.总统无需国会的批准,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 C.联邦可以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D.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众议院同意
16.英、法、美、德都建立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下列属于它们共同点的是( ) A.首脑都经由选举产生 B.国家元首都统而不治 C.都有代表的立法机构 D.都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17.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国总统产生方式与美国不同,表现在( ) A.由选民直接选出 B.选民从总统候选人中选出 C.由各州选出 D.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
18.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 A.倾销鸦片 B.传播宗教 C.输出资本 D.打开市场
19.“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包含这一条款的文件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要命的外交文件”之一,该外交文件涉及的是
A.关税协定 B.领事裁判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20.法国对华远征军的一名翻译官曾对两个“联合的民族”在抢掠方面的“特点”进行对比:法国人毫无章法,甚至是一种无状态;而英国人则是有组织有安排,有条不紊。该行径发生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21.“《资政新篇》的提出给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一块新界碑,这就是它已经明显地展示出这场战争已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这是指《资政新篇》( )
A. 反映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B. 体现出近代化的时代特征 C. 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新生机 D. 开启了太平天国的新使命
22.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内乱毁梦”是指( )
A. 曾国藩率军 B. 外国洋队建立 C. 发生了天京变乱 D. 清“借师助剿
23.这项使得“帝国主义可以在中国从事生产,因而避免了关税,并降低了运输费用。与那些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第 2 页 共 5 页
萌芽中的中国工商业者相比,外国投资者和开发商拥有大量资金、工艺技术和地位”。列强的这项来自( )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
24.梁启超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陈旭麓说,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的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二人都认为甲午中日战争
A.有助于民族意识觉醒 B.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C.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 D.是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25.“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清末小商贩说的这种情景是因为签订了( ) A.《辛丑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南京条约》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26题16分,27题16分,28题18分,共计50分) 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李白《古风》
(注:六合:天地四方。天启:天生,天授。收兵铸金人:收尽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 材料二 (在平定六国的当年,围绕着以何种统治前所未有的广阔国土这一问题,秦始皇和他的大臣们展开过一场讨论。)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颂扬了秦始皇什么业绩?此业绩的重大意义何在?(8分)
(2)材料二中李斯提出的“安宁之术”主要是指何术?李斯力推此术的理由是什么?(8分)
27.(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立宪建国之初最高无足轻重。……在能干的第四任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1801-1835任职)的领导下,……的最终解释权属于司法部门。因此,司法部门有权判定行政当局的行为和行政命令是否违宪,有权对行政当局的违宪行为和命令予以制裁。……最高不仅拥有了司法审查权,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拥有了“最终立法权”。
──任东来等著《美国宪政历程》
材料二:它(1875年)反映了法国当时各派政治力量的对比:共和派力量虽有发展,但不足以单独制宪;君主派虽无力复辟,但把某些政治要求塞进了。然而,这部的通过,毕竟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它为共和国的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斗争中的共和派提供了新的有力武器,使君主派此后的复辟活动又多了一重障碍。
——让·马蒂耶《法国史》
材料三: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德意志帝国》(1871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最高的职能。(4分)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第 3 页 共 5 页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认识。(8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马克思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4分)
28.(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林则徐于1839年3月10日抵粤,次日即在公馆门上公布《关防告示》(以下简称《告示》)。《告示》文简意赅,令人深思,公布公馆办事“不准擅离左右”和“不得妄行传禀”“不收地方供应”“不必预派伺候”等“八不”规定。英国鸦片巨贩查顿闻讯提前避离广州回国,与鸦片商贩勾通的洋行商人惶惶不安,包庇鸦片走私的受贿惊恐万状,鸦片吸食者则私探禁烟新例罪名轻重。林则徐第一时间发表《告示》,表明禁毒决心,用纪律管控公馆人员,使那些幻想走歪门邪道的人无机可乘。由此可见林则徐严禁鸦片毒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廉洁奉公品德,他不仅严格约束自己,而且做出具体规定,管住身边的人,也管好家人。这种廉洁自律品格,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至今也还值得点赞。
——摘编自陈铮等主编《林则徐全集》
(1)根据材料,指出林则徐《关防告示》产生了哪些效果。(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林则徐广东禁烟的认识。(10分)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第 4 页 共 5 页
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参
一、选择题(每题2分,25题,共计50分)
1-5 ABDAA 6-10 BADCC 11-15 DABBC 16-20 CDDBB 21-25 BCAAA 二、非选择题(共3题,26题16分,27题16分,28题18分,共50分) 26.(16分)
(1)业绩:颂扬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2分)
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6分) (2)推行郡县制。(2分)
理由:①分封制传至后世,各诸侯国之间相互攻击,周天子无力禁止,导致天下大乱。②实行郡县制后,对诸子功臣用公家赋税重重赏赐可以很容易控制地方。(6分) 27.(16分)
(1)最高司法权,的最终解释权,司法审查权。(4分)
(2)法国各派力量相互制衡这部诞生的重要背景;各派之间的相互妥协是重要条件;这部虽然存在局限性,但其积极性不容忽视;从法律上确立了法国共和政体,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基础。(8分)
(3)德意志帝国规定议会有立法权,但掌握权力的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作用很小;德意志帝国皇帝主宰议会,有建议、公布及监督其执行法律的大权。(4分) 28.(18分)
(1)效果:震慑了英国的鸦片贩子;使走私鸦片的洋行商人感到不安;使受贿惊恐万分;使鸦片吸食者心有余悸。(8分)
(2)认识:体现了林则徐廉洁奉公的品德和严于律己的品格;表明了中国人民禁毒的决心和信心;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入侵的决心;唤醒了人们的爱国意识;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10分)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