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12期 中州煤炭 总第192期 底板综合防 治水 技术在吴桂桥煤矿的应用 李向华。,陈明坡 (1.郑州祥隆地质工程有限公司,河南新密452371;2.驻马店吴桂桥煤矿有限公司,河南驻马店463000) 摘要:吴桂桥煤矿首采11201综采工作面受二 煤层底板太灰(L6、L4)、奥灰水威胁,需对煤层底板含水层进 行防治。通过分析井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采取了井下物探、底板注浆加固改造、疏水降压等综合防治水 技术对其进行治理,确保了工作面安全回采。 关键词:煤层底板;灰岩含水层;综合防治水 中图分类号:TD74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0506(2011)12—0121一O2 1井田地质及水文地质 吴桂桥井田位于华北坳陷区周口坳陷南缘,淮 阳山字型构造西翼北侧,兼具华北区及秦岭区2种 不同类型的沉积特征。井田范围西起朱庄窑场,东 至张教庄,最长7 km,南起付庄、吴桂桥,北至杜庄, 最宽3 km,面积约16 km 。该区含煤地层为石炭系 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共分 第三系底砾岩含水层补给,同时太原组下部L 灰 岩、奥灰作为间接充水含水层,也对其通过断裂构 造、陷落柱、封闭不良钻孔等进行补给。 2工作面概况 11201综采工作面为吴桂桥煤矿首采面,开采 标高一383一一367 m,走向长397—414 l"fl,倾斜长 100 m,平均煤厚3.7 m,煤层倾角6。~1O。。火成岩 6个煤组,可采煤层11层,目前主采山西组二 煤。 由于受火成岩侵入影响,该区大面积二 煤层分为 二 和二 煤层。井田总体构造形态由一宽缓的单 斜及次一级的短轴向斜组成。受区域构造控制,其 构造特征以断裂为主,按走向可分为NNE向、近SN 向、NNW向和近EW向4组,其中以NNE向和近 SN向为主。 呈层状侵入二 煤,将其分为上下2层,11201面即 开采上分层二;煤(图1)。该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 地层 煤岩层 名称 砂质泥岩 柱状 屠厚fm ,最小一最大、 、蝈 6.76—7.76 7.26 二煤 7 叠 砂质泥岩 系 、 0.217一1.85 19 7.51—23-35 15.19 —:1=_- 井田西南部低山丘陵灰岩出露区接受降水补给 后,地下水沿单斜构造及北东向断裂向井田深部径 流排泄。降水补给是该区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水 源,侧向径流补给则是深层地下水的补给水源。地 下水在运移过程中,一部分在地质构造及地形适宜 地段溢出地表,构成天然排泄点;一部分则继续向深 山 炭质泥岩 \ 西 / 1.2—2.2 1.7 组 二碟 火成岩 ■_ 3.283 ̄8.16 7ll 4.73—6.6 5.77 二煤 , 砂质泥岩 k灰岩 粉砂岩 、 IJ ̄1ll X2 .^2 8.1 l l2.99 9.36 垄 7.180~.2120. 6 2.93—5.22 4.08 部径流排泄;而区内的矿井、供水水源井则为主要的 人工排泄点。 石 细粒砂岩 炭 4.07—7.65 6.43 系 太 泥岩 , =( . 、 3.47—3.6l 3.57 吴桂桥井田煤系基底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含 水层,太原组k灰岩为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全井 田普遍发育,岩溶裂隙发育不均,富水性较强。其隐 伏露头与上覆第三系底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接受 收稿日期:2011—07一i0 作者简介:李向华(1982一),男,河北承德人,助理工程师,2005年 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现从事井下防治水工作。 原组 砂 质灰泥岩岩 , 莛 。 . 2.81230.—923 6.3 9 粗粒砂岩 铝质泥岩 \ 7.82 / 0.82 鳝 灰岩 雾 230 图1 工作面综合柱状示意 ・121・ 2011年第l2期 中州煤炭 总第192期 为一单斜,无大的断裂构造及陷落柱。煤层开采主 要受太原组 灰岩含水层威胁,该层灰岩厚7.8~ 12.6 m,平均厚10.2 m;上距煤层底板9.0~24.0 m,平均15.9 rn,其间为砂泥岩、煤层、火成岩,均为 隔水层。 灰水位标高一15 m左右,由于水压大, 煤层底板突水系数T =P/M=0.29 MPa/m,远远大 于临界值,因此有必要对该含水层采取预防措 施 。 3底板水综合防治措施 3.1井下物探 利用井下瞬变电磁及直流电法对工作面进行探 查,确定A、 、c、D四个低阻异常区,作为重点改造 区域(图2)。 图2 11201工作面低阻异常区示意 3.2含水层疏水降压 为了降低煤层底板所承受的水压,先后在工作 面下部的泄水巷中施工4个疏水降压钻孔,终孔层 位均为IJ6灰岩,总疏放水量300 m /h以上,k灰水 位标高由一15 m降至一125 m左右。事实证明,k 灰含水层疏放性较好,达到了疏水降压的效果。 3.3底板注浆加固 其目的是利用井下钻孔对11201工作面底板 k灰岩进行注浆加固,使其变成隔水层或弱含水 层,降低突水概率。该技术已在我国多个矿区广泛 应用。 3.3.1钻孑L设计 (1)钻孔布置。利用运输巷、回风巷同时向工 作面施工钻孔,交叉布置;以注浆扩散半径25—30 m进行均匀布孔,使加固区域覆盖整个工作面,富水 区加密布置钻孔。为尽可能多地揭露含水层,钻孔 均设计为斜孔。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底板破坏深度约 12 m,底板安全隔水层厚度约25 nq,综合考虑确定 底板加固厚度为40 m。 (2)钻场布置。自切眼向外60 m开始,每隔80 .1 22. m施工1个钻场,每个钻场内布置6—7个钻孔;钻 场尺寸为5 m X 3.8 na×3 m(长×宽×高),支护型 式以锚网索梯梁为主,条件差时使用工字钢棚加锚 索槽钢梁支护。 (3)钻孔结构。一级套管 108 mm,以穿过煤 层下到稳定岩层为止,不少于10 m;二级套管(2j89 mm,不少于25 m;终孔孔径75 mm。2个级别套管 均需进行耐压试验,工作面k灰水压2.4~2.6 MPa,套管耐压要求达到水压的2.5倍,即压力在 7.0 MPa以上,规定压力值持续30 min,孔口牢固不 动、周围无渗漏水现象方为合格。 (4)钻孔施工顺序。同一个钻场只能安排1套 钻探设备,1个钻孔施工完毕,再施工下一个钻孔。 为保证注浆效果,注浆孑L一般要分为3个序次,分3 遍注浆。先施工第1序次钻孔,钻孔个数不低于钻 孔总数的50%;完成第1序次再施工第2序次钻 孔,第2序次钻孔个数不低于总孔数的30%;第1、2 序次完成后再施工第3序次的检查孔,检查孔的个 数不少于总孔数的20%。 3.3.2底板注浆 (1)注浆系统。地面集中建站、造浆,通过副井 输浆管路送至井下,利用注浆孔向含水层注浆,地面 使用粉煤灰水泥浆制浆系统,以最大注浆量、最大扩 散半径、最大限度地充填岩溶裂隙为目的,主要流程 为:地面制浆一注浆泵一地面输浆管路一井下输浆 管路一孑L口一含水层。每次注浆前进行一次注浆管 路耐压试验,保证压力达到设计终孔压力。 (2)注浆方式。注浆采取渐进式注浆,钻孔出 水15 m /h开始注浆,达到终压停注,终压为水压 2.5倍,之后凝固48 h扫孔钻进,如此循环,直至达 到设计深度。相邻钻孔在含水层段间距小于50 m 时,不得同时穿透含水层,以免串浆,若发现跑浆时, 可采取间歇式注浆,间隔时间为24 h。 (3)注浆材料。以纯水泥浆为主,适当增加粉 煤灰及少量水玻璃,提高注浆效果。水泥对凝胶体 起结构成型作用,采用P.0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 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占浆液干料的80%。视各个钻 孑L情况确定浆液配比,浆液配比保持在1:(1~1.5) 之间,一般先稀后稠 。 (4)注浆参数。注浆量根据含水层裂隙发育情 况确定,采用2TGZ.60/210型双液调速注浆泵注浆, 泵压在2.0 MPa以下时采用全泵量(高档位)大量 灌注(泵量为260 L/min); (下转第128页) 201 1年第12期 5 实施效果 中州煤炭 总第192期 614 m(煤巷401 m,岩巷213 Il1),比上月增加64 m, 较同期增加0.99%。②成本方面。吨煤开采成本 39.92元/t(不包括矿管费用),比计划40元/t降低 了0.08元,同比降低0.2%,环比降低2.1%。③安 全方面。6月份查出隐患4 836条,较上月减少隐患 实行验收“六记”原则后,验收员分别对工作 量、安全、质量、用工、用时、用料等进行验收,根据公 开的计分标准,分别对不同工程进行计分;班组组织 生产时,不仅考虑生产任务的完成,而且还注重消除 安全隐患、提高工程质量、减少用工、缩短用时、控制 用料等。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员工积极性、工作效 583条,降低10.8%。④质量方面。6月份优质工 程率98%,比2010年的94%增加了4个百分点。 ⑤工效方面。6月份全员工效实现5.839 t/512,比 2010年的4.591 t/工增加了1.248 t/工。 率,保障了工程质量,还实现了安全生产,降低了生 产成本。 实行“六记接评”验收交接模式后,班组在注重 6 结语 (1)验收标准的制订要切合实际,按照不同的 工作标准制订不同的验收办法。 (2)计分办法的制订不得脱离员工正常收入、 本班生产的同时,也对后所需要的准备工作做 了安排,尽量减少遗留问题,避免对下一班生产造成 影响,为下一班迅速投入生产提供了保障。实行 “六记接评”交接模式后,原煤产量、生产掘进进尺 工程标准定员,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测算。 (3)验收标准与计分办法要以正规程序进行发 均显著增加;安全、质量、工效都得到显著提高。 2011年6月,中泰公司原煤产量:计划产量为 布、公开,使每位员工都能掌握自己岗位的工作标准 与计分细则。 (4)各班验收报表要及时公开,使每位员工了 解自己得分、班组成本、扣分原因等内容。 (责任编辑:郭海霞) (2)钻孔及注浆结束后,由地测部组织工程、调 l4万t,实际生产l5.38万t(回采煤135 317 t,掘进 煤18 457 t),超计划13 774 t,完成矿计划的 109.84%,比2011年5月增加0.99万t,较2010年 同期增加69.42%。①掘进方面。实际完成进尺 (上接第122页) 当孔内裂隙发育较差,泵压在 2.0 MPa以上时采用中低档灌注(泵量为60—167 L/rain),直至达到泵量不大于60 L/min、孔口压力 不低于孔内水压的2.5倍且持续时间不低于30 rain 的注浆终止标准。 度、企管等部门人员进行综合验收,确保施工质量。 (3)所有钻孔均进行编号挂牌管理。 4 结语 1 1201工作面底板注浆加固工程共施工钻孔51 个,单孔最大涌水量200 m /h,平均45 m /h,涌水 量大于10 m /h的钻孔占59%,累计注水泥12 200 对涌水量5 In /h以上的钻孔,采用地面注浆站 注浆,注浆量较小时,视情况进行扫孑L并二次注浆; 对涌水量5 m /h以下或无水的钻孔,采用井下注浆 泵注浆,注浆结束标准与地面注浆结束标准相同。 t,最大单孔进浆量2 809 t,平均单孑L进浆量514 t。 有效加固厚度:最小26 nl,最大64 m,平均50 nl。 回采过程见4个明显出水点,出水量为3~2O In /h。工作面总涌水量随采空面积增加而增大,最 终维持在170 m /h左右,基本达到注浆加固目的, 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参考文献: [1] 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防治 水规定[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2]黄德发,王宗敏,杨彬,等.地层注浆堵水与加固施工技术 [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5)注浆加固效果检验。每个钻场设计钻孔施 工完成后,都布置检查孔检验注浆效果,检查孔数量 不少于20%,以检查孑L水量不大于30 111’/h为准, 若大于30 1TI /h则继续打孔注浆。检查孔重点布置 在ABCD四个物探低阻异常区、隔水层较薄地段、含 水层相对富水区及注浆质量相对薄弱地段。 在整个工作面底板加固工程结束后,采用直流 电法和瞬变电磁2种物探手段对加固效果进行检 验,得出效果评价。 3.3.3施工组织 (1)工作面底板加固工程由矿钻探队负责施 工,业务上受矿地测部管理。 .(责任编辑:梁郁鑫) 1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