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百家争鸣(特别提醒:关注代表人物的名言)
1、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1)
儒家:孔了提出“仁”和“礼”的学说,是儒家的创始人,对鬼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 度;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孟了提出“仁政”学说和“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2)
道家:老子的“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的思想,把“道”作为世界的根本,蕴含着朴 素的辩证法思想。庄了提出“齐物”。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3)
墨家:墨了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利相交”,以此为核心,提出非攻、尚贤、尚同、 非乐、非命、节葬、节用,这些主张贯穿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其主要贡献在认识论和逻辑 学方面。 (4)
法家: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韩非子等。主张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提 出“事异则备变,,的改革观。对中国主义集权政治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中国起 到重大作用。
2、 孔子、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1) (2) (3)
孔了: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提出“仁”和“礼”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 础孟子:战国时期儒家重要代表,提出“仁政”和“民贵君轻”的学说,成为中国早期 民荀了:战国末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丰富了早起儒家思想内容,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 强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本思想的基础。
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强调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他认为学习的 最局目标是把握“礼”。 二、 汉代儒学
1、 罢黜百家,倡导儒学
(1) (2)
背景:汉武帝时代中国的“大一统”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主义大体定型, 以内容:董仲舒主张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文化的一统可以成为政治一统的基础。这一 观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进。
点得到汉武帝的认可,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的措施,儒学地位由此开始提升。 (3) 影响:
A、 消极:抑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实质上是一种文化。
B、 积极:加强了对思想、文化、教育的管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同时加 强集权,维护国家的大一统。
2、 太学的出现:汉武帝创建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创办的培养政治管理人 才
的学校。太学的建立,标志着儒学的官方化和制度化。 三、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 北宋五子:最重要的是“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认为天理的核心是
“仁”, 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
2、 南宋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历史上誉为一代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认为道的价值 内
涵是“三纲五常”。
3、 南宋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核心命题是“心即礼也”。
4、 明代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系统的新学理论,核心理论是“致良知”和“知 行
合一”。
四、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
1、 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1)
思想主张:A、最精彩之处一批判君主,君臣平等。B、具度一君权, 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C、经济思想一反对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2) 为中国近代反对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 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
(1)
思想主张:强烈批判君主,提出“众治”的主张;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他 在《日知录》里提出“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梁启超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 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3、 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提出了
尊 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
1、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及影响
(1) 解体的标志: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2)
解体的影响: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 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2、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
(1) 产生的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 (2) (3)
产生的途径:A、洋务派的官办企业;B、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华侨投资近代矿 著名的企业: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1872年,陈启源在 工产业;C、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矿工企业。 广东南海创办的继昌绿丝厂。
3、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点: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很少;绝大多 数
是轻工业,重工业很少。
4、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企业家张餐、荣氏兄弟
(1)
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 和劳动力市场;为解决财政危机,清放宽了民间设厂的;“实业救国”思潮的激励。 (2) 初步发展的时间:甲午战争一一战爆发 (3)
张骞:江苏南通人,晚清状元。提倡实业救国,创办企业有大生纱厂,后又创办轮船、 面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成为一代工商巨匠。
(4) 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在江苏无锡创办保兴面粉厂,被称为面粉大王。 二、 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时间和主要表现 (1)
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辛亥推翻了封建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 障碍;中华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临时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 民族资产阶级的投资热情;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促进作用; 一战使帝国主义国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 时间:1912 年一1919 年
(3) 主要表现: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重工业也有了 一定的增长。
2、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1) (3)
恶性通货膨胀 (2)美国的经济侵略
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4)繁重的捐税负担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1956年底,国家对工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2、 的召开:1956年,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把中国尽快地从
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国内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需要同落 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 满足人民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3、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 大跃进:急于求成和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2) (3) 识。 (4)
结果: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思想泛滥,造成社 会生产力的严重破坏。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1) (2)
内容: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 制作用:是农村经济改革中的一次重大改革,革除了人民公社化下的种种弊端,极 大形式,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 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3、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一 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 放新格局。(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改革的试验田,包括深圳、珠海、 汕头、厦门、海南)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提出 (1) 1992年,南方谈话,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2) 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 (4) (5)
1993年,十四届二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 使1997年,十五大在确立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同时,还对初级阶段的所有 制改革开放30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是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结构和公有制形式提出了科学论断。
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初步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一大二公”,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程度越大越好,公有化程 原因:根本原因是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在思想和理论上深刻 认度越高越好。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 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
A、 总趋势: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B、 长袍马褂:是近代中国男子的通常服饰
C、 西装: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成立后流行开,称为男子礼服之一。 D、 中山装:孙中山发明,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优点基础上形成。(民族服饰) E、 旗袍:由宽松肥大向称身适体转变,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F、 中山装、列宁装、连衣裙:1949年——20世纪60年代的穿衣与政治生活有关。 G、 军装、干部服: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70年代盛行 H、 改革开放以后,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 2、 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变化
A、婚礼:由婚姻包办到自由恋爱、婚姻自主。 民众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I、 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
A、 交通近代化的趋势: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
B、 交通工具: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火车、汽车、电车、公共汽车、轮船、飞机等。 2、 近代以来通信工具的发展
(1) 16年大清邮政局正式成立,中华后改为中华邮政。
(2) 1877年丁日昌在架设电报线;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到2003年用户世界第一位。 3、 大众传统媒介的更新:中国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
1873年汉口出版《昭文新报》,国人办报先例;维新运动时期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 务报》等。
B、葬礼:由土葬向火葬改革
C、其他:点头鞠躬代替跪拜作揖,握手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实施。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一、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1、 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线
(1) 迪亚士: 1488年从葡萄牙出发,沿非洲西海岸南下,抵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2) 哥伦布:1492年,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 2、 新航线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1) 引起了商业(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欧洲同各洲之间经济文化往来扩大,世界市场 开始形成。贸易公司的建立,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 区域成为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2) 引起了价格,随着大量贵金属的流入,西欧市场金银贬值,物价上涨。加速了西 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主因收货币地租而衰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获利。 (3) 作为资本原始积累重要手段的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也登上了历史舞台。(殖民掠夺之路)
(4) 新航路段的开辟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思想震撼之路)
(5) 世界隔绝状态被打破,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逐渐演进为各文明相互交 流、相互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人类文明交流之路)
二、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1、 英国殖民霸权确立过程中的主要战争: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651年颁布《航 海条例》,矛头直指荷兰,1652年三次英荷战争,击败荷兰;1763年,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 打败法国。18世纪末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2、 殖民扩张的方式及影响
(1) 方式:野蛮的掠夺、印第安人、贩卖黑人奴隶、不平等贸易
(2) 影响:A、对殖民者来说,获取了巨大的财富,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促进欧洲 资本主义的发展;B、对被殖民者来说,造成了巨大的灾难;C、对整个世界来说,加剧了 世界个地区间的交流和融合,世界逐渐变为一个整体。 三、 “蒸汽”的力量
1、 英国工业的前提和条件 (1) 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
(2) 条件: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提供了资金条件和市场条件。B、圈地运 动的进行,为工业提供了劳动力条件并扩大了国内市场。C、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 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3) 特别注意:工业最早发生在英国的棉纺织业,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 2、 英国工业进程中的重大发明
(1) 哈格里夫斯的手摇纺纱机(又叫珍妮纺纱机)是工业开始的标志。 (2) 瓦特的单动式和联动式蒸汽机电发明,标志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3) 美国富尔顿发明汽船标志着水上交通进入蒸汽时代。
(4) 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火车)标志着陆上交通进入蒸汽时代。 3、 第一次工业对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进展的影响
(1)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加快了各国的工业化历程。(对生产力的影响)
(2) 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机器大工业基本取代手工工场工业。(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3) 促进了许多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影响)
(4) 改变了人口的职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大部分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转入工业生 产,促进了工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5) 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和科学主义的诞生。(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6) 改变了世界格局,东方从属于西方,促进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对世界格局 的影响)
(7) 为世界市场和认了文明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四、 走向整体的世界
1、 第二次工业的前提和条件
(1) 前提: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确立后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2) 条件:A、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技术条件)B、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国 际货币的大量出现,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型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市 场条件和资金条件)
2、 第二次工业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
(1) 开始标志: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2) 发源地:美国和德国
3、 爱迪生、贝尔、本茨和莱特兄弟的重大发明
(1)爱迪生:电灯、鸨丝灯泡、留声机、电影放映机 (2)贝尔:电话 (3)
本茨:汽车(奔驰汽车),标志
现代工业的兴起 (4)莱特兄弟:飞机
特别注意: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的最大成果,标志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中出现的新兴部门有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等。 4、 第二次工业对资本主义市场发展的影响
(1)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局部性的国际交流发展为全球性的交流,世界 逐渐一体化。(2)使得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系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 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3)使国际劳动分工扩大,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4)促进了 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5)殖民扩张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一、 神权下的自我
1、 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但丁(文艺复兴先驱,《神曲》)、彼得拉克、簿伽丘
(《十 日谈》)。
2、 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
《哈 姆雷特》是他的代表作。
3、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是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 性
开始的,高潮时表现形式为人性的高尚与尊严。人文主义的核心是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个 性,把人从神学的束缚中出来。文艺复兴是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运动。 二、 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 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
(1)
背景: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B、近代科学的兴起。C、新航路的开辟 和英、法等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D、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2) 时间:17、18世纪
(3) 性质: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以理性主义为思想武器、反对封建的思想运动。
2、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主要政治主张
(1)
伏尔泰:启蒙运动的领袖,提倡自然权利学说,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 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权利。但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反对君主专 制又赞成“开明”。 (2) (3)
孟德斯鸠: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行政立法司 法卢梭: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主权在民”主张,认为一切权力属于 人互相互相监督。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
民,而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人民有权推翻侵犯人民权利,侵害人民自 由的政权。
三、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1)
以人类的共同属性为前提,指出人类社会应该满足人对自由平等的要求。崇尚理性, 提倡科学,提倡“天赋”和“自由、平等、博爱”。
(2) 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对人本身的彻底(人本身和人的思想)。 (3) 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
一、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者
1、 牛顿和经典力学(英国科学家)
(1)
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被称为牛顿的运动三定律,它构成了 近
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牛顿还成功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2)
《自然哲学和数学原理》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的建立,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 的一次理论大综合。
2、 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德国科学家)
(1) (2)
狭义相对论:1905年,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在相对性理论和光速不变原理的 基广义相对论:1916年,爱因斯坦又把适用于匀速运动体系的狭义相对论推广到加速运 动础上,创立了狭义相对论。这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的参考系(即非惯性)中创立广义相对论。第一次阐述四维时空和物质分布相联系思想。 (3)意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 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相对论和量了力学理 论一起,构成近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二、 追寻生命的起源:达尔文、赫胥黎及进化论观点
(1) 1859年,达尔文在巨著《物种起源》中,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 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 1863年,赫胥黎发表《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论证了 “人的构造和其他动物一样, 尤其和猿更接近”。他使人猿同祖论进一步得到确立,促进了进化的传播。 三、 人类文明的引擎
1、 瓦特改良蒸汽机:1769年,英国瓦特改进纽可门的蒸汽机,使热效率大大提高、1782 年,
他设计出了双向气缸的蒸汽机,使热效率成倍增加,又设计了一套两岸曲柄传动装置, 作为蒸汽机和工作机之间的连接,使蒸汽机提供的动力运动形式从直线往复运动变为旋转运 动,蒸汽机的广泛运用,成为一切生产和交通运输部门的“万能的原动机”
2、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
论基础。
3、 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标志和大致时间
(1)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8世纪末,瓦特改进蒸汽机并且广泛使用,标志蒸汽时代的到来。 (2)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19世纪末,电力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4、 向“距离”挑战: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与发展
(1) 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后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 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第五阶段的新型计算机正在研制之中,被称为“人工智能”。 (2) 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高 效率的信息传输网络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目前互联网正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专题八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一、工业时代的浪漫情怀
1、 拜伦、雨果及其代表作
(1) 拜伦:英国浪漫主义主要成就在诗歌,拜伦是其杰出代表。代表作品《唐璜》描述了 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的黑暗、丑恶、虚伪, 奏响了为自由、幸福、的战歌。
(2) 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著名小说《巴黎圣母院》将美与丑融为一体,抨 击和讽刺了阴险与,赞美并歌颂了人类美好的心灵。《悲惨世界》是一部现实与浪漫相 结合的作品,深刻揭露了复辟后的法国封建王朝统治下社会的黑暗与堕落。
2、 贝多芬、舒伯特及其代表作
(1) 贝多芬:德国人,音乐史上一位承前启后式的人物,他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又 开
浪漫主义之先河。其9部交响曲是其最辉煌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尤其是《第九(合唱) 交响曲》是贝多芬一生音乐创作的总结。在乐曲中他对自己奋斗的一生做了回顾,对美好的 未来作出了预言。被后人誉为“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杰作”、“千古绝唱”。
(2) 舒伯特:奥地利人,作品更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被称为“歌曲之王”。代表作品有《小 夜曲》、《春之信念》、《野玫瑰》。 一、碰撞与冲突
1、司汤达、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
(1)司汤达: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他的长篇小说《红与黑》问世,标志着第 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红与黑》猛烈抨击了法国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 阶级新贵族的贪婪与卑劣,真实地再现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法国的社会状况。
(2) 巴尔扎克: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善于揭露金钱社会的罪恶与丑陋, 如《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高利贷者》等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巴尔扎克将自己的 作品合成了《人间喜剧》,痛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至上的 罪恶,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3) 列夫•托尔斯泰: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 和《复活》是其最重要的三篇巨作。其中,《安娜•卡列尼娜》是他艺术上最完美的一 篇小说,揭露了当时上流社会的以及道德的沦丧。托尔斯泰的作品充满了战斗 力,被列宁称为“的镜子”。
2、柴可夫斯基及其代表作:民族乐派音乐家中成就最大,被称为“旋律大师”。柴可夫
斯基的
三、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1、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 1947年,英、美、法、中等23个国家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总 协定于1948年1月1日开始实施。
(2) 1986年9月,关税总协定第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启动,称“乌拉圭回合”。1994年4月, “乌拉圭回合”达成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3) 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成为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调解各成员国相互间贸易 关系、解决各成员国贸易争端的机构。
2、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自1986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直至2001年11月10日中国在世界 贸易组织的多哈会议上被正式批准加入该组织。 3、 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问题:(1)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严重恶化(2)发达国家凭借全球性技术,占据主导地位,拉 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分化严重。(3)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 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活动日益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4)频繁的战 争和核武器试验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对策:(1)倡导平等互惠、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世界经济新秩序。(2)推行可持续发展战 略,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3)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