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可变思维与辅助决策 略论办公室主任的思维品质 王华俊 处于决策中枢地位的办公室主任.在办公室工作 由事务型向智能型转化的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 辅助决策的角色。要提高辅助决策的成功机率,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角色的思维品质。可变思维是优 良思维品质的一翼.它对于在辅助决策中如何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起着决定性的先导作用。 首先通过道琼斯化学公司的一个典型事例,来领 略可变思维的魅力。闻名全世界的美国道琼斯化学公 司,于20世纪50年代发生了一起为世界关注的事 件。该公司有一家座落在山乡河边的分厂,因其生产 化学物品而污染了周围环境,引起当地农民的义愤,他 们要求工厂迅速解决这一公害问题。厂方提出了解决 方案:工厂迁址或者农民移地,即去掉一方,便可平息 矛盾。然而,工厂迁址,当地农民可以避害,但工厂会 污染新的地方;让农民移地.不但从情理上说不过去, 要做起来也难。无论怎样,似乎于问题的最终解决都 不是上策 后来,该厂的厂长作了决定 既然去掉哪一 方都不行.那幺来个“加入”行不行?即设立一个处理污 染的研究所,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公害同题。理由很简 单,工厂既然能造成污染.也就一定能消除污染。这一 方案实施后,工厂生产出各种优质高技的除污化学药 品.有效地解决了污染问题。采用排除的方法不行.改 用增加的方法立即奏效.这就是可变思维的作用。 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上来认识可变思维的内 涵了。几和机器人相比.机器凡只具备动和停两种动 作,它接受人事先编制好的程序发出的指令行动.在程 序中未指示的动作它是不会做的。人则不同,其不受 动或停的指令的约束,处于一种“自由”状态.因此也就 具备了行为的“可变性”;“可变”就是人区别于机器人 的本质因素,正因为人的思维不受任何约束,“具有能 够变化的自由”,就能源入到各种未知领域邀游探索, 破疑棒难。 我们从事的工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不断地发现 问题和解决同题,从而一步步地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 由王国的飞硖。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唯一不变 的就是个“变”字。作为高层次的服务,办公室主任要 以敏税的目光,从变化了的形势之中不断地发现和研 究各种新同题,为领导提供各种可行性的决策方案。 因此.用可变思维涵养头脑,锤炼思想,起到领导的智 囊作用,是办公室主任辅助决策的智能职责。下面从 决策方案的酝酿、拟制、实旋的三个环节,就可变思维 的运用作一论述。 增加“变量 ,提高维数。方案的酝酿过程就是叶r 腹稿”的过程。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即在镇定目标 后 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分析及至认识问题的表现形 式及特征,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酝酿仅仅是谋 划方案的大体轮廓,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可变性,这种 不确定因素就为思考者提供了足以进行多种比较、选 择的可能。相对于这种“自由”,思维就获得了运动空 间.在上下纵横、左冲右突之中就方案的初步形成进行 筛选、优化。举例说明:某铁路线正好从一著名的古迹 景点面前通过.从景点人口处到铁路线仅致步之遥。 这无疑对游客的安全构成威胁,还有当客货列车通过 时,产生的振动会危及古建筑。按照常规思路.解决这 一同题似乎程简单,让铁路改道或令古迹搬迁。但在 实际上却很难做到,一则铁路改道耗资巨大,二则古迹 搬迁也就不成其为古迹。决策者提出一条有效对策, 在此地打一隧道.让铁路线穿地而过,方案实施后效果 很好。常规思路仅在地面上做文章,而现铁路从隧道 通过,增加了空间,形成了立体框架。铁路线在平面上 进或退,是一维;向左或右移动,是二维;在地面上下挪 动.是三维.维数提高.就是增加了 变量”。“变量”车 是数学上的专用名词,与“常致 (只能取一个固定的致 值)性质相反.将其推及到更广阔的领域.就能带来。可 变 的“自由”。固此,思考同题.若能通过多十“变量”, 亦即从的角度思考,对问题的科学解决瞻剖造便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捷的条件。此倒与上述道琼斯之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都是采用增加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现在城市广泛采用 立交矫来解决交通繁忙的问题,也是应用的这一思维 原理。复杂事物就是简单事物的投髟。 变量 的另一说法是“参数”。所谓“参数”就是数 学上所说的带刻度的变量,因此增加 变量”也可说成 是增加“参数”。但 参数”有正负之分,如果有利于问 题的解决.增加的 参数 就叫 正参数 .反之就叫 负 参数”。仍以上述铁路线为例.如果将途经该景点的客 货列车改为夜间通过,白天则闭线,就能避免人身伤害 事故.增加的这一“参数”就叫时间差。但这将打乱行 车秩序,影响运输生产.而古迹的保护仍然得不到解 决,反而使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所以这个时间差在这里 就是“负参数”。为使问题切实、妥善地解决,切忌增加 “负参数 转换思路,反向思维。方案进入拟翩阶段.通过酝 酿阶段的比较和选择,在多种可能性中会产生某一既 定思路,但仍要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论证,以形 成最后定局。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在某个实质问题或 环节上遇到麻烦,甚至会产生反复,会把本来比较简单 的事物搞得复杂化。此时,能否改换一下思路呢?如果 在产生偏见或误入歧途时,却固执己见,那就会放弃可 供选择的 可变性”.致使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如果 把思路朝反方向转换,来十反向思维.会有“梆暗花明 叉一村 的效果。有这样一十富有说服力的倒子:上有 ,下有对策.针对这一现象,人们常常把批判的锋 芒指向搞对策的人或事.以此希望杜绝“对策现象”.但 效果井不理想。如果从反向思考.问一问为什么会产 生这一现象,是什么原因让对策有空可钻、有利可图 呢?从自身找一下问题,就不难发现,我们有些政 策的制订欠周密、弹性过大,既可以这样理解,叉可以 那样理解;有的未经反面论证.科学依据不足;还 有的因概念不清.界定不明.文词组织缺乏逻辑性,如 此等荨.就培对策造成了可乘之机。因此.遇到对策, 先不忙指责批评,而认真反思一下自身.拽一找在 哪些地方有什幺不周、不妥、不清之处.从而设法加以 弥补,如此通过多次反复.使之 ——对策——再 ”.那末就会变得科学完善、严密坚实.对策必 然无空子可钻。 反向思维作为一种思想的转换,亦即采用一条打 破常规的新思路,会引导人们去发现新现点、新 变 量”.使思维的 可变性”得以扩张,产生更太的能量.顺 利地解决问题。我们常说的反面论证.就是使用可变 思维对决策方案反向推敲、审视,以此测定其科学性和 可毒性。遇到问题,从反面去找出路,或许可以说这是 一种科学的方。 3e 广度扩展,深度进击 方案进入实施阶段,会固目 标的实现而倍感欣喜,但困惑也会接踵而至.即一十 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叉来了 是否可以说我们先前 的思考方案错了呢 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如数学、物 理等领域,一十问题的解决若能牵动更多的问题的 话,那么这一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出现的问题越多, 越能把人们的思索引向广度和探度,产生新理论、新 思想的可能性也越大。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领 域,道理也是一样的。老问题的解决.为新问题的出现 和解决提供了途径。现实世界是矛盾的世界,矛盾的 不断出现和克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正是可 变思维帮助人们确立起问题意识和超前思想,使其可 敏锐地去发现问题.揭示矛盾.从而把各项工作不 断地推向新的台阶。像开展反工作一样。人们拿 出很多很好的措施和方案来整肃,得到一定 程度的遏止。但新问题叉出现了,现象趋向隐蔽 性和复杂化,带来了整肃的难度。但这恰恰是引导人 们把反工作推向纵深.拿出更为科学、更为有效 的方案和措施,把这一工作进行到底。世界上没有解 决不了的问题,问题是如何去发现和识别问题。 于是,这叉引申出发现法这一概念,此法叉叫问 题法、解决问题法,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 导的.意在让学习者自己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及至解 决问题,是激发学习者的主动精神及创造意念的一种 思维方法。但 发现 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即“设立假 设 的意思。当找到某一假设.也就为解决那些尚未解 决的问题创造了条件。科学家的发明、艺术家的创造、 禅宗的悟等等.都可以广义地理解为这个意思。因此. 这里的“发现 亦可理解为灵感或直觉,是可变思维的 优越之点 在决策时,正是在对老问题的深入持久的 思考的基础上.人们不仅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 且引发了灵感.发现了新问题.此时真会有山外青山 楼外楼的感觉.于是人们就舍克服一劳永逸、停滞不 变的思想.投入不断发现、不断刨造的境界中去,享受 人生奋斗进取的乐趣。所 积极的态度是努力解决老 问题、认真对待新问题,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向广度 延伸、向深度推进.创造性地做好辅助决策工作。 综上所述.办公室主任,尤其是党政机关的办公 室主任,其辅助决策的过程就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 维过程,若能自觉熟练地用可变思维这一思想种器装 备头脑,不仅能优化决策方案.亦能扩充决策储备.高 层次、高质量地做好服务工作.这正是时代赋予我们 的光荣职责。 (作者单位:铁道部无铝干部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