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来源:九壹网
2019年 第8期百家争鸣 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那木棋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第三小学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在我国,对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被列入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新课改要求从事教学的老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转换过来,适应新的发展方向。我们知道,小学是人生学涯的初级阶段,是对我国汉字认知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本文就这方面进行了探究,仅供同仁教学时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人们在接受文化教育的最初阶段即是小学,他们的基础扎实与否关键就在这个初始阶段。因此,这个阶段必须具备良好的基础。而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既对小学生听力、说话、读书和写作等方面影响很大,又对小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有直接影响。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注重小学生在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培养。具备了优良的语文“核心素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性就会增强,而且会把握好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生的思维意识也会得到提高。

1“核心素养”含义1.1“核心素养”的组成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组成有四个方面,一是“核心语言建设与使用”“核心素养”,二是“思想发展与推广”“核心素养”,三是“审美欣赏与创造”“核心素养”,四是“文化理解传播”“核心素养”。这四点构成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缺一不可。而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获得能力、知识,以及对事物的看法,主要体现在“核心素养”上。因此,“核心素养”在小学生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所显示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

这对现阶段的教育教学来说,转换教学方式,改变教学环境,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是当前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务。

1.2 “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有:一是对构建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系统有利;提高小学生应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课的第一要务就是把小学生的语文基础整牢靠。先学会认字,造句,主要是为以后的学习把基础搞扎实。可是受老一套教学模式的影响,为了应付考试在这方面的技能都集中在如何应对取得好成绩上。大部分小学生都没有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这就是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这里强调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小学生在正确理解和基本掌握关基础知识之上的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能够帮助小学生建构整套的语文知识体系,对在各种语言环境下的特定含义以及对文本中单词和句子准确的理解,能够达到心领神会的程度。

二是能够扩大学习的眼光,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由于我国语文所涵盖的知识的系统性、庞杂性很复杂,所以,小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不知如何是好,再加之小学生处在年幼各方面能力均不成熟的状态下更加突出。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施教活动中,我们应该在小学生掌握了语文的基本文字和知识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对语境理解的能力,明确其文章中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刻的探索,并感受作者创造时的背景,增强对文章的理解深度和知识面的宽度。

三是能培养语言鉴赏能力。语言鉴赏是小学生掌握和了解语文知识时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施教中,语文鉴赏是教学主要目标。在学习诗歌的时,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他们能够从诗歌中领悟出当时的情景和作者的真实感情,从中领悟和感受诗歌的文学魅力,

实现鉴赏的目的,通过鉴赏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小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还是文化情操的陶冶,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助推作用。

2 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小学教育中,大部分学生的文化素质还不太如人意,有的甚至很糟糕。当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读写能力非常强,但说句实在话,文化水平还不是很高,说明白一些就是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或思想品德还进行彻底的改善。我们在学生写的一些文章中就能找到文化欠缺的现象。比如,在他们写作的时候,总愿意把一些根本没有关联的实例堆积在一起,而且还被应用到了作品里。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在任何问题的作品都去套用同一个任务和同样的事例,这是由于他们的对真实感受苍白和所限造成的。

3 培养的途径3.1转换教学模式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教学与老一套教学模式相比有非常明显的变化,它特别重视学生在社会实践能力上的培养。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开拓练习,比如,有组织的把班级学生召集起来到当地一些具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比较丰富的旅游去进行参观,十学生能够感受我们祖国的山水的美丽和魅力。也可在语文课堂施教中将学生进行分小组进行探究,在小组讨论中对某个故事和文章进行各抒己见,实现自我表达从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2 领悟“文化内涵”的高度,实现情感丰富。我们知道,中华语文知识内涵博大精深,在学习中可以领悟到对大自然美丽的情景和丰富的人文精神的情感表达。但是,小学生最大的问题是不能集中精力,会对枯燥、乏味的语文知识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我们尽量在课堂教学中将课本中枯燥乏味的知识生活化,这样小学生会较快的将注意力转入到课本内容中来。很快领悟文章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我们这样教学不但能激发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个人情感得到丰富。比如,在教《静夜思》的诗歌时,我们不做任何解析,靠小学生本身去体悟是找不到感情的。纵然我们进行了讲解,他们也很难感受到作者思念故乡的情怀。在这个环节就离不开我们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小学生懂得思念的滋味和感觉。我们可采取举例说明,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已经学过的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真情实感。我们还可以搜索那些感情色彩浓厚的文章,从中领悟文章中的情感表达,以达到学习之目的,从而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参考文献:

[1]叶丽青.提升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2).

[2]徐小珍.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国画兴趣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

[3]齐新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4).

2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