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文)高三年级语文早读训练

(语文)高三年级语文早读训练

来源:九壹网


高三年级语文早读训练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26分)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

王肖潇 朱东君

1917年7月,胡适撰写了大量有关白话文运动及文学的文章。在《建设的文学论》中,胡适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口号,大力推广白话文。胡适身体力行,创作出版中国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在中华诗国开创了—个以“胡适之体”为特色的白话自由体新诗流派;他创作出中国第一 个白话散文剧本《终身大事》,开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新形式;他的散文,“清新明白,长于说理讲学,好像西瓜之有口皆甜”;他热心提倡传记文学,所写的白话传记,文字清新晓畅,具冲淡自然之美:他还率先用白话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出版了第—部白话《短篇小说》译本。

由于胡适的倡导和朋友们的努力,白话文学很快取代了文言文学的地位,风行全国。1920年,北洋教育部明令规定,小学教材—律采用白话新课本。胡适的白话大获成功。

在北大教英国文学和英文修辞学,对留美7年的胡适来说毫不费力,难的是教中国哲学史。原先教这门课的陈汉章功底扎实,但思想陈就旧.他从传说中的伏羲讲起,讲了—年才讲到《洪范》。有同学问他:“照如此,一门中国哲学史何时才能讲完?”,他回

1

答:“无所谓讲完讲不完。若说讲完,—句话可以讲完;若说讲不完,那就永远讲不完。”胡适接课后,学生对他表示怀疑:“—个从美国新回来的留学生,如何能到北京大学讲中国的东西?况且才二十几岁!”谁知胡适—上来就非同凡响.这位比学生大不了几岁的新派教授,迈着轻快的步子走上了讲台。他抛开以前的课本,重编讲义,劈头-—章是“中国哲学胚胎的时代”,用《诗经》作时代的说明,丢开唐虞、夏、商,直接从周宣王以后讲起。这样—改,给那些言必称三皇五帝的旧脑筋以沉重的打击,用当年听课的学生顾颉刚的话说,“骇得一堂中舌

桥而不能下”。

顾颉刚听过几堂课后,认为胡适讲得不错,便找到当时最敢放言高论的同学傅斯年,要他去听.听。以决定要不要将这个新来的老师从哲学系赶走。学历史的傅斯年听后果然觉得不错,便对那些“不以为然”的学生说:“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

就这样胡适的中国哲学史课程取得了成功,那些思想保守的教师不仅没看成他的笑话,相反,选修胡适课的学生越来越多,—些外校学生乃至社会青年也慕名来旁听,26岁的胡适因此成了北大最受欢迎的教授之一。

在北大讲授中国哲学史的同时,胡适以自己博士论文为基础,改写成《中国哲学史大纲》讲义,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该书由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亲自作序,是中国学者第一次用近代学术观点和方法整理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专著,出版后立即风行海内,不到3年就再版7次,影响空前。年纪轻轻的胡适立即成了中国学术界的,“泰山北斗”。

胡适站稳脚跟后,北大变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胡适参与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帮

2

助和指导进步学生。他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易卜生主义》被视为“个性的宣言“。

(选自《环球人物》 2015年第4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胡适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致力于推翻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言文,虽与陈独秀政见不合,但与其同为五四运动的核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百度百科)

②与马克思主义者的分歧,贯穿了胡适的一生。这种分歧的根源不仅仅在于胡适的改良主义思想,还在于胡适缺乏一种理想主义情怀。 (北大历史学系教授彭小瑜)

③1919年年底,胡适整理出新文化运动的4条纲领: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这是胡适对新文化运动最后的贡献。此后,他与被他召唤起来的、走上街头投身历史洪流的新青年分道扬镳。 (《“男神”胡适》)

④胡适一生中,花在思想作战上的精力太少,结果在左右澎湃的浪潮下,他的声音渐渐沦为浪花余沫。他本人也变得老惫而世故,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不能相比。这是胡适的悲剧,也是中国自由主义者的悲剧。 (历史学家李敖)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身体力行,大力推广白话文,由于他的倡导,白话文学很快取代了文言文学的地位,他的白话也得到了北洋教育部的支持。

3

B.胡适最终与被自己召唤、投身历史洪流的新青年分道扬镳的具体原因至少有四种:对马克思主义者的误解、个人自由主义泛滥、改良主义思想、缺乏理想主义情怀等。

C.胡适回国讲中国哲学史时,重编讲义,丢开唐虞、夏、商,直接从周宣王以后讲起。这样一改,给像陈汉章、傅斯年等那些言必称三皇五帝的旧脑筋以沉重的打击。

D.这篇文章语言平实,通过胡适在北大任教授的相关情况的介绍,以及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等的说明,让我们了解了一个有才气,有个性的胡适形象。

E.有些思想守旧的北大老教授准备嘲笑教授英国文学、英文修辞学和中国哲学史三门课 程的年轻胡适,但最终胡适通过个人的努力让自己成为被学生称赞的老师。

(2)文本写陈汉章讲中国哲学史的相关内容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北大为什么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其原因。(6分)

(4)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说明。(8分)

12、(1)BD(选B得3分,选D得2分,选A得1分)

C项傅斯年并不是旧脑筋;E项,原文只提到有些思想保守的北大教师没看成笑话,并没有说准备嘲笑胡适,而且也只是针对中国哲学史一门课程,与其他两项无关。A项,北洋教育部明令规定,小学教材一律采用白话新课本,并没有直接体现对胡适白话的支持。

4

(2)①介绍陈汉章讲授中国哲学史的方法。陈汉章功底扎实、思想陈旧,讲中国哲学从传说的伏羲开始,讲解速度慢。

②与胡适对比。通过陈汉章、胡适讲中国哲学史的方法不同的对比,点明胡适用近现代学术观点和方法讲授中国哲学史。

③引出下文。为下文介绍胡适讲授中国哲学史的方法及其课程深受欢迎情况的表述做铺垫。

(3)①学生思想自由,敢于质疑老师。比如学生敢于质疑思想守旧的陈汉章老师讲授的中国哲学史什么时候能够讲完,对刚从美国回来的胡适讲授中国哲学史提出疑问。

②学生实事求是,能正确评价老师。对胡适是否能胜任中国哲学史的讲授,同学们是通过实际听课评价的。

③老师做出努力,团结大批青年。胡适编辑《新青年》以及其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得到认可,就连外校的学生甚至社会青年都来听他的课,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一批进步青年。 ‘

(4)①撰写大量有关白话文运动以及文学的文章,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口号,大力推广白话文。

②身体力行,创作第一本白话诗集、白话散文剧本本、白话译文等。

③开辟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思路,出版了《中国哲学史大纲》。

5

④参与《新青年》编辑工作,帮助、指导进步学生,提出“个性”的口号。

⑤整理出新文化运动的四条纲领: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任选四点即可)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