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复习作文素材整理 (七)议论文素材大全
7、守信——信用乃立身之本,守住信用,就是守住人品,这住格。守信,总是以极其负责的态度对待别人,用极其严格的要求对待自己。真正的守信者不轻易许诺。是否许诺,以能否践约为唯一的衡量标准,所以,一旦答应,必定做到。\" 言必信,行必果\" ,看似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在践约过程中,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出现。会有意想到的阻力压来,因而守信者就更令人尊敬。楚汉时期的季布,重诺言,守信义,时人便有\"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的赞言。守信,在人们的心目中,比金钱要重要得多。有信,则朋友如织;无信,则孤家寡人。在有信无信之间,人的品位了然而现。
[格言名句]——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民无信不立。(孔子)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忠者不饰行以徼荣,信者不食言以从利。(王安石 ) 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吕坤) 大海是冬季的礼拜堂,背信是地狱的礼拜堂。(雨果)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 人无忠信,
不可立于世。(程颐) 信义是立国之本
信,是中国古代社会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也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原则,它不与仁、义、礼、智四德并列,而是这四德的综合体现。信德之重要,表现在孔子对弟子子贡所说的一段话:子贡问:\" 怎幺样去治理政事?\" 孔子回答:\" 要使军备充足,百姓就会相信了。\" 子贡又问:\" 如果迫不得已要在这三项中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呢?\" 孔子说:\" 先去掉军备。\" 子贡又问:\" 如果再迫不得已要在食与信之中一定要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 孔子的回答简直是斩钉截铁:\" 去掉粮食。因为没有粮食吃,不过是死亡。而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死亡,如果百姓对不相信了,国家就无法确立了。\"
晋文公言而有信
鲁僖公二十五年(前634年),晋国攻打一小国原国。晋文公命令携带三天粮食,说三天打不下来就撤军。到第三天,原国还是没投降,晋文公不顾这种情况,还是下令撤退。这时,晋文公派往原国的间谍回来报告,说原国正在准备投降。于是,统帅请求,等原国投降后再撤。但晋文公说:\" 信用,是立国的根本,百姓靠它来生存。如果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百姓失去了依靠,那我们会得不偿失的。\" 于是,晋军就按晋文公命令搞通退了30
里,而原国也随之投降了。(《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秦孝公有些担心,犹豫不决。商鞅终于说服了秦孝公实行变法,发布了新的政令。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中有能把此木移到北门的,给予10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去移动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移动者难予50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移动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50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事实,终于使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推行了新法。(《史记·商君列传》)
魏文侯期猎
魏文侯是战国时魏国国君,有一次,他与掌管山泽的官约定打猎。这天,喝着洒十分快乐,天又下雨。魏文侯将出去,左右的人说:\" 今天饮洒兴致正高,天又下雨,您要去哪儿呢?\" 魏文侯说:\" 我与掌管山泽的官约好打猎,现在虽然非常快乐,但怎幺能不为了约定而会面呢?\" 于是冒雨前往,自己亲自向掌管山泽的官宣布取消打猎。
黄金百斤 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时人谚云:\"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意思是说,季布说出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