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喝茶技巧

喝茶技巧

来源:九壹网


喝茶技巧及饮茶十忌、茶的十四项秘密功效 茶 叶 常 识 茶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茶叶已成了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并将成为21世纪最健康的饮品。 一.鉴别方法 1.新茶与陈茶 新茶与陈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识别: (1)色泽:茶叶在储存过程中,由于受到空气中氧气和光的作用,使构成茶叶色泽的一些色素物质发生缓慢的自动分解。如绿素中叶绿素分解的结果,使色泽由新茶时的青翠嫩绿逐渐变得桔灰黄绿。绿茶中含量较多的维生素C氧化 产生的茶褐素,会使茶汤变得黄褐不清。而对红茶品质影响较大的茶黄素的氧化分解或聚合及茶多酚的自动氧化的 结果,会使红茶由新茶时的乌润变成灰褐。 (2) 滋味:陈茶由于茶叶中酯类物质经氧化后产生了一种易挥发的醛类物质,或不溶于水的缩合物,结果使可溶于水 的有效成分减少,从而使茶叶滋味由醇厚变得淡薄;同时,又由于茶叶中氨基酸的氧化和脱氨、脱戕羧作用的结果, 使茶叶的鲜爽味减弱而变得"滞钝"。 (3) 香气:陈茶由于香气物质的氧化、缩合和缓慢挥发,使茶叶由清香变得低浊。 2. 春茶、夏茶和秋茶的鉴别 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质特征分述如下: (1)干看:凡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红茶色泽乌润,绿茶 色泽绿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毫毛; 且又香气馥郁者,乃是春茶的品质特征。凡红茶、绿茶条索松散,珠茶颗 粒松泡;红茶色泽红润,绿茶色泽灰暗或乌黑;茶叶轻飘宽大,嫩梗瘦长;香气略带粗老者,乃是夏茶的品质特征。 凡茶叶大小不一,叶张轻薄瘦小;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且茶叶香气平和者,乃是秋茶的品质特征。(2) 湿看: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 味醇厚;绿茶汤色绿中透黄,红茶汤色红艳显金圈;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叶张脉络细密,叶缘锯齿不明显,为 春茶。凡冲泡时茶叶下沉较慢,香气欠高;绿茶滋味苦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有铜绿色芽叶;红茶滋味欠厚带涩,汤 色红暗,叶底较红亮;不论红茶还是绿茶,叶底均显得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叶脉较粗,叶缘锯齿明显,此为夏茶。 凡香气不高,滋味淡薄,叶底夹有铜绿色叶芽,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叶缘锯齿明显的,当属秋茶。 3. 真茶与假茶的鉴别 鉴别时,通常先用双 手捧起一把干茶,闻茶叶的气味。凡具有茶叶固有的清香者,为真

茶;凡带有青腥气或其他异味者,为假茶。如果取少 量茶叶用火灼烤,其气味更易识别。其次,可从茶叶的颜色来区别。抓一把茶叶放在白色的瓷盘上,摊开茶叶,细心观 察,若绿茶深绿,红茶乌黑,乌龙茶乌绿,为真茶本色。若颜色杂乱而不相协调,或与茶叶本色不相一致,即有假茶之 嫌。如果闻香观色还难以判断,那么可取少量茶叶放入杯中,加入沸水冲泡,进一步从色、香、味、形,特别是从展开 的茶叶叶片上来进行识别。当然,也可用化学方法来鉴别。 二、冲泡方法 茶叶的冲泡技术包括三个要素: 1. 茶叶的用量 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掌握在1:50~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 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如用茶壶,则按容量大小适当掌握。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 茶,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其次,茶叶用量还与消费者的饮用习惯和年龄层次有着密切的 关系。 2. 泡茶的水温 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这样的水泡茶,茶汤香味皆佳。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 看泡饮什么茶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鲜嫩的名茶(绿茶类名茶),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一般以80℃左右为 宜(通常指将水烧开后,再冷却至80℃;如果是无菌生水,则只要烧到所需温度即可)。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 低,这样泡出的茶汤一定嫩绿明亮,滋味鲜爽,茶叶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泡饮各种花茶、红茶和中、低档绿茶,则要 用100℃的沸水冲泡。泡饮乌龙茶、普洱茶和沱茶,每次用茶量较多,而且茶叶较粗老,必须用100℃的沸滚开水冲泡。 3. 冲泡时间和次数 如果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先倒入少量开水,以浸透茶叶为度,加盖3分钟左右,再加开水到七八 成满,便可趁热饮用。当喝到杯中尚余1/3左右茶汤时,再加开水,这样可使前后茶汤浓度比较均匀。据测定,一 般茶叶泡第一次时,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能浸出10%;泡第四次,则所 剩无几了。所以,通常以冲泡三次为宜。 三、贮藏方法 由于茶叶疏松多孔,易吸潮、吸收异味,古人对茶叶的保存就 十分讲究。目前家庭常用的茶叶保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瓦坛贮茶法 用牛皮纸或其他较厚实的纸把茶叶包好,茶叶

的水分含量不要超过6%,即通常用手捻茶叶易成粉末的 含水水平,然后把茶包置于优质陶瓷坛的四周,中间放块状石灰包,石灰包大小视放置茶叶多少而定;用棉花或厚软草 纸垫于盖口,减少空气交换。石灰视吸湿程度一二个月换一次,一般可以保存半年左右。 2. 罐贮法: 本方法简便,取饮随意,是当前家庭贮茶较流行和常用的方法。为了能更好地保持听内干燥, 可以放入一二小包干燥的硅胶。将装茶的听罐放置于阴凉处,更能够减缓听内茶叶陈化、劣变的速度。 3. 塑料袋贮藏法:塑料袋是当今最普遍和通用的包装材料,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将茶叶用较柔软的净纸包好,置于密度高、有一定强度、无异味的密 封塑料袋中。放入冰箱冷藏室中,即使放上一年,茶叶仍然可以芳香如初,色泽如新。 喝茶技巧 第一,必须和其他气味尤其是酒隔离; 第二,茶叶必须保存在干燥而凉爽的地方,可把时常用的茶叶酌量存放在小罐中,其余的放在大罐中,用时再打开; 第三,喝茶的水很重要,山泉水最佳,江水次之,井水又次之,自来水则会使茶味尽毁; 第四,品茶应有好朋友,但人数不宜太多; 第五,除了红茶,正常颜色普遍是淡黄色; 第六,最好的茶有一种回味,这要在半分钟以后,茶的化学成分和唾腺发生作用才能感到; 第七,茶必须泡好即喝,不可让茶在壶中泡太久; 第八,泡茶必须用刚煮沸的水; 第九,喝茶时最好别品尝别的食物; 第十,好茶如同好女人,东坡云:“从来佳茗似佳人。”好茶的味道和婴儿肉的香味一样。 饮茶十忌 一忌空腹饮茶。空腹饮茶,茶性入肺腑,会冷脾胃,我国自古就有“不饮空心茶”之说。 二忌饮烫茶。太烫的茶水对人的咽喉,食道和胃刺激较强。如果长期饮用太烫的茶水,可能引起这些器官的病变。另据国外研究显示,经常饮温度超过62度茶者,胃壁较容易受损,易出现胃病的病症。饮茶的温度宜在56度以下。 三忌饮冷茶。 温茶热茶能使人神思爽畅,耳聪目明;冷茶对身体则有滞寒,聚痰的副作用。 四忌浓茶。浓茶含咖啡因,茶碱多,刺激强,易引起头痛,失眠。 五忌冲泡时间太久冲泡时间过长。茶叶中的茶多酚,类脂,芳香物质等可以自动氧化,失去品尝价值;茶叶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P,氨基酸等因氧化而减少,使茶汤营养价值大大降低;茶汤搁置时间太久,受到周围环境污染,茶汤中微生物(细菌和直菌)数量较多,很

不卫生。 六忌冲泡次数过多。据有关试验测定,头开茶汤可含水浸出物总量的50%,二开茶汤含水浸出物总量的30%,三开茶汤则为10%,四开茶汤却只有1-3%,再多次冲泡就会使茶叶中的某些有害成分也被浸出,因为茶中的微量有害元素往往是在最后泡出。 七忌饭前饮茶。会冲淡唾液,使饮食无味,还能暂时使消化器官吸收蛋白质功能下降。 八忌饭后马上饮茶。 茶中含有鞣酸,能与食物中的蛋白质,铁质发生凝固作用,影响人体对蛋白质和铁质的消化吸收。 九忌用茶水服药。茶叶中含有大量鞣质,可分解成鞣酸与许多药物结合而产生沉淀,阻碍吸收,影响药效。所以,俗话说:“茶叶水解药”。 十忌饮隔夜茶 因隔夜茶时间过久,维生素已丧失,而且茶里的蛋白质,糖类等会成为细菌,霉菌繁殖的养料。 品 茶 论 水 山泉水:大多出自岩石重叠的山峦。山上植被繁茂,从山岩断层细流汇集而成的山泉,富含二氧化碳和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而经过砂石过滤的泉水,水质清净晶莹,含氯、铁等化合物极少,用这种泉水泡茶,能使茶的色香味形得到最大发挥。 但也并非山泉水都可以用来沏茶,如硫磺矿泉水是不能沏茶的。另一方面,山泉水也不是随处可得,因此,对多数茶客而言,只能视条件和可能去选择宜茶水品了。 江、河、湖水:属地表水,含杂质较多,混浊度较高,一般说来,沏茶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远离人烟,又是植被生长繁茂之地,污染物较少,这样的江、河、湖水,仍不失为沏茶好水。如浙江桐庐的富春江水、淳安的千岛湖水、绍兴的鉴湖水就是例证。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 “其江水,取去人远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唐代白居易在诗中说:“蜀水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认为渭水煎茶很好。唐代李群玉曰: “吴瓯湘水绿花”,说湘水煎茶也不差。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更进一步说:“黄河之水,来自天上。浊者土色,澄之即净,香味自发”。言即使浊混的黄河水,只要经澄清处理,同样也能使茶汤香高味醇。 井水:属地下水,悬浮物含量少,透明度较高。但它又多为浅层地下水,特别是城市井水,易受周围环境污染,用来沏茶,有损茶味。所以,若能汲得活水井的水沏茶,同样也能泡得一杯好茶。唐代陆羽茶经中说的“井取汲多者”,明代陆树声煎茶七类中讲的“井取多汲者,汲多则水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明代焦竑的《玉堂丛语》,清代窦光鼐、朱筠的《日下归闻考》中都提到的

京城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