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发现法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发现法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九壹网
发现法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发现法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发现法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濮阳市第五中学 李艳红 【内容提要】

不同的教学法对于在一线工作的老师来说,确实是能起到事半功倍作用的关键环节。本文着重对几种不同层次的一种新的教学法----发现法教学进展了简单的阐述。本文一共从三个层面对它进展了阐述,并举教学实例指出了在不同层面上的发现法教学所起到的不同的作用,积极这种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同影响。

发现法教学 教学法 生物知识 学习积极性 【正文】

发现法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这是生物学科本身特点所决定的,生物学知识是经过前人的观察、实验而总结和证实的。因此,中学生物老师在有意识地引导下,学生有目的地介入,在事实的根底上,通过观察、实验,经过自己的逻辑推导而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即发现法教学,是值得我们尝试和研究的。本文试从发现法教学的层面,组织发现活动的根本原那么,对发现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谈谈笔者的看法。

1 发现法教学的层面在中学的生物教学中,根据生物知识的

第 1 页

层次和学生的认知程度,发现法教学分为三个层面。 1 .1 听课中的发现——第一层面这一层面是老师在表达,演示教学中,用语言和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的方法。初中生物课的教学多适用于这一层面。例如老师使用根尖构造图分析它的构造,同时演示根尖的吸水的原理,从这两个方面让学生理解根尖的构造及吸水原理,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理解和互相联络知识的才能。这一层面的发现法教学优点是:①它能进步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知识的稳固率高。②培养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得出结论的才能。但是这种方法对全体学生的“覆盖面〞不很大,仍存在缺乏,即在40~50名学生中,老师只能口头让全体学生去发现,然后只能让一名或几名学生说出发现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少数学生可能不会去主动发现;此外,也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的技能。

1. 2 老师控制下的发现——第二层面这一层面是老师控制下的发现法教学,即让学生自己动手进展观察实验作业,事前老师不告诉学生将有什么结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但发现的过程严格地置于老师的控制下,分段齐步前进,最后老师给每位学生的结论做出评价。例如发给每名学生一个叶片、玻璃板、双面刀片等物品,让学生观察叶片的构造。这种发现法是由于研究的客体就在每名学生面前,而且都在自己处理的情境下进展,所以它的优点有:①学生承受和追求

第 2 页

的信息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信息量较充足。②能进步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感到求知的乐趣。③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技能,补充了第一层面教学的缺乏。④使学生的知识构造更加充实,能获得课本以外的知识。这一层面多适用于初、高中生物的观察、实验课的教学。

1. 3 老师指导下的发现教学法——第三层面这一层面的发现法是“高档次〞的,探究的内容比拟系统。在一般情况下,老师很少讲述,学生靠自己的才能去发现和获取老师安排的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组组合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认知理论在教学中的集中产物,它比控制下的发现法又高级一步。为了培养具有创造创造的人才,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根底知识,还要开展学生对待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探究态度,掌握科学地研究方法。这也正是施行素质教育在生物学科中的真正表达。例如,初中生物中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的比拟教学,老师既可应用此种发现法教学。即老师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展示给学生两个表格,让他们自己观察、比拟、分析和总结。然后学生上黑板板书两个表格,最后学生一块分析结果和得出正确答案。这样学生通过发现、得出课本上没有给出的结论,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①能更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开展创造力。学生有的发现了结果,还能自我

第 3 页

产生成功感和赞誉感,从而持续产生学习的动机。②能引导学生掌握沿着科学的逻辑思维道路去探究问题的才能和技能,能锻炼思维,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③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构造。这一层面的发现法教学比拟适用于高中生物教学〔因为学生年龄、动手才能及自主才能都适应的〕。也有待初中生物老师的进一步应用使用,在我的初中生物教学中也能发挥出这种教学法的优势,但成果不会像高中的明显。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进一步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发挥它的优点。

2 组织发现活动的根本原那么老师在组织学生进展发现活动,一般需遵循以下三个根本原那么。 2.1 结合实际情况的原那么。

中学生物课的周课时较少,在组织发现活动时要遵循“少占时、精安排、有结果〞的原那么。另外城市与农村中学的环境条件是制约开展组织发现活动的一个因素,所以,教学中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活动。

2. 2 循序渐进的原那么在教学中,使学生分段活动,由浅入深,由主动因素少向主动因素多过渡,由动手和思维量少向动手和思维量多过渡。通过简单分析看出,老师通过有方案,有步骤地安排学生的发现活动,能培养学生工作才能的。理论中,我发现确实如此。

2 .3 老师指导的原那么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发现法的成功

第 4 页

与否是由学习目的,老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三个因素决定的。老师和学生都可以确定发现的详细目的,但是,题目必须由老师提出,而且老师不仅知道发现什么和怎样发现,还应知道学生的情况。无老师指导的发现活动必然导致时间的浪费或徒劳无获。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老师的指导是在备课时进展的。上课时,学生处于发现过程中,老师就应退守“二线〞。也就是说,指导因素并未因退守而削弱,只是行为上的变化。备课时首先要确立发现的可能性。因此,宏观上我多方面考虑,粗线条设计,并提供必要的资料,力求通过我的指导,使学生发现生命起源的背景及过程。

第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