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1课 北洋的黑暗统治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11课 北洋的黑暗统治

来源:九壹网


第11课 北洋的黑暗统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反对袁世凯的二次;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维护共和的“护国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对袁世凯一系列活动,认识到民主与的斗争是复杂而艰巨的。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说明辛亥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袁世凯复辟丑剧短暂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必将被历史淘汰。通过了解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及其失败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上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的任务。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屡败屡战的斗争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坚强品质,是今天的青年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教学重点】

二次、护国运动。

【教学难点】

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军阀割据。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宋教仁遇刺身亡,年仅31岁。他为什么会被刺杀呢?这是由于袁世凯企图建立统治,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北洋的黑暗统治》。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

一、二次

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 ,一再破坏 。同盟会会员 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 ,并在随后的第一届 中占据了明显优势,使袁世凯大为惊恐。1913年春,准备北上 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 。这就是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

2.“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 ,下令罢免由人担任的 、 、 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但 ,二次很快被袁世凯下去。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二次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 ,随即下令解散 。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不久又废除 ,颁布 ,改责任内阁制为 。接着,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 ,可指定 。至此,袁

世凯想 的野心昭然若揭。

2.为实现皇帝梦,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 的

认 ,进一步扩大 ,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三、护国战争

1.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 宣告,组织护北上 ,护国战争爆发。

2.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但他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北洋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脱离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 ,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四、军阀割据

1.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 、 、 等省;以段祺瑞为首的 军阀掌握着 ,并控制着 、 、 、 等省; 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 军阀唐继尧占据着 、 等地, 军阀陆荣廷占据 、 等地。

2.这些军阀为争夺 和巩固 ,不惜出卖 ,依附 。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 纷争的之中。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社会条件。

【探究二】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

总结归纳 提升能力

北洋的黑暗统治二次宋教仁遇刺

二次爆发

袁世凯复辟帝制

护国战争时间

主要人物

结果

军阀割据

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1.“二次”的导火线是 ( )

A.宋教仁被刺 B.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

C.袁世凯称帝 D.张勋拥溥仪复辟

2.1912年把同盟会改组为的是( )

A.孙中山 B.李烈钧 C.宋教仁 D.黄兴

3.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的主要目的是( )

A.组织新内阁,袁世凯的权力 B.联合各党派扩大同盟会的力量

C.克服同盟会力量分散的特点 D.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中的领导地位

4.二次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 )

A.党人不足 B.力量涣散

C.袁世凯强大 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5.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 )

A.封建军阀垮台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资产阶级共和制度适合中国 D.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破产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宋教仁遇刺身亡,年仅31岁。他为什么会被刺杀呢?这是由于袁世凯企图建立统治,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北洋的黑暗统治》。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

一、二次

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同盟会会员宋教仁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并在随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优势,使袁世凯大为惊恐。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这就是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

2.“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下令罢免由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但力量涣散,二次很快被袁世凯下去。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1.二次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下令解散。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不久又废除《中华临时约法》,颁布《中华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接着,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至此,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2.为实现皇帝梦,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主要内容有: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进一步扩大日本在

“南满”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三、护国战争

1.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组织护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2.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但他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北洋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脱离袁世凯。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四、军阀割据

1.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滇系军阀唐继尧占据着云南、贵州等地,桂系军阀陆荣廷占据广东、广西等地。

2.这些军阀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之中。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社会条件。

结论:(1)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果实反被袁世凯窃取。因此,复辟封建君主制度的社会基础尚存。

(2)袁世凯窃取辛亥果实后,处心积虑复辟帝制,他用最高统治地位及兵权加强统治。其地位、兵权和实力是他得以复辟帝制的主要原因。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为独霸中国,积极支持袁世凯称帝。

(4)资产阶级派力量的涣散导致反袁斗争软弱无力,致使袁世凯的复辟活动得不到有效遏制。此外,袁世凯上台后,为制造复辟的思想,推行尊孔复古逆流也起了一定作用。

【探究二】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

结论:(1)尽管袁世凯手握大权和北洋军,但他出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必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这是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

(2)辛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的民主思想觉悟程度提高,使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

(3)孙中山为首的派坚决反袁,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由拥袁到反袁。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

(4)北洋军阀内部发生变化,袁世凯众叛亲离,帝国主义也改变了对袁世凯的支持。

总结归纳 提升能力

北洋的黑暗统治二次宋教仁遇刺

二次爆发

袁世凯复辟帝制

护国战争时间

主要人物

结果

军阀割据

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1.“二次”的导火线是 ( A )

A.宋教仁被刺 B.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

C.袁世凯称帝 D.张勋拥溥仪复辟

2.1912年把同盟会改组为的是( C )

A.孙中山 B.李烈钧 C.宋教仁 D.黄兴

3.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的主要目的是( A )

A.组织新内阁,袁世凯的权力 B.联合各党派扩大同盟会的力量

C.克服同盟会力量分散的特点 D.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中的领导地位

4.二次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 B )

A.党人不足 B.力量涣散

C.袁世凯强大 D.袁世凯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5.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 B )

A.封建军阀垮台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资产阶级共和制度适合中国 D.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破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